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

2015-12-21 01:08柴文華韓秋宇
求是學刊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新文化運動

柴文華+韓秋宇

摘 要:梅光迪是“學衡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站在文化民族主義的立場,提倡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民族新文化,對“提倡新文化者”進行了犀利的批判。梅光迪的批判包含清醒與合理的因素,但總體上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具有一定的膚淺性和情緒性。

關(guān)鍵詞:梅光迪;“提倡新文化者”;新文化運動;文化民族主義

作者簡介:柴文華,男,黑龍江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中國倫理思想史研究;韓秋宇,女,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哲學史學史”,項目編號:09BZX032

中圖分類號:B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5)06-0001-06

梅光迪是“學衡派”的領(lǐng)袖人物之一,他不反對建設(shè)中華民族的新文化,但對“提倡新文化者”持激烈的批判態(tài)度。這與梅光迪對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的崇拜和受到以胡適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者”的刺激等密切相關(guān)。立足當代視域省思,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論說無疑是建立在文化民族主義的立場之上的,其中的偏頗不言而喻,但也留下了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一、對建設(shè)民族新文化的思考

梅光迪從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情境出發(fā),肯定了建設(shè)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必要性。梅光迪明確指出:“夫建設(shè)新文化之必要,孰不知之?”[1] 他認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中華民族文化史的新機運:“今則東西郵通,較量觀摩。凡人之長,皆足用以補我之短,乃吾文化史上千載一時之遭遇,國人所當歡舞慶幸者也。”[1]“吾人生處今世,與西洋文化接。凡先民所未嘗聞見,皆爭奇斗妍于吾前。彼土賢哲所慘淡經(jīng)營,求之數(shù)千年而始得者,吾人乃坐享其成。故今日之機緣,實吾人有史以來所罕睹。促成吾國將來之新文化,以與世界文化齊驅(qū),舍吾人其誰?”[2]這些都表現(xiàn)了梅光迪對西方文化的開放心態(tài)和建設(shè)民族新文化“舍我其誰”的歷史擔當。

但是,梅光迪認為,在吸納西方文化時,我們不能忘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拔釃鴶?shù)千年來,以地理關(guān)系,凡其鄰近,皆文化程度遠遜于我。故孤行創(chuàng)造,不求外助,以成此燦爛偉大之文化,先民之才智魄力,與其慘淡經(jīng)營之功,蓋有足使吾人自豪者”,“然吾之文化既如此,必有可發(fā)揚光大,久遠不可磨滅者在”。[1]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燦爛偉大”,包含具有永恒價值的內(nèi)容,即“久遠不可磨滅者”,表現(xiàn)出充分的文化自信。

由此出發(fā),梅光迪反對拋棄固有文化的盲目歐化。他說:“吾國近年以來,崇拜歐化,智識精神上,已惟歐西之馬首是瞻,甘處于被征服地位。歐化之威權(quán)魔力,深印入國人腦中。……國人又經(jīng)喪權(quán)失地之余,加以改革家之鼓吹,對于本國一切,頓生輕忽厭惡之心。故詆毀吾國固有一切,乃最時髦舉動,為弋名邀利之捷徑。吾非言純粹保守之必要也,然對于固有一切,當以至精審之眼光,為最持平之取舍,此乃萬無可易之理?!盵3]梅光迪雖然對西方文化持開放心態(tài),但反對“惟歐西之馬首是瞻”;雖然不贊成“純粹保守”,但也反對“詆毀吾國固有一切”,這是對中西文化的一種平和心態(tài)。

梅光迪進一步指出,要建設(shè)民族新文化,必須對“固有文化”和“他人文化”作認真的研究,“改造固有文化,與吸取他人文化,皆須先有徹底研究,加以至明確之評判,副以至精當之手續(xù),合千百融貫中西之通儒大師,宣導國人,蔚為風氣,則四五十年后,成效必有可觀也”[1]。這是一個艱苦而漫長但卻可以期待的過程。

