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正
似乎全都想好了,攝影師將自己動手拍攝的系列人物肖像作品命名為《十年一面》。將一些有那么一點關聯(lián)的人物肖像作品放在一起,為什么可以叫“十年一面”呢?這個問題不妨留待后文交代。比“十年一面”這個系列作品名稱更令人費解的是,攝影師從開始拍攝第一幅人物肖像作品起,他的眼前就會閃現(xiàn)出一幕近乎詭異的場景。
這幕場景是這樣的:
皮影師正在上演皮影戲。幕布背后,皮影師雙手舞動,幕布上就有千軍萬馬在廝殺。幕布前方,端坐著剛剛占領中國騰沖縣城的日本官兵,雖然只有幾百人,但他們才是這里真正的千軍萬馬。幕布上,千軍萬馬的廝殺惟妙惟肖,完全能以假亂真。讓日本官兵身臨其境的,不僅是幕布上廝殺的人影,而且還有幕布后,皮影師僅憑自己一張嘴,喊叫出來的刺刀見紅的廝殺之聲。在那一刻,皮影師,他一個人就是千軍萬馬。不料,幕布上忽然出現(xiàn)鮮血。一開始,鮮血宛如凋謝的日本櫻花,點點滴滴,落英繽紛,凄美而不血腥。但這樣的情景只保持了短暫的一瞬間。一瞬間之后,噴薄而出的鮮血在慘白的幕布正中央留下一個圓,這個圓并非扁平的圈,它有足夠的厚度,乃是立體的球形,仿佛剛要落下天幕的太陽,同樣凄美而不血腥。這些都是假象。真相是,幕布承受不住落花、落日一般的鮮血的浸染與懸掛,嘩啦一下落在臺上。幕布也不是自動滑落下來的,鮮血畢竟可以流動,如果往下跌落,就能慢慢減輕幕布擔負的重量,其實,幕布已經(jīng)被利刃剖開。豎著的那一刀,恰好將血染的落日從中切開,刀子太鋒利了,切口平滑、圓潤,仿佛切開的是一顆碩大無朋的血珠,血珠被一分為二,但球體的張力和血液的粘稠迅速將切口封住,兩顆半球形血珠都是那么完整、飽滿,幾乎看不出來它們剛剛被切分開。而橫著的那一刀,則將幕布從上端整齊地斬開,刀法精湛,爐火純青,一揮而就,不留半點破綻,絕不拖泥帶水。孤身一人扮演千軍萬馬的皮影師,他的喊叫聲隨著幕布落地戛然而止。豎著的那一刀,在剖開幕布的同時,也連帶著將皮影師剖開了。刀子太詭異了,從幕布外面率先剖開皮影師,而且剖開脖子上的動脈血管,讓他的鮮血在幕布上浸染出櫻花、懸掛上落日,然后剖開幕布,而實際上,這是豎著下去,總共一刀完成。橫著的那一刀,幕布落地,真相大白:哪里有什么千軍萬馬!皮影師只身趴倒在桌子上,歪著腦袋,脖子那里還在咕咕地冒出鮮血,兩手攤開,手中空無一物,連一個起碼的道具都沒有,他顯得那么孤零零的,仿佛被死神扔在了曠野之中。燈光將血跡照射得更鮮紅,而其余的東西,則顯得更灰白。
攝影師是在日本投降中國三十年后出生的,他當然不可能看到這樣一幕場景。
皮影師被迫為占領騰沖縣城的日本官兵演皮影戲,被日本人刀劈而死,這是他的徒弟告訴攝影師的。
而實際上,皮影師的徒弟當時不在師父身邊,沒有親眼看到師父為占領軍演皮影戲,也沒有看到他被日本人劈死。
當時,皮影師師徒二人在騰沖縣城被日本士兵抓住后,師父通過跟隨日本軍隊的中國翻譯,請求放走徒弟,借口是讓他回村去取皮影,道具齊全了,什么皮影戲都可以演給日本官兵看。徒弟時年十二歲,離開師父時,師父將那只用來裝皮影道具的皮箱交給他,他立即明白過來,師父讓他帶上皮箱逃走,以免皮箱里那些被師父視為珍寶的皮影落入日本人之手。師父給接過皮箱的徒弟使了一下眼色,抽動了一下嘴角,然后嚴厲地告訴他,皮影裝在皮箱里,要是丟了一件,或者壞了一件,從村里回來,就打爛他的手心。師父的用心,徒弟了然于胸,他知道村里沒有存放著一件皮影道具,就像過去自己皮影戲沒演好丟了師父的臉傷了師父的心,被師父打了手心一樣,哭哭啼啼地說:“師父放心,我會聽話!”徒弟抱著皮箱,仿佛抱著師父的命根子,由那個被騙的中國翻譯送出騰沖縣城(聽說他后來也被日本人殺了)。
占領中國的日本人,殺掉一個中國人,或許不需要什么理由。殺心一起,就殺了。甚至于,為了試試刀鋒、練練槍法或者助助酒興,也都可能殺人。皮影師的徒弟僥幸脫身,繼承師父衣缽,他在演皮影戲,當然是演給中國人看時,每每想起師父,從不愿意草率地將師父被殺視為日本人隨心所欲、殺人成性。后來,中國人很少有喜歡觀看皮影戲的,皮影戲場只剩下七零八落幾個觀眾,他們什么都不懂,在騰沖縣城隨便看幾眼皮影戲,無非滿足一下好奇心,打發(fā)一下無聊時光,到了這種時候,這位當年的徒弟演起皮影戲來,他也堅持認為,師父不是死于日本人的刀,而是死于自己手中的皮影。
