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本會
【摘要】筆者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和德育教育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與德育教育融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必要性,從德育教育對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進行探討,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幾條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對我國進行德育教育,構建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建設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習作教學;德育;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現狀
語文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小學語文習作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初步應用,借助語文習作,學生可以更加貼近生活,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真實性地描述。然而,目前小學習作教學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習作,教學條件、學校對習作教學的不重視等,都影響學生利用習作對真實情感的表達。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是社會公德與素質教育的永恒話題,其不僅是一關乎個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還是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設。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強和改進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是加強小學德育教育和管理,而后小學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和道德教育,我國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才會上升。
德育教育工作,即對個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將人的品德進行加強塑造,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和求學同等重要。呂型偉老先生指出:一個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是對社會有用的“合格品”,但是那個人如果智育不合格那就是次品,體育不合格是“廢品”,而德育不合格則是“危險品”。這告訴我們教育更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在讀好書和做好人之間,做好人甚至比讀好書更加重要。
當前的德育教育存在許多問題:過于看重社會的政治功能,而看輕個人的發(fā)展功能;學生成為了德育教育的被動者,而不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主體;讓學生順從既定的、預設的規(guī)范法則,但是學生在這些所謂規(guī)范法則下,學生卻不能與實際社會接軌,脫離了現實生活。在這樣的德育過程中,學生的天性被壓抑,得不到釋放,學生的情感被忽視,學習生活也漸漸被扭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學生逐漸走向極端。而德育教育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學校對未成年人實施生活化德育,德育教育融入生活細末之中。
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小學語文習作對于小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很好的一個方法,可以通過習作了解到學生內心想法。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時,必須要求學生做到不說假話,實事求是,將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通過習作表現出來,要想表達真實的自己就得做到說真話。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激發(fā)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閃光點,發(fā)現生活的美好而不是一直處于生活的陰暗面,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對生活進行深度的思考,從點及面,透過生活的現象看到從生活中折射出來的本質內容。
語文習作與德育之間的關系是復雜而微妙的,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故應樹立好教學觀念、擺正教學態(tài)度,將自身的修養(yǎng)去影響并且引導學生的思想成長。加強教師德育滲透意識是適應社會發(fā)展和教師自身發(fā)展及學生全面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要求學生做好習作、豐富文化內涵,更要要求學生通過習作教學使學生個人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提升。教師不再僅僅是將課本里的知識交給學生,還更應該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給予學生指導正確的方向,給學生指引。
挖掘和豐富語文習作教學的內容,拓展德育滲透資源。筆者多年語文習作教學發(fā)現,習作教學的內容應該隨機應變、與時俱進,然而,教師所設定的越來越多樣的習作內容對學生學習習作而言是一種抨擊,習作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矛盾各不相同,學生對此并不能準確把握其中的真正內涵,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仔細認真地對學生教學解釋指導,讓學生得以接受,將正確的寫作觀念和寫作手法教給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是教師教學的重點,通過習作融合德育的滲透對學生進行教學。例如,老師安排漫畫習作,設計兩幅漫畫,第一幅漫畫中:兩個學生站在垃圾灑滿一地的垃圾桶旁邊;第二幅漫畫:兩個同學大汗淋漓,地上的垃圾卻沒有了。這個習作漫畫不僅是要讓學生對習作進行學習,在進行習作時同時也進行了德育教育,從兩幅漫畫中學到要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的道理,這就是語文習作教學與德育教學的有效融合。
四、結論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讓學生要得到的不僅是作文能力的提升,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做到習作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效融合,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又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習作技巧,有助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德育教育要全方位滲透到語文習作教育,做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德育的無痕教育。習作教學時,任課教師要積極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并且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
參考文獻
[1]吳安春.從“知識本位”到“德性本位”——教師創(chuàng)造教育觀的整體性與根本性轉型[J].教育研究,2003(11).
[2]邵瓊.文以載道,以道育人——淺談新課改下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1).
[3]苗青,郭繼民.中國哲學視野下的知識與德性[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7(10).
[4]郭繼民.西方哲學視野下的知識與德性[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