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唐南詔時期,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進入大理地區(qū),并逐漸生根、發(fā)芽。南詔中后期,作為佛教標志建筑物崇圣寺及三塔巍然聳立在蒼洱大地上,蒙舜化貞中興二年(898)《南詔畫卷》對佛教傳人大理進行圖文并茂記錄,力圖永世傳承,現(xiàn)存日本京都友鄰博物館。到了宋大理國,佛教在大理地區(qū)發(fā)展到巔峰,大理國段氏22位國主中就有9位避位為僧,1位被廢為僧。大理國段智興盛德五年(1179)完工的《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不僅有當年名釋妙光的題跋,明代有大學士宋濂跋、宗泐跋、來復贊、曾英跋,最后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筆。畫卷從大理流落中原,最后進入皇宮,幾經滄桑,1944年在重慶雨浮支路中央圖書館展出,一時引起轟動,現(xiàn)存臺灣故宮博物院。劍川石鐘山石窟開鑿歷經南詔、大理直至元明,成就了佛教雕刻繪畫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是被譽為“北有敦煌,南有大理”的代表作。南詔大理時期,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全民篤信佛教,境內一片祥和,大理因此成了“妙香佛國”,“葉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鐘鳴”的佛教圣地。
時光悠悠而逝,晃眼間的1000多年后,崇圣寺三塔依然屹立在蒼洱之間,石鐘山石窟靜靜躺臥在深山之中,都在無聲訴說大理曾有的輝煌。如今,佛教名山雞足山、水目山以及崇圣寺、無為寺、保和寺等,因悠久歷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積淀,又得天時地利人和,不斷恢復重建,寺廟里梵音陣陣,鳴鐘聲聲,不絕于耳。然而,除了寺廟里的寺僧,元人郭松年筆下“然此邦之人,西去天竺為近,其俗多尚佛圖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佛珠,一歲之間,齋戒乃半,絕不茹葷飲酒,至齋畢乃已”的普通信眾哪兒去了?是不是追隨南詔大理佛教的輝煌而銷聲匿跡了呢?還是另有“皈依”?思考和尋找途中,豁然間見到了白族村落里還有那么一群群人,她們秉承了郭松年筆下“一歲之間,齋戒乃半”的傳統(tǒng),每逢初一、十五以及各種民俗節(jié)慶活動,她們都要到寺廟里燒香誦經拜佛,甚至不遠百里到雞足山、水目山、石寶山等深山大廟朝禮祭拜。逢初一、十五、各種節(jié)慶,家家點香,香煙裊裊,籠罩著村莊,村落附近的寺廟里,誦經聲聲,一片虔誠。她們就是白族村落里的蓮池會,就是這一群群由白族中老年婦女組合而成的蓮池會,傳承了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佛教信仰傳統(tǒng),再現(xiàn)千年前大理地區(qū)的佛教信仰盛況。走進蓮池會,就能體驗她們的集體生活:走進她們的集體生活中,就會感悟到佛教信仰是根植于白族人民心中的一種理念:走進她們的生活理念中,就能深刻體會蓮池會在當代白族村落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
蓮池會的分布與發(fā)展
蓮池會是對大理地區(qū)白族民間中老年婦女宗教信仰團體的統(tǒng)稱。大理州境內的不同白族村落稱呼有所差異,俗稱有“老媽媽會”、“媽媽會”、“齋奶會”、“齋太會”、“經堂”、“佛堂”、“拜佛會”、“念佛會”、“觀音堂”等,有的文字資料又作“蓮慈會”。洱海周圍的村落以“老媽媽會”、“齋奶會”、“蓮池會”自稱的居多。鶴慶縣境內多以“佛堂”、“經堂”自稱,為了區(qū)別于鶴慶縣城內的佛堂,廣大鄉(xiāng)村的蓮池會自稱“鄉(xiāng)村佛堂”。洱源、劍川縣境內多稱“媽媽會”。為了相互間的區(qū)別,往往加上自己所在地或所屬本主的名字,如“發(fā)達和媽媽會”、“上本主蓮池會”等等,各蓮池會間的區(qū)別則主要以所在地的地名來區(qū)分。
蓮池會主要分布在大理市以及洱源、鶴慶、劍川、賓川等縣的白族聚居區(qū)。在洱海周圍的大理各市縣境內,幾乎每個白族村寨都有蓮池會。白族人口分布相對密集的洱源、鶴慶、劍川等縣,蓮池會的數(shù)量及會員人數(shù)也相對較多,活動頻繁,與劍川縣接界的麗江九河白族地區(qū),也有分布。規(guī)模大的蓮池會成員有上百人,小的有十多個到幾十個不等。各個蓮池會間沒有統(tǒng)屬關系,平時的活動各自為陣,初一、十五的正常齋事活動就在各自平時的活動地點。如遇本主壽誕舉行迎送儀式或重大的宗教節(jié)日活動,這些蓮池會就集中在一起,共同舉行祭祀儀式。雖然各個蓮池會間沒有統(tǒng)屬關系,但她們的活動內容以及諷誦的經文基本相似,不論是祭祀儀式,內部組織結構都大同小異。
從碑刻文獻以及史籍資料證明,蓮池會的活動一直存在于民間。因歷史原因,蓮池會的活動在20世紀70年代曾一度中止,處于短暫的沉寂狀態(tài)。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民族宗教信仰的合法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蓮池會的活動恢復并呈現(xiàn)發(fā)展壯大的趨勢。40多年來,蓮池會的組織、成員不斷發(fā)展壯大,在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本主節(jié)、接金姑、繞三靈、火把節(jié)、太子會等的活動中,是主要的參與者和執(zhí)行者,在白族節(jié)日活動中的社會作用越來越突出。據南詔史研究會會員段斌先生的調查,1940年代,他所居住的漏邑村蓮池會成員不到40人,到1985年有75人,約增加1倍,到2006年增至182人,為1985年的1.5倍,1940年代的5倍之多。再以上關鎮(zhèn)的數(shù)據為例,2006年整個上關鎮(zhèn)56個白然村13個村民委員會,除回族外總人口39771人,其中女性20139人,蓮池會成員有3956人,占女性總數(shù)的25%,總人口的10%。有的村莊幾乎50歲以上的婦女都是蓮池會的成員。據《鶴慶縣民俗志》記載,2008年,鶴慶縣境內共有144個蓮池會,成員近萬人。如今,蓮池會經母的數(shù)量在中老年婦女比例中的比重較大,80%以上的中老年婦女是蓮池會的會員。
蓮池會的構建形式
蓮池會以社、村小組或自然村為單位,組成無數(shù)個蓮池會,各個蓮池會間沒有從屬關系。然而,單個蓮池會就是一個完整的組織機構,并且由不同的職能單位組成,各個職能單位間緊密聯(lián)系,各司其職,共同完成蓮池會的各項活動。從管理層面上看,蓮池會內部有經頭母——管庫——經母組成的金字塔形管理形式。經頭母管理蓮池會的所有事務,管庫人員負責錢糧的出入和預算,廣大經母服從于經頭母的指揮。此外,尚有伙食組、送庫組、天廚組負責活動的具體實施。這些人員的產生有一套相應的機制。從分工角度看,整體組成了經頭母、管庫、伙食后勤、天廚、送庫、經母六大部分。
