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滿洲里市博物館 內蒙古 滿洲里 021400)
1896年沙俄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中東鐵路的修筑權,幾年后一條以滿洲里為起點橫貫我國東北的大鐵路全線通車。中東鐵路,是沙俄為了掠奪和侵略中國,控制遠東而于1896-1903年(清朝末期)在中國領土上修建的一條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是從俄國赤塔經中國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到達俄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西伯利亞鐵路在中國境內的一段。由滿洲里經哈爾濱到綏芬河是中東鐵路干線,全長1480多公里;由哈爾濱經長春到大連是中東鐵路支線,稱南滿鐵路,全長940多公里。中東鐵路的修筑是沙俄殖民者對外擴張的產物。但在客觀上,沙俄的殖民侵略亦把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方式、市政管理、域外文化帶進了滿洲里,使資本主義得以安身立命的蒸汽機、動力機械較早的出現在這里。使其能夠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內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中東鐵路的修筑對滿洲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作用與影響是復雜的,或者說是帶有著野蠻侵略與文化滲透的兩重性,其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本文主要談談中東鐵路的修建中俄羅斯文化對滿洲里的影響。
中東鐵路建成后,大批俄國人來華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國難民涌入中國,這些俄國僑民把俄羅斯文化引入滿洲里,俄羅斯文化包含了生活、語言、文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它的滲入對中俄兩國文化關系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俄境進入滿洲里的族群以俄羅斯人為多,俄羅斯文化在這一地區(qū)的傳播也主要與他們有關。滿洲里曾是俄羅斯僑民在東北地區(qū)的最大聚居地之一,在現今的市區(qū)內曾有相當部分是類似于租界性質的“中東鐵路附屬地”,成為當時脫離清廷控制的“國中之國”,所以在這些地區(qū)俄羅斯文化必然會對中國文化產生全面而持久的影響。
總的看來,滿洲里具有接受俄羅斯文化的地理環(huán)境。雖然沙俄的武裝侵略給滿洲里人民造成傷害,但俄羅斯文化通過移民方式在東北地區(qū)的傳播。
俄羅斯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世界文化發(fā)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它雖起步晚但卻發(fā)展快,近千年的歷史表明,俄羅斯文化是在歐亞兩種文化影響下發(fā)展的,它融合了歐亞兩大文化的一些成分和音素。正因如此,它有東方文化的成分在其中,所以它在中國東北傳播起來才更容易,所以給滿洲里文化帶來深遠影響。
在語言方面,很多俄語的音譯詞被滿洲里人熟練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喂德羅”(鐵皮桶)、“布拉吉”(連衣裙)、“列巴”(大面包),等等。在東北作家的作品中,這些俄語音譯詞也經常出現。比如蕭軍的《下等人》中有“唔德克”(俄國底層勞動者常飲的酒名)、“巴斤克”(俄國皮靴)等等。東北作家筆下的東北人,不僅語言中常夾雜著大量的俄文詞匯,而且有一些普通農民和兒童都能或多或少地說出一些俄語詞語。滿洲里更是這種情況的代表之地。
在飲食方面,滿洲里居民也從俄羅斯飲食文化中吸收營養(yǎng)。在滿洲里有很多俄式西餐廳,二道街國旅對面的金碧輝煌的馬克思西餐廳、生意火火的喀秋莎西餐廳,走在滿洲里街道上隨處見名字就很俄式的西餐廳。這些地方的裝飾也頗具俄羅斯風情,招牌上都有俄國文字,在這里漢字被擺在了次要的地位,屈居于招牌的角落里。店家的大喇叭放的都是俄語的叫賣聲。俄羅斯人帶著啤酒、紅腸、面包和酸黃瓜到野外唱歌跳舞的娛樂方式,也為滿洲里居民所接受,現在啤酒、紅腸、俄式面包等食品已成為滿洲里居民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滿洲里的城市建筑也充滿著俄羅斯風韻。當然,這些老建筑既洋溢著異域風格的獨特魅力,也昭示著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滿洲里是在強行介入外來文化影響下發(fā)展的,所以在城市規(guī)劃、市政設施、城市建設以及街道名稱等方面都體現出俄羅斯文化的影響。中東鐵路修建之初,中東鐵路工程局派工程師對街市進行設計。滿洲里的街道橫平豎直,東西為街,南北為路,以火車線路為分界的道南北區(qū),被幾道街分割得整整齊,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還基本維持原有格局,只是比過去有所擴建。道路兩邊隨處可見尖頂彩蓋的俄式建筑,步行街中有很多俄式風情雕塑,散落著的一些俄式木格楞讓你似乎能想象到一百年前這里生活著俄羅斯人的場景。道南的沙俄監(jiān)獄舊址即石頭樓監(jiān)獄現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中東鐵路的修建使?jié)M洲里成為重要的邊境城市,這里還曾為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為加強革命聯系的一條國際交通線,周恩來、劉少奇等革命領導人都曾從這里出境,中東鐵路的修建使?jié)M洲里發(fā)展為城市,并為他今天成為異域風情旅游城市起了重要作用。俄羅斯文化對滿洲里的影響還有許多方面,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俄羅斯文化滲入滿洲里人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必然會對滿洲里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