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蘭
【摘要】在現代社會逐步呈現開放型、多元化走勢的今天,面對就像一本難以讀懂的“無字書”的幼兒,如果還把我們的教育觀僅僅停留在了解的層面上,只能使我們在幼兒的諸多問題面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我想我們要做的是改變自己,學會從了解幼兒轉變?yōu)槔斫庥變?。認真體會孩子的各種心態(tài),仔細考慮幼兒的各種需求。
【關鍵詞】幼兒;教育;理解
了解幼兒,可以理解為對幼兒的言行舉止知道的清楚,是一種低層次的,僅限于表面的認識。而理解幼兒在知道的程度上遠比“了解”深入的多,是在感受和行為上的“共鳴”。是通過自己的分析、了解和體會對幼兒的一種理性認識。只有真正地理解了幼兒,才能真正地站在幼兒的立場和幼兒一起感悟、成長:才能讓幼兒教育走在發(fā)展的道路上。
正是因為如此,面對每一位幼兒,我們應轉變觀念,從了解幼兒轉變?yōu)槔斫庥變?。具體該如何去做,筆者認為:
一、要做好理解幼兒的準備
理解孩子前,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理解孩子是可能的,但不太容易,人們常說隔三歲就有代溝,孩子的世界與成人之間已是千山萬水。當你認為應該是這樣,其實他并不這樣認為,當你認為應該那樣,他也許有別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學會用心觀察、傾聽幼兒
醫(yī)學上的診斷講究“望、聞、問、切”?!巴薄奥劇睘槭住Ro性格各異的孩子把脈首先得學會觀察,傾聽。老師們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可往往給孩子帶來了許多的煩惱,甚至使孩子不能朝著自己預定的方向發(fā)展。這源于對于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的不理解。只有真正靜下心來觀察、傾聽幼兒,才能感受幼兒的想法、意愿和某些讓人不解的行為的真正原因;從而,更好的理解幼兒,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促進幼兒的有益發(fā)展。
三、學會寬容,接納幼兒
作為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分析幼兒,寬容他們,接納他們。理解他們的情感體驗,讓孩子有權利和機會把情感表達出來。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把孩子們做橫向比較,要根據他的特點多一點縱向比較。“寶貝,你會系鞋帶了,你真的很棒哦!”“您好,你真有禮貌!”另外,人們常說:“愛是溝通的橋梁,愛使教育更簡單。”作為教師,要真正的理解幼兒,就要給他們無私的愛。寬容、接納的背后是孩子自信的笑臉。
四、學會與幼兒打成一片
教育課改要求我們從幼兒的立場出發(fā),關注幼兒。事實上許多老師卻很難做到這樣: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老師們往往很難放下教師的架子,或者即使放下了身段,也總是難以進入狀態(tài),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這樣,孩子們的世界就成為老師們永遠無法走進的世界。要真正走進幼兒神奇的世界,老師們,請不要太把自己當老師、當大人。請釋放你的童真,和孩子們一起喜、怒、哀、樂,一起感受美妙的童趣。
五、學會耐心等待,用耐心打開童心
平時,我們總說要學會等待;許多老師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區(qū)域活動中,老師們往往在孩子們還興致勃勃地做著實驗時,強行中斷幼兒的操作或為其代辦,卻不向孩子解釋清楚;在幼兒回答問題時,為了活動表面的成功,“巧妙”阻止孩子的奇思妙想,卻不讓孩子智慧的翅膀自由飛翔。殊不知這樣的舉動使幼兒失去了一次次重要的成長機會,也使自己失去了一個個走進幼兒內心的機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師是幼兒的引路人,要學會等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盡量用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幼兒在討論中尋找答案。每個人的成長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如果什么事情我們都不敢放手的話,他們就失去了嘗試與探索的機會,最終將很難完成自我發(fā)展。所以,我們必須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他能夠做的時候要讓他去做。
一份理解,是以造就一個曠世奇才。理解是一杯釅茶,苦盡甘來總是甜。所以,敞開你的心扉,讓自己去理解幼兒,成為幼兒真正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