經頭母在蓮池會中起到領導者和決策者的作用?;顒优c否、祭祀儀式主要在經頭母的安排和主持下完成。每個蓮池會都有經頭母,通常設置l至2位,人數(shù)較多的有3-4位。而像周城村,是目前白族人口最多的村寨,全村有南、北兩個本主廟,以所屬本主分為南、北蓮池會,每個蓮池會的人數(shù)在600人以上,經頭母的數(shù)量也增至8-10人,在議事、用餐時剛好坐一桌,方便議事。10人中有大、小經頭母之分,小經頭母指以后要接替大經頭母位置的“培養(yǎng)對象”,參加“聽政議政”。擔任經頭母的要求相對要高一些,不僅有非常強的記憶、講解、傳授能力,還要有親和力,在經母中反映普遍好,廣大經母都愿意服從她的決定和管理。經頭母的產生一般是前任經頭母有意栽培,到前任經頭母年老體衰無法擔任時,就由這位訓練有素的經母來接替她的位置。經頭母的擔任類似于終身制。
管庫人員相當于一個單位的財務人員,主要負責財物的管理和采買工作,預算活動經費的用度情況。經頭母以下,設有麗位較有經濟頭腦的經母擔任管庫工作,協(xié)助經頭母對具體工作的實施。主要負責采買和錢糧的出入庫,包括平時拼湊錢糧的數(shù)目、功德所得以及一切支出用度。每次活動結束后,要向經頭母上報錢糧開支數(shù)目,好讓經頭母掌握情況,并將結余的錢存封或存入銀行。必要時經頭母要向蓮池會公布各種錢糧的用度和結余情況,如有疑問還要負責解釋。管庫人員的工作主要是采買、收繳錢糧,所以一般都會算賬,她們年輕時大多做過買賣,不僅有經濟頭腦,還要獲得大家的信任。管庫人員的產生也有多種形式。一般由經頭母指定或推介,或經母共同推選,或采取輪流擔任等形式。多數(shù)蓮池會的管庫人員長期擔任,也有地方是輪流擔任。如喜洲鎮(zhèn)河矣江村蓮池會的管庫人員就是輪流擔任,由村頭到村尾3人一組,每一任期為半年或一年。任期結束后將剩余的錢糧和賬目交給下一任管庫人員。
伙食后勤組主要負責蓮池會活動期間的伙食,在蓮池會活動中顯得尤其重要。吃飯是蓮池會進行活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每一位經母都有承擔伙食辦理的責任和義務?;锸澈笄诮M的產生方法較多,有的按社輪流,如每社輪流半年或一年,經母間又再采取辦法,或相互邀約,或從村頭到村尾輪流:有的每次活動時由每社推選1-2位經母,各社又制定具體的推舉方法?;锸澈笄诮M的人員也有分工,有的負責采買,有的負責錢糧拼湊,有的負責做飯。當然,她們只是暫時分工,辦理伙食的事依靠大家共同完成。伙食的辦理通常就是兩頓,地點在經?;顒拥乃聫R中。多數(shù)地方的寺廟里備有辦理伙食所用的一切工具,不用時還可以向外出租。而有的為了取水、擺放儲藏物品等操作上的方便,就在承擔辦理伙食的經母家中進行,做好后用三輪車或挑、背到活動地點。
在蓮池會里,制作祭祀用品稱為“天廚”。祭祀用品在祭祀儀式中必不可少,雖然數(shù)量少但更換次數(shù)多、花樣多,且因祭拜地點、人物的不同,祭祀品也各異。一天有幾次祭祀,就要有幾次祭祀品的更換,而且一天中每次的祭品都不一樣。通常情況下,每天的祭祀不少于三次,屬于比較辛苦的工作,所以祭品制作地點就設在活動的地方。跟辦理伙食的人員一樣,天廚制作人員的產生有一定機制。有的以社為單位,每次活動每社派出一名經母來擔任,而在每社中又制定擔任辦法,如按村頭輪到村尾或長期選舉一名來擔任:有的則每社輪流一年,社員間又以邀約或村頭到村尾的輪流方式:有的則干脆推選平時做事精細、齋菜制作得好的經母來長期擔任。而在周城村的北蓮池會,齋菜由經頭母親自制作和擺放。由于工作的辛苦繁瑣,天廚制作人員擁有別于其他經母的優(yōu)厚條件,不需要拼湊糧食,錢則繳納一半。所以多數(shù)地方采用輪流制,每一位經母都輪過來,體現(xiàn)公平。
“送庫”是指在諷誦經文、祭祀儀式中專門負責焚燒紙火工作的人員。多數(shù)地方只設1名送庫人員,有的地方則需要2-3人,一人專門焚燒,另2人負責紙火形狀的制作。使用的紙火通常就是“金銀紙”,所以要將其制作為金錠、銀錠或金條、銀元的形狀后才焚燒。有的蓮池會里有專門焚燒紙火的“燒香童子”,她們是常常因久病難愈或多挫折磨難而立誓皈依神靈的人。也有的經母實在沒有能力諷誦經文,就自覺承擔點香和焚燒紙火的任務。焚燒紙火也很講究,根據諷誦經文的節(jié)律進行,焚燒前要手捧金銀錢紙正對供壇作揖致謝,而后才放進香爐中。
所有蓮池會成員都是經母,除了以上有特殊任務的人員外,剩下的經母主要任務是諷誦經文,并在經頭母的指揮下進行各種祭拜儀式。
除了以上形式外,村中寺廟每天開門、點香、衛(wèi)生的值日工作,也有一套相應機制。有的從村頭到村尾依次輪流,每1-2人輪1個月或10天不等,有的長期指定1人,也有經母自覺長期擔任的。后兩種情況蓮池會酌情考慮,給一點勞務費或從“功德”中按比例分配。
蓮池會的活動
活動的前提是要有資金支撐,蓮池會活動資金的籌集有相應的一套機制,其籌資特征決定了這個群體的穩(wěn)定性以及活動頻率。蓮池會的活動資金籌集相當于現(xiàn)代社會的AA制,平均收繳,平均分配,相對于白族村落中的洞經會、圣諭壇等民間宗教信仰團體,蓮池會的活動相對穩(wěn)定和頻繁。蓮池會的活動主要體現(xiàn)在初一、十五的常規(guī)性活動以及各種宗教、民俗信仰活動,從其活動內容看,無不體現(xiàn)其活動的宗教性和社會性,它既是一種宗教信仰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民俗活動。宗教性和社會性活動的性質決定了蓮池會在白族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1.活動資金。
蓮池會日?;顒拥腻X糧都是通過成員平均拼湊而來。長時間的活動經驗,蓮池會知道每頓飯需要的錢糧數(shù)目。多數(shù)情況下,拼湊的錢糧僅夠本次活動使用,剩余不多,滾存使用,經濟寬裕的村落以拼錢為主,相對落后的錢糧并交。而像周城村這樣大的蓮池會,因人數(shù)多拼湊錢糧有一定的困難,難以保證每次活動都足以供應,所以不夠部分就由負責辦理伙食的經母承擔,人們通常稱之為“供會”。蓮池會其它收入主要來源于日?;蛉裥约漓牖顒悠陂g信眾進寺廟祭拜所捐的“功德”,如本主節(jié)、春節(jié)期間,幾乎每家每戶都要來到寺廟中祭拜,或多或少捐上一點“功德”,經頭母會安排經母到村里的各個寺廟,負責開門、打掃衛(wèi)生、燃香,并為前來祭祀的人們祈禱上誥,功德收入歸蓮池會所有。此外,也有信眾為了還愿或者做好事而給予寺廟大筆捐助。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白族村落社會中的寺廟管理權也發(fā)生了變化,通常交由本村的蓮池會或蓮池會、老年協(xié)會共同管理,同時為了更好的管理和安全起見,村中的大小寺廟通常要具體到人,或直接向外承包,并向承包者收取一定的承包費,但重大節(jié)會期間全民祭祀活動捐施的“功德”還是由蓮池會來收取。向外承包所得的承包費或歸蓮池會所有,或跟老年協(xié)會共有,作為活動費用。寺廟承包費、節(jié)會期間收取的“功德”,屬于大筆收入,要上繳管庫保管。這些收入通常用于廟宇的修葺、寺廟用品的更換或大型祭祀活動等,平時活動一般不能使用。除了給予寺廟日常管理人的勞務費外,蓮池會里所有擔任職務的經母沒有獲取勞務費的規(guī)矩,都是作為義務性的工作。當蓮池會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如舉辦大會或寺廟需要維護建設時,還可以采取另外的“功德”化取形式,除了在本村挨家挨戶化取“功德”,甚至持老年協(xié)會、村委會的介紹信,向附近村落蓮池會或挨家挨戶化取“功德”。這種化緣形式的收入,通??淘谒聫R的功德碑上,垂裕后昆??傊?,蓮池會的活動經費來源渠道清晰,且采取自愿的形式,不攤派、不強制,體現(xiàn)了蓮池會平等自愿的組織特征。
