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榕英,楊連招,龐玲玲,胡艷寧 ,李 捷,陳凡凡,李東洋
(1.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2.廣西中醫(yī)藥大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北湖南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0;4.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社區(qū)護理】
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同時間間隔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的效果觀察
唐榕英1,楊連招2,龐玲玲3,胡艷寧4,李 捷1,陳凡凡1,李東洋1
(1.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2.廣西中醫(yī)藥大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北湖南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0;4.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目的探討不同時間間隔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在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以年齡、性別、病程及高血壓等級為配對條件,篩選滿足配對條件的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每個區(qū)組共4例,隨機分為4組,分別是1次/d組、1次/2 d組、1次/3 d組、1次/5 d組,每組各33例,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時間為6個月。觀察比較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服藥依從性得分、血壓控制水平、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及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結果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4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經兩兩比較,1次/2 d組和1次/3 d組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服藥依從性得分均高于1次/d組和1次/5 d組(P<0.05);1次/2 d組和1次/3 d組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收縮壓控制水平均優(yōu)于1次/d組和1次/5 d組(P<0.05);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隨著干預時間延長4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均逐漸增高。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1次/3 d組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其他3組(P<0.05)。結論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均可提高其服藥依從性、增加高血壓知識及改善血壓控制效果。在干預時間間隔方面患者對每間隔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滿意度較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更易于接受。
老年高血壓患者;電話;短信;時間間隔
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60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49%,控制率僅為7.6%,并且控制高血壓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1]。有研究報道服藥依從性差是血壓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1-2],同時也發(fā)現(xiàn)運用電話和短信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與增加高血壓相關知識[3-4]。目前在社區(qū)電話和短信干預研究中還沒有對干預時間間隔進行系統(tǒng)的評估[5],干預時間間隔在1次/d至1次/30 d之間不等[6-7]。因此,在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研究中確定合適的時間間隔對其服藥依從性、血壓控制及其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時間間隔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在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效果,為制定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干預提供可借鑒的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13年12月—2014年5月選取南寧市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所管轄的5個社區(qū)建立健康檔案并符合入選標準及滿足配對條件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樣本量根據(jù)樣本均數(shù)比較所需樣本含量公式計算,本研究按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效能 1-β=0.80,容許誤差 δ=1.86[8],通過預實驗確定效應值σ2=5.545,代入公式確定樣本量為27例,考慮失訪情況,初步確定每組的樣本量為36例,共納入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144例。入選標準:(1)符合高血壓判定標準,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1];(2)病情穩(wěn)定,目前至少服用 1 種降壓藥;(3)居住在本社區(qū),年齡≥60歲,意識清楚,無嚴重并發(fā)癥,同意參與本研究。(4)有手機或固定聯(lián)系電話,會查看短信。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2)有精神障礙、老年癡呆、認知障礙者及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本研究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以同年齡組(以5年為一個年齡組劃分)、同性別、同高血壓等級及病程(以5年為一個病程組劃分)為配對條件[9-10],有36個區(qū)組,每個區(qū)組共4例,隨機分為4組,根據(jù)不同時間間隔命名為1次/d組、1次/2 d組、1次/3 d組、1次/5 d組。在干預過程中,1次/d組中有1例因住院治療退出研究,1次/2 d組中有1例死亡,1次/3 d組中有1例移居國外,因此在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時,排除這3例以及配對的病例,因此實際納入老年高血壓患者132例。各組年齡、性別、高血壓等級及病程構成比完全相同;各組的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醫(yī)療保險、職業(yè)及月收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例,%)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主要是通過打電話和發(fā)送短信給每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提供健康服務,主要是健康教育與服藥提醒。