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淮南子》之“奇”

2016-01-12 00:19高旭
關鍵詞:黃老劉安淮南子

高旭

摘 要:《淮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絕代奇書”,其之所以“奇”,主要表現(xiàn)在作者生平、著述過程、思想內(nèi)容和流傳命運等四個方面?!痘茨献印芬云洳┎砂偌遥婢C諸子的開闊氣度,不僅歷史總結(jié)戰(zhàn)國以來的黃老道家思想,而且在引莊入黃的基礎上,充分實現(xiàn)老、莊、黃的內(nèi)在的思想溝通和融合,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出“淮南黃老道家”的漢代“黃老”新形態(tài)?!痘茨献印坟S富多彩,深刻獨到的思想內(nèi)涵,使其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道家巨著。

關鍵詞:《淮南子》;淮南王;劉安;黃老;淮南黃老道家;百家之學

中圖分類號:B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5)04-0001-08

Abstract:Huainanzi is a peculiar piece of work in the Chinese ancient cultural history, the peculiarity of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uthor's life, the writing process, content, and the spread of fate. Huainanzi openly integrates arou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s. In addition to the Huang Lao Taoist thoughts since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also integrates the thought of Zhuangzi, creatively developes a new form of "Huang Lao" in "Huainan Huang Lao Tao" thoughts in Han Dynasty. Its rich and colorful contents and unique connotations make it a rare great work in the Chinese ancient cultural history.

Key words:Huainanzi; the king of Huainan; Liu An; Huang Lao; Huainan Huang Lao Tao; theory of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s

西漢前期的江淮流域地區(qū),曾產(chǎn)生過一個名聞漢王朝的學術(shù)思想中心,即以舊楚故都壽春為中心的淮南王國。當時這里匯聚著來自天下各地的“賓客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1]2145,均為淮南王劉安所延攬和禮遇,這使得淮南王國孕育出有漢以來最具地域特色、影響也最為卓著的淮南學術(shù)集團。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便記載著淮南學術(shù)集團的多部重要著作,如:《易》類的《淮南道訓》二篇,雜家類的《淮南內(nèi)》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詩賦類的《淮南王賦》八十三篇、《淮南群臣賦》四十四篇、《淮南歌詩》四篇,以及天文類的《淮南雜子星》十九卷。此外,《漢書·淮南王傳》還提到:“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shù),亦二十余萬言”[1]2145,這與《淮南內(nèi)》、《淮南外》共同構(gòu)成淮南學術(shù)集團的一部宏篇巨作。而以上的學術(shù)著述中,又尤以《淮南內(nèi)》二十一篇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因為此書即是廣為后世人們所熟知的《淮南子》。

不論是淮南學術(shù)集團的出現(xiàn),抑或《淮南子》的誕生,都與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密不可分,這就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正由于劉安的存在,使原本民風“剽輕”的淮南王國,前所未有地形成較為濃厚的思想文化氛圍,一躍成為西漢前期學風彌盛、聲名煊赫的區(qū)域文化中心,甚至與同時代的吳、梁、楚、河間等諸侯王國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正是這位被后世學者稱為“天下奇材”的淮南王劉安,在景、武之際組織門下賓客,精心撰著出“絕代奇書”《淮南子》。在這部彰顯漢代黃老思想的道家巨著中,劉安試圖以兼收并蓄先秦百家之學為基礎,“觀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權(quán)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2]1462,為西漢王朝的穩(wěn)定發(fā)展和長治久安,探索出一種“非循一跡之路,守一隅之指”,能適時“與世推移”[2]1463的新治國方略。在《淮南子》創(chuàng)作完成后,劉安將其作為重要的政治禮物,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入朝長安時,獻給即位不久的武帝劉徹,而后者則對這部“新出”的奇絕博大之作,甚為“愛秘之”。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如《淮南子》一般,既為王者所撰述,又能為皇帝所看重,并對當時及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思想論著,實為不多見,故而《淮南子》不可不謂是一代奇書。但如要具體言之,《淮南子》究竟“奇”在何處?在筆者看來,或許可從作者生平、著述過程、思想內(nèi)容和流傳命運等四個方面,得到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一、作者生平之“奇”

《淮南子》一書的成功創(chuàng)作,得益于淮南王劉安的核心的組織作用,同樣也得益于淮南賓客們的竭誠努力,但是,這些《淮南子》的作者們,其生平經(jīng)歷卻都充滿著跌宕起伏的政治患難,最終在西漢前期漢廷與地方諸侯王國的角力中,走向難以避免的悲劇結(jié)局,而淮南王劉安的一生,則在最大程度上代表和反映出淮南學術(shù)集團的這種歷史命運?;茨贤鮿驳纳接兄煌跐h代一般諸侯王的奇特經(jīng)歷,但這種“奇特”并不是積極而美好的,相反,卻始終顯露出強烈的悲劇色彩,是其家族發(fā)展與皇權(quán)政治沖突激蕩后的現(xiàn)實產(chǎn)物。在某種意義上,淮南王劉安終其一生也未能擺脫皇權(quán)政治套在其家族及個人身上的嚴酷桎梏,最后只能與其父劉長一樣,成為皇權(quán)政治中權(quán)力斗爭的失敗者和犧牲者,在漢代歷史上譜寫出兩代淮南王皆因“謀反”罪名而敗滅的慘烈悲劇。

淮南王劉安的人生悲劇,始于其父劉長,而后者的人生悲劇則又肇源于其母趙姬與漢高祖劉邦之間的萍水姻緣。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已經(jīng)58歲的劉邦從東垣(今河北石家莊市西北)途經(jīng)趙國。當時的趙王張敖為取悅劉邦,便將自己身邊的美人趙姬獻給后者,結(jié)果趙姬竟因此而孕。由于劉邦對趙王張敖態(tài)度惡劣,并不禮遇,致使趙相貫高等人密謀在“柏人”之地(今河北隆堯縣西)刺殺劉邦,此事后因劉邦警覺,未能實現(xiàn)。高祖九年(前198年),貫高等人的篡弒行為暴露,劉邦大怒,由此興起趙國大獄,將趙王張敖、趙相貫高等一干人等逮治收捕,而趙姬也被牽連其中。趙姬雖在獄中告知看守官吏其懷有劉邦骨肉的實情,但因劉邦正在盛怒之時,故此沒有對趙姬進行寬赦和照顧。趙姬在生出后來的淮南王劉長后,羞怒自殺,于是為淮南王家族種下悲劇的歷史種子。