2.宗教信仰活動。
初一、十五是蓮池會的固定會期。凡有蓮池會的村寨,初一、十五家家點香,即使家中沒有蓮池會經母,家中老人也會自覺或提醒家中的婦女點香。一般在大門、天井、祖先靈位、灶君神位前燃香,同時要清潔家庭衛(wèi)生,經母則待家庭衛(wèi)生等安排妥當,就要穿戴整齊到寺廟里集中,進行一天的祭祀活動。通常情況下,初一、十五都要到廟里集中,如遇活動多的月份或農忙季節(jié),則要根據實際情況,由“經頭母”決定是否舉行祭祀活動。實際上,初一、十五以及各種節(jié)會的點香行為不限于蓮池會,而是成了農村白族的行為規(guī)范。據統(tǒng)計,僅洱海周圍地區(qū)較大的宗教信仰節(jié)日近200個,本主會期60多個,加起來260多個會期。如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為觀音菩薩的圣誕、得道、登蓮臺日,二月八太子會、四月八浴佛會、六月朝南斗、九月朝北斗、七月二十三放生日、八月二十七孔夫子圣誕、冬月十九太陽誕、臘月二十四日灶君老爺上天朝玉帝處奏人間事日等,蓮池會都要到相關的廟宇舉行祭祀儀式。而有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動不局限于本地,如雞足山、石寶山朝山,巍山接金姑、繞三靈、紅山本主廟會等,都需要長途跋涉,前往雞足山、石寶山、巍山、紅山等地進行相關祭祀活動,來回一般需要數(shù)日。
白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較多,除來白內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外,尚有很多本民族的固有節(jié)日如火把節(jié)、繞三靈、本主節(jié)等。每逢節(jié)日,蓮池會經母要到廟里集中,在經頭母的安排下,村中的每一座寺廟都有經母當值,主要為前來祭祀的信眾點香,上供品或“上奏”祈禱。大年三十辭年、火把節(jié)、迎、送本主期間,屬全民祭祀活動,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到村落中的各種寺廟祭拜,蓮池會要為村民操持祭祀儀式。每個白族村落都有本主神,在迎送本主的儀式中,蓮池會幾乎承擔了迎送活動中啟請、安神等宗教儀式。雖然迎送本主具有全民參與性,如每年的迎送活動由村中的當年新婚家庭“出頭”組織,負責錢糧的拼湊,辦理伙食等,但宗教儀式主要依靠蓮池會來操持,此外,火把節(jié)也一樣,也由當年新婚的家庭和婚后添丁家庭來“出頭”組織,負責錢糧拼湊、貨物購買、伙食辦理等后勤工作。而宗教祭祀儀式還是由蓮池會來操持,主要是啟請、諷誦經文,為村落禳災納福,為村民祈求平安。
3.社會活動。
實際上,蓮池會活動的社會性和宗教性是緊密聯(lián)系的,它的社會性主要體現(xiàn)在民俗活動上。張明曾先生在《朝山》一文中寫道:“蓮池會拜經,不僅在本主廟、崇善寺,有時到外地,比如慶洞圣源寺神都、巍山(山+龍)(山+于)山、賓川雞足山、鄧川下山口龍王廟、滄浪峰麓高蘭照龍王廟、鳳儀東岳廟、大理崇圣寺、灣橋合會寺、海東龍王本主廟等處。到巍山、賓川、鄧川、海東等遠處,即明顯帶有旅游性質。她們自己把它叫做‘朝山,她們帶著簡單行李,按照千年不變的傳統(tǒng)路線,載歌載舞”。這種旅游實際上是蓮池會經母間相互交往的一種方式,不僅如此,還帶動了其他民眾的參與,沿著千年不變的路線進行祭祀娛樂活動,從這個層面上說,朝拜就是民俗活動。如白族地區(qū)覆蓋面廣、歷時最長的“接金姑”活動,既是典型的宗教信仰活動,又是最具特色的白族民俗活動,人們還賦予了活動本身諸多的歷史故事和傳說,整個活動就像一段歷史縮影。此外,三月三及四月二十二日開始的“繞三靈”,在大理地區(qū)也是比較典型的民俗活動,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多且范圍廣。三月三是傳說中白王張樂進求的女兒三公主“金姑”在保和寺送駙馬細奴邏回巍山的日子,同時也是白族的歌會,民間有“三月三起歌頭,一唱唱到九月九”說法,所以這天俗稱為“三月三會”,歌會地點在蒼山蓮花峰保和寺下的箐口,俗稱三月三箐,屆時人山人海,歌舞不斷。繞三靈是大理地區(qū)影響力較大、覆蓋面廣的民俗節(jié)日,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繞三靈民俗活動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繞三靈活動的地點主要集中在大理市的大理鎮(zhèn)、銀橋鎮(zhèn)、喜洲鎮(zhèn),而參與活動的范圍更廣泛,包括洱海周圍的各鄉(xiāng)鎮(zhèn),以及大理州境內的巍山、洱源、鶴慶、劍川、賓川等縣的信眾。近年來還有不少海內外游客以及高校學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參與,作為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研究的標本。節(jié)日從四月二十二日大理古城城隍廟舉行送金姑活動起,到二十五日馬久邑村為北去繞三靈的人們舉辦“接風”儀式而結束,活動經過的城隍廟、慶洞神都本主廟、河涘城仙都洱河祠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僅是人們頂禮膜拜的主要場所,同時是廣大民間文藝愛好者展示才藝的重要場所,是白族民間文化的主要載體。
從接金姑、三月三會以及繞三靈民俗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不難看出,除了舉辦祭祀儀式活動外,一路上還進行唱曲、對調、霸王鞭表演,活動本身還吸引不同地域、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參與,同時也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廟會交易市場。從這個層面看,社會活動的性質非常明顯。早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人類學家菲茨杰拉德在大理度過三年的田野調查生活后得出:“總的來說,繞三靈更像一個節(jié)日,而不像一個宗教活動。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一天相當于狂歡節(jié),是一件少有的盛事,打破了鄉(xiāng)村平靜單調的生活,大家都要趕著去看。在校學生放假一天,每個人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住在繞三靈經過的村子里的人都會邀請城里的親友來觀看。”
蓮池會與白族女性文化
