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人園林“雅”范疇的審美品格

2015-12-18 00:47任宏霞
關(guān)鍵詞:文人園林

任宏霞

(廣東理工學院藝術(shù)系,廣東 肇慶 526100)

文人園林“雅”范疇的審美品格

任宏霞

(廣東理工學院藝術(shù)系,廣東 肇慶 526100)

文人園林“雅”范疇的審美品格表現(xiàn)出三個維度,即“人文之雅”“清簡之雅”和“時尚致雅”,人文之雅融合了詩詞文章、琴棋書畫,清簡之雅表現(xiàn)著文人情趣和精神境界,時尚致雅代表著與時俱進和風尚引領,三個維度不僅是對時空距離的超越,更是對人的內(nèi)心世界與內(nèi)在精神的迎合與慰藉。

文人園林;雅;清幽;簡樸;時尚;精致

《論語·述而》曰:“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1]71“雅”指合乎語言規(guī)范,雅言是區(qū)別于方言的士大夫?qū)S谜Z言??鬃釉唬骸袄锶蕿槊馈保献釉?“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2]334,這里的“里仁”和“充實”是指人的行為符合禮儀仁善,孔孟強調(diào)符合禮儀仁善之思想行為和外在光輝之形象相得益彰為雅,這符合儒家溫柔敦厚,不偏不倚的審美規(guī)范。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3]228,莊子曰:“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盵4]223,老莊都認為作為宇宙本根的“道”化生的天地萬物具有最高的美。道家美學重在“美”“真”結(jié)合的“雅真”,道家重視美真統(tǒng)一,“真”指自然本性,是“道”的屬性,道家的“雅真”指合自然本性的美。唐宋以后, “雅”的儒道兩種看似對立之審美標準隨著儒道思想的融合而走向統(tǒng)一,作為文人園林藝術(shù)主要審美品格的“雅”融合了道家的“真”、儒家的“善”。“雅”是我國文人園林最基本的審美品格之一,在文人園林藝術(shù)審美的范疇體系和架構(gòu)中起著支柱性作用。文人園林“雅”范疇審美品格萌發(fā)于秦漢,形成于魏晉六朝,興盛于唐宋,繁榮于元明清,在創(chuàng)建生態(tài)文明的今天,“雅”范疇審美品格在城市景觀園林和社區(qū)綠地的建設中也正獲得越來越多的尊重和體現(xiàn),“雅”范疇的審美品格研究既深化了人們對文人園林的認識,同時也豐富了文藝批評范疇理論。“雅”作為中國文人藝術(shù)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精神理念和審美品格之一,在文人園林審美品格上表現(xiàn)出三個維度,即“人文之雅”“清簡之雅”和“時尚致雅”,人文之雅融合了詩詞文章、琴棋書畫,清簡之雅表現(xiàn)著文人情趣和精神境界,時尚致雅代表著與時俱進和風尚引領,三個維度不僅是對時空距離的超越,更是對人的內(nèi)心世界與內(nèi)在精神的迎合與慰藉。

一、 人文之雅

文人園林的人文之雅主要體現(xiàn)在園林主人通過將詩詞文章、琴棋書畫融入到園林的景觀設計之中,從而賦予園中景物以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手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詩詞文字點景,使園林景觀富有詩情畫意。二是借景寓意,因情設景,使園林景觀成為園林主人的精神寄托。

