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強
淄博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yī)院胸外科,山東淄博 255120
肺癌作為臨床上死亡率偏高的一種惡性腫瘤,在近年來隨著發(fā)病率的增長,逐漸成為了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一大因素[1-2]。肺癌發(fā)病率的增長與氣候環(huán)境的惡化以及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肺癌患者而言,盡可能在早期以手術的形式進行治療是延長生存期限、改善生活質量的最佳途徑。以往在臨床上多采用傳統(tǒng)開胸手術對肺癌患者進行治療,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胸腔鏡技術也逐漸廣泛地應用于肺癌手術治療中[3-4]。為探究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用于肺癌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將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68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實施不同方式的手術治療,現報道如下。
通過隨機抽選的形式選取此期間在該院進行診治的68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況下以每組34例的人數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經診斷,該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肺癌診斷標準。觀察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20例,女性 14例;患者年齡在 42~78歲之間,平均年齡(61.34±3.48)歲;其中周圍型肺癌15例,中央型肺癌19例。對照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在43~78歲之間,平均年齡(61.59±3.46)歲;其中周圍型肺癌14例,中央型肺癌20例。兩組患者的相關一般資料基本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觀察組:實施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實施手術前,患者取健側臥位進行雙腔管氣管插管,隨后行靜脈復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實施手術。首先取患者腋中線的第7肋間與第8肋間做長度約為3~6 cm的觀察孔,取背闊肌的第4肋間、第5肋間及胸大肌后緣做長度約為3~6 cm的操作孔,取肩胛下角線第7肋間與第8肋間做長度約為3~6 cm的輔助操作孔,在進行做孔操作時切記避開心臟的范圍,同時利用乳突牽開器撐開肌肉組織與皮下組織,隨后采用胸腔鏡依次實施靜脈分離、動脈分離、結扎、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的相關操作。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開胸手術。對照組患者的術前插管方式與麻醉方式均與觀察組相同。取患者胸部的第5肋間做一切口作為開胸手術的入口,切口長度約在20 cm左右的范圍內,隨后以逐層分離的形式將連接的肌群切斷。采用牽開器撐開患者肋間間隙,間隙約在8 cm左右。隨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定,實施肺葉切除及淋巴結清掃操作。
手術實施完畢后,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疼痛評分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觀察與監(jiān)測,并作為相關指標進行對比。
所有數據的統(tǒng)計均通過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同時以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行 χ2檢驗,并將P<0.05作為數據差異顯著的標準,用以表示兩組數據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5]。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疼痛評分等3項相關指標分別為(205.78±57.32)mL、(407.77±71.27)mL、(3.73±1.28)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優(yōu),兩組相關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s)
注:觀察組患者上述3項相關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術中出血量(m L)術后引流量(m L) 疼痛評分(分)觀察組(n=3 4)對照組(n=3 4)t P 2 0 5.7 8±5 7.3 2 2 9 8.7 6±6 5.8 8 2.6 7<0.0 5 4 0 7.7 7±7 1.2 7 5 2 8.7 1±7 5.6 8 2.8 1<0.0 5 3.7 3±1.2 8 6.4 1±1.3 4 3.4 7<0.0 5
實施手術后,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57%,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1.4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n(%)]
導致肺癌產生的原因除肺部病史、空氣污染或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外,與患者的職業(yè)性質、電離輻射以及長久的吸煙習慣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對肺癌進行預防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6-7]。肺癌患者在發(fā)病初期病灶并出現轉移現象,因此肺癌早期可以作為最佳治療時機行手術治療,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形成最大化的保障。當前在治療肺癌的手術方式選擇上仍然存在著較大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利用傳統(tǒng)的肺葉切除術對于切除肺葉及清掃淋巴結都具有著明顯的效果[8-10]。但在研究中發(fā)現,傳統(tǒng)的肺葉切除術在治療的同時,也存在著術中出血量大、術后不易恢復等弊端,與現代醫(yī)療需求存在著一定的相悖之處。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是一種以微創(chuàng)為準則的新型治療方式,其融合了傳統(tǒng)肺葉切除術在肺葉切除與淋巴結清掃方面的優(yōu)點,并在此基礎上對傳統(tǒng)肺葉切除術術中創(chuàng)傷較大的問題進行了改進,在臨床應用中獲得了醫(yī)患人員的一致好評[11-12]。該文通過研究發(fā)現,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在肺癌治療中所占據的優(yōu)勢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安全性更佳。與傳統(tǒng)肺葉切除術相比,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一大明顯優(yōu)勢就是該方法可大大減少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因失血而休克的幾率大大降低,從而使手術的掌控性得以提高。除此之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可隨之降低,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②手術效率明顯提高。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在進行清掃淋巴結這一操作時,雖能夠有效對淋巴結進行清掃,但往往耗時較長,加上組織粘連等因素的影響,手術的效率大大降低,并給手術增加了諸多不確定的隱患。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有效的避免,并采用電凝止血法進行止血,使手術的效率得以明顯提高。③微創(chuàng)性。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在手術的過程中所做的操作孔較小,有效避免了患者因手術切口過長對生活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并對患者各組織的完整性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實施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相比均明顯較優(yōu),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94%)與對照組(17.65%)相比明顯較低,可見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某項研究對象人數多達2 641例的相關研究中,經證實,對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行腹腔鏡手術的遠期生存率并不低于行開胸手術后的遠期生存率,甚至更優(yōu)。
綜上所述,針對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生存時間也能夠得到有效延長,對于患者預后改善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具有在臨床進行廣泛推廣的價值。
[1]初向陽,薛志強,劉毅,等.單操作孔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2,19(2):113-115.
[2]王冬冬,丁成,陳俊,等.全胸腔鏡下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54(16):61-63.
[3]王建,王遠東,邵中夫,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6):2706-2707.
[4]王代波,張遜,王冬濱,等.雜交式單操作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臨床研究[J].天津醫(yī)藥,2013.41(6):560-564.
[5]吳琳搖,石文君.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在早期肺癌的治療[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4):762-763.
[6]羅國軍,張利,李卓東,等.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療效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4):454-455.
[7]施仁忠,張亞鋒,夏曉明.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癌的療效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4):2629-2631.
[8]陳嶺,金海.單操作孔電視胸腔鏡與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的對比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2,34(18):2786-2787.
[9]曾穎鷗,羅清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肺癌細胞性肺癌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27):40-42.
[10]胡志遠,何理祥,何相鋒,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治療早期肺癌35例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8):1227-1228.
[11]徐海,郎曉慧,張金峰,等.66例2切口胸腔鏡手術治療臨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4,28(4):321-325.
[12]王強,吳勇,徐文舉,等.非昂貴耗材的完全胸腔鏡手工肺葉切除術[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1):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