因其母不幸冤死,幼年的劉長在劉邦的安排下,由呂后撫養(yǎng)。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在平定異姓淮南王黥布之亂后,將幼子劉長分封為新的淮南王,使其以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為都,鎮(zhèn)撫江淮地區(qū)。劉長成年之后,不滿于其母

的悲慘遭遇,遷怒辟陽侯審食其當時不為其母盡力求情,在文帝三年(前177年)入朝長安之際,以謀請見審氏,“自袖鐵椎”將其擊殺。這次的復仇行為,震動漢廷,劉長雖然得志于一時,但也造成漢廷的不滿和警惕,同時讓淮南王一系與審氏后人之間形成難以化解的歷史仇怨,為日后淮南王劉安“謀反”案的促成和擴大埋下嚴重隱患。劉長由于幼年失母,性格“驕蹇”,又因是呂氏之亂后僅存的劉邦二子之一,自以為和文帝“最親”,所以日常行事比較任性放縱,多有僭越之舉,甚至“數(shù)不奉法”。劉長在淮南王國期間,更是“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3]3076,這引起漢廷的猜忌警惕,也促使文帝決心借棘蒲侯柴武太子謀反一事,嚴厲懲戒牽連其中的劉長,將其發(fā)配流放于“蜀郡嚴道邛郵”(今四川榮經(jīng)縣西南)。經(jīng)此嚴重的政治打擊,劉長內(nèi)心極度抑郁,最終在流放途中絕食而死。劉長之死,使后來的淮南王劉安也成為無父孤兒,遭遇到與其父相類似的家族悲劇。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16歲的劉安被漢廷立為第二代的淮南王,其弟劉勃、劉賜也同時被立為衡山王和廬江王,劉長時期的淮南王國被一分為三。劉安繼位之后,一改其父尚武驕恣、僭越有為之風,“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3]3082,十分注意收斂自身言行,以此取容于漢廷。在淮南王國的實際發(fā)展中,劉安也“行陰德拊循百姓”,推行有利于淮南民眾的政治舉措,取得“流譽天下”[3]3082的政治聲譽,在當時的諸侯王國中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景帝三年(前154年),震驚西漢王朝的“七國之亂”發(fā)生,吳王劉濞曾派使者前往淮南王國,試圖招誘劉安,使之加入反叛大軍之中。劉安其時有所動搖,“欲發(fā)兵應之”,但由于淮南國相臨機奪取兵權(quán),“因城守,不聽王而為漢”[3]3081

,加上漢廷救兵已至,故而淮南王國在“七國之亂”中逃過一劫。事后景帝盡管沒有追究淮南王劉安的責任,讓“淮南王如故”[3]3082,但實際上已加深對后者的疑忌防范之心。在景帝后期,劉安比較謹慎從事,并無任何有為之舉,而是專心于《淮南子》等書的思想文化著述,以此安然無恙。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41歲的淮南王劉安入朝覲見即位不久的侄子漢武帝,隨后獻上新近作成的《內(nèi)篇》,即后世所謂的《淮南鴻烈》或《淮南子》。年輕的武帝對這位“辯博善為文辭”的叔父,禮遇有加,曾讓其作《離騷傳》,而且“每宴見,談說得失及方技賦頌,昏莫然后罷”[1]2145,度過雙方關系最為融洽和諧的一個時期。劉安此時也對武帝表達臣服頌贊之情,又為其先后獻作《頌德》及《長安都國頌》,宣揚漢廷之德。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劉安進諫武帝,勸阻后者出兵征伐閩越。武帝開始對其不滿,又因劉安在淮南王國“招致賓客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形成規(guī)模頗大的人才集團,而實際上對其有所猜嫌防范。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淮南王太子劉遷因與雷被比劍,怒被其誤傷,導致雷被驚懼外逃,試圖從軍出擊匈奴,以此避害?;茨贤鮿舱`聽太子之言,“斥免”雷被。后雷被逃入長安,向漢廷上書申訴,揭發(fā)淮南王劉安父子的不軌行為,由此引發(fā)武帝即位以來第一次對淮南王國進行政治整肅,將其“群臣近幸素能使眾者”,皆“系詔獄”[3]3090,沉重打擊了淮南賓客集團。雖然武帝事后不為己甚,沒有廢除劉安的王位,僅是削奪其“二縣”,以示懲處,但事實上已對劉安形成嚴重的政治壓力,使其內(nèi)心惶懼。就在這種危險局勢中,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劉安之孫,其庶長子劉不害之子劉建,因劉安與王后、王太子皆不以其父“為子兄數(shù)”,產(chǎn)生強烈的“怨望”情緒,又因“諸侯皆得分子弟為侯”,而其父劉不害卻無緣分侯,因而指使壽春人莊芷赴漢廷告狀,自曝“淮南陰事”[3]3088,引起武帝及漢廷公卿的密切重視。也就在淮南王國風雨飄搖之際,辟陽侯審食其之孫審卿借機復仇,“深購淮南事”于其所善丞相公孫弘,推動后者“深窮治其獄”[3]3088,試圖將淮南王劉安一系置于死地。劉安這時已失方寸,原本計劃與太子劉遷發(fā)兵反抗?jié)h廷派來的懲治官員,但計劃未遂,于是只好交出太子,讓其自首。太子自殺,未死。而身為劉安謀臣“冠首”的伍被此時也向漢廷自首,供出極為不利于劉安的證詞。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和漢廷公卿大夫在得到懲治官員的具體匯報后,將“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數(shù)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而且專派“宗正以符節(jié)治王”[3]3093-3094,以漢廷和皇族的名義懲治淮南王劉安。在漢廷官員未到之前,劉安為免受辱,于是自刎而死。就此,第二代淮南王終于也以慘烈的人生悲劇落幕。

從劉長到劉安,西漢前期出身皇族的兩代淮南王,均未能善終。如果從趙姬算起,到最終同樣被誅滅的淮南王太子劉遷,身為漢高祖劉邦的嫡親后裔,與文、景、武三帝一系關系最為親近的西漢皇族支系,淮南王家族四代人都是以悲劇人生而告終,這在漢代歷史上委實罕見,稱之為“奇”,毫不為過。也正由于祖母、父親的政治悲劇,深刻影響淮南王劉安的內(nèi)在性格,使其形成濃厚的憂患不安的心理意識,一生之中多次猶豫輾轉(zhuǎn)于是否反抗?jié)h廷的政治抉擇,而這種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政治心態(tài),也被其具體反映在《淮南子》一書中。比如:劉安總是高度緊張于“時機”的能否把握,恐懼因“失時”而受制于人,導致不可預測的禍患,因此反復強調(diào):“得在時,不在爭”[2]46,“動不失時”[2]49,“不失其所以制人,人不能制也。時之反側(cè),間不容息,先之則太過,后之則不逮”,“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2]54,等等。