以詩詞文字點景,最常見的是裝飾于園林各景點的匾額、對聯(lián)和石刻,文人園林營造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在工程大體完成后,園林主人會邀請文人墨客游園賦詩,然后斟酌定下各景點最適合的題名和詩文,并制成匾額和對聯(lián),這實際上是運用文學手段來對園林景觀進行二次加工,從而鑒定和提煉園林各景觀的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shù)特征,最后用詩文雅言和書法篆刻來作點睛式的表達。詩文題名對文人園林審美品格的體現(xiàn)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正如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賈政在游覽剛完工的大觀園時所講: “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盵5]100清代文人張岱在一封寫給其好友祁彪佳的信中也說:“造園亭之難,難于結(jié)構(gòu),更難于命名。”[6]226-227園林題名是文人園林藝術(shù)特有的體現(xiàn)文人志趣和人文精神的手段,能有效促進文人園林意境之形成。某種意義上講,沒有詩文題名的園林是不能稱之為文人園林的,詩文題名不僅可以深化園林的文化意蘊,彰顯園林文人氣息,更能展示園林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藝素養(yǎng)。在文人園林的營造過程中,具有很高文學修養(yǎng)的園林主人往往會直接參與園林的設計,他們經(jīng)常會用簡練的詩句勾勒出園林某個景觀之主題思想,并畫出草圖,和工匠們一同仔細體味詩文意境,構(gòu)思景觀的組成要素,設置和經(jīng)營符合詩意的景物,力求使景觀充滿詩情畫意。還有些園林營造,通過摘取某些具有優(yōu)美意境的名句雅言來拓展園林景觀之內(nèi)涵,借古抒懷,暢敘幽情。正如書圣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曲水流觴”,原本只是東晉文人雅士的一種飲酒吟詩之游戲而已。然而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加之序中記錄的人物皆為名士,他們的活動代表著東晉名士瀟灑超脫之胸襟和風度,很自然的“曲水流觴”便成為后來文人造園常采用的人文景觀。在文人們看來“曲水流觴”代表著“魏晉風度”,也體現(xiàn)著文人的超凡脫俗。文人園林“雅”范疇的審美品格源于文人高雅脫俗的人格,人品決定藝品,文人將自己的心性投射到藝術(shù)中。對應于文人性格氣質(zhì)中的書卷氣,文人園林呈現(xiàn)出“文雅”特質(zhì),“文雅”重點在“文”,在園林中體現(xiàn)為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特征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文人園林在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中同詩歌文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文人園林是詩意的園林。

借景寓意,因情設景是文人園林表現(xiàn)人文之雅的重要手法。文人園林的景觀設置和經(jīng)營主要從養(yǎng)德和養(yǎng)性兩個方面滿足園林主人的精神需求。養(yǎng)德追求的是君子人格,養(yǎng)性追求的是禪道境界。象征、類比、擬人和諧音等藝術(shù)手法是賦予文人園林景觀以文化寓意的不二法門,文人園林的景觀設計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文人氣質(zhì)?!睹献印るx婁上》曰:“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纓;淪浪之水濁兮,可以灌我足??鬃釉唬盒∽勇犞?,清斯灌纓,濁斯灌足矣,自取之也?!盵2]170水清可洗帽纓,水濁可洗腳,滄浪之水被儒家用來教育弟子既要清高自愛,潔身自守,也要能夠隨遇而安。大詩人屈原在《楚辭·漁父》中,用滄浪之水的清濁類比政局的清明和混亂,故事講述屈原被謗流放澤畔,滄浪漁父以《滄浪之歌》來勸慰屈原:倘若君王英明,他就應該像清澈的滄浪之水能照見你的忠心,你應該用清澈的滄浪之水洗凈衣帽,為其治國平天下;倘若君王昏庸,他就像渾濁的滄浪之水,不可能照見你的忠心,此時的你就應該用渾濁的滄浪水灌足自娛,隱居林泉。“滄浪之水”寓意“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身在江湖,心存魏網(wǎng)”。古代失意文人常自稱滄浪漁父,“滄浪”的典故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們所造園林和詠園詩文之中。宋代詩人蘇舜欽(字子美)因讒言而被無罪罷黜,他也要做一名滄浪漁父,于是建造了著名的“滄浪亭”,他在《滄浪亭記》詩中稱自己“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7]。蘇舜欽以漁夫自喻,每天與魚鳥相伴,滿足于園林的清凈寬閑,無需迎風拍馬、競爭奔逐,縱情山水是對官場失望和解脫。文人常利用有寓意的景物來展現(xiàn)道德理想、文人精神和隱逸情懷,寄寓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如以假山小池比作名岳大川,以顯高逸,用松竹梅比作歲寒三友,以顯孤傲,以荷花比作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以顯高潔。文人的仕途沉浮在歷史中只是過眼煙云,但蘊含文人精神的文人園林卻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越發(fā)魅力四射,令人神往。正如滄浪亭因為屈原、蘇舜欽的故事而留存千年,有關(guān)他們的傳說也因滄浪亭的存在而家喻戶曉,因此,文人園林中的景物早已不是物質(zhì)形態(tài)層面上的景觀,而是擬人化的、有文化寓意和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

