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娟
湖北陽新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陽新 435200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疾病和多發(fā)疾病,由于直接對顱腦組織造成損傷,很多患者即使搶救回生命,也會遺留偏癱等后遺癥,其中平衡障礙是患者日?;顒又忻媾R的主要問題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本研究回顧分析了281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平衡功能恢復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04—2014-05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281例,男168例,女113例;年齡39~72歲,平均(52.17±5.03)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CT 或MRI檢查確定存在腦卒中,且存在一側下肢、面肌以及舌肌運動障礙等偏癱癥狀。排除嚴重的認知障礙以及智力障礙,排除腦卒中前即存在平衡功能障礙者。以經(jīng)過干預患者可有自行站立,緩慢步行為平衡功能恢復良好,以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向一側偏斜為恢復較差。根據(jù)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狀況分為恢復良好的觀察組204例和恢復較差的對照組7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第一時間接受介入治療,治療均由同一組醫(yī)生完成。所有患者均通過康復訓練,并加強下肢控制訓練進行康復治療。回顧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合并疾病、文化程度、居住地)、此次發(fā)病情況(病程、腦卒中類型、發(fā)病時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病變性質(zhì)、病變位置以及發(fā)病次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其中病程是指從發(fā)病至到醫(yī)院接受有效治療的時間。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觀察組患者年齡、病程、發(fā)病時NIHSS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觀察組男性、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居住于農(nóng)村、腦出血、右側偏癱、本次腦卒中為復發(fā)者均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的因素比較 (±s)
表1 2組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的因素比較 (±s)
因素 對照組(n=77)觀察組(n=204)t值 P值年齡/歲68.62±4.78 51.47±4.82 4.164 0.037病程(h) 5.80±0.26 3.18±0.24 5.193 0.031 NIHSS評分41.16±2.27 34.19±2.83 5.338 0.026
表2 2組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的因素比較 [n(%)]
2.2 多因素分析 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NIHSS、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居住于農(nóng)村、腦出血、右側偏癱、本次腦卒中為復發(fā)會對偏癱患者平衡功能造成明顯不良影響。見表3。
表3 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恢復Logistic回歸多因素分析
腦卒中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功能造成損傷,而導致高級腦組織功能受到影響,繼而發(fā)生一側肢體運動障礙,即發(fā)生偏癱[2]。雖然通過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但作為患者所有功能活動的前提,平衡功能如果發(fā)生障礙,患者會因身體擺動增加,特別是偏癱一側身體負重減少,而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跌倒的風險,反而有可能再次引起顱腦損傷,輕則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重則危及患者生命[3]。如能早期對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狀況進行預測,一方面可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家屬進行更為細致的溝通,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4];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衡功能恢復相對困難的患者及家屬做好長期進行康復訓練的心理準備,以改善患者的預后[5]。
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老年、男性、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是平衡功能恢復效果相對較差,這是因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慢性疾病,男性患者吸煙、喝酒較女性較多,而煙酒會對患者的心腦血管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引起或加重高血脂[6];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大多同時存在血脂代謝異常。無論何種原因?qū)е碌难?,都有可能影響血管功能,加重患者病情?]。此外,老年患者學習能力較差,康復自主活動能力的欲望也相對較弱,從而導致康復訓練不能堅持,影響康復的效果[8]。文化程度較高以及居住于城市的患者,對于康復訓練的重要性認識往往較為深刻,因此依從性也更高,有利于提高訓練的效果[9]。
與腦梗死相比,腦出血患者的病情往往更為嚴重,因此腦出血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復狀況較差。NIHSS可以更為準確對腦卒中患者的病情進行評價,對于NIHSS評分較低的患者,病情往往較為嚴重,預后也較差。大多數(shù)患者左側為優(yōu)勢大腦半球,而右側偏癱的患者恰好腦卒中發(fā)生于左側大腦,對于術后的運動和平衡功能的影響也要明顯大于右側半球受損而左側偏癱的患者。與初次發(fā)病的患者相比,反復發(fā)病就意味著對腦組織造成反復的傷害,神經(jīng)功能損傷較為嚴重,預后較差。
總之,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多樣,對于預后較差的患者應早期給予患者家屬充分的溝通,降低其對治療和康復效果期望值,以避免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發(fā)生,同時對于可能因治療依從性而影響康復效果的患者則要給予著重的健康教育,爭取患者的配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1]王文春,宋慶軍,王倩,等.拮抗肌運動點電針治療腦卒中后肢體偏癱痙攣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5):438-442.
[2]黃美玲,楊萬章,范佳進,等.早期使用踝足矯形器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功能影響的表面肌電信號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5):446-450.
[3]郭麗云,田澤麗,王潞萍,等.任務導向性訓練結合肌力訓練對腦卒中后遺癥期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7):642-644.
[4]孫愛華,羅平,張曉林,等.貫序化康復訓練對腦卒中肢體偏癱患者干預的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45):79-80.
[5]朱仁洋,孫新芳,肖桂榮,等.鏡像療法與常規(guī)作業(yè)訓練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療效比較[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4,33(5):454-456.
[6]張偉,華東,張斌,等.針刺與肌電生物反饋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2):133-135.
[7]李迎光,李志君,李小軍,等.早期部分減重步行訓練聯(lián)合常規(guī)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功能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6(1):160-162.
[8]侯紅,蔡可書,范亞蓓,等.鏡像療法結合運動想象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2):112-114.
[9]黃小靜,竇祖林,丘衛(wèi)紅,等.動態(tài)姿態(tài)平衡儀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11):1 029-1 034;1 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