淮南劉安的生平經(jīng)歷是悲劇性的,與之捆綁在一起的淮南賓客們,同樣遭遇到極其悲慘的政治命運。如果說元朔五年,因雷被事件,導致淮南賓客集團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政治打擊,使其中的才能之士大都被“系詔獄”,淪為階下之囚,那么元狩元年的“淮南大獄”,對劫余之后的淮南賓客集團而言,更是毀滅性的。這一次無人再能幸免,賓客們大都陷入族滅之慘境,因此案“坐死者數(shù)萬人”[3]1424??梢哉f,淮南王劉安與其賓客,在《淮南子》中深層次表達出的政治憂患意識,最終成為歷史讖言。

任何一部思想著作,如果其承載著撰著者如此奇特而慘烈的悲劇人生,那么就注定這絕不是一部平凡之作,而是充滿歷史的沉重,引人深思,發(fā)人慨嘆。無怪乎現(xiàn)代著名學者徐復觀先生在其《〈淮南子〉與劉安的時代》一文的最后,由衷而言:“當我在寫的過程中,漸漸發(fā)現(xiàn)了那一批以大悲劇收場的賓客們活動的面影,不知不覺地以感激之情,代替了原來的厭惡心理,而在結(jié)束這篇文章時,不免感到有一番悵惘?!盵4]

二、著述過程之“奇”

不但以淮南王劉安為代表的《淮南子》的作者們,有著非同一般的生平經(jīng)歷,而且《淮南子》一書的歷史出現(xiàn)也極不平凡,因為這是一部醞釀于大時代,又產(chǎn)生于大時代的思想論著,其創(chuàng)作過程與

西漢王朝的盛世發(fā)展息息相關,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日益上升,走向巔峰的西漢王朝的思想精神風貌。這種厚重的時代內(nèi)涵,賦予《淮南子》的產(chǎn)生以特殊的歷史意義,也讓《淮南子》無論在著作產(chǎn)生時機、著者群體構(gòu)成上,還是在內(nèi)在著述動機、實際編撰方式上,都顯示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淮南子》的產(chǎn)生,是處于西漢王朝治亂之間的歷史交替中,具體的說,就是在景、武時期的劇烈政治變動中。景帝三年(前154年),一場西漢王朝建立之后空前的皇族內(nèi)亂席卷而來,因漢廷采取強勢的“削藩”政策,認為:“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3]2825,由此導致吳、楚為首的七個諸侯王國鋌而走險,以“清君側(cè)”為名強力反彈,反抗?jié)h廷。這場大亂致使數(shù)十萬人喪生,也讓吳王濞、膠西王卬、楚王戊等皇族成員,身死族滅,結(jié)果十分慘烈。“七國之亂”的產(chǎn)生,是漢初以來封國體制的歷史產(chǎn)物,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但其最終仍以家國內(nèi)亂的形式反映出來,這不能不對承平已久的西漢王朝形成強烈沖擊。大亂之后,景帝放棄強勢的“削藩”政策,著重進行漢廷與諸侯王國之間政治關系的調(diào)整,盡管其仍舊對諸侯王國嚴加監(jiān)控和防范,但不再對后者過于緊逼壓迫,以此緩和統(tǒng)治階層的內(nèi)部關系。在景帝后期,西漢王朝由亂而治,重新進入穩(wěn)定的發(fā)展時期,《淮南子》的產(chǎn)生即是在此期間?;茨贤鮿策@時也近而立之年,“無論是其人生閱歷還是其學識才思均處于成熟階段。各方面的條件都已達到一種難得的最佳狀態(tài)”[5],這便為《淮南子》的醞釀產(chǎn)生提供了最為適宜的歷史時機。正是在這種穩(wěn)定良好的內(nèi)外氛圍中,淮南王國成為劉安與賓客們安心從事思想著述的有利環(huán)境,而充分體現(xiàn)出文質(zhì)化的王國政治,也能讓遠在長安的漢廷有所放心。因此,這一時期實際上成為劉安繼位淮南王以來,淮南王國發(fā)展最為穩(wěn)定,也最具有文化活力的階段。

《淮南子》書成之后,劉安將其獻給武帝,但武帝時期西漢王朝的政治發(fā)展又開始有所變動,積極有為的武帝重新加緊“削藩”步驟,采取各種政治措施削弱諸侯王國的實際力量,使其逐漸喪失與漢廷抗衡的條件。西漢王朝也隨之進入充滿不可測因素的歷史動蕩時期,淮南王國重新感受到來自漢廷的強烈的政治壓力,淮南王劉安的政治心態(tài)也不再保持景帝后期的平穩(wěn),而是時刻關注長安的形勢動態(tài),患得患失的心理起伏日漸頻繁。可以說,《淮南子》的出現(xiàn)恰好處于西漢政治的穩(wěn)定與變動之間,不論此前,抑或此后,都非這部思想巨著理想的創(chuàng)作時機,故而《淮南子》產(chǎn)生于西漢前期治亂的間歇之中,是西漢王朝邁向政治巔峰期的歷史產(chǎn)物,對其來說,如此理想的創(chuàng)作時機,不可多得。

《淮南子》的產(chǎn)生,也得益于淮南學術(shù)集團的群體構(gòu)成形式?;茨贤鮿矎哪贻p時起,就受到漢初以來諸侯王國盛行的“養(yǎng)士之風”的影響,門下賓客人數(shù)多達“數(shù)千人”,而且其中“英雋以百數(shù)”[1]2167,有不少人具有真才實學,以致當時形成“道術(shù)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shù),莫不爭出”[6]317的繁盛的人才景象。從實際構(gòu)成來看,淮南學術(shù)集團主要包括四種類型的賓客:一是道學之士,以蘇飛、李尚、左吳等“八公”為著;二是儒學之士,有“諸儒大山、小山之徒”;三是方術(shù)之士,這些人在淮南賓客中人數(shù)不少,《史記》中曾著重指出“招致賓客方術(shù)之士數(shù)千人”,突出其在淮南學術(shù)集團中的分量;四是墨者等其他士人,漢昭帝時桓寬所撰寫的《鹽鐵論》中,曾言及淮南王劉安“招四方游士,山東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間”[7]113,可知墨家士人也是淮南學術(shù)集團的重要構(gòu)成,而“游士”中亦當有不屬于以上三派的士人。