二、清簡之雅

文人園林“雅”范疇的審美品格體現(xiàn)在藝術(shù)風格上,可以用“清幽”“簡樸”兩個詞來概括。清靜幽遠的空間環(huán)境是文人精神人格的映射,簡樸疏朗是文人園林房屋建筑的主要特色,無論是園林空間環(huán)境的“清幽”,還是園林房屋建筑的“簡樸”都是文人精神人格的映射,都是文人“雅”格之體現(xiàn)。

清幽是文人園林環(huán)境營造的理想境界。文人造園是為了寄托林泉之志,山水清幽,遠離塵世,這有利于文人頤養(yǎng)身心,談書論畫,撫琴吟詩。清代的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更是以大量的筆墨表達了自己對園林清幽之境的推崇和喜愛:“吳俗,婦女是晚(中秋)不拘大家小戶,皆出結(jié)隊而游,名曰‘走月亮’。滄浪亭幽雅清曠,反無一人至者?!盵8]12沈復在這里有感滄浪亭幽雅清曠,但凡夫俗子卻不懂欣賞?!拔崽K虎丘之勝,余取后山之‘千頃云’一處,次則‘劍池’而已。余皆半籍人工。且為脂粉所污,己失山林本相。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諸景,各有妙處,不能盡述,然皆不脫脂粉氣,反不如小靜室之幽僻,雅近天然?!盵8]107沈復對虎丘后山之幽僻,雅近天然的‘千頃云’小靜室情有獨鐘?!熬欧鍒@另在南門幽靜處,別饒?zhí)烊?;余以為諸園之冠。此皆言其大概。其工巧處,精美處,不能盡述。大約宜以艷妝美人目之,不可作烷紗溪上觀也?!盵8]78沈復對南門幽靜處的九峰園大加贊賞,甚至認為此處景致為諸園之冠。明代計成在《園冶》中寫到:“市井不可園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筑,鄰雖近俗,門掩無嘩?!盵9]60“墻中嵌理壁巖,或頂植卉木垂蘿,似有深境也”[9]210“片山塊石,似有野致?!盵9]60“林皋延佇,相緣竹樹蕭森?!盵1]243計成認為“選址‘幽偏’”,“景觀布置要講究虧蔽掩映、若隱若現(xiàn)”,“山水草木追求‘宛自天開’”是文人園林“清幽”之境營造的主要技巧。

“清幽”是文人精神人格的映射。《紅樓夢》中的賈政認為只要是讀書人,就應該向往清幽而藐視富貴奢華,他曾經(jīng)斥責賈寶玉說:“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貴為佳,那里知道這清幽氣象呢?終是不讀書之過?!盵5]103賈政之言足以顯示其作為朝堂之上的官員仍然具有清高簡樸之文人本性。儒家君子言行的磊落清白,道家真人行為的光明洞徹,禪宗萬境空明的審美境界,這些都是文人推崇的高雅人格?!妒勒f新語》記載:“司馬太傅(謝安)齋中夜坐,于時天月明凈,都無纖豁,太傅嘆以為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云點綴?!狄驊蛑x曰:‘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欲滓穢太清邪?’”[10]宋代張孝詳說:“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鄙剿蹇帐俏娜藢徝佬膽B(tài)的象征,是莊子說的“澄懷”。幽靜是文人漠然自定意緒的外化,是脫離社會追求內(nèi)心安適,找尋世外桃源的表現(xiàn),用園林的幽靜與社會的喧鬧保持了距離,在園林中構(gòu)筑起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境界:“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11]道家主張在靜境中實現(xiàn)精神的恬淡閑適與心理的虛融清凈。佛家追求空靜境界,修禪的最高境界是心歸于無欲無念、澄明睿智的狀態(tài),不偏執(zhí)著于現(xiàn)象,保有自性的清凈。儒生程穎《秋日偶成》寫道:“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盵12]482王維《鳥鳴澗》寫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盵13]183在“清幽”的環(huán)境中“靜觀”萬有,不僅是道禪修煉和認識萬物的基本方法,也是儒家“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徑。