蓮池會在民間宗教信仰活動中的獨立性,是宗教權力往往被男性所主導的中國社會中較為少見的。在這樣的宗教信仰格局背后,反映出白族獨特的社會文化結構。也就是說,蓮池會這一社會文化形式是白族女性具有相對社會獨立性的表現(xiàn),具體來說,蓮池會不僅是一種民間宗教信仰團體,更是一種相對獨立于男性主流社會的女性文化形式。這里的女性文化,是指和男性文化相對的一種亞文化類型。人類社會進入父權社會以后,男性成為經濟生產的主要力量,并取得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統(tǒng)治權,女性則成為被排擠、被壓迫和被制約的對象。男性制約了女性的衣食住行等自然活動,制約了女性的社會生產、社會參與、社會交往等活動,甚至還進一步制約了女性的價值觀、審美觀、情感表達方式等精神活動,女性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被極度地限制、壓抑和扭曲,這是父權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而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漢文化,對婦女社會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限制和約束尤其具有典型性。在儒家文化中,女性的活動范圍是“女子居內,深宮固門,閽寺守之”,女性的活動內容是“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物之禮耳”,女性的行為規(guī)范是“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在情感、精神的表達上,女性同樣是遠離中心、倍受壓制的邊緣群體。而在作為上層建筑重要形式的宗教文化領域,男性更是完全主導了祭祀權和話語權,女性完全處于從屬和被支配的地位。而蓮池會的組織形式體現(xiàn)了白族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相對的獨立和自由,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蓮池會作為一個女性組織而存在,它構筑了一個女性自己生活的空間,它使女性從封閉的家庭生活中脫離出來,進入一個新的社會形式,對于白族女性的社會、文化和情感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蓮池會經母們除了初一、十五,各種會期、民俗節(jié)日聚集在一起外,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有緊密的聯(lián)系,特別是經常性的學經活動,更是蓮池會經母聚會的主要形式。在蓮池會里,白族婦女交流思想感情,互相幫助,不僅學習宗教知識、儀軌,交流宗教體驗與情感,同時也進行生產、生活方面的交流。通過宗教活動形式,白族農村中老年婦女構建了一個女性群體的小社會,形成一個以女性文化為主的亞文化形態(tài)。這些特點,與湖南江永一帶的女書文化有類似之處。女書是借用漢字并加以變形后造成的文字,只有女性學習使用,男性不學也不認。當?shù)氐膵D女過去以女書文字為紐帶,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女性群體世界。在勞動生產、社會交往、婚喪嫁娶、宗教節(jié)慶等生產、生活活動中,女書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當?shù)貗D女盛行結拜“七姐妹”,她們用女書寫下“姐妹結交書”,平時也經常在一起唱讀女書,互訴心事。通過女書構筑的這一社會文化形式與白族的蓮池會有內在的共通之處,只不過一個以女書和結拜“七姊妹”為紐帶,一個以宗教信仰團體和相關活動為紐帶,一個以青年女性為主,一個以中老年女性為主。但它們作為女性文化形式的性質則是相同的。通過與江永女書文化的比較,我們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蓮池會作為女性文化組織的性質,而不僅僅將其作為單純的民間宗教信仰團體來看待。
2.蓮池會同時作為一個民間宗教信仰團體而存在,在中國女性長期被剝奪宗教祭祀權力的傳統(tǒng)父權社會中,尤其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蓮池會在重要的宗教活動場合雖有洞經會、圣諭壇的配合,但在更多的情況下,蓮池會活動是獨立進行的。在組織上,蓮池會與洞經會、圣諭壇之間也沒有依附關系。在宗教信仰上,三者也有明顯的區(qū)別。蓮池會以佛教信仰為基礎,以“敬畏天地,崇尚自然,與人為善”為核心;洞經會則以道家思想為核心,主要活動是彈演洞經音樂:圣諭壇則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以宣講“圣諭”為核心活動。三者在生存發(fā)展中又相互借鑒,共同發(fā)展,最終形成“三教本同源,萬法源歸宗”的指導思想。作為民間宗教信仰組織,它們的產生有先后,形成各有規(guī)律,而在本質上又有相互獨立性,體現(xiàn)了蓮池會在村落社會中的地位。
3.蓮池會作為自我管理的社會組織,它凸顯了女性的社會管理能力,這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農村地區(qū)極其突出。
蓮池會的地位,既與白族多元的宗教信仰格局相關,更與白族獨特的社會經濟格局密切聯(lián)系。白族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蓮池會作為女性團體在宗教信仰領域也有較高的地位。白族婦女在家庭,尤其是家庭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有相對獨立性。菲茨杰拉德在《五華樓——關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一書中寫道:“民家女孩成天穿梭于忙碌的城鎮(zhèn)街道和鄉(xiāng)村集市,沒有父母的管制,這種自由和獨立的生活使她們顯得自信、有把握,這在中國東部的婦女中則極少看到。這歸功于聰明和舉止得體的民家父母,這也是對他們的再一次證明,民家女孩并不像她們看上去的那樣孤獨無助?!辈粌H如此,白族婦女勤勞、勇敢、有主見,她們干起農活來不亞于男性?!芭⒑蛬D女們也從事其它繁重的體力勞動,這可能是為什么她們從不遵循漢人纏足習俗的原因,大批的貨物從洱海上運抵城里或者從下關運到大理,其中很大一部分活由女孩和婦女們完成,她們還要到山上割草,幫助劃船,栽秧,她們邊干活邊唱歌,用傳統(tǒng)的歌調來打發(fā)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白族女性占重要地位,家庭的開支用度多數(shù)由婦女來決定,集市上從事買賣的多數(shù)是婦女。蓮池會經母名單的姓氏不隨夫姓,而是出生家的姓氏,這些也從側面反映了白族女性的相對獨立性。1956年,民俗學者毛星來到大理采風,在《白族民間傳說故事集·序言》中寫道:“白族婦女不論在勞動中,在家庭里、在社會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壩子或山區(qū)里,一切主要的吃力勞動,比如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婦女和男子干得一樣活躍,走在街道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店鋪里坐的是女掌柜:走在通往市鎮(zhèn)的大路上,我們可以遇到許多背籮筐挑擔的婦女,在家庭里,婦女的地位很高,好多對外的交涉,常常由婦女出頭來辦理……正是由于婦女在生產上所占的地位,比較起漢族婦女,白族婦女在戀愛上是自由多了:沒有出嫁的姑娘,可以自由和自己戀愛的男子來往?!笔┝⒆肯壬策@樣評價白族女性:“大理白族有很多的民間歌舞節(jié)日,如劍川石寶山歌會,洱海邊上的蝴蝶會和‘繞三靈狂歡節(jié)等,在這些節(jié)日盛會里,婦女幾乎成了主角。她們成群結隊,帶上行裝,從四鄉(xiāng)八寨涌向會場,在山林或廟宇中盡情狂歡數(shù)日?!彼羞@些,都與“女子居內,深宮固門,閽寺守之”、“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物之禮耳”、“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儒家倫理思想似乎格格不入,與內地漢族女性相比,白族女性相對有更大的自由。