梅光迪滿懷信心地說:“今日吾國學術(shù)界之最大需要,為真正學者。……為目前計,宜喚起國中已有學者之責任心,使其不僅長吁短嘆,發(fā)其牢騷于靜室冥坐。私人閑話之際,必須振起其犧牲愿力,與其耿耿之義憤,以拯國家,以殉真理,則日月出而爝火將無光也。若為久遠計,則當建立真正之大學數(shù)處,薈集學者,自由講習,以開拓少年之心胸,使知世界學術(shù),廣博無涯,不能囿于一說,迷信偶像。同時又多延西洋名師,而派別不同者,來華講學,待以學者之禮,使其享幽閑高潔之生涯?!蛉缡?,乃能使真正學者輩出,以養(yǎng)成深閎切實之學術(shù)界,而建設(shè)燦爛偉大之新文化也。”[4]梅光迪在這里指出,要建設(shè)民族新文化,必須培養(yǎng)一批真正的學者。第一要使這些學者樹立責任心,“以拯國家,以殉真理”;第二要建立真正的大學,自由講習,培養(yǎng)青少年;第三是把西洋名師請進來。這些具體措施可使學者輩出,建設(shè)燦爛偉大的新文化。

二、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

梅光迪在《學衡》雜志發(fā)表有《評提倡新文化者》、《評今人提倡學術(shù)之方法》、《論今日吾國學術(shù)界之需要》等文,對“提倡新文化者”進行了激烈的批判。既然是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當然也內(nèi)含了一些對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的批評,其中以《評提倡新文化者》最為系統(tǒng)。

梅光迪與梁啟超一樣,對中國學習西方進行改革的步驟作了劃分。開始是學習西方的“工商制造”,繼而羨慕西方的“政治法制”,新文化運動時期則“兼及其教育哲理文學美術(shù)”,就速度而言是驚人的,但實際效果需要作具體分析。“工商制造,顯而易見者也,推之萬國,無甚差別者也。得其學理技巧,措之實用,而輸進之能事已畢。吾非謂國人于工商制造已盡得歐西之長,然比較言之,所得為多。若政治法制,則原于其歷史民性,隱藏奧秘,非深入者不能窺其究竟。而又以東西歷史民性之異,適于彼者,未必適于此,非僅恃模擬而已。至于教育哲理文學美術(shù),則原于其歷史民性者尤深且遠,窺之益難,采之益宜慎。故國人言政治法制,垂二十年,而政治法制之不良自若。其言教育哲理文學美術(shù),號為‘新文化運動者。甫一啟齒,而弊端叢生,惡果立現(xiàn),為有識者所詬病?!盵1]梅光迪認為,學習“工商制造”相對容易,所以“所得為多”;但學習“政治法制”就不那么容易了,因為“政治法制”根源于歷史性和民性,東西方的歷史性和民性差異甚大,適合于西方的未必適合于東方,因此雖學習西方“政治法制”多年,但仍然“政治法制之不良”,亦即收益不大;而學習西方的“教育哲理文學美術(shù)”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些文化層面的東西根植于歷史性和民性更深,所以采用時需要更為謹慎?!靶挛幕\動”就是要在“教育哲理文學美術(shù)”方面學習西方,因此一開始便陷入了困境。而那些“提倡新文化者”,“猶以工于自飾,巧于語言奔走,頗為幼稚與流俗之人所趨從”。[1]為了正視聽,明真相,需要對“提倡新文化者”進行分析,“非余好為苛論,實不得已耳”[1]。

1. “提倡新文化者”是詭辯家而非思想家

詭辯家起源于古希臘,“以教授修詞,提倡新說為業(yè)”,類似于我國先秦談“堅白同異之流”的名家。詭辯家的宗旨是“以新異動人之說,迎阿少年。在以成見私意,強定事物,顧一時之便利,而不計久遠之真理。至其言行相左,貽譏明哲,更無論矣”[1]。也就是說,詭辯家以“新異”惑人,以“私意”斷物,只顧當下,無視真理,甚至言行相悖,攻擊明哲。

“提倡新文化者”與詭辯家類似,他們的哲學基礎(chǔ)是真理無定論?!拔粽呦ED詭辯家普羅塔果拉斯(Protagoras)力主真理無定,在于個人之我見。蘇格拉底應(yīng)之曰,既人自為真理,則無是非賢愚之分。然則普羅塔果拉斯何以為人師,強欲人之從己乎?”[1]“彼等又托庇于實驗主義,其所奉之大信條,則為真理無定,隨時地而變遷。夫真理之不能絕對有定,萬世無異,固盡人所當認。然其中所含之永遠性質(zhì),亦不可完全忽略,視之無足輕重。而凡一真理之價值,尤以其中所含永遠性質(zhì)之多寡為比例,否則對于一己之議論思想,可任意矛盾不求一致,朝三暮四,出爾反爾,毫無標準及責任心之可言,實蘇張派之縱橫家也?!盵4]梅光迪認為,真理無定論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由此否認真理的確定性和普遍性,即“所含永遠性質(zhì)”。他指出,如果真理無定論橫行,就會失去“標準”和“責任心”,導致“無是非賢愚之分”。

