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萍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本細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A-
0061-01
“文本細讀”是以文本為中心,重視語境分析,關注文本的內部組織結構,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進而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生命體驗的教學方法。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只有細讀文本,才能讓學生對文本的探究更清晰,讓學生對文本的意蘊有更深入的思考,拓展閱讀的時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細讀文章語言
高爾基說:“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遍喿x文學作品就要關注其語言,而文學作品的語言通常是很含蓄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字詞洞察出其中的深意,準確把握作品的主旨。
(一)細讀關鍵詞
關鍵詞往往是一篇文章思想情感的關鍵點,從關鍵詞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和觀點。因此,解讀文本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的關鍵詞,并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關鍵詞的含義。
有一位教師執(zhí)教朱自清的《綠》時,是這樣細讀關鍵詞的:
在解讀朱自清的名篇《綠》時,我抓住文章末尾“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一句中的“女兒綠”三個字,覺得這三個字比較抽象,不好理解?!芭畠壕G”究竟與文章主旨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帶著這個疑問繼續(xù)細讀文本。經過閱讀發(fā)現(xiàn),其實文章的文眼就是這三個字。作者采用仿詞的修辭來寫“女兒綠”,即由“女兒紅”(千年佳釀)和“祖母綠”(綠寶石之王)雙向仿造而來,其中,用“女兒”與“祖母”相比較,突出了梅雨潭綠的“鮮嫩”的特點,“女兒綠”相對于“女兒紅”,則表現(xiàn)的是梅雨潭綠的“醉人”的特點。梅雨潭的“鮮嫩”與“醉人”又恰好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女兒綠”是文章的文眼,這就顛覆了教參書中關于“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為文章文眼的觀點。
在教學中,這位教師談了他對“女兒綠”的解讀,學生們恍然大悟,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這個教學案例充分說明了在教學文學作品時細讀關鍵詞的意義。
(二)細讀動詞
在詞匯的海洋里,動詞最富于表現(xiàn)力。它不僅能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中心,還能使文章增加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以生活的真實感、形象感,做到寫人如見其人,狀物如見其物,摩景使人如臨其境。
例如,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第一部分寫在百草園中的游戲,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雪天捕鳥的情景令人記憶猶新,“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這些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活動中寫出兒童的興奮、驚喜之情,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這段文字雖然著墨不多,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動畫”。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這些生動傳神的動詞,讓學生感受這些動詞帶來的諧趣。
二、細讀文章細節(jié)
分析一篇課文時,學生很容易忽視文章的細枝末節(jié),認為它們無關大礙,其實不然。有些細節(jié)描寫寄予了作者深層、潛在的情感,通過它,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內容。
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這篇文章情節(jié)簡單,但刻畫人物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課文開頭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菲利普一家的情況之后,第二自然段接著寫了一些瑣事。讀者不禁要問:寫家中瑣事又有何用?其實,這幾句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匠心獨運,通過細節(jié)描寫渲染菲利普一家拮據(jù)的家境,寫出小說人物的心理:有人請吃飯不敢去,擔心去了以后要回請;等著鋪子打折時揀點便宜東西;花幾分錢買零碎也要討價還價,爭論好半天。如此瑣碎的事,使我們自然想到菲利普一家收入不高、生活困窘,但發(fā)財心濃重,一心想爬上上流社會,一舉一動總愛擺出上流社會的“一副架勢”。
三、細讀文章結構
“整體”的意義離不開“部分”,“整體”存在于“部分”之中。文章結構有一些“關鍵部分”,“關鍵部分”的解讀對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整體有著重要的意義。通常來說,這個“關鍵部分”指的是與文章整個基調“不搭調”的部分。
以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為例,詩人在上闋中向我們描繪了夢境中的軍營生活,包括軍中用餐、演奏軍樂、檢閱部隊三個具體的方面;下闋描寫完想象中的戰(zhàn)斗場面后,接著詩人抒發(fā)了勝利歸來,了卻心愿的快慰之感,此時,詩人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點。然而,結句感情突然發(fā)生了逆轉——“可憐白發(fā)生”,詩人從想象的美好幻境中回到了嚴酷的現(xiàn)實,從激情豪壯跌落到深沉痛苦的悲憤。從結構上講,“可憐白發(fā)生”之前的基調是豪壯的,但末句出人意料,使全詞的情緒突然由壯轉悲。其實,這首詞的核心句就是這一句。無論前面的“醉里挑燈看劍”是多么的豪邁,軍營的聲勢是多么的雄壯,殺敵報國的理想是多么的宏大,無一不是為了襯托“可憐白發(fā)生”的嚴酷現(xiàn)實,說明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作者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沉痛頓時凸顯出來。
以上是筆者引導學生文本細讀的一些具體的做法,當然,文本細讀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有待于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去歸納、創(chuàng)新。(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