對于皮影師之死,這位徒弟的判斷,雖然到了偏執(zhí)的地步,但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皮影師的徒弟對繼承師父衣缽,有他個人的理解,那就是師父將那只皮箱交給了他,如果他手上一件皮影都沒有傳下來,即使自制了所有皮影,對師父也就談不上繼承。而且,那只皮箱里的皮影,出自師父之手的為數(shù)不多,絕大部分是上溯幾代師父制作流傳下來的??梢哉f,那只皮箱里裝著的不是什么皮影道具,而是皮影本身。皮影的靈性,皮影的魂魄,得以保存,得以傳承,依仗一代又一代皮影師制作的皮影。日本人覬覦中國領土,蔑視中國人,但對中國文化,卻態(tài)度曖昧,感情復雜。相傳,攻占騰沖后,日本人曾向高黎貢山下跪,發(fā)出過這樣的哀嘆和責難:“蒼天啊,你為什么不將如此悲壯的河山,直接恩賜給我大和民族?為什么把它留給一群混蛋、豬狗不如的中國人?”占領騰沖后,日本人到處搜羅他們心目中的中國文化寶藏,將和順圖書館館藏典籍洗劫一空,悉數(shù)裝進一只只專門制作的木箱,強征背夫馱馬,人背馬馱運到緬甸,再運回日本。日本人搜羅和洗劫的,還有騰沖人用油墨印制門神的活版,甚至還包括某個家族寫在宣紙上的族譜。從這些事實推斷,日本人也會像皮影師一樣,將那些皮影視為珍寶,一心想據(jù)為己有,覺察到皮影師欺騙他們,讓徒弟帶上一箱皮影逃走了,肯定萬分惱怒,一怒之下將他劈死。
徒弟還有一種理解。手中沒有任何道具,師父唯一能演的皮影戲,就只剩下《千軍萬馬》這一出了。皮影師一個人就是千軍萬馬,手里沒有一件道具作為武器,僅憑十根手指左右攻守、上下翻飛,再加上一張嘴巴喊叫,就在幕布后上演廝殺,羞辱了幕布前占領中國國土的日本軍隊。師父演《千軍萬馬》這出皮影戲激怒了日本人,被日本人劈死。
數(shù)十年間,這位徒弟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認為日本人之所以殺死皮影師,兩種因素必居其一,或者兼而有之。也許就是抱持這樣的判斷,他向自己的徒弟說起皮影師,就像說起一位虔誠、高尚的殉道者,對師父滿懷敬意。讓他的徒弟稍有不解的是,對師父之死,他不僅表現(xiàn)出視死如歸,而且還流露出獻身的向往。以至于,他本來無從知曉皮影師是否就在他逃走的當晚被殺,究竟是被怎樣殺死的,每次想象和描述師父被殺的場景,不由得賦予它偉大的殉道主義色彩。盡管他也知道,日本人在騰沖使用過湯鑊之刑殘害中國人,出于起碼的生命尊嚴,他寧愿將師父之死想象為一刀斃命。作為人類一種古老的酷刑,湯鑊不知在日本和中國古代被使用了多少回!日本人用來施以湯鑊之刑的,是一只用空了的汽油桶。汽油桶下方的灶,是日本人強迫村民壘起來的。汽油桶里的水,也是村民被迫倒進去的。將兩名村民活活煮死的湯鑊之刑,耗時大半天,受刑者被捆綁在一起,投入汽油桶的沸水里,他們的慘叫持續(xù)了至少一個時辰,最終消散在沸騰的熱霧之中。慘叫聲令人不寒而栗,而歸于死一般的寂靜后,則更令人魂飛魄散。較之于這兩名村民在湯鑊之刑中,經(jīng)受慘無人道、漫無邊際的折磨,死了大半天才結束生命,皮影師享有果斷而正當?shù)乃劳?,近乎善終。這也得感日本人的恩。
分明是受了皮影師殉道精神的感染,這位徒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毫不畏懼地拒絕了紅衛(wèi)兵讓他交出師父傳下來的那箱皮影的要求。紅衛(wèi)兵給這位四十多歲的皮影師上“扎螞蚱”之刑:在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房子里的泥地上,用釘錘釘入一截木樁,這截木樁從橫截面正中豎直破開一段,將他的兩根拇指擺放在木樁兩側,用麻絲分別從拇指指甲那里和虎口這里系緊,再將一截木楔子強行插入木樁橫截面破開處,然后舉起釘錘敲擊木楔子,隨著木楔子進入木樁破口厚度的增加,木樁的圓周不斷增大,系緊兩根拇指的那兩段麻絲,以其毫無彈性的韌勁,還有決不軟弱的鋒利,勒進皮肉,直抵骨頭!短短幾分鐘,這位皮影師的腦海里,將想象之中的師父之死,迅速整理、組合成那么一幕密實而真切的場景。這位皮影師還是在那截木樁前暈死過去了。紅衛(wèi)兵一心想將皮影收繳起來,一把火燒掉,以此洗刷騰沖縣城曾被日本人占領,中國皮影師曾給日本人演皮影戲的恥辱,卻一無所獲,他們怒不可遏,唯一可以泄憤的,就是朝已經(jīng)暈死過去的皮影師身上撒尿。這位皮影師蘇醒過來以后,腦海中的那幕場景愈加清晰,從此銘刻在心,終生不忘。
這位皮影師將師父被日本人劈死的那幕場景,十分明白、萬分清晰地告訴攝影師時,他的描述,完全就像在說記憶之中親眼所見的場景。
這時的攝影師,其實還不是什么攝影師,初中畢業(yè),不想再讀高中,因為對皮影興趣濃厚,又是這位皮影師的遠親,就拜其為師學演皮影戲。時間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
皮影師還給徒弟講過一番題外話,他幾乎是當笑話來講的。皮影師說,扎螞蚱之刑雖然廢了他的兩根拇指,但紅衛(wèi)兵撒尿消毒,被勒爛的皮肉竟然因此而免遭發(fā)炎化膿潰爛之苦。徒弟學演皮影戲已有一些時日,不止一次看到過師父為被廢的兩根拇指再也派不上用場而嘆息,甚至落淚,他雖然調皮成性,但在師父講這番笑話時,卻怎么也笑不起來。皮影師似乎得到了某種寬慰,平靜地說,童子尿真能消毒,這在他身上已經(jīng)應驗過了。說起紅衛(wèi)兵給他上扎螞蚱之刑時,只有徒弟現(xiàn)在這個年紀,還能撒出童子尿來,師父不禁黯然神傷,這又為徒弟一時所不理解。
徒弟學演皮影戲兩三年后,有一天晚上,在演出之前那幾分鐘的間隙里,師父突然問他,是否記得師祖是怎么死的?