在文學領(lǐng)域,“提倡新文化者”認為“文學隨時代而變遷,以為今人當興文學革命,廢文言而用白話。夫革命者,以新代舊,以此易彼之謂。……蓋文學體裁不同,而各有所長,不可更代混淆,而有獨立并存之價值。豈可盡棄他種體裁,而獨尊白話乎?文學進化至難言者,西國名家[如英國十九世紀散文及文學評論大家韓士立Hazlitt]多斥文學進化論為流俗之錯誤,而吾國人乃迷信之。且謂西洋近世文學,由古典派而變?yōu)槔寺?,由浪漫派而變?yōu)閷憣嵟?,今則又由寫實派而變?yōu)橛∠蟆⑽磥?、新浪漫諸派。一若后派必優(yōu)于前派,后派興而前派即絕跡者。然此稍讀西洋文學史,稍聞西洋名家緒論者,即不作此等妄言”[1]。梅光迪反對文學革命論,認為不同題材的文學都有存在的價值,不能獨尊白話文學,也反對那種“后派必優(yōu)于前派,后派興而前派即絕跡者”的所謂文學進化論,認為這不符合文學發(fā)展的事實。

2. “提倡新文化者”是模仿家而非創(chuàng)造家

“提倡新文化者”無不標榜自己是創(chuàng)造家。“彼等最足動人聽聞之說,莫逾于創(chuàng)造。新之一字,幾為彼等專有物。凡彼等所言所行,無一不新。侯官嚴氏曰,名義一經(jīng)俗用,久輒失真。審慎之士,已不敢用新字,懼無意義之可言也。彼等以推翻古人與一切固有制度為職志,誣本國無文化,舊文學為死文學,放言高論,以駭眾而眩俗?!盵1]“提倡新文化者”所說的創(chuàng)新就是推翻中國固有制度與文化,引進歐美學說。

他們真的是創(chuàng)造家嗎?梅光迪指出,事實正好相反,他們是“最下乘之模仿家”。他們所津津樂道的創(chuàng)造實際是對部分歐美流行學說的模仿,比如杜威和羅素的哲學學說、俄國的政治學說、西方的墮落派文學等?!氨说扔跉W西文化,無廣博精粹之研究,故所知既淺,所取尤謬。以彼等而輸進歐化,亦厚誣歐化矣?!盵1]梅光迪認為,“提倡新文化者”對西方文化把握得比較膚淺,采納的也多是過時或錯誤的學說,這種模仿實際上很難真正達到學習西方文化精華的目的。他用激烈的語言挖苦“提倡新文化者”,他說:“彼等模仿西人,僅得糟粕……彼等非但模仿西人也,亦互相模仿。本無創(chuàng)造天才,假創(chuàng)造之名,束書不觀,長其惰性,中乃空虛無有。彼等之書報雜志,雷同因襲,幾乎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特點之可言。與舊時之八股試帖,有何別異。而猶大言不慚,以創(chuàng)造自命,其誰欺哉!”梅光迪認為“提倡新文化者”不僅模仿西方文化的糟粕,彼此之間也互相模仿,而偏偏又以“創(chuàng)造自命”,這是“大言不慚”,自欺欺人。“以彼等而言提倡新文化,豈非羊蒙虎皮乎?”[4]

3. “提倡新文化者”是功名之士而非學問家

梅光迪認為,真正的學者或?qū)W問家既不計較功名,也不輕言學問。他們“為真理而求真理,重在自信,而不在世俗之知;重在自得,而不在生前之報酬。故其畢生辛勤,守而不待,不輕出所學以問世。必番廬至當,而后發(fā)一言;必研索至精,而后成一書?!蛉缡嵌髮W問之尊嚴,學問家之人格乃可見”[1]。真正的學者,是一國學術(shù)思想的領(lǐng)袖,文化的先驅(qū)。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真正的學者。要想成為真正的學者,除個人的天才外,“又須有嚴密之訓練,高潔之精神,而后能名副其實?!柧氈蓝喽耍湟哂卸涸挥袔煶?,曰有專長。至其精神方面,亦有二者最足以概之:曰嚴格標準,曰惟真是求”[4]。

