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歌德的〈親合力〉》與本雅明的“救贖批評”

2016-02-02 16:06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本雅明歌德婚姻

馬 欣

文化理論前沿

《論歌德的〈親合力〉》與本雅明的“救贖批評”

馬 欣*

《論歌德的〈親合力〉》是本雅明文藝批評的代表作品,其中提出的“救贖”概念,既可作為本雅明獨具匠心的文藝批評方法,亦是他對歌德小說《親合力》主題的判定。作為批評方法的“救贖”,帶有隱喻的性質(zhì),是指文藝批評若要將“真理內(nèi)容”從作品當中拯救出來,獲得永恒的生命,須得通過對“作品的損毀”;而作為小說主題的“救贖”,則帶有神學的意味,它深深地扎根在本雅明對小說“事實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性分析當中。本雅明的“救贖批評”,并不能簡單地作為他美學思想的來源和印證,而是通達其美學思想的必要中介。

真理內(nèi)容 事實內(nèi)容 救贖批評 主題

一、歌德之于本雅明文藝批評的重要性

歌德與本雅明活躍于德國文壇的時間相隔百年有余,《評歌德的〈親合力〉》卻將兩者緊密地勾連在了一起。20世紀20—30年代,本雅明發(fā)表了一系列文藝批評作品,其中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1921年)、《論歌德的〈親合力〉》(1924—1925年)、《普魯斯特的肖像》(1929年)、《卡爾·克勞斯》(1931年)、《卡夫卡——紀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4年)、《講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沉思錄》(1936年)、《愛德華·??怂梗菏詹丶遗c歷史學家》(1937年)、《論波德萊爾的幾個主題》(1939年)。這些以作家、作品為主體的文藝批評,理論視角獨特、觀點新穎,可視為本雅明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墩摳璧碌摹从H合力〉》在這些文藝批評作品當中頗具代表性。《親合力》(Die Wahlverwandtschaften)對于本雅明而言是相隔一百多年、由批評家們洗禮過的經(jīng)典文本,本雅明也深諳其復雜性,以及“抗拒”批評的特征,因而在《論歌德的〈親合力〉》中所提出的批評觀念和方法——“救贖批評”,應視為本雅明美學的重要理論資源。

《親合力》是歌德1809年發(fā)表的、探討資產(chǎn)階級貴族婚外戀情的作品,這是人們通常對它的印象。主人公愛德華與夏綠蒂這對青年時期的戀人歷經(jīng)波折,到中年后終成眷屬,但在相敬如賓的平淡生活中,逐漸發(fā)現(xiàn)對彼此的愛情已悄然死去。后來,丈夫愛德華與回家探親的養(yǎng)女奧蒂莉墜入了愛河,而夏綠蒂則與到莊園幫忙修葺的愛德華的摯友相戀。故事的結(jié)局悲慘傷感,奧蒂莉由于不小心溺死了愛德華與夏綠蒂的孩子,懷著深深的愧疚絕食而亡,愛德華則在絕望的思念里郁郁而終,這一對戀人并肩長眠在莊園的教堂墓地,而另一對戀人也永遠失去了結(jié)合的希望。

小說的題目很大程度上是在隱喻四位主人公情感關(guān)系的離合,“親合力”(d i e Wahlverwandtschaft)在德語中是一個合成詞,是由“選擇”(die Wahl)和“親緣關(guān)系”(die Verwandtschaft)這兩個陰性名詞組合而成,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選擇的親緣關(guān)系”,這也恰好符合婚姻的定義。小說著力呈現(xiàn)的是兩對愛侶之間的感情糾葛,因而歌德特意使用這個單詞的復數(shù)形式(Wahlverwandtschaften)作為書名,去影射“選擇的親緣關(guān)系”的多項性。小說第4章巧妙地介紹了“親合力”的內(nèi)涵:在我們所見到的所有自然物身上,它們對自身有一種吸引力,同樣,它們與其他東西必然也有某種關(guān)系,依自然物的不同而異。它們之間有的像老熟人一樣,一碰就很快聚在一起,不分彼此,但又不改變對方的任何特性,反之,另外一些物質(zhì)碰到一塊卻形同陌路,不肯親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些一碰著就迅速相互吸引、彼此影響的自然物,才被稱為是有“親合力”的。這種“親合力”非源自血親,而是在精神和心靈方面的親屬。最妙的是,物質(zhì)在結(jié)合之后,由于摻入了新物質(zhì)于是發(fā)生離異,這時新的親合作用產(chǎn)生,誕生了新的結(jié)合體。①歌德:《親合力》,楊武能、朱雁冰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第31-35頁。

