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樵山教育 有為品質

2015-11-28 03:31龍建剛陳春陽
廣東教育·綜合 2015年11期
關鍵詞:西樵特色學校

龍建剛 陳春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對于教育,一千個學生,便有著一千個色彩各異的夢;一千位教師,便有著一千般風格迥異的課堂;一千所學校,便有著一千種個性鮮明的思考與實踐。

考試流水線下的萬生一面,是中國教育曾經無法直面的傷痛;特色打造下的一校一品,是教育現(xiàn)今努力追求的風景。

特色,是學校文化最本質的標簽,是學校個性最美麗的外顯。沒有特色的學校是缺乏靈魂的學校,自然無法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詩意棲居地。

佛山市南海區(qū)西樵鎮(zhèn),以“樵山教育,有為品質”作為區(qū)域教育內涵發(fā)展的追求遠景,引領全鎮(zhèn)中小學校走特色建設、內涵發(fā)展之路,執(zhí)著追求與智慧實踐之下收獲精彩連連。思考的深度決定實踐的廣度和效度,因此,以西樵學校特色建設作為樣本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考,對于我省各地如何在鎮(zhèn)域層面推動學校特色建設與發(fā)展,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多重困惑的現(xiàn)實與特色主張的追求

社會的多元化趨勢給了教育無限自由生長的空間,但當你面臨著無數(shù)種可能的時候,你的選擇是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你的方向是否指向理想的彼岸。思路決定出路,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個性化的理念與思維是多么的重要。在自身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西樵教育既具備改革者的勇氣,敢于創(chuàng)新;更兼有改革者的智慧,善于駕馭。勇氣與智慧的交相融合之下,西樵教育挖掘地域文化的積淀,立足自身發(fā)展的實際,對接區(qū)域教育的主張,最終以“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理念下學校特色發(fā)展成功突圍。

1.外在要求的時不我待

21世紀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啟動。改革,就意味著破舊立新,改革就意味著價值取向的重新厘定,改革就意味著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教學主張。但當時的西樵教育在這一輪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走得頗為煎熬。學校發(fā)展的特色不夠鮮明,教師隊伍建設的效果不夠突出,學生素質的提升不夠理想。

西樵鎮(zhèn)作為近代紡織工業(yè)革命的搖籃,是名貫東西的中國面料名鎮(zhèn)、中國龍獅名鎮(zhèn)、廣東省中心鎮(zhèn),其高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對教育發(fā)展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如何適應甚至適當超前從而引領當?shù)亟洕鐣陌l(fā)展,成為西樵教育必須直面的現(xiàn)實。

2.自我行進的山重水復

當時間行進到2004年的節(jié)點,西樵教育迎來了自我發(fā)展的又一個高峰——順利獲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zhèn)。這一理想高度的達成既讓西樵26000多名師生歡呼雀躍,又讓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青眼相加。但以西樵教育管理辦公室(現(xiàn)為西樵教育局)為首的西樵教育人卻在短暫地欣喜之后,陷入了沉思:后“教育強鎮(zhèn)”時代的西樵教育如何進行自身定位?西樵教育如何在對歷史的梳理與繼承中改革創(chuàng)新?處于高位發(fā)展的西樵教育實現(xiàn)自身突破的方向在哪里?用進廢退,西樵教育沒有時間喘息打盹,惟有在內涵發(fā)展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才能避免高峰之后的低谷。動力決定我們的事業(yè)發(fā)展是否可以強勁且持久,只有創(chuàng)設新動力源和發(fā)展點,西樵教育才能有新突破,也才會有新收獲。但動力源在哪里?向上突破的著力點又在哪里?

而在此前,為推進教育強鎮(zhèn)的創(chuàng)建,整合鎮(zhèn)內的教育資源,西樵對全鎮(zhèn)的學校布局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多間學校的合并在當時成為常態(tài),如何讓這些文化背景、個性習慣、教學理念、德育主張等等有著較大差異的師生快速融合與相互認同,并生成和建構起新的學校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命題。

適逢此時,南海區(qū)教育局為推動南海教育高位優(yōu)質發(fā)展,提出了“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的區(qū)域教育理念,著眼于南海社會的發(fā)展和未來,構建南海教育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體系,辦人民滿意的品質教育。作為區(qū)域內的文化重鎮(zhèn)、經濟大鎮(zhèn)和教育強鎮(zhèn),西樵如何個性化地詮釋并踐行這一教育理念?西樵又如何以其“強鎮(zhèn)”之身份來擔當應有之責任?西樵能否將自身打造成南?!捌焚|教育”理念下的標桿鎮(zhèn)?