梅光迪指出,對于一種學問必須有徹底的研究,對其“發(fā)達之歷史,各派之比較得失,皆當悉其原委,以極上下古今融會貫通之功,而后能不依傍他人,自具心得,為獨立之鑒別批評……此之謂學有專長”[4]。而“提倡新文化者”對歐美文化不是去做深入的研究,而是“趨時投機”,以功利為目的盲目販賣,這是“偽歐化”。他們“略涉外國時行書報,于其一學之名著及各派之實在價值,皆未之深究,即為枝枝節(jié)節(jié)偏隘不全之介紹,甚或道聽涂說,毫無主張,如無舵之舟,一任風濤之飄蕩然。故一學說之來,不問其是非真?zhèn)?,只問其趨時與否”[4]?!岸磐⒘_素之在華也,以為時人傾倒,則皆言杜威、羅素。社會主義與墮落派文學,亦為少年所喜者也,則皆言社會主義與墮落派文學。而真能解杜威、羅素,社會主義與墮落派文學,有所心得,知其利弊者,有幾人乎?”[1]

總體而言,梅光迪認為“提倡新文化者”對于學問沒有徹底的研究,也沒有自信和自得之可言,而是為功利名譽所驅(qū)使,把學問作為“進身之階”,這是典型的功名之士而非真正的學問家?!氨说燃纫詫W問為其成功之具,故無尊視學問之意,求其趨時投機而已?!瓕W問既以趨時投機為的,故出之甚易,無切實探討之必要?!收Z彼等以學問之標準與良知,猶語商賈以道德,娼妓以貞操也。夫以功利名譽之薰心,乃不惜犧牲學問如此,非變相之科舉夢而何?”[1]

梅光迪進一步指出,提倡文化或文學革命的人是“無骨氣無壯志之懦夫,同流合污之鄉(xiāng)愿?!w彼等之目的,在功利名譽,故其所取之方法,亦以能最易達其目的者為美”,而且還打著“順應(yīng)世界潮流”、“應(yīng)時勢需要”的旗號,這實際上是“窺時俯仰,與世浮沉之意,乃懦夫鄉(xiāng)愿成功之秘術(shù),豈豪杰之士所屑道哉!”[3]而“高格之文人學者,遺世獨立,雖遭困辱而不悔。而身后享不朽之名。千載下得其學說著述者,奉為金科玉律。時髦之徒,善伺眾意,顯赫一時,而死則與草木同腐,無人過問”[4]。梅光迪認為,真正的學者不是趨時投機,而是遺世獨立,追求真理。而趨時投機的學問沒有持久的生命力。

4. “提倡新文化者”宣揚自由是假壓抑自由是真

梅光迪在《評提倡新文化者》中還談到“提倡新文化者”是政客而非教育家,由于與以上的批判多有重復,故略去。但從梅光迪所有的論述來看,他還多次提到“提倡新文化者”和自由的關(guān)系問題。其核心觀點是,“提倡新文化者”主張學術(shù)思想自由沒有錯,但僅限于他們自己,對與自己觀點意見不合者則極力壓制,這實際上是對他人學術(shù)思想自由的限制,和“學術(shù)專制”沒什么區(qū)別。