從中可知,淮南王劉安時期所形成的淮南學術(shù)集團,其內(nèi)部構(gòu)成多元而復雜,并未體現(xiàn)出較為單一的人才風格,既不同于文賦之士為主的梁王國,也有異于儒學之士為主的楚王國和河間王國,而是“兼收并蓄”,將各種士人收為己用,使其各展其才,從而讓淮南學術(shù)集團“從事的文化既有辭賦、音樂,又有天文科技和道家哲學”,呈現(xiàn)出較強的“綜合性”[8],成為西漢前期區(qū)域人才政治中的一大亮點。淮南王劉安這種不拘一格招攬人才的政治特點,使淮南學術(shù)集團具備更為雄厚的人才基礎,這也讓《淮南子》在創(chuàng)作上能“兼于數(shù)家,無遺力矣”,表現(xiàn)出“牢籠天地,博極古今”[9]的豐厚內(nèi)涵。

正因處于較為理想的創(chuàng)作時機,又擁有堅實的人才基礎,所以以淮南王劉安為代表的淮南學術(shù)集團對《淮南子》的思想著述,也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在動機。從客觀原因上說,《淮南子》的創(chuàng)作距離西漢王朝的建立,已有半個多世紀,王朝在漢初以來黃老政治的作用下,持續(xù)得到穩(wěn)步發(fā)展,不管是社會經(jīng)濟,還是民生水平,都遠較此前為優(yōu)。雖然景帝時期由于漢廷的強勢“削藩”,引發(fā)“七國之亂”,但這場皇族內(nèi)亂持續(xù)時間不長,并沒有動搖王朝發(fā)展的基本趨向,而且戰(zhàn)后景帝又迅速恢復黃老政治的舉措,輕徭薄賦,慎刑約法,重新讓整個社會回到穩(wěn)定的發(fā)展狀態(tài)。因此,對漢初以來王朝的統(tǒng)治經(jīng)驗,適時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歷史性總結(jié),為此后進一步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思想指導,這就成為西漢統(tǒng)治階層的當務之急。而從主觀原因上說,淮南王劉安身為西漢皇族的重要成員,又是高祖劉邦的嫡親后裔,自然對這種現(xiàn)實訴求有著深切感受和沖動。也正因此,《淮南子》書中表現(xiàn)出濃烈的以漢為本,為“劉氏”立言的政治意識,積極推崇漢政之德,謀求漢政的新發(fā)展,如其所說:“秦皇帝得天下,恐不能守,發(fā)邊戍,筑長城,修關梁,設障塞,具傳車,置邊吏。然劉氏奪之,若轉(zhuǎn)閉錘”[2]894,“劉氏持政,獨夫收孤,財有余也”[2]826,“逮至暴亂已勝,海內(nèi)大定,繼文之業(yè),立武之功,履天子之圖籍,造劉氏之貌冠,總鄒、魯之儒墨,通先圣之遺教”[2]944,等等。出于此種顯著的西漢本位意識,淮南王劉安稱《淮南子》為“劉氏之書”,并在全書的最后豪言此書能“觀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是一部竭心盡力于西漢王朝發(fā)展理念的著作,堅信其“與世推移”的務實變通的治國思想,能充分有益于西漢王朝的現(xiàn)實發(fā)展。

對《淮南子》的創(chuàng)作,淮南王劉安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一是“受到盛極一時的藩國文化的直接促動”[10]37。文、景時期,西漢藩國文化繁榮,接連產(chǎn)生吳、楚、梁與河間等各具特色的區(qū)域文化中心,其中又尤以楚元王、河間獻王的尊崇儒學,梁孝王的熱衷詩賦文學為著名,同這些諸侯王相較,淮南王劉安也不甘落后,自然產(chǎn)生“不效仿別人、獨出心裁的‘爭勝心理因素”[10]41,試圖讓淮南王國脫穎而出,成為超越前者的思想文化重鎮(zhèn),這也是其為何不惜豐金厚酬,竭誠延攬?zhí)煜掠问棵鞯默F(xiàn)實動因。二是漢人著述大都具有“立言”以求名的強烈意識,如司馬遷著《史記》便為“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后世圣人君子”[3]3320,淮南王劉安也不例外?!胺矊贂?,所以窺道開塞,庶后世使知舉錯取舍之宜適”[2]1453,《淮南子》在創(chuàng)作上之所以“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理”,力求能“紀綱道德,經(jīng)緯人事”[2]1437,究其根本都在于為西漢王朝的長遠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導,而通過這種積極的創(chuàng)作實踐,淮南王劉安也能隨之“流譽天下”。對劉安而言,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既很危險,又缺少個人才能的施展空間,那么通過“文治”事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這也不失為皇權(quán)政治下諸侯王自我有為的安全之術(shù)。事實上也是如此,千載悠悠,同時期其他諸侯王都未能留下一部以自己國名彪炳史冊的鴻篇巨作,惟有淮南王劉安,其名與書并存,亙久不滅,依舊“流譽天下”,甚至于世界。

作為一部卓越的思想論著,《淮南子》實際的編撰方式也很有特色。雖然《淮南子》書中并沒有對作者情況作出具體說明,但從書中二十一篇的文字敘述來看,其采取的是“總—分—統(tǒng)”的編撰思路,即:全書在創(chuàng)作前,明顯有著一定的總綱規(guī)劃,對所寫各篇也均有著具體認識,創(chuàng)作的基本思路并非雜亂無序,急就成章;在全書的實際著述中,淮南王劉安及其賓客中的杰出之士,分別著述各自擅長的部分;隨著全書各篇的漸次完成,由淮南王劉安統(tǒng)稿修訂,并進行文字潤色,然后合編成書。這種統(tǒng)籌規(guī)劃的編撰方式,充分實現(xiàn)了創(chuàng)作個體與群體的相互結(jié)合,使《淮南子》在產(chǎn)生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較為明晰的撰著思路,盡管著者并非只是一人,而是群體,且書中內(nèi)容也極為繁復博雜,但卻沒有成為“雜亂無章的拼湊,各篇既獨立成文,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圍繞一個中心,是自成體系的完整之作”[10]28。正是這種獨特的撰著方式,使得淮南學術(shù)集團比其他任何藩國都顯示出更強的群體著述能力,不僅讓淮南王劉安充分施展出“辯達,善屬文”的才華,而且讓淮南賓客們各自發(fā)揮所長,促成《淮南子》“其義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類,無所不載”[2]5的著述特色。與戰(zhàn)國后期的《呂氏春秋》相較,雖然“《淮南子》是以《呂氏春秋》為藍本而寫成的”[11],二者的著述意圖和內(nèi)容也多有相近之處,但就編撰過程來看,很顯然,淮南王劉安的實際作用要遠大于秦相呂不韋。如果說后者主要是署名其作的話,那么劉安卻是完全有資格代表淮南學術(shù)集團,成為《淮南子》的署名作者,因為其“遠不止是一個組織者,該書的大部分內(nèi)容當出于他本人之手,其余也必經(jīng)過他細致地加工、潤色”[10]28。

