劉 帥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 300204
?
日本近世媽祖信仰傳承者考
劉帥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300204
媽祖信仰在中國明代傳入日本并在日本多處廣泛傳播發(fā)展。日本近世的媽祖信仰集中地有琉球,九州,東北幾個地區(qū)。其中九州又以薩摩,長崎兩地最盛;東北地區(qū)則為水戶與下北半島最盛。這些地區(qū)的信仰傳播與傳承離不開一些人的推動,而這些人就可以被稱為媽祖信仰的傳承者。傳承者的組成各不相同,文化背景亦相去甚多,因此媽祖信仰也呈現著不同的形態(tài)。
媽祖;日本;傳承者;航海神
媽祖是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海神,自宋代以來有關媽祖救難的靈驗傳說不絕如縷。傳說媽祖其人生于公元960年,卒于987年,1000余年來媽祖信仰依靠著以航海水運為基礎的人群而傳承下來。歷代政府對媽祖的肯定、推崇將媽祖信仰推上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如前面所說,媽祖信仰的主體人群是以航海水運為主的,而宋元明清時代中國的航海業(yè)有了巨大發(fā)展,尤其是明朝的航海連通了中國與諸多國家的海上航線,所以媽祖信仰就伴隨著航海而遠播海外。明朝時期,中日之間的交流也達到了自唐朝以來的又一次高潮。這個時期中國的媽祖信仰已經十分普遍,船中已經有供奉媽祖像的習俗。伴隨著中日兩國各方面的交流,媽祖信仰就漸漸地傳入了日本。
日本的媽祖信仰沒有褪去原本的外衣,仍然是與航海水運形影相伴。日本的沖繩縣,鹿兒島縣,長崎縣,茨城縣,青森縣等地,都有近世①媽祖信仰的殘影。這些地方有的是官方的推動,有的是受中國人的直接影響,也有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接受了媽祖信仰。而信仰傳播的載體歸根到底是要以人為主的,媽祖信仰的傳播正是靠著形形色色的人達成的。這些人可以稱之為媽祖信仰的傳承者。筆者在此文中欲意考察日本近世媽祖信仰的傳承者在媽祖信仰傳播、傳承過程中所顯示的特性。
中國的媽祖信仰在明代時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峰。這個時期媽祖的傳說數量有了極大地豐富,《天妃顯圣錄》一書成書于明代,是以描繪媽祖出生到成仙以及成仙之后的靈驗故事的書籍。這個時期中國的東南沿海媽祖信仰已經深入人心,出海船只必定在船艙中供奉媽祖像,此種媽祖像稱為“船仔媽”。正是在明代,中國的媽祖信仰開始遠播海外。據相關記載,明洪武二年楊載封朝廷命令出使琉球國。琉球中山王察度接受了明朝的詔諭,派遣親弟為使節(jié)向明朝進貢。自此,琉球與明朝開始了國交,進入了中國的朝貢體系。由于琉球的造船技術與造船材料的限制,建造遠洋船舶頗為困難,于是明朝政府便賜予琉球船只以進行正常的朝貢交往。除了船只,船上的水手,造船的工匠等等一些人也在賜予范圍之內。于是琉球便有了一批來自中國的定居者。這些人大多出自東南沿海地區(qū),其中主要以福建人為主。福建是媽祖信仰的根源所在,是媽祖信仰的最盛之地。因此最初來琉球定居的中國人都信仰媽祖。可以說,這些來琉球定居的福建人是最早的媽祖信仰的傳承者。來琉球的福建人居住于那霸的久米村,此地后來改名做“唐榮”??梢酝茰y一下,這些定居者們信仰媽祖的方式還保留著家鄉(xiāng)的信仰狀態(tài)。他們在船上裝著媽祖像,而到港口之后就會將媽祖像取出送到其他地方供奉?,F在日本沖繩縣那霸市還有當年中國人的后裔,他們的家中還有當年留下的家譜。而這些家中也還有殘存的古媽祖畫像。因此筆者推測,當年定居于久米村即唐榮的福建人家中,很可能也供奉有媽祖像或者媽祖畫像。
后來唐榮建立起了一座天妃宮(媽祖廟),稱作上天妃宮。根據李獻璋的《媽祖信仰研究》一書的說法,此天妃宮是唐榮人信仰生活的中心。既是這樣,那么唐榮的人在出海之前自不必說,在平時應該也會去參拜媽祖。上天妃宮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臨時安置船中媽祖像。來琉球出使的中國使節(jié)船上也安放媽祖像,而船只停靠港口之后,媽祖像就被恭恭敬敬地請入上天妃宮中。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唐榮居住的中國人以及后來這些人的后裔一定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在修天妃宮的籌劃、建造過程中,他們應當也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與上天妃宮相對應,琉球的那霸還有一座下天妃宮。下天妃宮是由琉球尚巴志王建立的。此天妃宮屬于琉球國官方建立的媽祖廟,承擔著一些官方的功能。除了供祭祀以保佑往返使者的安全之外,還充當貢賜貿易的辦公廳使用??梢钥闯觯诤椭袊墓俜浇煌?,琉球國也開始了對媽祖的官方信仰。因此,琉球國王也可以看做是媽祖信仰的傳承者。