梅光迪說:“彼等固言學術(shù)思想之自由者也,故于周秦諸子及近世西洋學者,皆知推重,以期破除吾國二千年來學術(shù)一尊之陋習。然觀其排斥異己,入主出奴,門戶黨派之見,牢不可破,實有不容他人講學,而欲養(yǎng)成新式學術(shù)專制之勢?!盵3]“今之主文學革命者,亦曰文學之旨,在發(fā)揮個性,注重創(chuàng)造,須‘處處有一我在。而破除舊時模仿之習,易詞言之,則各人有各人之文學,一切模范規(guī)律,皆可廢也。然則彼等何以立說著書,高據(jù)講席,而對于為文言者,仇讎視之,不許其有我與個性創(chuàng)造之自由乎?”[1]“彼等對于己之學術(shù),則頑固拘泥,褊激執(zhí)迷。對于他人學術(shù),則侵略攻伐,仇嫉毀蔑。若假彼等以威權(quán),則焚書坑儒與夫中世紀殘殺異教徒之慘禍,不難再演。而又日言學術(shù)思想自由,其誰信之?”[3]“往者《新青年》雜志,以罵人特著于時。其罵人也,或取生吞活剝之法,如非洲南洋群島土人之待其囚虜;或出齷齪不堪入耳之言,如村嫗之角口。此風一昌,言論家務(wù)取暴厲粗俗,而溫厚慈祥之氣盡矣。其尤甚者,移學術(shù)之攻擊,為個人之攻擊,以學術(shù)之不同,而涉及作者本身者,往往而有?!盵3]梅光迪認為,“提倡新文化者”主張學術(shù)思想自由,發(fā)揮個性沒有錯,但他們沒有把自由原則貫徹到底,限制了與他們意見相左者的學術(shù)思想自由,所可能導致的結(jié)果一是新式學術(shù)專制的出現(xiàn),二是“模范規(guī)律”的廢除,三是把學術(shù)討論變成人身攻擊。

總之,“彼之所謂思想,非真思想,乃詭辨也;彼之所謂創(chuàng)造,非真創(chuàng)造,乃捏造也。又以深通名學,自夸于眾,然其用歸納法,則取不完備之證據(jù);用演繹法,則取乖謬之前提。雖兩者所得結(jié)論,皆合于名學原理,而其結(jié)論之失當,無可免也”[4]。梅光迪認為,“提倡新文化者”不僅在思想創(chuàng)造發(fā)明方面無所建樹,而且在邏輯方法上也是錯漏百出。

三、簡要分析

如上所述,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給予了言辭激烈的批判,那么進一步的追問就是,他為什么會這么做?立足現(xiàn)代視域,我們應(yīng)該給出怎樣的價值評判?

1. 原因分析

梅光迪之所以對“提倡新文化者”給予了言辭激烈的批判,其主要的原因是受白璧德人文主義的影響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刺激。

白璧德是美國“人文主義”思潮的領(lǐng)軍人物,對以梅光迪為代表的“學衡派”學人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一方面是因為這種“人文主義”既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也是對這一傳統(tǒng)的反思和批判,從而在當時的美國思想界獨樹一幟,同時為以梅光迪為代表的“學衡派”學人找到了以西方思想家批判西方現(xiàn)代性弊端的實例,為他們反思、批評新文化運動提供了重要武器。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白璧德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人文主義給予了高度的關(guān)注和評價,這成為以梅光迪為代表的“學衡派”學人弘揚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巨大動力。

梅光迪對新文化運動的態(tài)度與胡適有很大的關(guān)系。胡適與梅光迪同為安徽人,兩人在國內(nèi)時已相交甚深。1917年隨著胡適回國,提倡文學改良,兩人漸成水火之勢。據(jù)吳宓記載,梅君“招兵買馬”,到處搜求人才聯(lián)絡(luò)同志,擬回國后與胡適作一全盤大戰(zhàn)。[5](P177)1918年8月急于謀求同道的梅光迪拜訪了吳宓,兩人“屢次作竟日談”?!懊肪犊魈?,極言我中國文化之可寶貴,歷代圣賢、儒者思想之高深,中國舊禮俗、舊制度之優(yōu)點,今彼胡適等所言所行之可痛恨。昔伍員自詡‘我能覆楚,申包胥曰:‘我必復之。我輩今者但當勉為中國文化之申包胥而已,云云。宓十分感動,即表示:宓當勉力追隨,愿效馳驅(qū),如諸葛武侯之對劉先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云云?!盵5](P177)通過吳宓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梅光迪一方面對以胡適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者”言行表示痛恨,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其捍衛(wèi)和恢復中國文化的擔當。這兩方面實際上也有因果關(guān)系,因為有了以胡適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者”們激進言行的刺激,才激發(fā)了梅光迪捍衛(wèi)和恢復中國文化的決心。

2. 合理因素

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包含合理的因素,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中西文化取舍的雙維態(tài)度上,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把中西文化的融合作為建設(shè)民族新文化的基礎(chǔ)上。