4.蓮池會作為一個農村群眾組織,其影響不局限于初一、十五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動,而是擴展到白族村落的村社節(jié)日、紅白喜事等社會活動中,體現(xiàn)了白族女性參與社會能力的加強。
蓮池會將初一、十五作為固定的齋戒日,早上吃素,即便家人不跟著吃素,經母自己也要齋戒吃素,用蒿草清洗用具,清潔衛(wèi)生,點香。實際上,初一、十五以及重大節(jié)慶日的點香已經成為白族村落社會的一個行為規(guī)范。蓮池會經母聚集在本主廟或固定的活動地點,打掃衛(wèi)生,點香、制作齋菜,開始一天的祭祀活動。隨著農村社會各種條件的改善,這樣的活動就更頻繁了。每逢春節(jié)、中秋、端午以及本地的本主節(jié)、釋迦節(jié)、太子會、觀音會以及各路神、圣、仙、佛的圣誕等會期,蓮池會既是主持者,同時也是主要的參與者。不僅如此,家里添了小孩,滿月請客時也會請蓮池會來舉行諷誦經文等祭祀活動,家中辦喜事如結婚、蓋新房也都要請蓮池會經母制作齋菜,到本主廟以及相關寺廟祭拜,諷誦《迎親經》《樹柱經》等。如果是經母去世,與她相處較好的經母自愿來到死者家里進行各種祭祀儀式,為去世經母諷誦《超度經》《亡人經》等,好超度經母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近10年來的村社節(jié)日活動表明,蓮池會參與村社活動越來越頻繁,內容越來越豐富,已經滲透到白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蓮池會與白族傳統(tǒng)文化
蓮池會以中老年婦女為主的女性團體,決定了它是白族女性文化的重要載體特征,同時還是白族民間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主要載體之一,對白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楊政業(yè)先生說:“從人類文化學角度來看,(蓮池會)是白族整個文明史的組成部分?!睆木唧w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蓮池會對白族語言、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方面的傳承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蓮池會與白族語言。
千百年來,白族語言能頑強生存,在白族村落社會中代代相傳,與白族婦女是分不開的。我們都知道,人從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是家庭關系,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母親身上,學習到作為人要具備的性格和品質。古語說的“閨閫乃圣賢所處之地,母教委天下太平之源”,正是如此。傳統(tǒng)白族婦女普遍受漢文化教育程度低,直到現(xiàn)在,許多白族村落中50歲以上的多數(shù)婦女不會漢語,平時交流以白語為主。許多經典性、警世性的語言和兒歌就是長期活躍在白族婦女中間并口耳相傳的。白族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雖然漢文化的影響不斷有加強趨勢,但白族婦女能巧妙運用,變?yōu)檫m應自己生活方式的形式。即使是漢族地區(qū)傳來的《采花調》、《十二月調》、《朝山調》等,白族婦女也能根據其意義,能將之變?yōu)檫m合本地區(qū)的白語唱詞。以下《小妹嫁得遠》是流傳在海東挖色一帶的民間歌謠,是遠嫁女兒日夜思念母親,不遠百里回家看望母親,母女相見后淚如雨下的悲喜交織,而當母親切肉煮飯招待姑娘時,看到了嫂子臉上的不悅,母女那種心酸又不敢表達的心態(tài)令人深思,實際上,這是已婚白族婦女間的相互忠告詞,女兒終歸要出嫁,當嫂子的也是母親的女兒,蘊意深遠。
胎省腦堆
小妹嫁得遠
白語
漢語
序利爽很白叨嘀
梨園之中白木通
哽嫫收岸上子胎
我娘生我三姊妹
搗雞二雞省寸秀
大姐二姐嫁本鄉(xiāng)
胎阿尼給腦堆
唯有小妹嫁得遠
上些背叭上演賧
三天走到三營賧
西些背叭老號先
四天走到浪穹縣
烏些悶叭阿嫫那
五天才回到娘家
咪兮哽自洗咀喂
眼淚流像洗臉水
磨一達自穿臘革
磨刀子來切臘肉
肯古眉自忽白美
開柜門來舀白米
哽嫫背直自因餐
我娘忙去做早飯
哽初本等咪直載
我嫂惡狠瞅白眼
阿嫫哽餐因恨老
阿媽我已吃過飯
白費尼細灰
白費您柴火
蓮池會經母還根據生產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與人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經文,如《菜籽經》《豆經》《豆腐經》《五谷經》《牛經》《雞經》等。《豆腐經》中“黃豆修行去出家,先褪皮來后褪渣,酸水點成白豆腐,煮煮炒炒獻菩薩?!北硎隽硕垢闹谱鞣椒ǎ八崴c豆腐”是豆腐制作過程中的主要程序。此外,最能體現(xiàn)白族婦女的語言能力的是將來自佛教經典的《亡人經》改編成用白語以及白語腔調諷誦的經文,將難懂難讀的佛教用語變成自己的語言來諷誦,實為難能可貴。
2.蓮池會與白族民間故事。
民間文學家、作家李星華曾說過:“民間故事或歌謠,都是活在人民口頭上的語言藝術,她們細致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民族心理?!卑鬃迕耖g口傳文學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白族女性一代代口傳下來的,如白族民歌、兒歌、歇后語、本主故事,人物故事等等?!队^音服羅剎》、《觀音負石阻兵》、《大黑天神》、《段赤誠殺蟒》、《火燒松明樓》等故事在白族地區(qū)家喻戶曉。特別是觀音菩薩,幾乎每個白族村寨都有關于她的故事和傳說,并具有白族勞動人民的性格和形象,正如觀音堂的《觀音負石阻兵》壁畫上,觀世音就是地道的白族婦女形象,觀音都是在人民危難時刻突然出現(xiàn),故事不僅生動傳神,還符合人民的心理愿望。尤其是在沒有電視機、收音機、錄音機的年代,晚上聽上輩人“講古本”是白族村落里少年兒童最大的精神享受,大量民間故事通過“講古本”的形式,一代代口耳相傳。蓮池會的經母都能講述一些佛教故事,如有關太子修行的故事,太子游四門的故事,觀音老母救助民間疾苦行善的故事等等,不僅在經母中廣泛傳播,而且經母帶小孩的時間多,在學經念經活動中,小孩子有了聽這些故事的機會,并在同伴中相互交流,不斷豐富,擴大傳播面。兒歌的傳承自然主要靠白族婦女來進行。就像李星華在《關于白族的民間故事》一文中寫道:“講故事的人同唱民歌的人一樣,雖然所講的故事一般不是臨時現(xiàn)編的,但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往往會加進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新的創(chuàng)作成分,卻是肯定無疑的。講故事的人的愛憎是異常分明的,他們講到善良人物的時候,會把它從頭至尾刻畫得十分完美,不能不引起聽者的同情:對于邪惡勢力,則憎恨到底,可以把壞人從外貌到心靈丑化到體無完膚。”此外,各村落所信仰的本主不同,就有不同本主的經文,幾乎每一位本主都有民間故事和傳說,可以說,有多少本主就有多少本主故事,這也是白族民間故事豐富多彩的主要因素之一。