徒弟怔了一下,有些不解地看著師父,眼前立即閃現(xiàn)出師父向他描述過的那一幕場景來。徒弟以略顯急促和慌亂的語氣,向師父描述皮影師之死,就像在說他記憶之中親眼所講的場景。徒弟還沒有說完,師父就潸然淚下。當看到師父抬起手來,同時用兩根畸形拇指拭淚時,徒弟也淚流滿面。
師父對徒弟說,從那天晚上開始,他就出師了,可以獨自演皮影戲了。
在兩三年的學藝生涯中,徒弟得到師父更多的教誨,不是演藝本身,而是視皮箱里的皮影為神物和圣器,用生命來保存,人在皮影在,不離左右;取用須小心、虔誠,化腐朽為神奇,演出一代又一代皮影師的精氣和魔力;存放須細心、實誠,將刀槍道具統(tǒng)統(tǒng)卸下,用皮繩捆綁好放入皮箱一角,以免皮影暗中廝殺,殺得個片甲不留 ……
師父將皮箱傳給徒弟,就離開幕布,讓徒弟獨自去演皮影戲了。
正如師父認為他的師父并非死于日本人的刀,而是死于自己手中的皮影,徒弟也認為,他的師父不是死于疾病或衰老,同樣是死于皮影。稍有不同的是,師父死于他這位徒弟手中的皮影: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騰沖人(也許還有更多中國人)再也不想看演皮影戲了,徒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皮影,重新去干點什么其他事情,沒過多久,師父就不聲不響地死了,從享年上講,七十九歲倒也算高壽。
皮影戲觀眾越來越少,最終少到一個也沒有。這位徒弟倒也不抱怨世人。身為一名皮影師,中國騰沖縣唯一、最后的皮影師,他可以心平氣和地承認,說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技藝也好,一種悠久的法術也好,總而言之,是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要說喜歡、熱愛,就連皮影師自己,也未必就真喜歡、真熱愛皮影。他之所以成為皮影師,一開始可以說事出偶然。事情是這樣的:十五歲那年,他連高中都沒有考上,當年初中畢業(yè)生幾乎人人想考上中專,總之,反正,即使考上高中,他也不愿意再繼續(xù)上學,就是感到苦悶和煎熬。正當苦悶得快要發(fā)瘋,差點煎熬成一坨廢物的時候,他觀看了皮影戲,一晚,好幾出,其中的兩出皮影戲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一出皮影戲是《毛驢親嘴》。皮影戲中,毛驢親嘴并不好看,但好笑。好看的是各騎一頭毛驢的男女,打情罵俏一番之后,男人情不自禁,女人欲擒故縱,騎著毛驢兜圈子親嘴。親一回嘴,男人拍一下女人騎著的毛驢屁股,女人則對男人的毛驢罵罵咧咧。兜了幾回圈子,兩頭毛驢也學著主人的樣子,親起嘴來。毛驢親上嘴就不想再兜圈子了,只是就地打轉。觀看這出皮影戲的時候,他出現(xiàn)了一系列生理反應:先是全身緊張,然后松弛下來,伴隨著喉結抽動,出現(xiàn)吞咽口水的動作,并且還兩腿僵直、手心出汗,令人難以啟齒的是,還發(fā)生了類似于夢遺的那種情況。觀看《毛驢親嘴》,那個慌張那個爽,他真是終生難忘。后來回過頭去想,他當時的苦悶和煎熬,不就是一種青春期現(xiàn)象嗎?正是那個火著槍響的青春期,原本模糊、混淆的《毛驢親嘴》,他卻意會得妙不可言,領會得深入骨髓。他的青春期暗流涌動甚至泛濫成災的,不僅有荷爾蒙,而且還有一腔熱血。另一出皮影戲是《千軍萬馬》,戲里那種陣勢,那股殺氣,他此前被《毛驢親嘴》撫慰過的身體,逐漸歸于平靜,正要安分守己,又被撩撥、挑逗起來,雖不知陣地何在,也不清楚誰是敵人,但就是忍不住要撲過去廝殺。一出《毛驢親嘴》皮影戲,完全攫住了他的心,而一出《千軍萬馬》皮影戲,則差點要了他的命。如果第一次觀看皮影戲,沒有看到這兩出,那么,觀看了也就觀看了,一晚過去,等于白看,他的人生,就不會與皮影戲產(chǎn)生任何聯(lián)系。然而,他的心都交出去了,命也托出去了,拜師的時候,他還真有生是皮影的人、死是皮影的鬼的忠貞與決絕,這讓師父也有些意外。至于學藝兩三年后,師父要他描述皮影師之死,并最終將那只皮箱里的皮影傳給他,以將他的一生與皮影捆綁在一起,則完全是師父一廂情愿。至少,他從來沒有向師父正式表達過繼承皮影衣缽的愿望。但不管怎么
說,師父既然如此信賴他,將視為珍寶的皮影傳給他,他總不至于沒心沒肺地拒絕吧。這就有點命中注定的意思了。
皮影師息演四五年,騰沖人(也許還有更多中國人)差不多忘記了皮影為何物的時候,文化部門召見他,向他通報準備申報他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如果獲得國務院批準,他將成為全縣唯一的皮影大師。起草申報文件時,文化部門請他描述一下,他的人生是怎樣與皮影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青春沖動和命中注定兩者之間,他還是猶豫了。但只猶豫了一瞬間,他開始描述命中注定的因素,描述得頭頭是道,令人心悅誠服,卻閉口不提青春沖動的因素,用盡了他一生中能有的全部狡詐。騰沖文化部門如愿以償,將他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皮影大師獲得國務院批準,文件印發(fā)下來,消息傳播開去,這時,他不再撒謊,老老實實地交代:師父將那箱皮影傳給他。他交代得十分清楚,那箱皮影,是師父冒死從淪陷區(qū)帶出去的,而師祖則不惜死在占領騰沖縣城的日本人刀下。交代到這里已經(jīng)夠了!他只字不提那箱皮影和師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命運。皮影師死在日本人刀下后,紅衛(wèi)兵無法找他本人,清算他給日本人演皮影戲、讓祖國蒙羞受辱這筆舊賬。師父是皮影師的徒弟,紅衛(wèi)兵就把這筆舊賬算在他頭上。舊賬最難算清楚,把他算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了,也還是一筆糊涂賬。都到了舊賬算不下去的時候,紅衛(wèi)兵意外獲悉,那箱皮影沒有落入日本人之手,而是被這位師父帶出了騰沖縣城,只要逼他交出,拿來燒掉,也就了了。對此,師父是有防備的,早在紅衛(wèi)兵拿他清算皮影師舊賬之初,他就找到一個時機,逃進高黎貢山,將那箱皮影藏在山洞里。師父耗時數(shù)日,找到近十個山洞,選擇了其中最為隱蔽無人能發(fā)現(xiàn)、可以防風防曬防雷防雨防蟲噬防鼠咬的一個,將用羊毛氈子層層包裹起來的那只皮箱藏起,抱頭痛哭了一場。師父連日水米未進,連滾帶爬下了高黎貢山,還沒有進村就暈死過去了。師父后來被紅衛(wèi)兵上扎螞蚱之刑,他的腦海中出現(xiàn)過兩個念頭。一個念頭是,那箱皮影
藏于高黎貢山,即使他死于非命,再也無人知曉,也算是善終,勉強可以告慰皮影師在天之靈。另一個念頭是,如果當年皮影師不讓他帶上那箱皮影逃走,就會落入日本人之手,它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至少不會被要求拿出來燒掉吧。皮影師若地下有知,他或許會感到一種類似于屈辱的慶幸。