在同時代的思想著作中,《淮南子》能表現(xiàn)出空前宏大深厚的理論內(nèi)容,毫無疑問,這與其所處時代、著者群體,創(chuàng)作動機和編撰方式,都存在著緊密關聯(lián),也正由于這些獨特的著述因素的良好具備,讓《淮南子》橫空出世,噴薄出一代奇書所具有的繁思華彩。

三、思想內(nèi)容之“奇”

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曾評價《淮南子》,認為“其書博大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12],梁氏這里所言“博大而有條貫”,正是《淮南子》思想內(nèi)容的獨特之處。

以“博大”來論《淮南子》,是指其在文獻資料上廣征博引,繼戰(zhàn)國晚期《呂氏春秋》之后,又一次對先秦時期的歷史文獻進行全面的承續(xù)和保存,“堪稱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客觀上為我們研究西漢及其以前的文化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13]。《淮南子》中前后“引用先秦文獻達四十余種”[10]129,遍及漢人對傳統(tǒng)學術(shù)所作“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shù)術(shù)略”和“方技略”的所有的劃分范圍。其中為《淮南子》多次引用或化用的先秦典籍有:《易》、《書》、《詩》、《春秋》、《論語》、《老子》、《莊子》、《管子》、《韓非子》、《慎子》和馬王堆出土的《黃老帛書》等。在同時代的思想論著中,極少有如《淮南子》者,能對先秦以來的歷史文獻采取如此全面的博采擇取,更可貴的是,還能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更為深入的貫通和融會,使其成為自身思想學說的有機組成,而非僅是簡單化的引用。在此意義上,如果說《淮南子》對待先秦歷史文獻的態(tài)度是以“博”取之,那么其對這些文獻資料的積極理解和運用,則反映出漢代思想家在新的大一統(tǒng)王朝的時代形勢下,所顯露出的突破狹隘學術(shù)門戶之見的“大”胸懷、“大”氣度。

以“有條貫”來論《淮南子》,則是指其在思想內(nèi)容上,不僅對先秦以來的各種學說進行“綜合性的集大成的工作”[14],而且以漢代新“黃老”為核心,熔鑄百家,會通諸子,構(gòu)建起極富秦漢時代精神的理論體系,卓然自成一家。

在《淮南子》理論體系中,道家思想的地位極為特殊,是其根本所在?!痘茨献印穼ο惹貢r期的老莊、黃老兩大道家支流都有深入的承襲,并不存在單一化的繼承。發(fā)散南方楚文化氣息的老莊道家,對《淮南子》所秉持的基本的道家哲學,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痘茨献印穼Α暗馈?、“自然”、“清靜”、“無為”和“不爭”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詮釋,都是基于老莊道家的歷史前提。老莊道家的自然主義的政治觀,也是《淮南子》用以批判現(xiàn)實中過度“有為”政治的理論武器,成為其對理想社會進行設計和追求的思想淵源。而且,《淮南子》尤為重視老莊道家的生命哲學,試圖將其轉(zhuǎn)化為自身新“黃老”的核心內(nèi)涵,使之與稷下以來黃老道家的治國要義相融合,形成新的“身、國同治”的政治學說。

表現(xiàn)出強烈治國訴求的北方道家,以稷下黃老為代表,是《淮南子》面向現(xiàn)實,所深入汲取的核心的道家思想。西漢王朝從建立之后,為適應社會經(jīng)濟恢復與發(fā)展的需要,統(tǒng)治階層日益主動采納昌盛于齊國稷下的黃老道家治國學說,堅持奉行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這種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政治實踐,跨越高、惠、呂、文、景時期,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受實踐檢驗的成熟理念,因此對《淮南子》來說,在思想上對其進行全面的反思和總結(jié),并進一步有所深化和發(fā)展,便成為根本的理論任務?!痘茨献印分兴w現(xiàn)出的漢代“黃老”,之所以為“新”,不同于稷下黃老或漢初黃老,就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將先秦老莊道家的生命哲學深度融合進黃老道家的治國思想中,使原本黃老道家強于治國,弱于治身的理論不足得到極大彌補。更為重要的是,《淮南子》對莊子的生命哲學進行特殊的對待和揚棄,用之深化和拓展黃老道家對政治主體的精神內(nèi)涵的理性認識,使高度功利化的政治人格,開始具有審美化的政治境界,以此適應和滿足統(tǒng)治階層對超越性的生命信仰的理想追求,使其不僅成為“成功”的統(tǒng)治者,而且也能成為“自得”“內(nèi)樂”的統(tǒng)治者,形成功利化、信仰化和審美化并重的政治人格。

由此而言,《淮南子》在漢代黃老道家的思想發(fā)展上,實際上具有不同于前人的新內(nèi)涵和意義,這使其無法用簡單化的“道家”概念來界定,更遑論“老莊道家”、“黃老道家”、“陰陽道家”等片面概括,至于“雜家”之說,更只是看到《淮南子》思想的外在表象,而無法真正抓住其“雜”中“不雜”的實質(zhì)內(nèi)涵,結(jié)果只能是忘“道”而論“雜”,以此錯誤貶低和菲薄《淮南子》