3.蓮池會與白族民歌創(chuàng)作。
蓮池會除了祭祀諷誦經文外,遠途的如朝山、接金姑、繞三靈以及全民性節(jié)日本主節(jié)、迎送釋迦、太子的活動中,大量的是交流和娛樂,于是對調、唱曲、霸王鞭成了蓮池會的主要娛樂活動。中老年婦女憑借豐富的生產生活經驗,歌曲創(chuàng)作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有了一夜到天亮對歌還沒結束的場面出現(xiàn)。耍龍、霸王鞭等不乏有“身藏絕技”之人。白族傳統(tǒng)的民歌、表演技藝正是在這樣的民俗活動中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蓮池會的部分經文也可以直接用來演唱,經母將經文稍作改造,以山花調、漢調甚至花燈的形式演唱,演唱時多以扇子和草帽作道具。如《姊妹約修行》《三朵牡丹》不僅作為經文諷誦,還可用來花燈表演。
《姊妹約修行》:
香橘修行皮子黃,姊妹約我進佛堂,進了佛堂親姊妹,出了佛堂各奔忙。一個都來開白花,兩個都來成一雙,三個都來紅又紅,四個都來成仙果。茶葉開花圓又圓,茶在山上五子圓,處處到到不離茶,菩薩在后茶在前。石榴開花葉子青,孝敬父母要真心,每天早上洗臉水,一杯清茶父母親。
《三朵牡丹》:
牡丹開花喜洋洋,青枝綠葉配牡丹,自從牡丹開了花,修善之人得平安。牡丹開花喜洋洋,五朵牡丹富貴花,自從牡丹開了花,榮華富貴過時光。今年栽秧雨水好,萬石谷子堆滿倉,自從牡丹開了花,來者會有保安康。
不僅如此,各地朝山的地點不同,經母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各具地方特色的《朝山調》,以下這首《朝山調》以漢語演唱的形式,將挖色地區(qū)到雞足山途中的地名、山名,雞足山的各大寺廟、塑像基本作了概述,為我們展現(xiàn)了雞足山的概貌,通過朝山的民俗活動,將雞足山的佛教寺廟、塑像、一路上的風景名勝、村落地名、飲食習俗以歌唱形式一代代傳承下來。
《朝山調》
大理山海白茫茫,哥約妹子去朝山,
水路旱路趕攏來,白土箐口咱相會。
頭晚食宿大長曲,土鍋飯菜飽一餐,
今日早上早早起,早吃早飯去朝山。
鳳尾箐口供龍王,石馬橋頭觀三塔,
冷風吹來打寒顫,趁著日出觀蒼山。
哥背月琴彈彈唱,妹背香袋繡鴛鴦,
大九嶺上閑個氣,白檀箐中喝口水。
肚子餓了吃雞蛋,雞湯泉中喝雞湯,
桃花箐中吃晌午,每人吃上幾大碗。
阿哥一路拉家常,小妹盡把苦情敘,
邊行路來邊敘情,又敘情來又親熱。
一走走到金頂寺,這座香爐可真大,
燒香用的柱子頭,香面用了一石三。
兄妹逛進太子閣,喜喜歡歡求支簽,
求得明年生兒子,兄妹開心多快樂。
兄妹相約打太子,第一打著太子頭,
第二打著太子雀,兄妹雙雙多歡樂。
兄妹行到華首門,巖頭滴下眼淚水,
兄妹裝上一瓶水,醫(yī)治眼疾是好藥。
兄妹行到猢猻梯,猢猻梯上路難行,
兄妹猶如雙鴛鴦,手牽手地慢慢行。
兄妹行到大鍋寺,煮著稀飯三千斤,
大鍋頭上夠不著,舀稀飯來搭梯子。
兄妹行到石鐘寺,赤身菩薩塑門外,
寺中塑著古宗官,古宗子母掐一把。
兄妹行到祝圣寺,五百羅漢塑在此,
五百羅漢五百像,前看后看不一樣。
祝圣寺下九重巖,鑿著石級九十九,
九十九道彎彎曲,直下靈山一會處。
兄妹行到靈山會,殺雞燒香敬本主,
兄妹跪下磕個頭,共同了愿表衷心。
今年朝山來遲了,明年早點來朝山,
哥回大理龍歸海,妹回麗江鳳歸山。
4.蓮池會與白族民間藝術。
白族傳統(tǒng)的寺廟建筑、雕刻繪畫、演唱技藝、經文諷誦技巧等,都貫穿在蓮池會的世代行為模式之中。白族村落的寺廟建筑,很大程度由蓮池會經母來維系。臺灣學者連瑞枝在《女性祖先或女神一云南洱海地區(qū)的始祖?zhèn)髡f與女神信仰》中說:“其(洱海地區(qū))村廟的設置,猶如內地縣級城隍廟一般,主殿兩側站著兩列文武官員,主神則多是昔日南詔大理國的國王、后妃及其眷屬,像是一個從未消失的王室世家仍主持著民間村落的日常事務,與內地城隍廟不同的是,女性神祗在村廟中占有相當突顯的位置,除了女神外,‘太子與‘太子妃等都是重要的配神。這些村廟大多由村中老媽媽所組織的團體,以其嫻熟的方式有系統(tǒng)地進行重建、重修、維持與管理。至今,當?shù)厝耘e行古老的跨村際儀式:公主回娘家‘迎金姑的‘繞三靈活動。儀式所使用的神榜名單中,詳細羅列著許多國王、后妃及各種神祗的名條。本主廟是村民長久以來實踐并表達其歷史認同的重要場域,而與村廟息息相連的民間傳說與稗史。”
蓮池會經文中有具體描寫本主廟各種塑像位置,如“一座香爐正中間,善男信女會面前,二龍搶寶抱玉柱,六朝判官在兩邊,牛頭馬面兩邊坐,二位門神大將軍”就將本主廟的基本格局描寫出來。比較規(guī)范的本主廟,中間是本主以及眷屬,眷屬有男有女,兩邊是護衛(wèi)將官或其它宗教信仰人物,本主神前兩側是文武判官,身材高大威武,面目猙獰,中間兩根柱子上雕塑盤龍,形象栩栩如生,整個殿宇顯示出威嚴肅穆的氣氛。主殿兩廡有六畜神,畜頭人身。主殿前兩旁為側殿,子孫娘娘和藥神獨在一殿,財神單獨一殿,本主廟的門口有門神將軍、本主神的坐騎等。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根據需要有所增減或改變。其他如“講經說法,迦葉阿難兩邊看,二位金剛把門守,四大天王在樓上,十八羅漢坐著聽,護法韋陀四面看,各領寶物隨身帶,鐵頭網睛護保駕?!薄拔揖捶鹎耙槐K燈,香煙燈光亮真鎮(zhèn),文昌在了左邊坐,玄帝在了右邊聽,護法韋陀兩邊排,中敬南海觀世音?!薄耙粚﹂T神二將軍,二位文武顯靈威,家家戶戶敬香齋,鐵面無私不對情,自從唐王吩咐你,請你保守五曹門,只有善人常常過,不準惡人打開門”等,這些經文對白族寺廟各種人物的造像、座次格局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蓮池會經母除了祭祀、諷誦經文外,增加了大量的文化娛樂活動,每到會期或節(jié)日,祭祀活動之余,她們會聚在一起,對調子、打霸王鞭、集體歌舞表演,甚至組織耍龍、耍獅等活動。白族的經典民歌、經典文學作品、舞蹈藝術就是在這樣的活動中代代傳承,成了白族傳統(tǒng)文學藝術的重要載體。蓮池會經母的服飾,特別是佩戴的香包、圍腰、頭飾等,不僅是白族刺繡藝術中的珍品,更是白族文化豐富多彩的真實體現(xiàn)。
蓮池會與構建和諧社會