此外,琉球的久米島也有一座天后宮,此天后宮是琉球國王尚穆王建立的。它的建立與一場海難有關。清代冊封使周煌的船只行至琉球姑米島時遇到暴風。在船即將遇難的時候,天妃前來救助,眾人得以免遭劫難。傳說是天妃救助了眾人,其實是姑米島上的居民對船只進行了救助。冊封使在登上姑米島時感念天妃的恩德,出銀120兩用以建立天妃宮,此后琉球國王承擔了出資與建造。由此可見琉球國王和冊封使都可以說是媽祖信仰的傳承者。
琉球國的普通人也信奉媽祖,將媽祖稱作“菩薩”。琉球有一種叫做“おなり”(姊妹)的信仰。這種信仰的傳說故事與媽祖的傳說有許多相似之處。由于琉球國位于群島,島民的生計自然離不開大海,這種背景下為媽祖信仰的傳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日本的媽祖信仰傳入年代次于琉球的地點是九州的薩摩(今鹿兒島縣)。薩摩位于九州的西南部,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在唐朝時代就是遣唐是由南線前往中國的必經之地,明朝的遣明船也經過薩摩。明朝時期的倭寇,私商也都與薩摩有關。薩摩與中國有著悠久的交流歷史。在交流過程中,媽祖信仰就自然而然的舶來了。
傳播媽祖信仰的首先是中國商船與中國商人。倭寇侵犯時期,明朝實行了海禁政策。出海被明令禁止,但是民間的私商貿易還是有的,這些商人亦或是海盜性質的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這些商人是信奉媽祖的,他們的船只上必定有媽祖像。船只往返于中國與薩摩之間,船上的人會與薩摩的人進行交流,這就有機會將媽祖信仰傳播到薩摩。前面提到過,薩摩與中國交流的歷史早,有一定的基礎。薩摩國的國主島津氏積極展開與中國的貿易,而且善待來薩摩的中國人,因此媽祖就具備了傳入的條件。薩摩有一座山叫野間岳,這座山面相大海,是九州西南的一座高山。航海的船只在遠處就能觀測到這座山,所以這座山成了坐標山。山上有“娘媽權現”,即供奉著媽祖。從中國駛來的船只每每見到野間岳就會敲鑼打鼓以示慶祝。中國的商人們有的就在薩摩定居了下來,薩摩的多個地方都有唐人居住,最著名的是都城唐人町。這些中國人的家中有的就供奉著媽祖像。
來薩摩定居的中國人不僅僅有商人,也有一些其他人。有些人被倭寇強虜到薩摩來,還有一些人為了躲避明末清初的戰(zhàn)亂,被迫來到了薩摩。這些人總體都是東南沿海的人,都信奉媽祖,到了薩摩之后還是秉承著以前的習俗與信仰,一些人甚至從中國帶來了媽祖像。因此這些中國人無疑算作媽祖信仰的傳承者。
除了中國人之外,薩摩的當地人也信奉媽祖。野間岳的山上原本祭祀這日本本土“熊野權現”,后來又同時祭祀著“娘媽權現”即媽祖。娘媽權現漸漸地被薩摩當地的漁民,海上運輸業(yè)的人所信奉。在此地流傳的“奉修娘媽山大權現順風相送祈所”的木牌還殘存在笠沙這個地方的個別船主家庭中。在潁娃町還保存著日本人所繪的娘媽權現圖。此外,日本有許多與媽祖有關的傳說。這些傳說里面一部分就是媽祖漂來說,即是媽祖投水死后,其肉身隨水漂至日本,當地人將其埋葬。一些日本書籍和碑文記載了這樣的傳說。這些充分證明了薩摩人就是媽祖信仰的傳承者。
日本的長崎是日本鎖國時代對外開放的口岸,是明朝后期與清朝時期與中國交流的窗口。長崎因為其特殊的政治背景接納了許多中國商人。商人們分為許多幫派,在長崎紛紛建立自己的商會。在靠岸之后,他們同樣將船內的媽祖像安置到商會的媽祖堂。后來由于政治原因,為了區(qū)分媽祖與天主教的圣母瑪利亞,各中國商會紛紛將媽祖堂改作佛寺,將媽祖供在其中。這些長崎的寺院承擔起了媽祖信仰的物質基礎。而長崎媽祖的主要傳承者就是中國的商人們。