在對《淮南子》思想類型的界定上,自古以來,學界基本游移在"道家"與"雜家"兩說之間。其中秉持"雜家"說者,古有班固、高似孫、黃震、劉績等,近有范文瀾、馮友蘭、金春峰等,凡持此說者,大都對《淮南子》思想價值有所貶低。而認為《淮南子》為道家者,古有高誘、章學誠等,近有梁啟超、胡適、劉文典、牟鐘鑒等,且"道家"說又衍生出多種不同認識,如許地山的"老莊道家"說,侯外廬的"陰陽道家"說,熊鐵基、吳光、丁原明、陳廣忠的"黃老道家"說,臺灣學者陳德和的"淮南道家"說,以及臺灣學者勞思光、于大成、李增、陳麗桂等主張的"雜家化道家"說。與上述各說有異,筆者力主《淮南子》為"淮南黃老道家",認為對其思想類型的認識,必須打破單一化的"道家"或"雜家"界定,應充分認識到《淮南子》貫通和熔鑄老、莊、黃等道家三宗的思想特質(zhì),并對其以此為核心和根基,全面擷取先秦諸子百家之學后所形成的漢代"新黃老"的理論形態(tài),進行新的學術(shù)界定和評價。質(zhì)而言之,筆者認為《淮南子》在秦漢歷史條件下,實際上為中國古代道家思想譜系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漢代"黃老"形態(tài),這種道家思想的新發(fā)展,盡管其中仍存在一些粗糙矛盾之處,但已呈現(xiàn)出別具特色、自成一體的理論形態(tài),既不同于先秦時期的老、莊、黃,也不同于漢初的黃老。

。如若選擇一種合乎《淮南子》思想實際的類型界定,在筆者看來,或許無過于使用“淮南黃老道家”為宜。因為如前所述,《淮南子》對戰(zhàn)國以來黃老思想的理論發(fā)展,已經(jīng)在漢代黃老政治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了老、莊、黃的歷史性的內(nèi)在溝通和融合,這種漢代“黃老”的新的思想形態(tài),雖然由于歷史原因,未能在西漢王朝的政治發(fā)展中充分發(fā)揮作用,但它的最終產(chǎn)生,不但標志著漢代黃老思想的完全成熟,而且代表著漢代黃老發(fā)展的思想巔峰。與“淮南黃老道家”一致,《淮南子》所表現(xiàn)出的道家思想學說,亦可相應稱之為“淮南黃老道學”。

《淮南子》從堅持新“黃老”的立場出發(fā),主張“持以道德,輔以仁義”[2]497,試圖調(diào)和道、儒思想,實現(xiàn)以儒補道、道儒相融的思想發(fā)展。《淮南子》雖然對儒家的仁義禮樂有時仍然持批評態(tài)度,認為:“仁義禮樂者,可以救敗,而非通治之至也”[2]569,“知道德然后知仁義之不足行也,知仁義然后知禮樂之不足修也”[2]569。但沒有完全否定仁義禮樂的實際功效,而是認為仁義禮樂對國家政治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能充實國家政治的正義性內(nèi)涵,“國之所以存者,仁義是也……國無義,雖大必亡”[2]702,“故亂國之君,務廣其地而不務仁義,務高其位而不務道德。是釋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2]949?!痘茨献印愤€接受儒家以“德”治國的思想主張,提出:“地以德廣,君以德尊,上也;地以義廣,君以義尊,次也;地以強廣,君以強尊,下也”[2]754,“重莫若國,棟莫若德”[2]1423,要求統(tǒng)治者不盲目追求功利政治,而是要著重實現(xiàn)具有“德”“義”內(nèi)涵的國家發(fā)展?!痘茨献印窂囊酝鶉野l(fā)展的歷史教訓著眼,指出:“故仁義者,為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張其廣者毀,不廣其基而增其高者覆”,明確主張:“故仁義者,治之本也”[2]1423,“治之所以為本者,仁義也” [2]1422。出于對儒家政治思想的兼融需求,《淮南子》對儒家思孟學派的心性思想也有著不少汲取,主張統(tǒng)治者以“德”修身,以“誠”感人,進而實現(xiàn)天人相感相通的政治發(fā)展?!痘茨献印分腥寮宜枷氲某浞直憩F(xiàn),既是對西漢王朝發(fā)展中儒家思想影響的現(xiàn)實反映,也是《淮南子》立足新“黃老”,對儒家思想采取兼收并蓄態(tài)度的理論結(jié)果。必須指出的是,《淮南子》中的儒家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其新“黃老”的思想需求,出現(xiàn)普遍的道家化傾向,試圖與道家思想保持一種和諧并存、互滲相融的理論關系?!痘茨献印愤@種思想表現(xiàn),緣于其著者主要為道學士人和儒學士人,因而雖然無法在思想上做到完全一致,甚至有時還有所抵牾,但卻都有意識地與淮南王劉安的新“黃老”理念采取相近或相同的立場。這決定了《淮南子》中,道、儒關系的本質(zhì)仍然是以“道”為主,而非“儒”為“道”主,正所謂:“仁義之不能大于道德也,仁義在道德之包”[2]1124。

在《淮南子》進行以儒補道、道儒相融的過程中,其對法家、陰陽家的思想也有著深度汲取。漢代黃老道家原本就是“道法家”,這是從戰(zhàn)國稷下黃老以來的思想傳統(tǒng),不論是《管子》,還是韓非、慎到、鹖冠子、馬王堆出土的《黃老帛書》,都對此有著深刻的歷史反映。受前者內(nèi)在影響,作為漢代新“黃老”,《淮南子》一方面堅持“法”從“道”出,“道”“法”合一,但另一方面卻更為注重“法”所內(nèi)含的正義性,強調(diào):“法生于義,義生于眾適,眾適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2]662,“府吏守法,君子制義,法而無義,亦府吏也,不足以為政”[2]699,反對“法與義相非”[2]822的法治歧途,試圖矯正秦王朝曾出現(xiàn)過的以工具性壓倒正義性的“法”治弊端。在根本的法治理想上,《淮南子》追求黃老道家的“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為非,其次賞賢而罰暴”[2]621的政治發(fā)展,要求統(tǒng)治者對“法”的工具化使用不以“苛察”為務,而是力求實現(xiàn)“威厲而不殺,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2]610的良好狀態(tài)。為防止“法”的濫用,《淮南子》還十分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理應以身作則,自覺維護“法”的權(quán)威性,“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2]663?!痘茨献印愤€對法家思想中的“勢”與“術(shù)”進行時代性的去取,既突出二者有益于統(tǒng)治者管理國家的一面,也試圖避免法家極端強調(diào)君主之“勢”、“術(shù)”,卻嚴重忽視民眾利益的思想局限,在思想上提出以“眾勢”調(diào)和“君勢”,以“道術(shù)”代替“法術(shù)”的黃老新主張。