這位徒弟背負皮影大師之名時,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結束,他隨身攜帶的,不是那箱中國皮影,而是這臺日本相機。
正如他成為皮影師一開始是事出偶然一樣,這位皮影師息演皮影戲,改行當了攝影師,也是以偶然開的頭。由于皮影的模糊、混淆,無論演得多么逼真、生動,其實都得依靠觀眾的意會和領會。妙處意會不了,寓意領會不到,觀眾觀看皮影戲就會一無所獲。那出《毛驢親嘴》皮影戲一擦槍,處于青春期的他就走火了。這或許只是青春期的一個特例。他演皮影戲后,演到《毛驢親嘴》這一出,觀眾反應卻十分平淡,效果還遠不如《武松殺嫂》那一出。結束皮影戲生命的,就是它的對立面,那些以準確、清晰著稱的事物。說起來有些難為情,這位皮影師第一次接觸到準確、清晰的事物,竟然是一部名叫《感官的世界》的日本色情電影。色情電影《感官的世界》可不像皮影戲《毛驢親嘴》(雖然也有色情意味)那樣模糊、混淆,它的準確、清晰,簡直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一對男女乘坐著一輛搖搖晃晃的人力車,前往他們設想之中的愛巢。在人力車上,男人準確地將食指探入女人下體內后取出,舉在眼前,指頭上沾染的經(jīng)血清晰可見,到了這里,鏡頭也不考慮為觀眾留出意會和領會的空間,不堪的是,男人竟然將指頭放進嘴里啜吸。這位皮影師很清楚,觀眾減少乃至消失,只是他息演皮影戲的客觀原因,這樣的原因顯而易見、幾乎世人皆知,而真正給他造成巨大沖擊,致使內心近于崩潰的,卻是《感官的世界》這樣的色情電影,以其一貫的準確、清晰,抹殺了一味模糊、混淆的皮影戲,他主觀上無論做出多大的努力,也都無力回天,這個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況且永遠不能告訴他人。他告訴他人的,當然是另外的意思,虛假,胡扯,背離真相。他以一位皮影大師的見識和自信,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地闡述皮影戲的生命所在、意義所在,其核心觀點如下:那些制作和播放聲音、影像、視頻的機器被紛紛發(fā)明出來,它們最了不起的就是準確、清晰,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確實給皮影戲帶來顛覆性影響,幾乎瓦解所有觀眾,皮影戲到了無人問津的境地。但是,從本質上講,真正能記錄復雜世界、反映多變時代的,并不是那些看似準確、清晰的事物,而是以模糊、混淆見長的事物。不過,這要成為社會共識,尚需假以時日。正如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一樣,屬于機器的當然歸于機器,而屬于皮影的也要歸于皮影。機器不過是技術產(chǎn)物,而皮影則是神靈再現(xiàn)。事實上,皮影大師大言不慚、自以為是地發(fā)表這番高論時,他從事攝影這門行當已經(jīng)好幾年了,幾乎每天都在使用被他說成對世界之復雜和時代之多變無能為力、無計可施的相機拍攝照片。但有一點,確實可以為這位前皮影師帶來一絲慰藉,進行一番辯解。那就是,作為攝影師拍攝照片時,他從不一味追求準確、清晰的效果,相反,他非常在意那種模糊、混淆的感覺。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比其他攝影師更受歡迎。特別是騰沖流行結婚照以后,差不多每一家婚紗影樓都與他合作,用他來招攬生意??h城不大,那些拍攝過結婚照的女人,有空、無聊時,會在一起談論結婚照。往往是這樣,相貌平平者,因他拍攝出她身上的風韻而得意洋洋,看起來太迷人啦!而本來姿色出眾者,不幸不是他拍攝的,基礎條件那么好,可惜被缺少發(fā)現(xiàn)的攝影師所糟蹋,看起來太平庸了!對他來說,攝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息演皮影戲之后,就得干點什么;受歡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當了攝影師,別的不說,至少要能以此謀生。就像從前當皮影師一樣,這也有點命中注定的意思了。
這位攝影師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自從看過那部色情電影《感官的世界》之后,他身陷連電影都稱不上的那種色情視頻,以至于不可自拔。他的一臺電腦硬盤和數(shù)個移動硬盤里,存放著近千部色情視頻。他說服女朋友一起觀看那些色情視頻,將其作為性愛教科書或色情參考書,立即產(chǎn)生依賴,很快上癮成性,婚后夫妻生活簡直就離不開色情視頻了。以前,他向皮影交出了心,托出了命,那是真的。后來,他一副身心完全被色情視頻所控制,無法擺脫,這也一點不假。
正如皮影師將那箱皮影視為珍寶一樣,攝影師也將那些色情視頻視為珍寶。前者要了師祖和師父的命,后者難道也要耗盡他的一生嗎?
拍攝一對新人結婚照,對于攝影師來說,就是保守一個秘密,經(jīng)受一次掙扎。盡管這種保守險象環(huán)生,這種掙扎無可奈何,但他從來沒有敗露,從來沒有屈服。新人結婚照,男人幾乎都是來應景的,再怎么拍攝也乏善可陳,無非參與構圖而已,關鍵在于拍攝女人。騰沖和全世界所有地方一樣,男人熱衷于談論女人的長相和姿色,女人也看重自己的身段與容顏,但平心而論,絕大多數(shù)女人都極為普通、平常,天姿國色誰見了?傾城傾國可能嗎?因而,鏡頭所面對的,往往是婚紗、高跟鞋,脂粉、口紅,包裹、袒露,以及那些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了的弱點甚至缺陷。拍攝這樣的結婚照,攝影師就像在演皮影戲,模糊、混淆,確實呈現(xiàn)出某種勉強可以稱之為美的東西,可究竟美在哪里,就得意會和領會。實際情形也不像那些感到滿意的拍攝對象所認為的,新娘特有的風韻被他準確捕捉進而清晰呈現(xiàn),他所拍攝的,其實主要是色情,這種色情就在她們身上,她們自己卻不清楚,只有他可以意會和領會。風韻也好,色情也好,他能意會和領會這一點,不僅因為他觀看《毛驢親嘴》后入行皮影,繼承了一代又一代皮影師傳下來的那箱皮影,而且還因為他觀看《感官的世界》后沉迷色情,存放著東西方流進來的無數(shù)色情視頻。
雖為攝影師,這幾年,他骨子里其實還是一位皮影師。這個自我判斷,能寬慰他的心,安撫他的命,讓他相信,自己從未背叛師父和師祖在天之靈,相反,以無限忠誠但又十分隱秘的方式繼承他們的衣缽,使攝影與皮影通靈(也可以說私通),最終將攝影上升為一門真正的攝魂法術。
