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朋 楊曉冬 李偉 屈彩虹
摘要:高校的擴招等因素讓我國已經成為高校在校生人數(shù)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國,教育培養(yǎng)規(guī)模和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教育模式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原則,但這也給教學帶來一些問題。很多高?;静扇×撕习嗌洗笳n的形式,特別是基礎課,但大班教學強調學生共性的發(fā)展,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致使學生缺乏學科知識的廣度、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和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小班教學有利于發(fā)揮師生雙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內在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各高校應該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小班化教學模式和理論。
關鍵詞:小班教學;保大班;分小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096-02
我國已經成為高校在校生人數(shù)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國,教育培養(yǎng)規(guī)模和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教育模式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原則。但這也給教學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師資不足、教室不夠等,師生比嚴重失衡,因此很多高?;静扇×撕习嗌洗笳n的形式,特別是基礎課,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二三百人。但大班教學強調學生共性的發(fā)展,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致使學生缺乏學科知識的廣度、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和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需要我們從過去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轉變?yōu)閱l(fā)式的講授、批判式的討論和非標準答案式的考試。打造一個精英教育的高校,需要“小班”的課堂。因此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小班化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班教學的優(yōu)越性
小班教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廣泛采用的一種重要教學組織形式,2010年美國最佳大學排在首位的威廉姆斯學院幾乎全是小班上課,小班教學有利于發(fā)揮師生雙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內在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1.小班教學課堂易于管理。大班上課時因為人數(shù)眾多,教師對每位學生的關注較少,學生課堂參與機會少,主動學習性差,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對學習懈怠,看別的書或打瞌睡現(xiàn)象屢禁不止,致使課堂氣氛差、課堂秩序難維持等。因此教師要拿出課堂時間來維持紀律,這樣教師教學的時間就會變少及教學思路和質量也受到影響。反之小班教學課堂中會讓學生較多地受到教師的個人關注,教師可以充分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因而大班教學中存在的看別的書或打瞌睡等現(xiàn)象會改善很多,課堂紀律變好,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學生更多研討交流、書面和口頭表達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恰當?shù)匾龑W生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
2.小班教學易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大班教學模式決定了只能采取傳統(tǒng)的講授式,即使采取了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但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師精力和時間有限,一般會關注較好和較差學生,較少關注中間學生,這樣中間學生主動性就會變差。沒有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接受效果就會變差。大班上課很難組織適用于全體學生的新型教學形式。而小班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水平調整授課,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采用啟發(fā)引導、討論案例、辯論分析等教學形式,師生關系相對更為輕松愉悅,在平等的教學關系中強化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探式學習,為學生個性發(fā)展和潛能開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搭建了平臺。小班教學有利于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模式靈活多變,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保持學生共性的同時兼顧個性,避免了大班不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個性差異的問題,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受到重視。
二、小班教學模式的探討