蓮池會不僅對白族女性文化的形成、白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培養(yǎng)人際信任,維護道德規(guī)范,構建人們在家庭之外的健康人際關系網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體現(xiàn)了蓮池會在白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社會功能之外的又一重要社會功能,對當代村落社會和諧建設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1.蓮池會是村落社會和諧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在白族村落的各種節(jié)日活動中,蓮池會是主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蓮池會通過迎、送本主等宗教巡禮活動,將活動涉及的村落居民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系列宗教祭祀禮儀。從這方面來說,活動使人們從意識上達到區(qū)域認可,加強了村落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在一年一度的本主節(jié)日里,蓮池會的經母們忙于迎、送本主以及為村民主持祭祀禱告儀式。家庭主婦忙于準備供品到寺廟祭拜,還忙著準備接待客人的飯菜。老人忙著應酬來來往往的客人,年輕男人忙于請客、接、送本主和守護工作,小孩不僅可以看熱鬧,還能得到與平日不同的待遇,例如觀看活動、美食或到處游玩等。節(jié)日讓區(qū)域中的每一個居民都參與其中,這種年復一年的祭祀巡禮活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村落居民,讓居民意識到,節(jié)日到了,要到寺廟里祭祀,置辦宴席邀請親戚朋友?;顒硬粌H涉及到活動區(qū)域中的每一個人,還延續(xù)到與活動區(qū)域有關系的人,比如親戚朋友,繼而影響著整個白族社會。同時,民俗節(jié)日活動遍及村落社會的各個層面,活動過程在某種層度上維系了家庭、家族、鄰里乃至所有參與者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中的祭祀儀式、各種準備工作需要人們互相幫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尤其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家家都有舉辦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完成自己的家庭事務,久而久之,形成了約定俗成“互助”關系?;顒訉υ鲞M人們相互認識、相互交流,增進友誼,尤其對化解家庭、家族、鄰里矛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蓮池會是加強村落社會倫理道德修養(yǎng)的橋梁。
“中國人對宗教的態(tài)度總是強調倫理道德,而不是神學理論,一個人的品行端正比信教重要得多?!边@是菲茨杰拉德在《五華樓》一書里寫的。白族也不例外,不論是佛教、道教還是本主崇拜,無不充滿著倫理道德觀念。楊政業(yè)先生也認為:“蓮池會經文集各種宗教理念之大成,滲透著白族世代遺傳的行為模式和思想道德規(guī)范。它宣揚的恰恰不是唯心主義、宿命論的腐朽觀點,而是閃爍著質樸的唯物主義光芒,透露出追求真善美,熱愛現(xiàn)實人生,敬畏天地自然,友愛萬物生靈,高揚著以人為本思想,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睙o論是蓮池會經母,還是蓮池會的經文,所體現(xiàn)的倫理道德觀念,對白族社會行為模式的形成有直接的關系。其一,蓮池會所體現(xiàn)的思想理念中無不滲透著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友愛萬物的思想理念。用現(xiàn)代的話語來說,就是崇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即使是在社會經濟劇烈變化,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社會文化遭受前所未有沖擊的今天,蓮池會在穩(wěn)定社會秩序、協(xié)調人際關系、勸人向善、珍惜生命、愛護自然方面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二,在蓮池會經母的心目中,以“做善事,搞好家庭、鄰里關系”來評判經母加入蓮池會的實際行動體現(xiàn),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有經母的家庭間不和睦,鄰里關系的緊張。蓮池會經母就是以這樣的身教和言教影響著一代代的白族人民,讓她們的后代懂得這樣的道理:不管社會如何發(fā)展,不懂得行善積德盡孝道的人也不可能對家庭、工作、社會和國家盡職、盡責和盡忠。蓮池會的這種勸人行善、勸化世間的理念有利于社會和諧,沒有理由拋棄。其三,蓮池會的經文主要體現(xiàn)了勸人為善、勸化世間的思想。流傳于洱源、鶴慶、劍川地區(qū)的《黃氏女對金剛經》就是比較經典的勸世文。其大意是黃氏女是蓮池會的經母,去參加太子會,因太子塑像需要維修,就承擔了外出“捐功德”的任務,回家途中下雨得了感冒.求醫(yī)求神都無效,病人膏肓,實際上是閻王爺?shù)弥S氏女誠心念經,派金童玉女接她到陰司地府對經。一路上看到地獄里受苦的人們,都是生前做了壞事的人,如“大秤小斗的人們,死了要用石碓舂”,“這人跟前說那人,那人跟前說這人,把他舌頭揪出來,看他還講不”,等帶有明顯的警示性,目的是勸人為善,不能為惡,為惡的下場都挺可怕。而黃氏女,盡管丈夫對她不好,但她不忘做好事,做善事,所以陰間地府都同情她,死后閻王爺就馬上讓她超生,且“女身變男身”、“十八歲上中狀元,一顆印把身上背”,做了大官。在世界觀方面,蓮池會經母對世界的認識是積極的,人世的。她們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如果損人利己,那將會“現(xiàn)世現(xiàn)報”,而不是死了以后才到地獄受盡各種苦難。即使沒有“現(xiàn)世現(xiàn)報”,那死后肯定不得好受,到地獄會受盡各種苦行。同樣,好人好事也會“現(xiàn)世現(xiàn)報”,即使現(xiàn)世不報,死后也不會在地獄受各種苦刑了。這與其他世界宗教完全寄托于來世的消極觀念有本質的區(qū)別,是白族宗教觀的重要特點,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財富。蓮池會經母參與公共生活時也強調,要說好話,不說人是非,面對別人的人際困擾,要“勸話”,而不能挑唆矛盾。蓮池會所體現(xiàn)的以人為本、崇尚自然、友愛萬物、親仁善鄰、孝養(yǎng)父母、勸人為善、獨立自信等思想理念,對加強村落社會倫理道德修養(yǎng)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蓮池會是調節(jié)村落社群心理的良方。