這部小說經(jīng)常被譽為歌德最好的也是最深奧的一部作品,它不能被歸為任何一個文學時期。一方面,人們發(fā)現(xiàn)它具有魏瑪經(jīng)典的元素,如引入自然科學知識進行類比的情節(jié)設(shè)置;另一方面,它也有深奧的宗教內(nèi)涵,如在小說結(jié)尾出現(xiàn)了基督教女殉難者的形象。

《論歌德的〈親合力〉》于1924、1925年連載于《新德意志評論》。寫這篇論文時,作者與小說主人公愛德華的處境極為相似,論文題獻上所寫的“尤拉·科恩”(Jula Cohn),正是本雅明名存實亡的婚姻之外的女友,本雅明在奧蒂莉的身上看到了尤拉的影子,選取這部小說作為批評文本也合乎情理。此篇論文在當時被認為使用了詮釋的方法,如肖勒姆(G. Scholem)所言:“《親合力》的工作給本雅明的精神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由系統(tǒng)化思維變成了詮釋型的?!雹谛だ漳罚骸侗狙琶鳎阂粋€友誼的故事》,朱劉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第115-116頁。奧地利的著名詩人霍夫曼斯塔(Hugo von Hofmannsthal),也是接收這篇論文的編輯,則稱贊本雅明對《親合力》的解讀是“絕對無與倫比”的,并指出本雅明在表達上有一種升華了的美,它來自一種純粹的思考。③劉北成:《本雅明思想肖像》,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1頁。在阿倫特眼中:“這篇論文無法跟現(xiàn)存文學的任何其他東西相比。本雅明所有著述的棘手之處是它們總是自成一體?!雹馨愄鼐帲骸?啟迪:本雅明文選》,張旭東、王斑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23頁。歸根結(jié)底,這是一部尖銳的批評作品,它反思了當時慣常使用的批評方式,并使“內(nèi)在批評”上升到了“救贖批評”。

“救贖批評”與本雅明1920年發(fā)表的博士論文《德國浪漫派的藝術(shù)批評概念》中的“內(nèi)在批評”方法一脈相承。理查德·沃林指出,本雅明《論歌德的〈親合力〉》不僅在風格上依循了他的博士論文,而且最接近博士論文中形成的藝術(shù)批評概念,他選擇歌德的小說也絕非偶然,因為早期浪漫派的藝術(shù)批評哲學綱領(lǐng)就是從施萊格爾對歌德《威廉·麥斯特》的評論中獲得的。①理查德·沃林:《瓦爾特·本雅明:救贖美學》,吳勇立、張亮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3頁。在《德國浪漫派的藝術(shù)批評概念》中本雅明就已將“批評”理解為作品內(nèi)核的表達,“批評是每部作品詩性內(nèi)核的顯現(xiàn),這里的‘顯現(xiàn)’可以在化學的意義上去理解,是為經(jīng)過一定過程的某一物質(zhì)的產(chǎn)生,其他的物質(zhì)都為此過程而服務”。②W. Benjamin, Der Begriff der Kunstkritik in der deutschen Romantik,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Ⅰ·1,F(xiàn)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 1977, p.109.他還引用了施萊格爾在談到《威廉·麥斯特》時的觀點:“作品不但判斷自身,也顯示其自身。”博士論文的最后一部分“早期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理論與歌德”還指出,早期浪漫派的藝術(shù)理論與歌德的藝術(shù)觀是背道而馳的,因為“早期浪漫派全部藝術(shù)哲學的任務是找尋和證實藝術(shù)作品的可批判性。而歌德的全部藝術(shù)理論則用來支持作品的非批判性”。③同上,p.110??梢娫缭谧珜懖┦空撐臅r期本雅明就已經(jīng)將歌德納入了他文藝批評的視野。

在專為蘇聯(lián)文化當局撰寫的歌德辭條中,本雅明也特別提到與歌德自傳《詩與真》同年發(fā)表的小說《親合力》:

在歌德寫作這部小說期間,第一次贏得與歐洲貴族較為穩(wěn)固的接觸,這一經(jīng)驗使他塑造出每一新的、世俗的、更為清晰的人物形象,這是他早在二十年前身處羅馬時就已決心書寫的。歌德在《親合力》中思考的對象是西里西亞波蘭的貴族、勛爵、移民者、普魯士將軍,這些人在波西米亞的浴場中,圍在奧地利女王的身旁。但這并未阻礙詩人批判性地揭示他們的生活狀況,因為《親合力》描繪的是那個時代統(tǒng)治階層家庭的瓦解,這是一副窄小卻異常尖銳的圖景。讓衰落中的機構(gòu)走向犧牲的力量,不是資產(chǎn)階級,而是在魔性的命運力量的外觀下,在它的原初狀態(tài)中復原的封建社會。④W. Benjamin, Enzyklopaedieartikel,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Ⅱ·2,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7, pp.731-732.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雅明對歌德的評價和理解,源自對歌德作品的認知,他將作品視為作家本質(zhì)思想的一種延伸。本雅明通過對歌德及其作品的批評實踐,所形成的獨特批評視角和方法,是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他美學思想的必要條件。

二、作為文藝批評方法的“救贖”

“救贖”(die Erl?sung或譯“拯救”),本意是指通過死亡來獲得永恒的生命,將這一概念納入文學批評領(lǐng)域可理解為:由于“真理內(nèi)容”在作品中經(jīng)常是隱而不顯的,所以在分析的過程中需要適當?shù)亍皠兂闭诒嗡摹笆聦崈?nèi)容”,故而“救贖”便在隱喻的層面成為了這一批評方法的顯著特征。本雅明在《論歌德的〈親合力〉》中提出并使用了這種獨特的批評方法,他認為文藝批評的目的就是拯救作品當中的“真理內(nèi)容”。

“救贖批評”其實包含著早期浪漫派的藝術(shù)批評概念——“內(nèi)在批評”的某些印跡。本雅明在《德國浪漫派的藝術(shù)批評概念》中談到以施萊格爾和諾瓦利斯為代表的浪漫派的藝術(shù)批評觀念:小說與藝術(shù)作品一樣,都是以某個理念為基礎(chǔ)的,理念是批評的源頭?!皟?nèi)在批評”的尺度是“反思”,“作品的內(nèi)在傾向和與之相呼應的內(nèi)在批評的標準,是作為其基礎(chǔ)的、并在其形式中留下印記的反思……它的重點不在于單個作品的評估,而是在此作品與其他作品的關(guān)系中呈現(xiàn),并最終回到藝術(shù)的理念”。①W. Benjamin, Der Begriff der Kunstkritik in der Romantik,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Ⅰ·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4, pp.77-78.總而言之,“內(nèi)在批評”要求作品被當做自律的整體,批評是對作品的“反思”,這種“反思”從作品內(nèi)部固有的批評萌芽出發(fā)進行展開。

但本雅明并未局限于早期浪漫派的批評方法,而是將其轉(zhuǎn)化為“救贖批評”。哈貝馬斯在其文章《意識的喚醒或拯救批評——瓦爾特·本雅明的現(xiàn)實性》中指出:“本雅明不認為自己的任務是對一種正在解體的藝術(shù)發(fā)動攻擊。他的藝術(shù)批評是以保存的態(tài)度來處理對象的,無論這個對象是巴洛克悲苦劇,還是歌德的《親合力》……其目的顯然都是通過對‘作品的損毀’,而將有價值的東西從美的媒介轉(zhuǎn)換為真理,并因此使它獲得拯救?!雹贘. Habermas, Bewusstmachende oder rettende Kritik—Die Aktualit?t Walter Benjamins, 1972, In Jürgen Habermas. Kultur und Kritik, Frankfurt a. M. Suhrkamp, 1978, pp.185-186.這里提到的“作品的損毀”在本雅明《德國悲苦劇的起源》(1925年)中的原話是:“批評是作品的損毀?!雹踂. Benjamin, Ursprung des deutschen Trauerspiels,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Ⅰ·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7, p.357.理查德·沃林對此給出了解讀:“批評的目的就是通過藝術(shù)作品短暫的、歷史的、實在內(nèi)容的‘損毀’,使之沐浴在真理的永恒之光的照耀下,因而打通救贖的路?!雹芾聿榈隆の至郑骸锻郀柼亍け狙琶鳎壕融H美學》,第53頁。因而可以說,將批評理解為作品“事實內(nèi)容”之損毀的觀點,在本雅明早期的文藝批評著作中是一以貫之的。