《淮南子》在治國思想上,同樣重視陰陽家的時序政治觀,將一年十二月的自然時序與人類社會的政治時序相結(jié)合,逐月進行規(guī)劃和安排,“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guī),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quán)”[2]439?!痘茨献印氛J為國家政治發(fā)展只有嚴格遵循天地四時的自然規(guī)律,實現(xiàn)陰陽家式的天人合一,才能得到理想結(jié)果,因為“與天合德,與神合明,所欲則得,所惡則亡,自古及今,不可移匡”[2]439,背離天地四時的時序原則,只能使國家政治陷于紊亂之中,走向消極發(fā)展。陰陽家這種對國家政治的時序化設計,是《淮南子》治國思想的重要組成,深刻反映出《淮南子》對國家政治發(fā)展所作的框架性構(gòu)想。《淮南子》對陰陽家政治觀念的汲取,根本上出于新“黃老”的思想認識,在其看來,“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2]244,這種時序化的政治發(fā)展,其內(nèi)在的自然主義傾向,與新“黃老”的“道治”理念,根本上具有內(nèi)在的相通性,能夠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

儒家、法家與陰陽家,這是《淮南子》在新“黃老”思想的前提下,所著重汲取和融會的先秦思想學說,但除此而外,《淮南子》對墨家、名家、農(nóng)家和兵家的理論因素,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借鑒和吸納。但從理論體系的整體來看,與前三家相比,處于次要地位。

對待先秦百家之學,《淮南子》始終表現(xiàn)出包容通達的思想氣度,堅持主張:“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體也”[2]799,認為不論是何種思想學說,都能得到新“黃老”道家的容納和兼融,因為其本質(zhì)上皆是“合道一體也”。而且,《淮南子》還明確指出:“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yè)而皆務于治”[2]922,從國家政治的實際發(fā)展著眼,揭示出百家之學的根本的共識之處,在其看來,百家之學在具體觀點上的區(qū)別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能否充分促進國家發(fā)展的“務于治”,這才是思想關鍵所在?!痘茨献印沸蜗笾赋觯骸敖穹蚓然鹫?,汲水而趨之,或以甕瓴,或以盆盂,其方員銳橢不同,盛水各異,其于滅火鈞也”,百家之學在其眼中,即是如此。不管所使用的器皿是何種形狀,只要能盛水,那么結(jié)果都是將火撲滅,由此可見,百家之學實質(zhì)上是“異路而同歸者”[2]1327。出于這種認識,《淮南子》在治國思想上強調(diào):“圣人兼用而財制之”[2]1396,主張對各種政治學說進行統(tǒng)合使用,認為既要抓住其共同的根本所在,又要能體現(xiàn)出“其美在調(diào),其失在權(quán)”[2]1394的政治靈活性。

《淮南子》之所以是一代奇書,根本而言,是因其在思想內(nèi)涵上極具開放性、包容性和融通性,不僅能對先秦歷史文獻采取廣采博收的態(tài)度,給予積極的保存和運用,而且更能對先秦諸子百家之學,在秦漢時代條件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貫通和整合。盡管由于書成于眾手,難以完全做到思想一致,對百家之學的整合中仍存在一些粗糙矛盾的地方,但這只是次要的,因為從整體上看,《淮南子》在將老、莊、黃深度融為一體的基礎上,以新的“黃老”理念統(tǒng)攝百家之學,并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的思想汲取,這最終使其形成不同于戰(zhàn)國黃老和漢初黃老的理論特質(zhì),充分展現(xiàn)出“淮南黃老道家”與“淮南黃老道學”的歷史風采。

四、流傳命運之“奇”

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很少有典籍如《淮南子》一般,不僅作者人生、著述過程和思想內(nèi)容充滿歷史的奇特之處,而且連流傳命運也與眾不同,坎坷多難,不絕如縷。從淮南王劉安將《淮南子》獻給武帝時起,到現(xiàn)今,歷史已過去兩千多年,在此期間,《淮南子》并沒有如劉安所愿,產(chǎn)生應有的巨大的思想影響,成為中國古代政治發(fā)展中聲名顯赫的鴻篇巨制,而是長期處于要而難傳,隱而不顯的尷尬境地。與其他漢代思想論著相較,其流傳命運始終平淡無奇,甚至堪虞。

毫不夸張的說,《淮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實”與“名”最不相符的著作之一。很大程度上,《淮南子》的流傳命運從西漢中期始就受到其創(chuàng)作者命運的根本影響。淮南王劉安在武帝之際被漢廷借機以“謀反”之名削藩,身死而族滅國除,成為有漢一代的“反王”典型,這種慘烈的政治命運,導致《淮南子》一書因人而廢,長期得不到廣泛的社會流傳,嚴重局限其思想影響的真正發(fā)揮。而后人也時常囿于正史偏見,以淮南謀反之事來貶低《淮南子》,認為其書別有用心,且駁雜散漫,故而價值不高。由此,曾經(jīng)在產(chǎn)生之初便進入過中國古代政治中心舞臺的一部奇絕之作,在此后的歷史流傳中卻長久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使《淮南子》本身,而且也讓淮南王劉安與淮南學術(shù)集團,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長期被忽視、被冷淡和被貶低,其書其人之命運,皆凄悲可嘆!

在兩漢時期,《淮南子》雖然漸有流傳,但未能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究,真正對其關注的學者并不多,而其實際的流傳情形主要有兩種:

一是提及《淮南子》,并有所研究或評價者。西漢宣帝時的桓寬,在其整理編著的《鹽鐵論》中,最早涉及《淮南子》,其書記有鹽鐵會議上朝廷大夫的批評之言:“(淮南王劉安)招四方游士,山東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間,講議集論,著書數(shù)十篇。然卒于背義不臣,使謀叛逆,誅及宗族”,而“著書數(shù)十篇”中當有《淮南子》在內(nèi);到西漢晚期,劉向、劉歆父子,對《淮南子》一書進行“校定撰具”,并“名之《淮南》”[2]6

,成為對《淮南子》流傳作出重要貢獻的學者,揚雄在《法言》中對《淮南子》也有論及,認為“淮南說之用,不如太史公之用也”,并以儒家態(tài)度貶其思想為“乍出乍入”[15]。