不同于其他攝影師,他這副皮囊里,時刻潛伏著一位能攝人心魂的皮影師。從業(yè)以來,騰沖新人結婚照,十之八九是他拍攝的,并且,那些結婚多年的舊人,也有不少找到他,補拍結婚照。他雖然不可能發(fā)什么大財,但依靠攝影報酬維持生計倒也綽綽有余。況且沒有危機感,說不一定哪一天,拍攝過結婚照的新人變舊人了,心血來潮,再來拍攝一次。只要還有一個人可以以攝影謀生,這個人就非他莫屬。每一次攝影,藏身于他這副皮囊的皮影師都會自動跑出來,一副討好的嘴臉,一副陰毒的心腸,為他效力,他只消一個舉手之勞,照片就拍攝成功了。攝影之外,他和妻子將硬盤里的色情視頻觀看完一遍,百里挑一,找出幾部滿意的,拿出來一遍又一遍溫習。這樣的生活,明暗兩條線并行不悖,外界看到的是明線,他暗中展開的,是一種墮落的快樂、倦怠的滿足,談不上有什么好的,但也談不上有什么壞的,受慣性支配,數(shù)年一成不變。
給他帶來改變的,就是皮影大師的名分。一開始,他一點也不在意這個名分,文化部門撥出一筆款修建騰沖皮影戲場,安排皮影大師為到這里來的旅游者演皮影戲,他還有過抵觸情緒。所謂皮影大師,一個虛名而已,他就是這么一個人,該干什么還干什么,何必硬是真的再演皮影戲呢?第一場演出,觀眾不下兩百人,但他就是調動不起情緒來,《毛驢親嘴》演得有一搭沒一搭的,《千軍萬馬》的廝殺聲簡直就是無病呻吟。從來沒有見過皮影戲的觀眾,還有對皮影戲懷著久違之情的觀眾,興奮、熱忱地給皮影大師鼓掌,皮影戲場里的掌聲此起彼伏、經(jīng)久不息,其中還夾雜著外國旅游者的口哨和尖叫。皮影大師認為這可能是在喝倒彩,他為此感到不安,也感到羞恥。但他整個人陷入了某種恍惚,就連不安和羞恥也是恍惚的。這種恍惚來自那箱皮影。
他得到皮影大師這個名分,一切都得仰仗那箱皮影。那只皮箱是師父傳給他的,而里面的皮影則出自上溯幾代皮影師之手,時間最為久遠的恐怕不下五百年吧。文化部門為他申報皮影大師,曾拿走那箱皮影送上去鑒定,據(jù)說,那些皮影制作工藝之精湛、使用壽命之長久,鑒定專家無不嘆為觀止。就連那只皮箱,他們也為之擊節(jié)叫好,認為是不可多得的絕美手工制品,總而言之,那箱皮影可以說價值連城。至于他交待文化部門,師父曾叮囑,皮箱里的皮刀皮槍務必與皮人匹馬分開,而且務必用皮繩捆綁起來擺放在固定角落,否則皮影就會在暗中廝殺,尚不清楚文化部門是否向鑒定專家鄭重轉達,更不清楚鑒定專家如何看待。以皮影大師的名分首次演出,他打開那只皮箱,雖然文化部門交回來后他分明整理過,憑記憶恢復過去的擺放,但恍惚之中,他竟然看到皮箱里一片狼藉,仿佛廝殺正在發(fā)生,只是因他的出現(xiàn)戛然而止。致命的是,皮影之間似乎散發(fā)出某種氣息。這種氣息,如果換成其他人,難以用已有的經(jīng)驗加以辨識,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氣息。但他對這種氣息感受深刻、記憶猶新。這是一種陳舊、腐壞的血腥味,仿佛數(shù)十年前師祖被日本人劈死,在幕布上浸染落花、懸掛落日的鮮血,從時光的那一端飄散過來,被一再稀釋、奪味,如今才讓他聞到。這種完全變味了的血腥氣,也像色情視頻里,那些突破數(shù)量、類別和時間、地點限制,突破道德、倫理和姿勢、方法限制的性交,所產(chǎn)生的混亂、兇猛、惡劣的味道。這樣的氣息,讓他悲傷、哀痛,同時又讓他惡心、沮喪。問題在于,皮影本身很可能并沒有散發(fā)出任何氣息,如果一定要嗅出一種氣息來,那也只能是陳年皮革味,導致他出現(xiàn)恍惚狀況的氣息其實完全來自臆想,也可以說,正是因為他處于恍惚之中,才會產(chǎn)生聞到某種氣息的幻覺。
此后,幾乎每次上演皮影戲,皮影大師都可能處于恍惚之中。和第一次相比,有天壤之別的是,他再也不會為自己身為皮影大師,演出時卻處于恍惚之中而感到不安和羞恥,相反,他十分渴望那種恍惚狀態(tài),將臆想的氣息具體化,每時每刻都能嗅到師祖數(shù)十年前的鮮血味,嗅到日本色情電影《感官的世界》里的經(jīng)血味,一種恍惚的氣息就不由分說將他籠罩起來。皮影戲是模糊、混淆的,這都說過多少遍了!現(xiàn)在,他都進入恍惚狀態(tài)了,這是一種天地玄黃、人生蒼涼的混沌,他沒有停留在模糊、混淆上,而是前進了一步。
這一步,也算是皮影戲推陳出新了。也可以告慰師父和師祖一代又一代皮影師在天之靈了。也能夠對得住皮影大師這個名分了。
旅游者或許是世界上最為裝模作樣的一類人了。特別是那些外國人,他們對皮影戲表現(xiàn)出來的好奇和興趣,完全超出了皮影大師的意料。皮影大師不禁感嘆,要是在他開始演皮影戲以來,而不是最近幾年以來,旅游者就像螞蟻一樣涌入騰沖,那么,他就不會放下皮影舉起相機,說不一定師父的壽命也能延長幾年,可能最終成為皮影大師。不過,他又轉念一想,如果不是皮影戲行將消亡,國家也就不會尋找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給他一個名分,哪里還有皮影大師這出戲呢?裝模作樣的旅游者,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將皮影看成是這個國家的一種象征,來到騰沖,裝作看得懂的模樣,從頭至尾看完一場皮影戲,仿佛就是踏上了所謂中國文化之旅。皮影大師一方面很看不起他們,覺得他們把自己打扮成很高級的樣子,其實根本不懂皮影為何物;另一方面又得感謝他們,哪怕他們只知道傻乎乎地觀看皮影戲,也等于是賦予了他存在感。是啊,如果沒有觀眾,皮影大師甚至就連皮影道具都不如。
因為過去那場戰(zhàn)爭,很少有日本旅游者到騰沖來。皮影大師希望觀眾之中,出現(xiàn)日本人。哪怕總的觀眾只有一個日本人,他也會特意演一出《千軍萬馬》給這個日本人觀看。這出《千軍萬馬》演給其他觀眾觀看,結果與師父一樣,較之于別的皮影戲,比如《毛驢親嘴》,觀眾掌聲稀稀拉拉,他們是那么麻木不仁,一點感覺都沒有!演給日本人觀看,別的姑且不論,至少后果與師祖不一樣,不至于被一刀劈死。有一回,在皮影戲散場時,果然有一位日本旅游者來到皮影
濕地公園的春色之一(布面油畫) 陳彬
大師身邊。這位日本人年紀與皮影大師相仿,他有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并且還會講漢語,不容易辨別出是一個外國人來。日本人彬彬有禮地說:
“皮影大師先生,觀看了《千軍萬馬》這出皮影戲,我不禁產(chǎn)生一個疑問,特地跑來向您請教一下:為什么你們中國人這樣晦暗不明,喜歡虛張聲勢?”
皮影大師反問道:“中國人真是您所認為的這樣嗎?”日本人不置可否,露出曖昧的微笑。皮影大師想了又想,才對日本人說:“在觀眾看來,就像您這樣的日本觀眾看
來,《千軍萬馬》就是晦暗不明、虛張聲勢。但我想告訴您,從師祖開始,到師父,再到我,我們演這出皮影戲,都是兩手空空,唯一的道具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千軍萬馬?!?/p>
日本人搖搖頭,從表情看,仿佛什么也沒聽懂,或者是聽懂了,但對這樣的解釋一點也不滿意。
皮影大師嘆了一口氣,語氣急促甚至有些慌亂地說:
“告訴您一個中國皮影的秘密:動刀動槍的皮影戲一旦演完,皮刀皮槍都要卸下,還得捆綁起來,否則,皮影就會在皮箱里廝殺。您能說這是虛晃一槍嗎?”