簡樸是文人園林房屋建筑的主要風格, “簡”指造型簡約,“樸”指裝修質(zhì)樸。簡樸風格是文人修心養(yǎng)性、最求本真的造園旨趣的內(nèi)在要求。文人園林建筑物色彩淡雅,白墻、灰瓦、栗色木構(gòu)件、灰色門框和地面,這些與自然山水搭配和諧,安靜閑適、清高內(nèi)斂,非常符合文人鄙俗尚雅的性格特征。文人園林之建筑物多采取精細的木作來凸顯建筑物的精致和高雅。文人園林崇尚色彩淡雅主要是受道家尚質(zhì)樸思想的影響。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盵3]106中國古代文人認為無色的水墨反而是大色,最接近自然的本性。因此文人園林在用色上大多采用與水墨接近的色彩。此外,陳從周先生以蘇州園林為例指出我國文人園林在色彩上以雅淡為主,除了受老莊思想的影響,還和社會與地理環(huán)境有關(guān):第一,蘇州園林皆與住宅相連,為養(yǎng)性讀書之所,應以清靜為主,宜用此色調(diào)。第二,南宗山水畫的水墨淺絳,略施淡彩,秀逸天成,早已印在文人畫家和士大夫腦海中。第三,江南炎熱,朱紅等熱顏料在所非宜。第四,封建社會的民居,不能與皇家同一享受,因此色彩只好以雅靜為歸,用清幽勝濃麗[14]。明代文震亨認為簡單儉樸是文人園林之“雅”的重要表現(xiàn),其在《長物志》中寫到:“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至于蕭疏雅潔,又本性非強作解事者所得輕義矣?!盵15]38“古人制幾榻,雖長短廣狹不齊,置之齋室必古雅可愛……今人制作徒取雕繪文飾,以悅俗眼,而古制蕩然,令人慨嘆實深。”[15]259文震亨極力主張園林建筑構(gòu)件的款式要儉樸、古雅和自然,反對媚俗,反對過分追求繁復的雕琢,這符合道家以簡樸自然為美之思想,在道家那里,樸素自然是天下至美,文人園林之建筑追求簡樸體現(xiàn)在藝術(shù)技巧的返璞歸真,這是文人審美的需要,文人園林建筑之簡樸蘊涵著大巧和大雅,意味著清高和廉潔。正所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贖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6]縱觀中國園林數(shù)千年的建筑史,“簡樸”和“奢華”在很長一段時間各占半邊天。然而,自魏晉以后,隨著“文”的自覺, 簡樸”逐漸成為中國文人園林建筑的基本格調(diào),甚至深深影響到以奢華著稱的皇家園林之建筑風格,“簡樸”已不是簡單的“簡潔”和“樸素”,而是文人品格和品味的象征,皇家園林的某些建筑也追求“簡樸”,這是因為只有簡樸方可體現(xiàn)文人人格的高雅。

