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摘 要 本文的中心議題是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的策略,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一、注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以形成合力;二、注重加強孩子的道德品行問題;三、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矯正學生不良習慣。
關鍵詞 留守兒童 輔導 家庭 道德 調(diào)控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114-02
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問題,由于他們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缺乏父母的關愛與呵護,長此以往,產(chǎn)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負、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適當?shù)男睦磔o導呢?
一、注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以形成合力
目前多數(shù)家長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做好“后勤部長”就可以了,至于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么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lián)系,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了解子女的發(fā)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于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xiàn)盲區(qū)。
另一方面,應采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nèi)容力求全面、細致,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xiàn)狀,通過溝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采用書信等進行交流。
二、注重加強孩子的道德品行問題
留守兒童正處在心理健全和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時刻。如果由祖父母來隔代撫養(yǎng)教育,往往意味著由文盲或半文盲來撫養(yǎng)教育孩子。如果留守孩子長期處于這種壞境中,在行為習慣上極易發(fā)生消極變化,而且不能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會做出違法亂紀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品行方面,留守兒童由于和父母聚少離多,無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關心和愛護,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行為規(guī)范方面缺乏應有的引導,再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諸多弊端,如縱容溺愛、重物質滿足輕品德教育,留守兒童在道德價值觀、行為習慣上容易發(fā)生消極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不服管教、放任自流、違反校紀、小偷小摸、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之中,或者拉幫結伙,與社會上的問題青年糾結在一起抽煙、酗酒、賭博、甚至搶劫等。
三、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
首先,對“留守兒童”進行適當?shù)那榫w調(diào)節(jié)。格羅斯的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調(diào)節(jié)可以減少表情行為、降低情感體驗、從而減輕焦慮等負性情緒對人們的影響,因而對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留守兒童”進行適當?shù)那榫w調(diào)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幫助“留守兒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緒問題。維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緒,使其正確面對現(xiàn)實,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能夠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慮等不良心理,培養(yǎng)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夠健康發(fā)展。
其次,加強“留守兒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勵“留守兒童”正確面對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對、敢于挑戰(zhàn),提高自己的獨立性、堅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養(yǎng)“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及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也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來源之一,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矯正學生不良習慣
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側重點主要包括:健康自我意識的建立、健康人際關系的建立、合理調(diào)控自身情緒、挫折承受能力訓練指導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為其樹立遠大的目標和正確的理想,引導他們學會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建立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其思想不再局限在個人因素上。
矯正學生不良習慣,首先應該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真心善意,消除他們的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再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觀念。最后組織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可以使其體會到集體力量比個人力量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努力與懈怠會影響集體的成敗,促使其產(chǎn)生集體榮譽感。利用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來鍛煉他們的意志力,讓他們與誘因作斗爭,并最終改掉不良習慣。
參考文獻:
[1]周宗奎,孫曉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2]曹紹平,陳丹.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調(diào)查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