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摘 要:導學案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近幾年,我校也在推廣運用導學案,身處化學教學一線,僅談談幾點在初中化學應用導學案的思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導學案;落實;定位
“學案導學法”源于古老的“道爾頓”教學法?!皩W案導學”模式就是借助“學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上,學生被按照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分成小組,形成互補,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各自所擅長的學科,每個小組成員都按照各自學科的能力現(xiàn)狀被分成了A、B、C三個層次,學生就導學案中涉及的內(nèi)容進行合作探究,對自己的疑難進行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每個學科A層次的學生可以幫助其他層次的學生解決疑難問題。解決不了的疑惑再組間互相交流或是由教師引導。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因為按照分組要求,其必定是幾大學科中某一學科的A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學習的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每位學生課堂上都有專屬于自己的角色,都有學習目的,都有適合自己的對應層次的練習,都能得到相應的提升。這種教學模式在我縣、我校實施了幾年時間,作為教學一線的化學教師,僅談談自己在初中化學導學案應用中的思考。
一、對導學案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導學案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習方案。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方法、步驟、重點難點等進行設計安排的方案,是教師對如何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的預設,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預演,兩者的目的、功能截然不同。但有人誤認為,導學案與教案并無差別,因此,出現(xiàn)了重學案而輕教案,甚至放棄教案的情況。于是一些教師漸漸遠離教案,書架上、案桌上也淡去了教案的背影??墒?,在課堂上,因為沒有教案,也就造成了教學內(nèi)容的隨意性、教學節(jié)奏的無序性、教學邏輯的主觀性。最后,也就會傷害到課堂,傷害到學生。此外,我們也不能把導學案等同于練習。有些教師認為“導學案”不過是把教學內(nèi)容變成練習題,于是,題海再次泛濫,有些導學案長達五六頁,幾乎全是練習題,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學生疲于應付各學科成堆的練習題式的導學案,上課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尤其是B、C層次的學生,學習熱情大打折扣,甚至覺得還不如課改之前,課改“減負”流于口頭形式。習題只是學案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這部分必須要少而精。
二、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導學案,讓“導”與“學”真正落到實處
導學案的教學應用能否達到較好的效果,導學案的質(zhì)量至關重要。一份好的“導學案”通常應是對當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理清重、難點。要有預習部分、“自主學習、互動探究”部分以及對本課的學習小結(jié)。還要有較為獨立的針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當堂檢測。那么,我們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分組學生的實際水平,在學習目標的設定上不宜過多,要精煉,要有層次性。在“自主學習、互動探究”和當堂檢測部分,我們要有針對性、選擇性地設定相關題型,要有探究的意義和價值,要能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水平,能檢測到他們的學習情況,避免題海戰(zhàn)術(shù)。在講“溶液的形成”這一小節(jié)時,我把學習目標設定為:(1)了解溶液的概念及組成;(2)學會分析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3)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xiàn)象。第一個學習目標是最基本的,也是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必須達到的,而第二、三個目標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掌握幾種物質(zhì)在溶解時溫度的變化,是本節(jié)課須攻克的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目標的設計有層級性,既面向了全體,也兼顧了學生的具體學情。而在設置當堂檢測時,我把題目分成了A組與B組,A組側(c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而B組側(cè)重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運用。如A組填空題:
1.將下列溶液中溶質(zhì)的化學式(③寫名稱)填在相應的短線上。①稀硫酸: ,②澄清石灰水: ,③碘酒: ,④鋅和鹽酸完全反應后的溶液: ,⑤氫氧化鈉溶液: 。
2.少量的碘加入到汽油中,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所得到的溶液名稱是 。
選擇題:以下不屬于溶液外觀上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 B.穩(wěn)定 C.無色 D.透明
B組選擇題:向圖中試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種不與水發(fā)生化學
反應的物質(zhì)后,原來U型管內(nèi)兩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紅墨水,右邊液面降低了些,左邊的液面上升了些,則加入的物質(zhì)是( )
A.活性炭 B.氯化鈉 C.硝酸銨 D.氫氧化鈉
簡答題:(1)列舉生活中遇到的三種溶液;(2)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顯而易見,A組題目可用于C層次學生,而B組題目適用于A、B層次的學生,C層次的學生可以挑戰(zhàn)嘗試。這樣,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本課的學習目標,也能感受到學習后成功的喜悅,
學習熱情明顯增強。
三、導學案的運用方式要恰當
我們根據(jù)設置的導學案,在上新課前,讓學生先預習,完成預習案,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上課時,我們要在學生完成“預習案”的基礎上下發(fā)“探究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實現(xiàn)學習目標,同時,我們要就學生各自提出的疑惑進行交流解決;然后,我們再下發(fā)“訓練案”,并監(jiān)督學生自主完成,仔細批閱,使其真正起到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而不能一股腦兒地把導學案全部發(fā)給學生,要堅持“今日事,今日畢”,一個個知識點當堂突破,當天解決。
參考文獻:
江偉.初中化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