長崎野母半島有“日之山權現”,此處有關于媽祖的傳說。說是本來此地有來自紀伊國熊野的漁民供奉熊野權現。之后供奉權現的神社的管理人員夢到了像觀音菩薩一般的神,此神欲意讓管理人員將自己妥善安置。之后管理人員在沙灘上看到了一尊神像,之后將其供奉到了山頂,稱為“日之山大權現”。這也說明了,長崎縣的日本人也接受了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不僅僅局限在接近中國的西日本,也傳播到了東日本地區(qū)。首先值得矚目的是水戶藩(今茨城縣)。此處的媽祖信仰起源在長崎。有一位叫“心越”的禪師從中國杭州來到了長崎。由于教派的不同,心越禪師在長崎受到了排擠而無立身之處。在接到了水戶藩主德川光國的邀請之后,心越禪師前往了水戶。心越禪師本身也是媽祖的信仰者,在到達水戶之后便將媽祖信仰帶到了當地。正巧水戶藩積極接受中國文化,加之水戶藩東鄰太平洋,水運發(fā)達,媽祖信仰便順利傳播開來。首先是在心越禪師居住的天德寺供奉了媽祖,之后德川光國在磯原與磯濱分別建立了天妃神社供奉媽祖。水戶的媽祖信仰的直接傳播者與推動者就是心越禪師與德川光國。
媽祖信仰在水戶呈現出了與西日本的不同形態(tài),被深入地進行了日本本土化。在9月進行媽祖秋祭的時候,媽祖祭被當作是講經會,而媽祖被當做勢至菩薩。媽祖信仰還與日本的船玉信仰結合,有一本《船玉物語》說的就是媽祖顯靈的故事。水戶當地的漁民和水手們將媽祖信仰與當地信仰結合起來,可以說是媽祖信仰的傳承者。
最后要說的是日本本州最北端的下北半島的媽祖信仰。這里的媽祖信仰是有一個叫伊藤五左衛(wèi)門的人傳播而來的。此處的媽祖權現,一說是從水戶請來的,另外的說法是從薩摩的野間神社請來的。引進的地方雖然有不同說法,但是傳承者可以確定就是伊藤五左衛(wèi)門。他于元祿九年在大間村建立了天妃神社。自從天妃神社建立之后,媽祖在大間村的信仰生活中一直占據著中心的地位。下北半島的大間村村民多以捕魚為生,媽祖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此地對媽祖的信仰一直傳承到了今日。這與當地人的傳承是分不開的。
日本近世以來,媽祖信仰得以傳播傳承與傳承者是密切相關的。這些傳承者們身份地位各部相同,有身份高貴至國王、藩主、使節(jié),也有身份卑微的商人、漁民;有中國人也有日本人。他們傳播媽祖信仰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依靠外交、行政手段,有的是傳承家鄉(xiāng)傳統(tǒng),還有的是接受體會發(fā)展。不管是哪一種人,以何種手段,都使得媽祖信仰在日本發(fā)芽開花,客觀上傳播了中國文化,影響了日本文化。筆者在此文中僅僅淺顯地分析了日本近世媽祖信仰的傳承者,而日本近現代媽祖信仰的傳承者又是不同的面孔。此問題留作今后的課題來探討。除此之外,日本媽祖信仰與日本本土的信仰的關系也應當做今后的課題。
[注釋]
①日本歷史的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
[1]李獻璋.《媽祖信仰研究》.鄭彭年譯.澳門海事博物館出版,1995.
[2]郭萬平,張捷主編.《舟山普陀與東亞海域文化交流》.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陳佳秀“東アジア海域における船神信仰―九州、琉球列島への媽祖信仰の伝來―”.日本 《鹿児島國際大學大學院學術論集》,2011:25-35.
[4]秋月観?!皷|日本における天妃信仰の伝播―東北地方に殘る道教的信仰の調査報告―”日本 《歴史》(23·24),1962,04:16-28.
[5]橫田隆志.“媽祖伝承の受容と展開”日本《アジア遊學》No.118:122-129.
[6]窪徳忠.“西日本の媽祖信仰”日本《アジア遊學》No.41,2002,07:134-144.
[7]窪徳忠.“東日本の媽祖信仰”日本《アジア遊學》No.42,2002,08:146-157.
[8]藤田明良“日本近世における古媽祖像と船玉神の信仰” 臺灣《近現代日本社會的蛻變》,2006:171-220.
[9]藤田明良.“於江戸時代東日本天妃信仰的歴史展開”.臺灣《媽祖信仰文化暨在地人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97-120.
[10]薛曦.“從‘救兄未救父’的傳說看媽祖信仰在琉球的嬗變”.《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1.
[11]宇宿捷.“媽祖信仰と薩南片浦林家の媽祖に就いて”.日本《史學》,1936.15.
B933;K249
A
1006-0049-(2016)17-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