三、時尚致雅

文人園林在崇尚簡樸的同時也追求“時尚”與“別致”,“時尚”就是“從雅遵時”,“別致”就是與眾不同,新奇雅致?!皶r尚”和“別致”相輔相成,是文人園林歷經(jīng)千年而魅力不減之重要原因。盡管文人園林整體建筑風格和裝飾手法推崇簡樸,然而廳堂等用來招待賓客的主體建筑,往往裝修考究,構(gòu)思巧妙,工藝精良。文人造園講究“時尚”與“別致”,這與園林整體“簡樸”風格看似矛盾,其實這就是文人園林的新奇和獨具魅力之處,恰當?shù)摹皶r尚”與“別致”往往會起到和整體“簡樸”風格相映成趣之功效,不但突顯了文人園林整體的簡樸之風,也不失時機地展示了園林主人的高雅尊貴。文人園林的“時尚”與“別致”絕非“惟雕鏤是巧,排架是精”[9]47,而是放眼時代,別具匠心地創(chuàng)造出能夠引領時尚的新穎別致的款式。正如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所言:“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當崇儉樸,即王公大人亦當以此為尚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凡人止好富麗者,非好富麗,因其不能創(chuàng)異標新,舍富麗無所見長,只得以此塞責?!盵17]181-182李漁的“新奇大雅”和明代計成的“從雅遵時”意義相通。計成《園冶》寫到:“從雅遵時,令人欣賞”[9]187、“門扇豈異尋常,窗校遵時各式,,構(gòu)合時宜,式征清賞”[10]110、“門窗磨空,制式時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謂林園遵雅”[9]171。計成認為“從雅遵時”是文人園林應該具有的設計原則,所謂“遵時”,是指園林建筑當隨時代,無需因循守舊。所謂“從雅”是指園林建筑在求新求異的同時,還要講求高雅別致?!白駮r”要求關(guān)注時代,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俗文化,“從雅”要求在關(guān)注俗文化的同時要善于提煉、吸取和創(chuàng)新,要變“俗”為“雅”。

文人園林崇雅,但不排斥民間風俗,文人的高雅藝術(shù)與民間的通俗藝術(shù)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文人園林之“雅”來之于活力四射的民間俗文化。藝術(shù)源于生活,通俗藝術(shù)如此,高雅藝術(shù)同樣如此,從藝術(shù)的發(fā)展角度來看,通俗藝術(shù)往往先于高雅藝術(shù)而為廣大人民所接納,高雅的藝術(shù)大多來自于通俗藝術(shù),是文人雅士對部分流行的通俗藝術(shù)的提煉和升華。“雅”與“俗”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范疇,“雅”中有“俗”,“俗”中含“雅”,“雅”與“俗”都可以民族化,“雅”可以大眾化和世俗化,“俗”同樣可以精品化和高端化??鬃诱f深受百姓喜愛的鄭衛(wèi)之音盡美,但是不盡善,從政治教化角度來看,鄭衛(wèi)之音還不夠規(guī)范,不能稱之為“雅”,從藝術(shù)愉悅精神角度來看,鄭衛(wèi)之音能給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因而也不能稱之為“俗”。就算是孔子所認為的盡善盡美的韶樂,在孔子看來是雅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韶樂也會變得大眾化和世俗化,如堅持原樣,千古一音,其必然會走向萎靡與沒落。因此,“雅”不可能絕“俗”,“俗”往往與時代風尚緊密相連,是時代風貌的印跡,也是時代進步的動力,這樣的“俗”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雅”,“雅”要保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不得不在“俗”中汲取營養(yǎng)。文人園林一方面要堅持高雅格調(diào),另一方面也不能墨守成規(guī),脫離時代,脫離現(xiàn)實。蘇州很多園林是文人園林與時俱進,追求“時尚”與“別致”的典范,園中建筑多運用新穎別致的窗欞和欄桿,建筑物的裝飾構(gòu)件精巧時尚,即便是以今天文人雅士的眼光來審視,園林仍然流露出濃濃的時代氣息和雅致的文藝格調(diào)。文人園林中的建筑裝飾講究時尚雅致,說明文人園林的主人關(guān)注民間百姓之生活,留意時代之風尚;因為時代風尚往往先在民間流行,文人園林的主人或文人園林的建造者按照文人的審美標準在這些流行于民間的時尚款式中選擇別致精巧的款式,再進行適當?shù)母脑焯釤?變時尚為雅致。正如李漁所言:“柴可為扉也,取柴之入畫者為之,使疏密中,則同一扉也,而有農(nóng)戶儒門之別矣。人謂變俗為雅?!盵17]227文人園林中的房屋建筑和普通農(nóng)家的房屋建筑所用材料都相同,但文人園林中的房屋建筑比普通農(nóng)家的房屋要雅,究其原因,主要在文人園林之主人或文人園林之營造者比沒有文化的普通農(nóng)戶要有品味, 人園林中的房屋建筑是由文人親自設計,凝聚著文人的才情和審美格調(diào),這種才情和審美格調(diào)彰顯著文人之雅,決定著文人園林中建筑裝飾的時尚雅致之風。

