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比較純粹和精煉的語言方式,它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生命體驗。讀完詩歌后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情韻與作者的思想,從而陶冶了情操。怎么在詩詞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很難用語言表達又在心中蕩漾的意緒,是每個語文老師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與教師對話
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積極運用“對話”展開教學。比如,在講解曹操的《觀滄?!愤^程中,首先讓學生掌握這首詩寫作背景,然后可以向學生問道:“同學們有沒有看過大海?同學們能描繪一下你們心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隨后老師引導沒看過大海的學生去問看過大海的學生問題,讓學生之間展開相互的交流與溝通,在這個時候老師應當注意“傾聽”,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反應情況。這種不僅照顧到了學生的情緒,還符合了對話教學的平等原則,另外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將“?!钡母拍钫宫F給學生的方式比老師直接述說或者播放視頻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師直接講解比學生對自己同學的講解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在對話過程中老師還應當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對話應該包括提問、傾聽以及反應,因此老師不能將“提問權”只掌握在自己手中。大部分學生都具有隱蔽性與表演性的心理特點,他們不僅想在同學面前展現自己,但又怕因為答錯而失去面子。這就要求語文老師不應當只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提問,還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計出不同的問題,從而使得問題更加有效。但是,倘若只是老師單方面提問,這樣也不是完整的對話教學,老師可以根據中學生想要表現自我的心理特征,來鼓勵學生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并且敢于提出質疑。
二、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
課本是語文學習的憑借,課本中每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都是作者思想的結晶,是作者意志品質、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體現,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與作者展開交流與對話。在學習詩詞前,老師應當引導老師廣泛地搜集作者生平資料,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與作者展開對話與交流,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為更好的理解詩詞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語文老師在詩歌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借助音樂,建立特定的情景,就可以將學生帶入一種特定的藝術氛圍中,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詩歌的情感。現成的配樂朗誦雖然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可以建立一定的教學氣氛,但是學生仍然是被動的。因此,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與所學詩歌的內容、情感等因素有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誦,與作者展開直接的對話與交流。因此,在詩歌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引導學生自行展開配樂朗讀。比如,當講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歌時,學生會配上《高山流水》;當講解《錢塘湖春行》時,學生會配上《江南春色》。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與作者進行交流,而且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得到了提高。
三、引導學生與學生對話
以往的語文教學通常都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很少涉及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而對話式教學非常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它提倡的是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感受,相互溝通交流。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思維的碰撞與交流,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領悟作者的中心思想,感悟詩詞中的情感。例如,在講解《陌上?!愤@首詩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由每個小組自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自主、合作學習,隨后在全班展開交流。學生們在互相對話、相互交流、相互欣賞中學習,從而深深的領悟了這首詩所包含的情感。
四、引導學生自我對話
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學生“自己與自己對話”,學生自我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展開自我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詩歌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與自己進行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探究,在探究過中對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課外讀本上選取一些經典的詩詞,來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在閱讀過程中找出規(guī)律,學習寫作的手法,并且嘗試模仿寫詩評。學生在寫詩評過程中,接觸到了詩人的靈魂,體會了他們的情感,分享了詩人的“酸甜苦辣”,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將自己與作品的形象展開比較,在心中自己進行對話,從而幫助了學生形成了崇高的品格。另外,老師可以經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寫詩詞,比如在學習完《江南春》之后,讓學生游玩當地的風景名勝,然后讓學生模仿寫一篇有關風景的詩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展開自己與自己的對話,從而提高了詩詞鑒賞能力。
周洋,教師,現居江蘇宿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