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視野最佳覆蓋范圍在25人左右,但真正意義上的小班教學,不單純是班級學生人數(shù)的減少,這只是小班教學的一個外在判斷標準,小班教學的實質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目標、教育方式、評價方式的轉型?;谖覈删⒔逃虼蟊娊逃D型的特殊國情,小班化教學的實施面臨著師資數(shù)量與質量、教室實驗室、教育經費等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方面的困難,我們不能照搬西方的小班化教學經驗,大部分高校不具備完全實現(xiàn)小班化教改的條件,我們要探討出一套既能體現(xiàn)教育大眾公平性,又能發(fā)揮學生個性的小班化教學模式。目前國內一些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著小班教學的改革實施。綜合各高校在這方面的改革實施經驗,保持大班不變拆分小班應該是行之有效的一個模式?!氨4蠓中 钡男“嗷M織形式,即保持大班統(tǒng)一授課,然后將大班拆分成幾個小班課下輔導、研討等,符合了我國的國情,兼顧了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兼顧了學生的共性和個性。
北京大學2012年秋季學期在五個院系開展了“小班課教學”試點,作為提高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一項重要嘗試。以“三個課堂”為“小班課教學”的主要模式,即“大班課堂”、“小班課堂”和“一對一課堂”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按蟀嗾n堂”授課內容適度粗化,增加課程深度和挑戰(zhàn)性,在保證教學大綱整體進度基礎上,著重提出學科基礎和前沿開放性問題;“小班課堂”配合大班授課,由授課教師對教學內容、研討方式、文獻研讀、作業(yè)布置等進行精心設計;“一對一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具體的學業(yè)指導。
四川大學2012學年教學創(chuàng)新,采用大班授課、小班教學討論,實行“教學導師培訓青年教師,同時聘任研究生助教”的方式,開展小班教學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平時課程的討論、分組合作等多項互動內容。
清華大學材料加工課程在2006年就已經改變原來全系上大課(100~200人)逐漸改為分小班(每班20~30人)教學,采用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模式,從而加深學生對工藝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yè)中加入許多不能從書本中找到答案的題目,注重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高等數(shù)學就采用了大班授課,小班輔導。在主講教師進行大班授課的同時,安排博士研究生作助教,負責“小班”習題課、輔導和答疑的教學工作,不僅改善了教學效果,而且可以讓參與助教的博士生得到鍛煉的機會。
2014年上半年我院工程力學課程實施了小班化問題式教學,首先提出工程實際問題,然后讓學生分組,帶著問題課下去學習、討論、答辯分析,教師課上講解重點概念原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明顯增強,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多媒體制作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及工程實踐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
三、小班教學的實施保障
“保大分小”的小班教學模式,要讓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需要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政府、學校、教師的整體配合。
1.提升教師素質、加強師資后勤保障。教師素質是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小班教學對教師的質量和數(sh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教學意味著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班級管理方式的轉變,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花大量時間精力投入教學,加強教學研究,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小班教學意味著需要更多教師補充到教學崗位上,在現(xiàn)有的教師資源和經費條件下,除了把現(xiàn)有的教學潛力充分調動起來外,學校引導建立助教制度應該是可行的方法,招聘碩士博士生做助教,協(xié)助主講教師完成小班工作,既為研究生能力提升提供了機會,又開闊了主講教師的教學思維。
小班教學需要更多相應的場地和其他硬件設施,便于師生的互動、小組合作、研討等。而大部分高校的實際情況是學生很多時候連上自習的教室都沒有,搶座、占座情況時有發(fā)生,所以完全不能滿足小班教學的要求。因此政府和學校需要為小班教學提供更多、更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2.改革評價制度、強化激勵措施。小班教學應該注重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而原有的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評價機制,會使小班教學失去意義,所以學校和教師應該配合建立激勵學生學習的措施和小班教學相適應的評價機制,實現(xiàn)評價多元化。
另外,小班教學必然增加了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工作量、減少了科研等方面的時間,如何保證教師肯把精力集中投入在教學上,那就要加強和改進高校管理制度、教師學術評價和職稱制度,讓教學評價與職稱晉升直接掛鉤,建立激勵措施引導教師把教學放在第一位,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總之,小班教學應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要點,結合我國的現(xiàn)實教育和經濟狀況各高校應該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小班化教學模式和理論。
參考文獻:
[1]張春,肖笛.聘千名研究生助教,川大將推小班教學化教學[N].華西都市報,2011-12-09.
[2]李江濤.北大實施“小班課教學”:把最優(yōu)秀師資用于教學一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6/10/
c-116110393.htm.
[3]王磊.北京大學實施“小班課教學”助推本科教育教學改革[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35/201304/151265.html.
[4]黃天佑.研究型大學中“材料加工”課程建設中的幾點體會[A].見:機械類課程報告論壇組委會.機械類課程報告論壇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5.
[5]張平媛,樊志劍.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提高教學質量[N].大連理工大學校報,2006-03-21.
[6]陽紅,陳淑英.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
[7]張潔.對學生個體均衡發(fā)展的思考——淺談小班化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