由2名護理學教授、2名主任護師、1名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yī)師、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編寫健康教育內容,包括5方面:高血壓基礎知識(定義、臨床表現(xiàn)、診斷、病因等);口服藥物治療指導(服用藥物名稱、注意事項、用法等);飲食指導(重要性、食鹽量、食物的選擇等);運動鍛煉指導(運動的時間、意義、運動量、注意事項等);自我管理(定期測量血壓、保持情緒穩(wěn)定等)。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時間為6個月,前3個月干預內容為高血壓基礎知識、口服藥物治療指導和飲食指導;后3個月干預內容為運動鍛煉指導和自我管理。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記憶力下降,容易忘記服藥并且不易記住電話干預內容,因此在編輯短信的內容包括服藥提醒和電話干預內容。每組均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先發(fā)送短信再進行電話干預,短信的發(fā)送時間是8:00,為了避免在休息時間打擾老年高血壓患者,打電話的具體時間則需要根據(jù)患者要求的時間與研究員協(xié)商共同決定,然后研究員將實施電話干預具體時間安排登記在隨訪登記本。1次/d組即每間隔1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1次/2 d組即每間隔2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1次/3 d組即每間隔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1次/5 d組即每間隔5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通話時間為10~15 min/次。本研究實施干預的人員包括2名社區(qū)護士、2名社區(qū)醫(yī)生和4名護理碩士研究生,每組由1名社區(qū)工作人員和1名護理碩士研究生來管理和實施。設置手機隨訪登記本,記錄隨訪內容及相應指導措施,當老年高血壓患者有疑問時可電話或短信回復給研究員,研究員會及時打電話給予解答和告知解決方法,并做好記錄。
1.2.2 評價指標 觀察比較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服藥依從性評分、血壓控制水平、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及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1)服藥依從性得分,使用服藥遵從行為量表來評價服藥依從性。該量表由胡文郁等[11]編制,用于測量患者對服藥次數(shù)、種類及劑量的醫(yī)囑遵從程度;其評分采用5級評分法,“每天都這樣”5分、“每星期五至六”4分、“每星期三至四”3分、“每星期一至兩”2分、“從來沒有這樣”1分表示,共 10個條目,1~7為反向條目,8~10為正向條目,得分越高,表示服藥遵從行為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數(shù)為0.78,重測信度為0.92,說明該量表有較高的信效度。(2)血壓控制水平,根據(jù)血壓值下降水平來評價降壓效果,嚴格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要求來測量血壓[1],測坐位右上臂血壓,單位以 mmHg(1 mmHg=0.133 kPa)表示,共測量 3次,取平均值。 (3)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采用自行設計高血壓相關知識問卷,由5名專家(1名社區(qū)專家、1名社區(qū)心血管內科專家及3名護理專家)測評該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91,預調查3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該問卷Cronbach’α信度系數(shù)為0.82,重測信度為0.87。該量表共設計了10個問題,每個問題回答正確得1分,回答錯誤得0分,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得分范圍0~10分。(4)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干預間隔時間滿意度,采用自行設計老年高血壓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采用5級評分法,對時間間隔的滿意程度分別記1分(不滿意)、2 分(比較不滿意)、3 分(一般滿意)、4分(比較滿意)、5分(滿意),共1個條目,分數(shù)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本研究滿意度調查問卷Cronbach’α信度系數(shù)為0.86。
1.2.3 資料收集方法 參與干預研究人員均經過社區(qū)專家統(tǒng)一的培訓和考核,包括電話使用、短信撰寫、入戶隨訪的技巧等。本課題組成員采用的是面對面的入戶調查方式。在干預前取得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知情同意書,然后與其約定好時間進行第1次入戶調查。在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干預6個月末進行這3次入戶調查。每次的家訪由2名研究成員(1名護理碩士研究生,1名社區(qū)工作人員)完成。調查后需由2名調查員共同核對填寫的調查表,查看是否有漏項。調查問卷當場回收,有效問卷率為100%。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與分析。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的基本情況采用統(tǒng)計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 LSD最小差異法,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比較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遵從行為和高血壓相關知識在不同時點的得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的比較 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服藥依從性得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7.890,P=0.000)。不同時間點服藥依從性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999.775,P=0.000),組間與時間之間有交互作用(F=3.304,P=0.004),隨著干預時間延長,4組服藥依從性得分變化趨勢不相同。進一步分析單獨效應,在固定時間點條件下,結果顯示干預前4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4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4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經兩兩比較,1次/2 d組和1次/3 d組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服藥依從性得分均高于1次/d組和1次/5 d組(P<0.05)。在固定分組條件下,隨著干預時間延長,4組患者服藥遵從行為得分均逐漸增高。見表2。
表2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的比較(±S,分)
表2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的比較(±S,分)
注:#表示P<0.05,與1次/d組比較;*表示P<0.05,與1次/5 d組比較
?
2.2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比較 干預前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經兩兩比較,1次/2 d組和1次/3 d組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收縮壓控制水平優(yōu)于1次/d組和1次/5 d組(P<0.05)。 見表 3。
表3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比較(±S,mmHg,1 mmHg=0.133 kPa)
表3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比較(±S,mmHg,1 mmHg=0.133 kPa)
注:#表示P<0.05,與1次/d組比較;*表示P<0.05,與1次/5 d組比較。
?