總而言之,縱覽中國園林美學史可見,“雅”對中國文人園林的藝術(shù)之理和文人之趣的影響極為深刻,“雅”范疇作為中國文人藝術(shù)審美的主要品格具有廣闊的審美心胸,涵蓋著儒、佛、道,體現(xiàn)著文人精神。清代葉燮認為:所以平奇、濃淡、巧拙、清濁、無不可為詩,而無不可以為雅。詩無一格,而雅亦無一格[18]493。由此可見,“雅”和“美”一樣內(nèi)涵寬泛,“雅”囊括了符合文人意趣的許多審美品質(zhì)。作為文人活動與精神寄托重要載體的文人園林,從她的誕生之初就彰顯著中國文人特有的雅致情趣,處處體現(xiàn)著文人的政治態(tài)度、處世哲學、人生修養(yǎng)和崇雅避俗的審美品格。

[1] 楊伯峻. 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楊伯峻. 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4] 曹礎基. 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23.

[5] 陳文新.紅樓夢(百家匯評本)[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6] 張岱. 張岱詩文集[M]. 夏咸淳,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26-227.

[7] 傅平壤.蘇舜欽集編年校注[M].成都:巴蜀書社,1990:218 .

[8] 沈復.浮生六記 [M]. 鄧時潔,校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9] 計成.園冶[M].陳植,注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1988.

[10] 張偽之.世說新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14-115.

[11] 袁行需.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217.

[12] 吳小如.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482.

[13] 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83.

[14] 陳從周.園林談從[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38.

[15] 文震亨.長物志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16] 錢伯城.古文觀止新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46-647.

[17] 李漁.閑情偶寄 [M]. 江巨榮,盧壽榮,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8] 于民.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493.

[責任編輯:吳曉紅]

On aesthetic characters of scholar gardens' "refined" category

RENG Hong-xia

(Department of Art,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oqing, Guangdong 526100, China)

Scholar gardens' "refined" category of aesthetic character exhibits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refinement of humanity", "refinement of plainness" and "refinement of fashion". Refinement of humanity integrates poetry and essays, lute-playing, ches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refinement of plainness embodies literates' temperament and spiritual realm; refinement of fashion represents literates'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and fashion. The three dimensions are not only a transcendence over space and time, but also a catering to and comfort for man's internal world and innate spirit.

scholar gardens; refined; quiet and beautiful; plain; fashion; delicate

2015-03-18

2014年廣東省教育廳"高職院校藝術(shù)設計類專業(yè)師生協(xié)同創(chuàng)新能力拓展訓練實踐與研究"項目(2013-189)

任宏霞(1981-),女,江蘇鎮(zhèn)江人,藝術(shù)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shù)設計、美術(shù)理論。

J59

A

1672-1101(2015)04-0096-05

猜你喜歡
文人園林
園林一角與位置經(jīng)營
古代文人與琴棋書畫
清代園林初探
古代文人的雅號由來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人吃蛙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園林里的中國
明清鼎革之際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