顯然,日本人不懂得“虛晃一槍”這個中國成語的意思,也就理解不了皮影大師這句話。皮影大師又嘆了一口氣,語氣緩和并且鎮(zhèn)定
地說:“皮影的廝殺,可能都是在暗中進行的。”日本人似乎突然明白過來,覺得挺可笑的,
已經(jīng)沒有必要繼續(xù)交談下去,就點頭離開了。這件事情過后,皮影大師再也不演《千軍萬馬》這出皮影戲了。但是,不管他演還是不演《千軍萬馬》,其實都沒有觀眾在意。
這又讓皮影大師非常失落。他甚至開始懷疑,根本就沒有出現(xiàn)過那位日本觀眾,他們之間的對話很可能就是他自己臆想出來的。不過,臆想并不影響他們對話的真實和確切,就像師祖之死,那幕場景進入師父的記憶,再通過師父的描述,印入他的腦海,以這樣的真實和確切,對所謂臆想加以印證。
不要說《千軍萬馬》這出皮影戲,就是所有皮影戲,觀眾都無所謂。
皮影大師忙活了不到兩年,皮影戲這門古老的法術,猶如回光返照,它日漸黯淡無光,最終也沒能挽留住少之又少的觀眾。騰沖文化部門應景告一段落,各地旅游者裝模作樣之后,皮影大師又一次息演皮影戲。好在他不愁生計,一則這些年多多少少總算掙到了一點點錢,二則往后還能按月領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津貼。
皮影大師息演皮影戲不久,再次撿起攝影這個行當,確實不是出于謀生的考慮,而僅僅是因為,既然活著,總得干點什么。
人生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從皮影師到攝影師,又從攝影師到皮影大師,再從皮影大師到攝影師,他走馬燈似的扮演著這幾個模糊、混淆的角色,這種晃來晃去的日子,確實恍惚??!而這樣的感嘆,只對他個人有意義。不要說在全中國全世界,就是在騰沖全縣,由于息演皮影戲,他這位皮影大師就等于消失了,和死去了也沒什么兩樣,只有當旅游者無意之中隨便打聽一下皮影時,恰好知道一點點皮影這玩意這把戲的,才會提起他的名字,話多的也會不忘補充一句:“這個人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皮影大師”,但世上還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他重操攝影舊業(yè),卻不再與婚紗影樓合作拍攝新人和舊人結婚照,也從不到處跑去拍攝山水風光照,當然就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又是一位攝影師了。
過去,他剛剛成為皮影大師不久,曾經(jīng)信口開河,亂說一通。盡管相機可以準確、清晰地進行拍攝,而面對復雜的世界和多變的時代,也同樣是無效的,發(fā)明出來并沒有多大作用;盡管皮影模糊、混淆,卻恰好能夠記錄世界之復雜、反映時代之多變,其生命和意義就不至于中止、喪失。說出這樣一番話,皮影大師似乎就名副其實了。
以皮影大師名分出場,他總是能準確、清晰地說出他想說的話,不管那些話是否真實,是否誠懇。而實際上,他或許是一個曖昧的人,一個恍惚的人。比如說,現(xiàn)在,當他重新舉起相機時,他又覺得自己的攝影,就是要準確記錄復雜的世界,清晰反映多變的時代。他準備拍攝一系列人物肖像作品,將它們命名為《十年一面》。他都想好了,這一系列《十年一面》,一共是七幅。
一九五〇年代,拍攝一個地主的面孔。
一九六〇年代,拍攝一個餓死鬼的面孔。
一九七〇年代,拍攝一個紅衛(wèi)兵的面孔。
一九八〇年代,拍攝一個下海的國家公職人員(那時還沒有“公務員”這個稱謂)的面孔。
一九九〇年代,拍攝一個青年大學生的面孔。
二〇〇〇年代,拍攝一個農(nóng)民工的面孔。
二〇一〇年代,拍攝一個大學生村官的面孔。
將來是否還將繼續(xù)拍攝下去,現(xiàn)在不知道,只好到時候再說了。
攝影師沒有見過一個活著的地主,在他的印象里,地主都是一些死人,他們的死不是生命的自然終結,不是自己活死掉的,而是生命被強行終止,是被弄死掉的。他外祖父就是一個地主。他沒有見過外祖父。他聽母親講,她小時候,外祖父就經(jīng)常用勤儉持家、耕讀傳家的道理教育子女,他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一種是扛著一張犁頭,褲腿卷起,小腿上、身上,到處都是泥漿,吆喝著一頭大水牛,走在田間道路上,神情開朗快樂;另一種是村子里哪一家辦紅喜事或白喜事,他就坐在大門口的一張桌子前,主人家的親朋好友、遠親近鄰來了,他提起毛筆在一卷綿紙簿上記下收到的禮數(shù),樣子嚴肅認真。母親還講,外祖父一直在說,他們家的土地,都是祖祖輩輩省吃儉用置辦下來的,置物不窮、賣物不富??傊痪湓?,土地不能丟,家產(chǎn)不能散,丟了土地就丟了命,散了家產(chǎn)就散了家。外祖父一家究竟有多少土地,土地上究竟種出了多少糧食,母親也記不得,也就講不清楚。被批斗的時候,外祖父始終不承認家里的土地是盤剝村民得來的,還用沙啞的聲音歷數(shù)家里的幾塊土地,哪一塊是開荒開出來的,哪一塊是用耕牛交換來的,哪一塊是別人撂荒撿來的,不要說不相信他,純粹就沒有人聽他說。被抄家的時候,屋里七八罐蜂蜜被發(fā)現(xiàn)了,外祖父連聲辯解,他們家運氣就是比別家好,招養(yǎng)的野蜂不分家不散伙,蜜蜂發(fā)達興旺,蜂蜜日積月累,根本吃不完,還送人,村里家家戶戶都接受過他家饋贈的蜂蜜。說這些騙哪個?軍代表就不會被蒙騙,當場就說:“撒謊,我就沒吃過你們家的蜂蜜!”即使外祖父,還有他的父輩和祖上,真沒有盤剝村民攫取土地,也不能說明外祖父一家就是清白的,就是無罪的!外祖父家屋里那些蜂蜜,就是地主老財盤剝蜜蜂醞釀蜂蜜的罪證。一個地主連蜜蜂這樣柔弱、渺小的生靈都不放過,蜂蜜又不可以當飯吃,人不吃蜂蜜又不會餓死,還無休無止地進行盤剝,比起那些地主只是盤剝村民,為的是囤積土地,種糧吃飯,罪性就更巨大,罪孽也更深重。最終,外祖父自己失去了辯解的耐心。當著軍代表的面,外祖父揮動斧頭,將他家的蜂箱一一劈開。蜜蜂真是太多了,它們也真是太惶恐了,蜂群亂舞,讓人眼不能看別的事物,蜂鳴亂響,讓人耳不能聽別的聲音。劈開所有蜂箱,外祖父隨手扔掉斧頭,呼天喚地,一邊哭一邊說:“可憐小蟲蟲些,自己找條生路!”講到這一處,母親就會陷入一陣恍惚,目光一片呆滯,口中不斷重復:“蟲蟲蟲蟲飛,蟲蟲蟲蟲飛……”但她又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外祖父被下令就地正法,還有一條罪狀,就是他劈開蜂箱,不讓蜜蜂給村民醞釀蜂蜜,叫做“破壞革命生產(chǎn)”。