2.3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的比較 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750,P=0.524)。不同時間點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57.763,P=0.000),組間與時間之間無交互作用(F=0.555,P=0.766),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4 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變化趨勢相同。進一步分析單獨效應,在固定時間點條件下,結果顯示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及干預6個月末4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固定分組條件下,隨著干預時間延長,4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均逐漸增高。見表4。
表4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的比較(±S,分)
表4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的比較(±S,分)
?
2.4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干預間隔時間滿意度的比較 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組患者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評分經兩兩比較,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1次/3 d組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其他3組 (P<0.05);干預6個月末1次/d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滿意度評分低于其他3組(P<0.05)。見表5。
表5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干預間隔時間滿意度的比較(±S,分)
表5 4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干預間隔時間滿意度的比較(±S,分)
注:#表示P<0.05,與1次/d組比較;Δ表示 P<0.05,與 1次/2 d組比較;*表示P<0.05,與1次/3 d組比較;☆表示P<0.05,與1次/5 d組比較。
組別 n 干預3個月末 干預6個月末1 次/d 組 33 3.61±1.11 3.33±1.02Δ*☆1次/2 d組 33 3.73±0.97 3.88±0.74 1 次/3 d 組 33 4.33±0.85#Δ☆ 4.39±0.78#Δ☆1次/5 d組 33 3.76±1.00 3.91±0.77 F 3.543 8.874 P 0.017 0.000
3.1 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較高 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4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這與劉海文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隨著手機技術的進步使設備直接連接到個人,可隨時隨地給予高血壓患者監(jiān)督和教育。蘇振琪[6]研究報道每周1次的電話干預較每月1次更有效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研究報道1次/d至1次/7 d的電話與短信干預均能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13-14],而Márquez等[15]研究報道2次/7 d給予短信干預未能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湯紅等[16]研究報道高血壓患者的短信發(fā)送頻率依干預時間的推進依次減少能較好的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其短信發(fā)送頻率為出院后4次/7d,隨著時間延長每周減少1次至第5周后1次/7 d。本研究結果顯示,1次/2 d組和1次/3 d組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服藥依從性得分均高于1次/d組和1次/5 d組 (P<0.05),說明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優(yōu)于每間隔1 d或5 d,能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分析其原因:首先,老年高血壓患者對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接受意愿較佳,患者對干預頻率感到合適,便會積極遵醫(yī)服藥和學習高血壓相關知識。而每間隔1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老年高血壓患者抱怨該干預頻率過于頻繁,導致其短信查看率降低。每間隔5 d干預1次有1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家訪中表示希望能接受更多的高血壓相關知識,能及時對其生活方式給予指導,說明1次/5 d干預頻率不能滿足其需求。其次,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能明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服藥意識。
3.2 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控制效果較好 隨著降壓藥的不斷更新?lián)Q代,現(xiàn)有的降血壓藥能使9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17]。降壓藥一直以來作為降低血壓最直接的手段,而服藥依從性差是血壓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1-2],因此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是控制血壓的關鍵。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指導高血壓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服藥注意事項,服藥短信提醒有利于提高其服藥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1次/2 d組和1次/3 d組在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收縮壓控制水平優(yōu)于1次/d組和1次/5 d組(P<0.05),這與服藥依從性的結果相一致,服藥依從性越好,血壓控制水平越好。但不同時點4組患者舒張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老年高血壓患者以單純收縮壓為主,舒張壓升高不明顯有關[18]。
3.3 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不斷增加。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在固定分組條件下,隨著干預時間延長,4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得分均逐漸增高。提示電話聯(lián)合短信的干預均可提高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則將醫(y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社區(qū)中,實現(xiàn)了健康教育的連續(xù)性,是一種社會化健康教育模式,其具有自身的優(yōu)點,經濟便利快捷,并且不受地點的限制[19]。在干預前、干預3個月末及干預6個月末4組患者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赡茉蚴窃诒狙芯恐猩鐓^(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學歷,且各組文化程度具有均衡性,并且干預時間為6個月,有足夠的時間讓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獲取健康知識,這與肖琴等[20]研究結果一致。
3.4 每間隔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較高 患者滿意度調查是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方法,同時也作為評價干預有效性的指標之一[21]。滿意度調查著眼于從患者的角度進行評價,也體現(xiàn)了患者的接受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末、6個月末1次/3 d組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評分高于其他3組(P<0.05);干預6個月末1次/d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滿意度評分低于其他3 組(P<0.05)。Huang等[22]研究報道 1 次/d 短信干預頻率的滿意度評分較低,患者認為接受短信及電話過于頻繁。本研究1次/d組中9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建議,不需要每天接受短信及電話。1次/3 d組患者對短信及電話接受度較好,說明該頻率是受到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認同,當患者感到滿意時,進而增加信任感和服藥依從性,也會主動學習相關的健康知識[23]。