“救贖批評”包含兩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批評”(die Kritik)與“評論”(der Kommentar)。本雅明在《評歌德的〈親合力〉》的一開頭就為“批評”和“評論”作出區(qū)分,“批評”追求的是藝術(shù)作品的“真理內(nèi)容”,“評論”則追求作品的“事實內(nèi)容”。從表面上看,“真理內(nèi)容”與“事實內(nèi)容”截然分離,實際則統(tǒng)一于作品,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決定著文學作品的規(guī)律:“作品的真理內(nèi)容愈是意味深長,它就愈是含而不露,并緊密地與事實內(nèi)容系在一塊。當那些傳世之作的真理內(nèi)容逐漸沉入到事實內(nèi)容的最深處,那么在傳世過程中,作品中的事實內(nèi)容就會變得越發(fā)的清晰……”⑤W. Benjamin, Goethes Wahlverwandtschaften,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Ⅰ·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4, p.125.由此可見,“真理內(nèi)容”與“事實內(nèi)容”在開始時統(tǒng)一于作品,但隨著作品的流傳而逐漸分離,并且,“事實內(nèi)容”越是顯豁,“真理內(nèi)容”在作品中就越是隱晦。但是,小說晦暗不明的“真理內(nèi)容”總還是會在“事實內(nèi)容”中呈現(xiàn),這就得靠藝術(shù)批評不僅是停留在撩起“事實內(nèi)容”表象的面紗上,而是要精確地認知這層面紗。

因而,批評家拯救作品“真理內(nèi)容”的第一步,是先要了解它的“事實內(nèi)容”。本雅明將批評家比做面對羊皮紙的古文字學家,古文字學家必須首先閱讀羊皮紙上經(jīng)過描摹的文字,而批評家也必須先要看評論的文字,即小說的“事實內(nèi)容”,它實際上是作品的表象,但由此才可找尋到“真理內(nèi)容”——藝術(shù)作品的靈魂。

作品當中具有生命力的東西才是批評家的拯救對象,而不是像評論家只是關(guān)注分析事實的構(gòu)成,為作品提供必要的注解:“如果將在歷史中長成的作品比為燃燒的柴堆,那么評論者就是化學家,批評家則等同于煉丹術(shù)士,對于評論家,他所要分析的遺留物是木柴和灰燼,而對于批評家,火焰自身中保存著秘密:生命力的秘密。”①W. Benjamin, Goethes Wahlverwandtschaften,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Ⅰ·1 ,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4, p.126.本雅明指出,真理是批評家所追尋的金丹,它具有生命力的火焰在過去厚重的柴堆和余燼之上繼續(xù)燃燒??梢姡取罢胬韮?nèi)容”的關(guān)鍵步驟“作品的損毀”,其實是指作品在成長中燃燒掉的那些作為表象的“事實內(nèi)容”,唯有損毀了無價值之物才能得到真理的金丹。

本雅明在《論歌德的〈親合力〉》中采用“救贖批評”方法,剝離掉歌德小說中的“事實內(nèi)容”——“神話式的東西”,從而顯露出作品的“真理內(nèi)容”——關(guān)于人的拯救。他認為,小說與哲學有著某種親緣關(guān)系,哲學中的問題范式在小說中通過人物、情節(jié)來展現(xiàn)。因而批評的任務是找到作為作品“真理內(nèi)容”的問題范式,也就是將作品的精髓,那種深不可測的、神秘的、詩意的內(nèi)涵從一大堆“事實內(nèi)容”里拯救出來,如此,小說的文本結(jié)構(gòu)、寓言形式就成了探索“真理內(nèi)容”的第一向?qū)?,闡釋作品依靠的是內(nèi)在閱讀,而無須借助外在的標準。本雅明的分析是從小說核心人物奧蒂莉的形象出發(fā),對她日記的摘抄、她身邊的人物進行考察,然后對作者的題詞及小說內(nèi)置的結(jié)構(gòu)進行仔細推敲,并且與歌德的其他作品進行細節(jié)上的類比。