蓮池會舉行祭祀活動,首先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進行,起到心理慰藉的作用。但這種慰藉作用不只限于社團成員本身,而是給家庭,甚至整個村落都帶來相應的影響。蓮池會通過祭祀儀式和諷誦經文,祈求死者往西方極樂世界,生者幸福安康,合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谷滿倉錢壓箱。家人因此支持經母參與活動,支持經母拼湊錢糧和捐功德。當家庭遭遇不幸時,經母到相關寺廟進行祭拜,家人乃至家族因此得到安慰。當不幸波及村落時,蓮池會與圣諭壇、洞經會聯(lián)合起來,為全村舉辦大型祭祀法會,以此緩解人們的焦慮心理。同時,借法會集中較多村民的機會,對社會上違背道德良知、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提出批評和勸化教育,以求達到警告和“懸崖勒馬”的目的,恢復或重構和諧社會氛圍。尤其面對社會矛盾的復雜和重大自然災難,作為老年群體,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也就是教育和勸化,以此來緩解困擾人們生活的想法。
4.蓮池會是村落社會老年婦女群體休閑交流的平臺。
蓮池會以中老年婦女為主,活動本身為她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和交流平臺。隨著中老年婦女群體勞動力減弱,也逐漸失去了家庭的主導地位,生活變得單調,社交范圍縮小,容易產生孤獨感,這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蓮池會活動無疑給她們做了一個很好地彌補,活動不僅能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還娛人娛神,自得其樂。白族村落中的眾多節(jié)日及會期,對廣大中老年婦女群體來說,就是她們的節(jié)日和假期。不僅只是誦經拜佛的活動,更是經母互相走動、相互交流學習以及娛樂的活動。蓮池會經母在舉行誦經拜佛的祭祀活動之余,演唱傳統(tǒng)歌曲的同時也自編自唱一些民歌,有歌唱新生活的,歌唱愛情的,有訴苦情的,也有互相打諢的,體現(xiàn)了蓮池會經母在家庭生活之外的純真、爛漫、有創(chuàng)造力、充滿智慧的另一幅生活畫面,這種釋放和激情恰恰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源泉。尤其是遠途朝山活動,為廣大中老年婦女提供了領略山川名勝的旅游機會,在跨村落、跨縣域的走村串寨過程中實現(xiàn)休閑和交流,消除孤獨感。
5.蓮池會是維系和促進廟會經濟發(fā)展的主動力。
蓮池會是大理地區(qū)各種廟會的主要參與者,其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廟會經濟的興衰。從大理市一年有大小260多個會期,也體現(xiàn)了白族村落的廟會活動十分頻繁。大理地區(qū)較為典型的石寶山歌會、三月三、接金姑、繞三靈、雞足山朝山等會期,不僅有當?shù)孛癖姷膮⑴c,還有跨地域民眾的往來,各種廟會祭祀用品,參與者的衣食住行要通過交易來實現(xiàn),廟會歷來也是各種民間工藝品、地方特產、日常生產生活用品的集散地。廟會期間,各種商販云集,廟會集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具備當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從這一層面說,參與廟會也是一次現(xiàn)代意義的旅游。廟會商品交易量大,趕廟會成了部分商販的固定職業(yè),“廟會商販”群體的形成,廟會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廟會期間,人們“見寺就進,見佛就拜”,信眾的捐施成為寺廟的主要收入,寺廟管理者依靠廟會收入實現(xiàn)寺廟的維修建設,維系了寺廟的生存和發(fā)展。
結語
佛教傳人大理并不斷融人大理文化的過程,也是廣大民眾不斷接受佛教思想的過程。佛教寺廟的建立以及信眾群體的產生,是佛教在大理地區(qū)發(fā)育成熟的標志。各種史籍資料以及以崇圣寺千尋塔、弘圣寺一塔、佛圖塔為代表的塔藏文物如佛教造像、寫經等,都充分證明了南詔大理時期佛教在大理地區(qū)的興盛。白南詔中期以后,王室成員俱皈依佛法,諭民虔敬三寶,恭誦三歸,女性群體作為一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信仰者自然囊括其中。雖然從史籍資料我們無法找到有關蓮池會的記載,但從南詔、大理國起,女性信佛、事佛的例子屢見不鮮。據文獻記載,南詔豐祜的母親出家,法名惠海,又名“師摩矣”,用銀五千鑄佛一堂。南詔世隆的母親段氏信仰佛教,今四川西昌的白塔寺,原名景凈寺,就是世隆母子所建,民間記載她“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名日師母賢”?!皫熌敢印?、“師母賢”與現(xiàn)在的“經母”意思相接近。南詔末期,大理地區(qū)便存在“女身不需轉男身便可成佛”的佛經記載。不僅是王宮貴族,平民百姓家的子女也有佛號,段易長順是大理國段氏第十七代國王段政興女兒的佛號,“易長觀音”也出現(xiàn)在《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中,指的就是國王段智興。此外,“王氏觀音玉”、“何氏觀音國”、“張氏藥師善”、“觀音好”等女性使用的佛號在元明時期的普通墓葬碑刻中也較常見,這些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元明時期大理地區(qū)女性信仰佛教的普遍性。
如今,隨著民間男性宗教信仰群體的不斷減少,蓮池會在白族村落中的社會功能有不斷加強的趨勢,原來由男性宗教信仰群體承擔的一些宗教祭祀功能,逐漸改由蓮池會承擔。與此同時,隨著城鎮(zhèn)化的加速,城鄉(xiāng)差距的縮小,蓮池會的數(shù)量、會員不斷增加,經母的年齡趨向年輕化。新時代的白族女性生活更加自由,給蓮池會增添了活力,除了祭祀諷誦經文,更多的是娛樂活動,不僅娛神娛人,也自娛自樂。白族傳統(tǒng)的民間小調、對歌、霸王鞭、雙飛燕等,在蓮池會經母當中仍然十分活躍,當然,憑借白族女性的聰明和能干,國內的流行歌曲、音樂、舞蹈對她們來說,也是信手拈來,為我所用。蓮池會不僅是白族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還在和諧村落人際關系,加強村落社會倫理道德修養(yǎng),豐富村落民俗活動,促進廟會經濟發(fā)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對當今白族村落社會的和諧建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編輯手記:
蓮池會是一種組織,它廣泛分布于大理市以及洱源、鶴慶、劍川、賓川等縣的白族聚居區(qū),是一種由女性首領領導,歷史悠久的宗教信仰團體。它在構建大理白族村落和諧的社會關系和維護女性權利方面具有積極作用,由于蓮池會與白族風俗節(jié)日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以及會員的年齡結構等方面的原因,它在白族語言、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方面的傳承與發(fā)展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