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楠
積累是《語文課程標準》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及“語言積累”這個問題。例如,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到“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第二階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到“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到“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有關(guān)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可見,重視語言的積累,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針對《語文新課程標準》和班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要把指導學生積累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積累詞語的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興趣——積累之根
要讓學生有積累的興趣,就必須先讓學生有閱讀的興趣,愛上閱讀是樂于積累的基礎(chǔ)。從低年級學完拼音開始,就可以和班里的學生一起讀課外故事。但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要讓學生讀多少多少書,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上書,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低年級學生大都愛聽故事,表現(xiàn)欲強,可以借給學生講故事的機會,向?qū)W生推薦好書,并引導他們自己讀故事,講故事。同時,把讀書作為一項常規(guī)性的家庭作業(yè),要求每位學生天天要讀半個小時以上的課外書,每讀完一本可以在班里的“小書蟲排行榜”上加一顆“智慧星”。就這樣,從低年級開始就引導學生喜歡讀書。隨著年級的升高,鼓勵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讀到有趣的、感動的、精彩的、有特色的詞句等,都可以隨手圈畫。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好的讀書習慣,又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意識。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課上向他們滲透語言感知和鑒賞能力,借助的就是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小語課本中的課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語言堪稱典范。在學習課文時,便要注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以及對好詞好句的品讀。學生在讀想中感知到美,欣賞到美,領(lǐng)悟到美,便會有積累的興趣。
二、得法——積累之葉
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積累不強,詞匯不豐富,對于詞語的感覺也就相對遲鈍,往往是囫圇吞棗,良莠不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教給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知道積累什么。從一開始在學生看故事的時候,教師就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出一些好詞語,使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詞語。比如,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刻意地把一些好詞歸納出來?!斑@篇故事里,描寫天氣的詞語用得多好啊,有……”“這里有好多描寫顏色的詞語,有……”“你瞧,這個句子多美!”諸如此類的導語,就能很自然地把學生導向積累,使他們知道該積累什么。然后,要讓學生明確知道如何積累?!氨痴b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的好方法”,所以不管是課外的積累,還是課內(nèi)的積累,都應把背重視起來。但是,課外的背誦應區(qū)別于課內(nèi)的背誦,不能要求的太死,學生對于所看過的故事,能夠大致復述或者表演出來即可。到了中高年級,則可以系統(tǒng)地講授一些總結(jié)性強的積累方法。比如:
1.歸納積累法。將有語言特色的分別歸類,如,外貌描寫、動作描寫、景物描寫、比喻擬人、成語運用等,指導學生積累精彩詞句。
2.整體積累法。對小學生來說,積累一篇文章的完整資料是非常有益的。整體的積累主要包括摘錄文章的題目、開頭與結(jié)尾、典型事例、優(yōu)美詞句等。這樣,對整篇文章就有了很好的把握,為以后著手寫文章打下較好的基礎(chǔ)。
3.比較積累法。個性、特點等,在比較中才能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為此,可圍繞某一專題,對課本及課外詩文進行研究性閱讀,歸納綜合,找出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
三、交流——積累之花
在平時讓學生建立專門的積累本,讓學生把看到的好詞、好句摘抄在上面。每周選定一節(jié)語文課,開展小組的交流活動,每個學生交流兩個好詞或一個好句。這樣,就使屬于學生自己的積累得到了展示和交流,產(chǎn)生的效果也是不容估量的。有些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借鑒,受到了鼓勵;有些學生本來不夠積極,在小組交流中受到了感染;還有些學生有積極積累的熱情卻不得法,學習到了積累的方法??傊还?jié)積累交流課,足以點燃全班進行積累摘抄的熱情。
四、運用——積累之果
語言積累不是為積累而積累,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運用積累的豐富語言。只有通過運用,才能使積累的語言內(nèi)化成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1.開展詞語積累運用展示活動。經(jīng)常利用語文課上的邊角時間,開展活動。我來描述你來猜,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選詞填句子,串詞成句,擴詞成段,等等,讓學生腦中積累的詞語融入他們的語言之中,常用常新。
2.堅持寫課后小練筆。學生特別喜歡的課文學完后,堅持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方法,有感而發(fā),寫寫課后小練筆。如,在學習了老舍先生的《貓》一課后,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并模仿這些語句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結(jié)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寫出了出彩的句段,語言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起來。
3.積累向習作靠攏,從模仿到引用再到創(chuàng)作。在低年級時,可以積極鼓勵學生仿寫兒童詩,而在中年級時,則可以要求他們仿寫課文中的片段。在單元的習作中,更要教給學生引用所積累的排比句式、名人名言等,幫助他們讓自己的習作更加有文采。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強化之后,學生就能夠?qū)⑿揶o手法、表達方法熟練運用,逐漸能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精彩篇章,讓人欣喜不已。
教總是有限的,學才是無限的。教師在課堂上把方法教給學生以后,就要鼓勵、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寫文章時恰當?shù)剡\用,這樣有利于搞好語言的積累,增加語言的儲備。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詞語,一句句、一段段、一篇優(yōu)美絕妙的好文,都是語言世界里的寶貝,讓學生做一個尋找美好、采集珍寶的人。最終使學生能在收藏、欣賞、品味中孕育出自己對語言特別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在一路積累、一路熏陶中,讓他們陶冶出自己的才華氣質(zhì),讓他們筆下的文字灼灼生輝,文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