東漢時期,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也將《淮南內(nèi)》二十一篇著錄,但將之歸于“雜家”部類,這成為后世貶低《淮南子》的淵藪;王充在《論衡》中也多次引用《淮南子》,并對淮南王劉安有所論述,認為“淮南王作道書,禍至滅族”[6]1183;在東漢劉珍等人所著《東觀漢記》中,曾提到漢章帝“賜黃香《淮南》、《孟子》各一通”[16],帝王將《淮南子》作為賞賜之物,這在歷史上也不多見。應該說,東漢時期在《淮南子》流傳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馬融、許慎、延篤和高誘等著名學者都曾先后為《淮南子》作注,但可惜的是,最終卻只有許、高二人之作得以部分保存,馬、延所作者均已失佚?!痘茨献印芬粫芰鱾骱笫?,與東漢學者在文獻學上的“保存和整理之功”[17],密不可分。

二是雖讀過《淮南子》,甚至受其影響,但卻隱諱不提其名者。如西漢的司馬遷、董仲舒等人,二人所著《史記》、《春秋繁露》中,都有著《淮南子》的思想影響,但因淮南王“謀反”故,均采取暗用而不提的做法。

兩漢之后,《淮南子》雖然流傳日廣,但并未能得到學者與政治家的特別關注,其思想影響仍比較有限。歷代學者因其文獻資料極其廣博,所以引用其文字者多,如《文選》、《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等,但專門研究者少,只是時有學者對其進行零散的論述和評價,重要者有唐代的劉知幾、南宋的高似孫、黃震、明代的王世貞等。清代樸學大盛,《淮南子》迎來學術(shù)研究的高潮期,惠棟、黃丕烈、王念孫、王引之、錢大昕、俞樾、陶方琦等人都先后涉足其間,但清代學者更多的是從事《淮南子》的文獻學研究,較為側(cè)重文字的訓詁考證,而十分忽于思想內(nèi)容的系統(tǒng)研探。

從民國以來,至于現(xiàn)今,是《淮南子》不僅流傳最廣,也是日益得到全面研究的歷史時期。學者們對《淮南子》愈來愈重視,其研究領域也不再主要局限于文獻方面,而是深入擴展到思想內(nèi)容的各個方面,既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美學、邏輯學、軍事學等人文學科,也涉及天文、地理、農(nóng)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而且其中逐漸出現(xiàn)跨學科研究的新趨向,這在《淮南子》流傳史上前所未有。近一百多年以來的《淮南子》研究,從胡適的《淮南王書》始,產(chǎn)生出一批思精研深的學術(shù)成果,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者,如劉文典、蕭公權(quán)、何寧、張雙棣、牟鐘鑒、陳廣忠、于大成和陳麗桂等。而且,可貴的是,時至今日,《淮南子》的研究者也早已不限于中國學者,而是包括一些國外的漢學家,如美國的安樂哲,加拿大的白光華,馬來西亞的鄭良樹,日本的池田知久、金谷治、谷中信一、久保愛,以及韓國的樸勝顯、樸文鉉等,可以說,《淮南子》研究正在日漸走向世界,開始對人類的精神文明發(fā)揮其應有的東方影響。

綜上所言,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淮南子》堪稱為一部“絕代奇書”,因為不論是其作者人生、著述過程,還是思想內(nèi)容、流傳命運,都充滿著歷史的奇特之處,令人印象極為深刻。作為西漢黃老政治的理論總結(jié),《淮南子》試圖在前人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自己更為理想的治國理念,這種“淮南黃老道家”的新的思想探索,在秦漢政治思想史上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及影響。綜觀兩千多年的流傳歷程,《淮南子》一書雖然坎坷不平,在儒學獨尊后的歷史進程中,長期不為思想家、政治家重點關注,但終歸撥云見日,在現(xiàn)代中國迎來更為良好的傳播環(huán)境。這不但使《淮南子》自身的思想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研究和肯定,而且也讓淮南王劉安與淮南學術(shù)集團在秦漢歷史上的影響及地位,日益為學者們所重新審視和評價。值得一提的是,在《淮南子》誕生的安徽省,“淮南子學”的研究也方興未艾,作為皖北地區(qū)“淮河文化”的卓越代表,正在與徽文化、皖江文化一起,成為構(gòu)建“美麗安徽”的重要的思想資源,充分發(fā)揮出積極重大的現(xiàn)實影響?!痘茨献印窔v史命運的這種根本改變,充分證明:一部應秦漢大時代需求而產(chǎn)生的“絕代奇書”,其內(nèi)在的思想價值是不可磨滅的,盡管長期不遇其時,但這猶如一顆沉落塵泥的稀世明珠,最終不會被人們所忘記,仍會有其重放光彩的時候,而這璀璨的思想之光,將不會再被忽視和泯滅。

參考文獻:

[1] 班固. 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62.

[2] 何寧. 淮南子集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98.

[3] 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4] 徐復觀. 兩漢思想史(二)[M]//徐復觀.徐復觀全集.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267.

[5] 雷戈. 道術(shù)為天子合——后戰(zhàn)國思想史論[M].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351.

[6] 黃暉. 論衡校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90.

[7] 王利器. 鹽鐵論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92.

[8] 劉愛敏. 《淮南子》道論研究[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25.

[9] 浦起龍. 史通通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91.

[10] 馬慶州. 淮南子考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1] 劉玲娣.熊鐵基. 秦漢道家與道教[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123.

[12] 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M]. 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263.

[13] 許匡一. 淮南子全譯[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16.

[14] 牟鐘鑒. 《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9.

[15] 汪榮寶. 法言義疏[M]. 北京:中華書局,1987:507.

[16] 吳樹平. 東觀漢記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8:763.

[17] 李秀華.《淮南子》許高二注研究[M]. 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383.

[責任編輯:范 君]

猜你喜歡
黃老劉安淮南子
愛吃大閘蟹的黃苗子老先生
雞犬升天
我眼里的黃煥章老人
嫦娥奔月
柔軟的懲罰
胸懷
蠟像女友
蠟像女友
傳承與轉(zhuǎn)化:《淮南子》核心價值理念探析
公歲是個啥單位
若羌县| 东安县| 牙克石市| 雅江县| 遵义市| 遂宁市| 冕宁县| 义马市| 天祝| 孝感市| 兴安盟| 澄迈县| 金秀| 聊城市| 子长县| 定兴县| 沅江市| 岑溪市| 改则县| 和硕县| 秦皇岛市| 井陉县| 哈密市| 福海县| 安国市| 枣强县| 盐津县| 连江县| 湘西| 遂溪县| 满城县| 理塘县| 富裕县| 达州市| 中阳县| 新兴县| 舒兰市| 石门县| 乐昌市| 陆河县|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