于是,以貢多爾夫為代表的傳記式批評就成了本雅明批判的靶心。他指出,傳記式批評誤以為作家將其真實的生活也移入了作品當中,因而把歌德的生平看得比歌德的所有作品更加偉大。本雅明強調(diào),作品的地位應提升到作家的生平之上,批評家不能通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來解讀作品,而是要反其道而行,將作品理解為作家本質(zhì)生活的表達,它不是由其他的表達派生出來的,它即是行動與思考。②同上,p.155。他反對同時代的批評家根據(jù)歌德生活的“外觀”來對《親和力》作出評判,而是提倡深入考察作品難以把握的內(nèi)容和本質(zhì),一旦把握了作品中最持久的、清晰的本質(zhì),便可以了解到作家的思想“本質(zhì)”。

本雅明對“救贖批評”表述在《論歌德的〈親合力〉》中起著綱領(lǐng)性的作用,這一批評視角和方法貫穿著他對整篇小說的分析,最終指向小說主題。

三、作為小說主題的“救贖”

本雅明在“救贖批評”中,將小說的“事實內(nèi)容”逐層剝開,最后揭示出《親合力》的主題是為“救贖”。他首先將小說對婚姻的表達,與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中給婚姻的定義,以及莫扎特的歌劇《魔笛》所描繪的“夫妻之愛”略作對比,發(fā)現(xiàn)歌德并沒有更加接近婚姻的“事實內(nèi)容”,并提出,“神話式的東西”才是小說的“事實內(nèi)容”:

《親合力》的主題不是婚姻。在小說中,婚姻的倫理力量無跡可尋。倫理的力量從一開始就消失了,就像海水漲潮時的淺灘,這樁婚姻里面沒有倫理問題,也沒有社會問題。它不是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方式。在婚姻的瓦解過程中,所有人性的東西流露出來,并且神話式的東西唯獨作為本質(zhì)被保存。①W. Benjamin, Goethes Wahlverwandtschaften,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Ⅰ·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4, p.131.

本雅明將“婚姻”排除出《親合力》的“事實內(nèi)容”,理由是小說中沒有關(guān)于婚姻的倫理力量和社會力量的痕跡顯露。歌德既不像康德試圖確立婚姻的法權(quán)基礎(chǔ),也不同于小說一開頭出現(xiàn)的人物米特勒(Mittler,意譯為:中間人、調(diào)解人)以道學家的姿態(tài),用那些老生常談為婚姻的合理性做辯護。在本雅明看來,歌德是想表現(xiàn)婚姻在衰敗時從內(nèi)部產(chǎn)生的力量,這無疑是律法的神話式的力量,婚姻在這神話的權(quán)柄當中只是一項它所不能隱藏的衰落的執(zhí)行。②同上,p.130。也僅僅在這一點上歌德才觸及了婚姻的題材。但是歌德并沒有要去討論婚姻的道德、法律基礎(chǔ),因為在這部小說中,在夏綠蒂和愛德華婚姻解體的過程里,有關(guān)社會、倫理等世俗問題一直未曾出現(xiàn),既沒有來自上層社會對夫妻兩人移情別戀的指責或嘲笑,也沒有來自內(nèi)部的激烈斗爭,有的只是在命運的重壓下人物內(nèi)心的掙扎。

在排除掉《親合力》的題材是婚姻之后,本雅明進而指出,歌德是以“神話式的東西”作為小說的基礎(chǔ),也即“事實內(nèi)容”。小說中的人物超越世俗的行跡,其根據(jù)并不是內(nèi)在精神本質(zhì)的調(diào)和,而唯獨是深層自然與歷史的和解,他們身上的罪責無一例外地與命運相關(guān),整部作品充滿了死亡的預兆。③同上,pp.140-141。在本雅明看來,《親合力》中人物所要反抗的深不可測的力量,正是來自神話世界的律令,而婚姻則只是作為這種神話囚禁的象征,唯有通過死亡才能超越來自神話世界的命運的符咒,也即獲得“救贖”。本雅明在《論歷史的概念》(1940年)中也談到救贖的問題,認為只有被救贖者才完整地擁有往昔,他在過去的每個瞬間才具有引證的意義。④同上,p.694。這就是說,神學意義上的“救贖”具有連接“過去”與“未來”的作用。