攝影師想拍攝外祖父這個地主的面孔,最想拍攝到的是,外祖父不再辯解、沉默下來的那一刻的表情。
攝影師也沒有見過餓死鬼。按說,誰也見不到餓死鬼。在拍攝這一系列人物肖像作品之前,他拜訪過幾位地方志專家。事實上,拍攝一九六〇年肖像作品,人物就應當選擇一個餓死鬼,這個意見就來自地方志專家。他上學時討厭書本,況且就只上到初中,成為皮影大師以后,就像那些裝模作樣觀看皮影戲的旅游者一樣,他也裝模作樣讀過這樣那樣的書,但不一樣的是,有幾本書還讓他真讀進去了??梢哉f,拍攝《十年一面》系列人物肖像作品這個創(chuàng)意,就是從某些書中讀出來的。書本中的中國一九六〇年的餓死鬼,如果碰上了(他母親迷信,曾告訴他人在心神點子低的時候,見得到鬼魂),問餓死鬼“你餓不餓?”餓死鬼可能會眨巴著眼睛(眼窩深陷,淚水全無),費了很大的勁,終于張開口,以為要說:“快給我吃!”或者說:“就讓我死!”實際上卻什么也不說,哪里還有力氣說話?還有什么可以說的嗎?一聲嘆息,或許連嘆息都不是,純粹就是呼出最后一口氣,問話者的心頓時涼了一半,餓死鬼的命立即就斷了。書本還幫助攝影師糾正了一個他可能會犯的錯誤,人們心目中的餓死鬼是這樣的:身體單薄,皮包骨頭,風吹即倒,在奔赴黃泉的路上將十分輕飄,活著費事,死去就省力了……非也!一九六〇年的餓死鬼根本不叫餓死,而是叫腫病死,只有這種叫法才是科學的,何故?唯心者以為,餓死的是身體,餓不死的是靈魂。這是極端錯誤的!事實上,靈魂最不禁餓,可以說一餓就死毬了,身體比較經(jīng)得住餓,并且它會誓死抵抗、垂死掙扎。多少還有一點食物的時候,是這樣: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不忙不閑,半干半稀。沒有任何食物的時候,又是這樣:樹皮可以吃,泥巴可以吃,連人都可以吃,還有什么不可以吃?(馬爾克斯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寫到吃屎,這有什么好奇怪的)既沒有食物可吃,樹皮和泥巴吃不下去,人又不忍心拿來吃掉的時候,才是這樣:腹中空無一物,更要全身浮腫,還要打腫臉充胖子。所以啊,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餓死鬼是沉重的,甚至比腳下這片餓死了人的土地、這個大而不當?shù)牡厍蜻€要沉重。
攝影師的師父,那位皮影師曾講起過,他妹妹就是一個餓死鬼。餓死鬼妹妹斷氣前,拉著皮影師的手,眼睛發(fā)出綠光,就像兩束即將熄滅的鬼火,氣若游絲地說:“哥哥,我這么重,你一個人背不動,請人一起抬上山去埋!”
攝影師還沒有考慮好,究竟去拍攝哪個餓死鬼。他擔心的是,餓死鬼的面孔浮腫得厲害,拍攝不到任何表情。
紅衛(wèi)兵的面孔,可能是這一系列人物肖像中最難拍攝的了。給攝影師的師傅,那位皮影師上扎螞蚱之刑的,就是紅衛(wèi)兵。攝影師專門讀過一部名為《人類死刑大觀》的書,作者是外國人,具體哪個國家沒記住,名字太長也沒記住,翻譯過來的。占領騰沖的日本人,曾施以湯鑊之刑,用汽油桶煮死兩名中國村民。這個湯鑊之刑,《人類死刑大觀》里就有專門記載,說得很清楚,中國原創(chuàng),傳到日本,是兩國流行一時的酷刑。扎螞蚱之刑并非死刑,這部書中找不到對它的記載。皮影師曾說過,紅衛(wèi)兵給他上扎螞蚱之刑后,向他撒尿,他們撒出來的還是童子尿。扎螞蚱之刑可能不為官方所用,使用范圍也許只限于民間,但作為一種得以流傳的酷刑,畢竟具有一整套復雜程式,就連行刑器物的獲得、制作、使用都有相當難度,紅衛(wèi)兵卻運用得如此嫻熟,令人驚詫,完全不像是還撒得出童子尿來的娃娃可以做到的。那么,紅衛(wèi)兵的面孔會是一張什么樣的面孔呢?都說面由心生,難道他們是魔鬼的心、天使的面?心房里分明住著一只魔鬼,臉上還要做出天使一般的表情!這一點,皮影戲絕對演不出來。恐怕相機也無所作為,除非它是照妖鏡。
相對來說,下海的國家公職人員的面孔,其表情可能更豐富。一個下海的國家公職人員,只要能弄到官員批卷煙的條子,供應價買出,市場價賣掉,價格差高達幾倍,馬上就發(fā)大財啦。如果批卷煙的條子弄不到,弄到批鋼筋的條子、批化肥的條子、批鹽巴的條子、批煤油的條子都不錯,國家定價和市面售價之差,也會讓他賺得不好意思。這種人的多面性,至少有這樣一些表情可供拍攝肖像時捕捉:他一本正經(jīng),我過去是國家的人,現(xiàn)在還是國家的人,將來也是國家的人,你們就不是國家的人,從來不是國家的人,永遠不是國家的人,國家給我?guī)碜孕藕蛢?yōu)越,給你們帶去自卑和劣勢,說不一樣就不一樣;他看不起人,同是公職人員,下海后根本批不到條子,或者只批得到少的、小的條子,批不到大的、多的條子,他就看不起他們,至于那些對“勤勞致富”信以為真,小本經(jīng)營,手藝營生,把自己當牲口,苦死苦活,省吃儉用,哪怕成了萬元戶的,他也非??床黄鹚麄?,剩下的,就是買鋼筋建房、買化肥種地、買鹽巴食用、買煤油點燈的,覺得都是失敗者、可憐人,活著也沒什么意思和哪樣價值,他最看不起了。
青年大學生的面孔,最富于表情了。從他們臉上,可以讓人欣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人是有喜怒哀樂的。他們讀書太多了!他們的表情,很可能就是書本的表情,不是一本書而是所有書的表情,單純、復雜,熱忱、悲傷,平和、悲憤,友善、尖銳,內斂、放縱……真正拍攝到他們的表情,攝影師可能還得再去讀一些書。青年大學生聽到崔健那首《最后一槍》,“一顆流彈打中我的胸膛”,就會淚流滿面,真是讓人不可理喻。青年大學生背誦白島那首《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fā)現(xiàn)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之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zhàn)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币矔怀陕?,同樣讓人難以理解。
