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能不拘形式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這不僅是教學目標,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從根本意義上說,只有徹底解放了學生,解除了學生習作的種種心理束縛,根據(jù)自己的認識、感受,自由地表達。
如何不失時機地充分愉快過渡到書面表達,讓孩子們寫出文通字順的習作呢?
一、精心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作文環(huán)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場景中放飛靈感,表達感情。例如,隨著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變化,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不同的風格。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顒訛閷W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松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于寫作。
二、指導學生寫好“兩記”,奠定良好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
讀書筆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以是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匯、語言。眼下,每個學期都有必讀書目,這正好為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創(chuàng)設了契機。
三、指導學生自主擬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作文命題上可作如下一些改革和探索。
(1)自由命題,即讓學生選取生活中最感興趣、最新奇、感受最深的事件或人物,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內容自選,題目自擬,體裁自定。寫這類自由作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各學段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求給出一個大致的范圍,也可以什么都不限制,只是規(guī)定完成作文的時間。
(2)半命題,例如寫《我學會了……》等。這種命題方式可使學生選材時有較大的余地,從而打開思路,自由發(fā)揮,避免了習作內容的雷同。如寫《我第一次……》,學生寫出了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
(3)假想性命題,例如《我當上了……》等,這類命題方式要求學生寫想象作文,可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
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拓展學生思維
所謂大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guī)定字數(shù)、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他們的內在潛質,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讓學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點條條框框,多一點稚氣。
(1)選材求異。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將題目由狹變寬,以便學生能挑選自己熟悉而又與眾不同的作文材料。
(2)體裁求異。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jù)內容自由選擇最佳表達形式。如寫暑假生活,可以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書信或日記。寫祭掃烈士墓,可以寫記敘文,敘述掃墓情況,也可以寫成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3)立意求異。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確立作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寫“牛”,可以寫小牛犢的可愛,也可以寫牛的埋頭苦干精神,還可以寫牛的倔強脾氣。
五、注重綜合學習,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新課標非常重視綜合性學習,我在寫作訓練教學中也嘗試了用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體現(xiàn)在“溝通”上。
1.通過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勞技課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訴諸筆端。
2.課堂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相結合,促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
3.溝通課內與課外閱讀,教師要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讀書會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觸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
4.溝通師生心弦,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寫作心理。
小學生的所見、所識有限,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善于利用教材,注重語言積累,運用各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本瓦@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水到渠成地把學生引進了寫作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