歌德本人在談到這部小說時提到情感與道德,可是在本雅明那里,了解一部作品的“真理內(nèi)容”不能對作家的言論馬首是瞻,作者會為了避免同時代人的批評責難,在公開的聲明里隱藏作品的“真理內(nèi)容”。本雅明傾向從作品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出發(fā)來揭開謎底。他認為《親合力》當中一段構(gòu)思精巧的中篇故事《奇異》,起到與長篇故事相呼應的作用,這篇描寫鄰家戀人戰(zhàn)勝死亡的考驗、最終喜結(jié)良緣,并與家人達成和解的故事,與長篇的“救贖”主題是對應的,它們是一悲一喜的對應,是女主人公反抗和屈從命運的對應,是主人公自動走上祭壇與拒絕獻祭的對應,最終是絕望與希望的對應。

本雅明認為,《親合力》這部作品展示了歌德晚期的生活及其本質(zhì),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歌德崇敬自然的力量,并對死亡懷有深深的恐懼。因而他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救贖,一邊對死亡諱莫如深,一邊懷著對于“不死的可能”(Nicht-Sterben-K?nnen)的向往和憧憬,因而他虛構(gòu)了一個表面上與宗教獻祭相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但是其中包含著救贖的愿望,由此引出“救贖”主題為小說的“真理內(nèi)容”:

悲劇的因素僅僅存在于戲劇當中,也就是在進行表演的人物那里,而從不會在一個人的生活當中,至少不會在歌德寧靜的生活里,這里鮮有戲劇化的時刻。對于這樣的生活來說,就像每一個常人的生活那樣,有價值的不是悲劇英雄在死亡中獲得自由,而是在永恒生命里的救贖。①W. Benjamin, Goethes Wahlverwandtschaften, In Walter Benjamin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Ⅰ·1,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4, p.154.

這里的“救贖”顯然包含神學上的寓意,即面向未來的人的拯救。在本雅明看來,歌德將自己獲得救贖的愿望寄寓在了小說中,小說也就成了作家本質(zhì)生活的一種表達。論文第一節(jié)的題頭引用了德國詩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一句詩:誰盲目地選擇,便會看到向他涌來的獻祭的煙幕。②同上,p.125。這句詩與他在文末寫下的“僅僅是因了絕望的緣故,我們才被給予希望”恰好形成呼應,命運將人推向祭壇,通過死亡又得到天國的救贖。對于小說的“真理內(nèi)容”——“救贖”主題而言,它是從“事實內(nèi)容”——“神話式的東西”當中剝離出來的,主人公奧蒂莉的死被理解為神話似的犧牲,一方面她臣服于命運的力量,另一方面死亡使她的罪過得以消彌,從而獲得永恒生命的拯救。

總之,本雅明正是借助“拯救批評”這一文藝批評方法,重新審視了歷史上批評家們對歌德《親合力》主題的分析,最終將其判定為“救贖”,從而將“真理內(nèi)容”從一片與世俗的和解聲中拯救出來。③同上,p.201。本雅明將文學批評喻為音樂,文學作品比做神話,認為文學批評若沒有尋找到神話中的秘密,即便是偉大的作品也只能陷入永恒的沉默??梢姡膶W批評是通往本雅明美學思想的必要中介,而不能簡單理解為本雅明美學思想的來源與印證。

責任編輯:沈潔

*馬欣,女,1985年生,陜西延安人。上海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美學與文藝學。

猜你喜歡
本雅明歌德婚姻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學術(shù)研討會召開
婚姻是一門溝通課
一個符號,表示否定
眾生喧嘩中的記憶星光——本雅明記憶理論及其視域下的《紅高粱》
歌德的書
本雅明神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生成邏輯
試論本雅明式的引文寫作
——以《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為例
婚姻中要“看見”彼此
我要歌德的書
那場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饶平县| 扶余县| 高唐县| 合肥市| 葵青区| 陕西省| 长岛县| 正蓝旗| 湖南省| 庆阳市| 通许县| 泸定县| 富川| 大厂| 四子王旗| 大冶市| 陆良县| 合山市| 南充市| 璧山县| 昌宁县| 开江县| 陆良县| 宿松县| 岚皋县| 三门峡市| 曲阳县| 周至县| 奉化市| 区。| 柘荣县| 昌吉市| 贵溪市| 兴海县| 淮阳县| 柞水县| 中阳县| 龙山县| 余庆县| 永寿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