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雪?。ㄉ钲诖髮W 518000)
大班教學背景下小學低年段的全員合作
王夢雪(深圳大學518000)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是筆者通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對于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卻像是“關在籠子里的金絲雀”,沒有自己的想法。本文中,筆者將展示一位教師的合作學習模式,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合作學習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全員學習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23
隨著近幾年深圳外來人口的逐漸增多,在深圳各個區(qū)內(nèi),不論是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大班教學。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員合作教學三種主要形式[1]。筆者通過對深圳多個小學英語課堂聽評課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大多數(shù)教師將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狹隘地理解為小組合作學習,導致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活動的實效性極低。本文中,筆者將深圳X小學優(yōu)秀教師H聽評課的真實案例為例,來探討大班教學下全員合作教學為主導、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同伴互助合作學習為輔的教學形式在小學低年段的實踐模式。
在大班教學背景下,教師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由于人數(shù)的限制,每組的成員數(shù)不會少于6人,小組的數(shù)量也在6—8組,這樣就導致在展示合作成果的時候,只能有一小部分學生參與進來。由于組員的增多,有些學生就會趁機偷懶,坐享其成,導致學習資源的浪費。
組間競爭全員合作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是兩人或者多人在全班學生的基礎上做活動,但是教師利用提問或者在活動中的巧妙構(gòu)思,使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H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正是穿插運用了這兩種方式。下面我以H老師上課的真實案例來說明組間競爭的全員合作的學習過程。
(一)準備過程——創(chuàng)建小組,彰顯個性
在傳統(tǒng)的班級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實質(zhì)性的聯(lián)系,班級是松散的單個人的集合體。教師是班集體的代言人和制度上的權(quán)威。而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是集體的真正成員:他們在班級中既不起任何作用,又沒有任何地位;他們游離于集體之外,感覺不到作為集體成員的責任、義務和自豪,也感覺不到別人對自己工作成就的尊重和贊賞……[2]在全員合作學習中進行分組的原因就在于兒童都有好勝心,進行組間競爭的全員合作,會激發(fā)他們的求勝心,反過來又可以促進他們的組內(nèi)合作。我進行課堂觀察的三年級有48名學生。分組時,按班主任排好的座位,全班共分為八個大組,每組六人(圖1)。在之后進的訪談中了解到,每個組的成員雖然在一定時間內(nèi)是固定的,但是在最開始分組的時候“異質(zhì)”這個因素是考慮到的。H老師為了進一步刺激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每個小組各有一個獨特的積分圖案。
(二)教學過程——組間競爭全員合作
首先進行的是“我演你猜”,H老師屏幕上展示一個本單元的重點句型“Did you do or did not do…? Yes, I did. / No, I didn’t.”首先H老師從八個小組中各抽取一個同學進行競賽,一個接一個上臺把他的動作表演出來,其他的同學用“Did you do or did not do…?”來詢問,如果是正確的,那么表演的同學就用“Yes, I did.”來回答,回答對的小組可以得到一分。
接下來,H老師展示了這堂課另一個重點句型“What did you do?I…”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H老師采取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在以往的觀課中,角色扮演是兩個學生或是三個學生進行對話,其他同學對他們的對話可能就不是那么熱心,所以是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次的形式是兩個學生的對話,和以前的角色扮演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H老師提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卻別出心裁,真正實現(xiàn)了將全部同學帶入學習。在對話結(jié)束之后,H老師并沒有急于進行下一個活動,而是找其他同學回答角色扮演者的對話內(nèi)容,這樣就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在合作學習中,組與組之間沒有交流是最糟糕的狀況。但是H老師的設計不僅調(diào)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提高了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最后的一個活動是情景模擬,H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虛擬的生活情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H老師首先設定L學生的兩個“外國朋友”要到某地去游玩,全班學生作為向?qū)Ыo他們出謀劃策。教師為每個小組分別發(fā)一張代表游玩項目的卡片,兩位“外國朋友”會在組間走動,向組員提問。比如,當他們走到第一小組問:“Can we catch goldfish here?”若該組卡片是該游玩項目的話,組員回答“Yes”,然后“外國朋友”到下一個組詢問;若不是,兩位同學接著到下一組問,直到找到為止。這樣的活動設計妙趣橫生,幾乎每位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參與進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至此,H老師的課程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組間競爭全員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走向高潮。
(三)積分過程——集體打分階段獎勵
在課后訪談中,H老師使用小組集體評價的辦法引導小組成員從個人競爭走向互助與合作。建設小組、個性標志是開展組間競爭、全員合作學習的首要前提,要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除了教師有效地組織引導之外,最關鍵的是如何評價,運用評價來促進學生開展合作學習。H者采用的措施是集體評價,就是每個組他們回答問題,當然是按順序來,如果說整個組都回答不出來,那就下一個組。每堂課就會有一個評分在里面,積累到多少次然后就會有獎品?;旧弦粋€月左右就會總結(jié)一次,獎勵小組得分的前兩個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捆綁的評價方式有利于促進他們進行小組合作,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扶[3]。
在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的課堂上,我們不會僅僅看到課本這一種單調(diào)的教學資源,同樣在H老師的課堂也是一樣。除了課本教材,春游照片、單詞卡片、道具……很多都是H老師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的多樣性也決定了講授方式的多樣性,以及課堂活動的多樣性,能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次在H老師的課堂上先后有不少于六次的課堂活動,組間競爭全員合作的學習方式適時改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組內(nèi)合作,促使學生交流自己的知識,增加互動;組間競爭全員合作方式反過來又促進了組內(nèi)合作,可謂是一舉多得。在“度”方面,H老師的每個活動的重點都是穿插進行,不會重復地進行每個知識點,使學生保持新鮮性,保證了課堂的活力。
借用關文信老師的一句話結(jié)尾:所有的課堂教學都有冷與熱、疏與密、張與弛的問題。偏執(zhí)一端的教學都不是最佳的教學,唯有那些冷熱相宜、疏密相間、張弛有度才是最上乘的教學,才是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郭華.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J].中國教學,1998(5):48-50.
[2]王鑒.合作學習的形式、實質(zhì)與問題反思——關于合作學習的課堂志研究[J].課程教學教法,2004(8):30-36.
[3]童玉芳.從“合作疲勞”到“期待小組學習”——探尋科學學習小組建設的有效途徑[J].學科新論,2014(8):103-105.
(責編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