一個回到村里的農(nóng)民工,就像一件在礦山上、工廠里、機器旁被殘忍地打成碎片的脆弱器皿,又被仁慈地彌合和縫補起來,他舉手投足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又將自己弄破,碎了一地,就再也撿拾不起來。這個農(nóng)民工還不到五十歲,但力氣已經(jīng)提前用完,不能繼續(xù)為礦山、工廠和機器賣命,將兒子留在建筑工地,女兒留在皮鞋工廠,妻子留在兒子和女兒之間穿梭,自己踏上回鄉(xiāng)之旅。在村里,這個農(nóng)民工以最慢的速度行走、說話、吃飯,村民以為他病了,紛紛前往探望。這個農(nóng)民工告訴鄰居,他什么病也沒得,就是沒有力氣,所以走路要慢,打招呼也要慢,吃東西更要慢。鄰居們同情他,有幾個心軟的,還背過身去抹眼淚。這個農(nóng)民工反過來開導鄰居們,他說:“我現(xiàn)在什么都不急,即使是死,也有的是時間,這一生還很漫長,完全可以慢慢來?!?/p>
攝影師希望自己能夠拍攝出這個農(nóng)民工說這句話時的表情。那是一種什么樣的表情呢?平靜,坦然,服氣,認命,這樣的表情既有皮影的模糊、混淆,同時又有攝影的準確、清晰。真能拍攝出來,就等于幫助他完成人生的整合,終于將皮影師和攝影師兩重身份合二為一了。
攝影師小時候,父親最希望他長大后能當上村長,掌管起村公所的大紅公章。父親曾帶著他去找村長開中學生貧困家庭證明,送到學校去免學費、要救助,學費一年十五塊錢,救助要得到的話,一個月可以領到十塊錢。村長毫不客氣地拒絕了父親的請求,他不陰不陽地說:“你們家好歹還喂得有一只大公雞呢!”一開始,父親誤解了村長的意思,一再辯白,雖然有公雞,但還是窮?;厝サ穆飞?,生性遲鈍的父親總算明白過來?;氐郊遥活櫮赣H阻止,父親將那只公雞(也沒有村長所說的那么大)殺了,一家人煮吃,吃著吃著,父親就一陣哽咽,最后把碗也摔了。多少年過去了,關于大學生村官,父親說的是兩個字,“喪德!”他指的究竟是大學生村官這個安排呢,還是指大學生村官這種人?到底是誰“喪德”,攝影師不太理解父親的意思。當大學生村官聽到“喪德”這兩個字時,他們會做出怎樣的表情呢?——咔嚓,攝影師將果斷按下快門。
這一切,攝影師已經(jīng)設想過了。
問題是,到哪里去尋找拍攝對象呢?一九五〇年代的地主,即使當時保存了性命活下來的,如今也不在人世了。至于餓死鬼,本來就陰陽兩隔,根本沒有找到他的可能。
況且,之后的紅衛(wèi)兵、下海的國家公職人員、青年大學生、農(nóng)民工、大學生村官,即使找到拍攝對象了,也未必能夠拍攝出他們的表情。人們的臉經(jīng)受時光一刻不停的漂洗,變得蒼白、空洞,面無表情。攝影師讓母親再講地主外祖父,母親又一次講了,不動聲色,毫無表情。就像是講外人而不是生父的事情,就像是講那個世界而不是這個世界的事情。講述者再也不會陷入恍惚,也不會再說什么“蟲蟲蟲蟲飛,蟲蟲蟲蟲飛……”
萬般無奈之下,攝影師決定自拍。他打算以自己為拍攝對象,讓自己分別做出地主、餓死鬼、紅衛(wèi)兵、下海的國家公職人員、青年大學生、農(nóng)民工、大學生村官的表情,最終拍攝成七幅《十年一面》人物肖像作品。
開始拍攝,當攝影師面對鏡頭的時候,除了師祖被日本人殺死那一幕場景之外,他什么也看不到。
目睹師祖之死,攝影師會是一副什么樣的表情呢?從自拍下來的照片看,他的臉蒼白、空洞,面無表情,只是嘴角因為恐懼或痛苦而抽動過。
攝影師自拍了一次又一次,終于可以將師祖之死那一幕場景趕出腦海,他為此松了一口氣,以為可以進入拍攝狀態(tài)了。然而,當他面對鏡頭的時候,誰的表情也無法做出來,唯一能做出來的,就是自己的表情。其實也沒有任何表情,拍攝下來,不像是一個人的臉,而像是這個人戴著的面具。
對,就是面具!既然《十年一面》系列人物肖像一幅也拍攝不出來,就干脆制作一批面具,
再演皮影戲吧。
攝影師的腦子確實出了問題,他產(chǎn)生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想法,就是用自己這張臉來制作一個面具。往后,攝影師或許會殺人,獵人與虎謀皮,他就與人謀臉,用來制作一個又一個面具。這些面具制作出來,皮影戲開場,那時,他就是當之無愧的皮影大師。對于皮影來說,這個想法還不算太過分吧。他曾經(jīng)向師父求證,那些皮影,真像外界有人傳言的那樣,其中一兩件是用人皮制成的嗎?師父平淡地回答說,自己去想吧,實際上等于既沒有證實,也沒有證偽。
正是因為腦子出了問題,在用自己的臉制作皮影面具之前,攝影師沒有考慮征求妻子和其他親人的意見,也沒有想過請求醫(yī)生的幫助。他明白,自從著手拍攝這一系列人物肖像以來,妻子和家人就不把他當正常人看待了。至于醫(yī)生,誰會為他提供這樣的幫助呢?
不過,制作面具的器具準備好了,主要是刀,已經(jīng)磨得足夠鋒利,攝影師還是想到,很有必要舉行一個儀式。于是,他取來那只皮箱,小心地拭去上邊的灰塵,面對著皮箱跪下去。他握刀,舉刀,動刀,借鑒了日本人將師祖劈死后橫著一刀將幕布斬開的刀法,刀鋒迅速切開額頭表面。令他失望的是,當鮮血順著面孔往下流的時候,他的臉并沒有像幕布那樣滑落下來。他還來不及過多地失望,疼痛就瓦解了他的意志。他扔掉刀,打開皮箱,真想將頭埋進皮影之中,放聲大哭一場。或許這時,他的腦子又恢復了正常。
攝影師額頭上的鮮血流到皮箱里,他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皮箱里一片狼藉,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皮影就開始暗中廝殺,現(xiàn)在全都成了碎片。流個不停的鮮血黏住了攝影師的眼皮,很快,他什么也看不見,進入了真正恍惚的狀態(tài)。猛然間,攝影師被皮箱里的血腥味嗆了一口?;秀敝g,攝影師感到,就在他打開皮箱那一刻,皮影殺出了最后一刀,殺在他的額頭上,頓時鮮血如注。至于皮影為什么要向他下此殺手呢?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