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摘 要:為了避免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指導。要通過推薦課:激發(fā)興趣,形成期待;通過提升課:集聚力量,引向深入;通過分享課:形成體悟,交流分享,從而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真正效益。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集聚力量;課型模式;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2-0055-01
語文學習中,推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就是實施大量有效的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教師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閱讀進行指導。
一、推薦課:激發(fā)興趣,形成期待
(1)創(chuàng)設懸念,燃起閱讀欲望。對客觀世界充滿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在閱讀推薦課上強化閱讀懸念的設置,是激活學生認知效益、激活學生閱讀期待的重要策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書目封面、插圖賞析、片段閱讀、目錄估猜等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例如,在執(zhí)教《負鼠比利大叔奇遇記》這本閱讀書目時,可以采用依托目錄進行猜想的方式。執(zhí)教者先出示書本的目錄,并告訴學生目錄不僅僅應該會讀,更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于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到目錄,我就覺得這本書一定很有趣,我想現(xiàn)在就去讀;我覺得這本書的主人公應該是負鼠大叔比利;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別的事物……借助目錄,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引領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介入到書本的閱讀中去。
(2)遴選內容,明確方向。學生的認知特點在于理性思維較為薄弱,而感性思維則較為豐富,只有極富形象性特征的內容才能真正喚醒他們的閱讀期待。因此,教師應該選擇最能貼近學生內在心靈的內容作為推薦的突破口,喚醒學生的閱讀意識。仍舊以《負鼠比利大叔奇遇記》為例,這本書蘊藏著十幾個學生喜歡的故事,教師應該作何甄別呢?可以從書目中的第一個故事入手,引導學生思考:住在森林里的負鼠比利大叔為什么會突然來到養(yǎng)雞場,并出示書本中描寫生動的語句,引導學生悉心品味,深切感受到書本語言描寫的精彩和趣味。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正是借助書本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了解文本基本的言語風格和主人公的基本特點,為學生日后的深入閱讀指明了方向。
二、提升課:集聚力量,引向深入
(1)以學生為基礎,合理設置內容。課外閱讀提升課旨在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有成果的分享,又形成明顯的認知動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的閱讀狀態(tài)以及作品內在的特點,通過有層次、有維度地設置一些指導的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在充分實踐中習得閱讀方法,提升課外閱讀的效果。例如,在閱讀《鐵絲網(wǎng)上的小花》這本書時,教師意識到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性閱讀感受到納粹軍人的殘暴,更能意識到猶太人民所遭受的殘害,但學生未必能體悟到 “象征”“暗示”等表達手法。這就要求教師要選用書中的典型章節(jié)和語段,真正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超越故事情節(jié),轉向對書本主題的思考與領悟。如此教學,才真正實現(xiàn)提升課的最大價值。
(2)以語言為圓心,習得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指導課應該給予學生實踐閱讀中的方法,并在方法的運用下自主探究感知文本的典型人物,品味文本中的經(jīng)典片段,從而習得文本的語言,感受語言表達的基本特點,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品位的提升。以《夏洛的網(wǎng)》為例,教師可以在提升課中挑選能夠代表這本書語言表達特點的幾個典型語段,讓學生在自主品悟、情感體驗等方面共同去探究威爾伯生命成長的內在軌跡,并感受其無私奉獻精神對于其成長過程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三、分享課:形成體悟,交流分享
(1)精心準備,全體參與。分享課旨在讓學生將閱讀過程中形成的體驗和成果得以展示,要鼓勵學生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合作互動。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則要想方設法將教室的課堂演變?yōu)閷W生展示成果的舞臺。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進一步燃起學生讀書的激情。例如,在閱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后,學生都覺得自己沒有這樣的體驗,對于書本中人物所經(jīng)歷的艱辛也只能是表層的感性認知。為了加深學生的體驗,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形式:作為盲人,海倫能夠騎馬射箭、閱讀寫作……假如你來完成這些事情,你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嗎?讓學生以自身經(jīng)歷揣度文本人物的感情,有效地激活了學生內在的生命意識,學生對文本中提到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紛紛以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海倫的經(jīng)歷,成果分享得到了進一步落實。正是通過自主分享,學生在交流中對書本的解讀更為通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強化點撥,深處漫溯?,F(xiàn)代課程理論指出,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在分享閱讀成果時,也不能完全退隱到課堂后臺,而要對學生形成的閱讀成果進行及時調整、點撥,從而促進學生對書本更加完善和深度的感知。例如,課堂中,學生在分享時一直將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書本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上,此時教師為了將探究的層次引向深入,就要對課堂的走向進行調整,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讀書的最高境界在于聯(lián)系自我,在書本中讀出自己的影子和態(tài)度。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性閱讀的過程,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切不可將課外閱讀放任自流,而要在閱讀實踐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讀有所獲。
參考文獻:
[1]王靜,楊麗華.建構指導課型,助力課外自主閱讀[J].江蘇教育,2013(11).
[2]芮瓊.初探課外閱讀指導課型與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