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較差是普遍存在的,特別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而改善服藥依從性對患者健康結局和治療成本的影響非常重要。目前臨床工作人員把手機應用到醫(yī)療保健中,作為一種健康交流的工具向患者提供預防知識、服藥提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老年高血壓患者在使用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后其服藥依從性、血壓控制及高血壓相關知識水平較干預前明顯提高。Wei等[24]系統(tǒng)評價中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是探討在合適時間間隔使用電子設備發(fā)送服藥提醒和健康知識短信。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每間隔2 d或3 d給予電話聯(lián)合短信干預1次均可提高其服藥依從性、增加高血壓知識及改善血壓控制效果,1次/3 d組患者對干預時間間隔滿意度高于1次/2 d組,老年高血壓患者更易于接受。本研究的局限性是僅在南寧市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管轄的5個社區(qū)實施研究,未經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驗證。今后采取多中心大樣本研究,進一步研究合適干預間隔時間,為完善社區(qū)護理干預,提高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及高血壓相關疾病知識。
[1]劉力生,王 文,姚崇華,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8):7-9.
[2]Corrao G,Parodi A,Nicotra F,et al.Better Compliance to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Reduces Cardiovascular Risk[J].Hypertens,2011,29(3):610-618.
[3]Vervloet M,Linn A J,Weert J C,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Using Electronic Reminders to Improve Adherence to Chronic Medi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Am Med Inform Assoc,2012,19(5):696-704.
[4]楊惠群,姚智萍,錢海紅,等.網絡電話干預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9,16(10A):78-79.
[5]喬 娟,劉曉輝,單 巖.電話隨訪在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2,27(10):95-96.
[6]蘇振琪.電話隨訪對提高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7):716-717.
[7]張建芬,朱 煒,朱淑紅.短信聯(lián)動服務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7):643-645.
[8]張穎杰.個體化干預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遵從行為干預效果的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1.
[9]鄭翠紅,曾麗萍,李華萍,等.城鎮(zhèn)高血壓患者程序式居家護理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0):906-910.
[10]謝少飛,李華萍,寧曉東,等.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增強干預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24-28.
[11]胡文郁,戴玉慈,于博芮,等.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遵從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J].慈濟醫(yī)學,1999,11(3):227-235.
[12]劉海文,李致改.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對高血壓出院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5):210-211.
[13]Christensen A,Christrup L L,Fabricius P E,et al.The Impact of an Electronic Monitoring and Reminder Device on Patient Compliance with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Hypertens,2010,28(1):194-200.
[14]李金塔.電話隨訪對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影響[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2,10(3):45-46.
[15]Márquez Contreras E,de la Figuera von Wichmann M,Gil Guillén V,et al.Effectiveness of an Intervention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s Short Text Message and Reminders Send to Their Mobile Phone(HTA-Alert)[J].Aten Primaria,2004,34(8):399-405.
[16]湯 紅,陳詠梅,周煥芳,等.短信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5):394-396.
[17]董桂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研究現(xiàn)狀[J].天津護理,2014,22(1):78-79.
[18]曹雪群,王麗姿,邵 靜,等.動機性隨訪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運動改變階段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0-22.
[19]周寒寒,丁亞萍.高血壓健康教育策略及其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2):25-27.
[20]肖 琴,孔南浩.北京市朝陽區(qū)居民健康知識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2,19(8):1164-1166.
[21]陳玲玲,施 雁.以患者為基礎的護理結果質量指標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75-477.
[22]Huang H L,Li Y C,Chou Y C,et al.Effects of and Satisfaction with Short Message Service Reminders for Patient Medication Adheren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BMC Med Inform Deci Mak,2013,16(13):127.
[23]申曉芬,李 黎,楊 爽,等.出院患者電話隨訪的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0,23(23):4649-4650.
[24]Wei J,Hollin I,Kachnowski S.A Review of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ing in Clinical and Healthy BehaviourInterventions[J].JTelemedTelecare,2011,17(1):41-48.
R473.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8.070
2014-10-30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3GXNSFDA278001)
唐榕英(1989-),女,苗族,廣西桂林人,本科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
楊連招(1957-),女,廣西貴港人,本科學歷,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主任護師。
方玉桂 謝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