以胡適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者”的言論雖然順應(yīng)了時代的潮流,但有很多偏激色彩,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否定,對西方近代文化的盲目推崇,都有過激的地方。原因是他們出于恨鐵不成鋼、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文化心態(tài),自然難以做到心平氣和,而他避而不談西方文化的種種弊端,很難讓人信服。而從梁啟超《歐游心影錄》出版之后,包括“東方文化派”、“學衡派”、“現(xiàn)代新儒家”等文化民族主義派別對中學西學的態(tài)度更為清醒,具體表現(xiàn)為主張在學習西方文化之長時也要避西方文化之短,在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短時也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長。梅光迪作為“學衡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自然也不例外,他接受了白璧德的人文主義學說,對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都表現(xiàn)出了一種雙維的心態(tài),這比以胡適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否定,對西方近代文化的盲目推崇更為清醒。

梅光迪把中西文化的融合作為建設(shè)民族新文化的基礎(chǔ)表達了一種合理的中西文化觀,這種中西文化融合論不僅具有歷史的合理性,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建構(gòu)中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 違背歷史潮流

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是立足于文化民族主義的立場,具有逆時代潮流而動的鮮明特征。

文化民族主義的核心就是站在文化多樣性的角度,維護和發(fā)揚本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和精神。梅光迪雖然不排斥西學,而且認同白璧德的人文主義,但他的文化立場是站在民族文化一邊的,這就決定了以他為代表的“學衡派”是具有文化民族主義或文化保守主義性質(zhì)的學派,整體上是新文化運動的對立面。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文學改良和革命,對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新文化運動是在“西學東漸”背景下的又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順應(yīng)和促進了中國文化由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潮流,其歷史功績不言而喻。而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雖然目光深邃,但與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大趨勢背道而馳,至少是不相協(xié)調(diào)的。

4. “膚淺化”和“情緒化”

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有著明顯的缺失,即“膚淺化”和“情緒化”?!澳w淺化”說的是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僅僅針對的是“者”而不是整個的“運動”,所以他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如詭辯家、模仿家、功名之士、政客等判定未能深入揭示新文化運動所存在的真正問題,流于表面和膚淺。有關(guān)新文化運動的功績已如上述,毋庸置疑。但新文化運動時期也存在種種問題,如極端對立的方法、民族自卑的情緒、盲目西化的心結(jié)等。其中最為嚴重就是對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徹底否定。陳獨秀認為“三綱”及其傳統(tǒng)道德抹殺了人的個性,是一種以己屬人的奴隸道德;魯迅指出傳統(tǒng)仁義道德的本質(zhì)是“吃人”,中國的國民性十分卑劣;胡適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知足的文化,造成了中國“百事不如人”;吳虞揭露了傳統(tǒng)文化與專制制度的關(guān)聯(lián),成為“打孔家店”的老英雄;錢玄同主張“廢除漢字”,認為這樣才能對傳統(tǒng)文化釜底抽薪。諸上議論固然有理之所存,體現(xiàn)了“片面的深刻”,但也過度激進,導致了“深刻的片面”。所以我們今天認識新文化運動,應(yīng)該在肯定它歷史功績的同時,也要直面它的種種問題。

“情緒化”說的是以情緒代替理性,這表現(xiàn)在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言辭過于激烈,其中不時有不屑一顧的冷嘲熱諷,讓人感覺有點不像嚴肅的學術(shù)討論,多少包含故意攻擊的味道。

參 考 文 獻

[1] 梅光迪:《評提倡新文化者》,載《學衡》1922年第1期.

[2] 梅光迪:《現(xiàn)今西洋人文主義》,載《學衡》1922年第8期.

[3] 梅光迪:《評今人提倡學術(shù)之方法》,載《學衡》1922年第2期.

[4] 梅光迪:《論今日吾國學術(shù)界之需要》,載《學衡》1922年第4期.

[5] 吳宓:《吳宓自編年譜》,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

[責任編輯 付洪泉]

猜你喜歡
新文化運動
楚怡學校與湖南新文化運動
新文科建設(shè):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新文化運動”
基于歷史判斷三個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立足教材知識,提升歷史素養(yǎng)——近年高考關(guān)于“新文化運動”的考點例說
創(chuàng)設(shè)歷史情境,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
SOLO理論指導下的聽評課——以《新文化運動》觀課為例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
基于學情設(shè)計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新文化運動》為例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shè)計探討——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