教育強鎮(zhèn),區(qū)域理念;動力源,新突破……這些問題如何有效地應對和解決?它們的本質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路究竟在哪里?一個個問題如山般重重地壓在西樵教育領路人的心頭,深深地拷問著西樵教育人推行教育改革的智慧與勇氣。

3.突破發(fā)展的柳暗花明

西樵有著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明清時期,以康有為、湛若水、何白云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志士隱居樵山,探求理學,西樵理學文化的根基日益深厚;而陳啟沅、詹天佑、黃飛鴻等都在西樵山留下了有為人生的光輝足跡。理學與有為,成為樵山文化的兩大精神內核。

2009年,經廣泛討論和深入思考后西樵教育人形成共識,秉承“以人為本、效益至上、重抓過程、務求落實”的教育管理策略,依據(jù)“一個目標、兩個戰(zhàn)略、三個保障”行動綱要,逐步把西樵教育打造成基礎更厚實、發(fā)展更均衡、隊伍更優(yōu)化、體系更完善、制度更科學、特色更鮮明的現(xiàn)代化辦學格局。

在無畏與智慧共同的孕育下,“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終于破繭而出。也許,大家都沒有能想象到的是,這只蝴蝶的翩翩起舞,在短短數(shù)年后將把西樵教育引領到一片無限開朗的上升空間。精彩從此開始在西樵山下,西、北江畔悄然生成,生生不息……

多維解讀的內涵與個性品質的表征

“樵山教育,有為品質”是新的發(fā)展階段西樵教育人對西樵教育發(fā)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新愿景。因此,對“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內涵進行多維解讀,才能為西樵教育的特色發(fā)展奠定多彩的底色;只有對“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品質表征有了具體的描述,才能令到眾多的西樵教育人對共同愿景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1.“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內涵

“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精神可提煉為——“行事有為,成事有品”。

“有為”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一種精神。樵山文化是珠江文明的燈塔,嶺南文化的杰出代表,用人文品牌與西樵教育的內涵追求對接,具有識別、凝集、導向功能,有強烈的內在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表達態(tài)度,引導觀念?!坝袨椤笔撬枷搿⑿袆?、追求的高度統(tǒng)一,與西樵著力打造山水新城和文化高地的客觀要求,與新時期西樵的實踐與未來發(fā)展的要求高度一致。西樵教育,應有所作為,也應大有作為。

“品質”是品位和質量,特色與風格的綜合表征。品質教育應當是充滿生命氣息,能夠讓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的教育,能夠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的教育,是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及其構成的系統(tǒng)之間具有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關系的教育。品質教育是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有個性的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是促進社會持續(xù)、健康、和諧發(fā)展和進步的教育。對教育品質的追求,是實現(xiàn)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表現(xiàn)。

2.“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具體表征

一是學校有為,打造品質學校。鎮(zhèn)內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高,有良好的社會美譽度;在教育管理或教育改革等方面有創(chuàng)新性的突破或典型經驗。每間學校都具有個性化的人文精神、校園文化、辦學特色,教育的內在有品質,外在見精彩。

二是教師有為,推出品質教師。好的教育,肯定需要有智者的引領,才能找到切合自身實際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學的發(fā)展方向;好的教育,同樣需要一批作為學校骨干的勇者,他們既對學校改革的理念有著清晰的認識與把握,又對如何落實執(zhí)行有著明晰的思路與方向,從而披堅執(zhí)銳勇猛向前;好的教育還需要一大批有熱情、肯奉獻、能創(chuàng)新、敢擔當?shù)钠胀ń處?,他們是學校改革最根本的力量,是真正的教育行者,他們高擎理想的大旗,踐行師者的諾言,散發(fā)著人文的美麗。智者、勇者、行者,從根本上構成了一個區(qū)域追求教育理想的三種力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建構、實踐、反思、提升、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三種基本參與群體。

三是學生有為,培養(yǎng)品質學生。教與學,師與生,主導與主體,呵護與成長,這是教育最為核心的兩極。在西樵教育有為品質、內涵發(fā)展的敘事語境下,學生好學向上,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全面發(fā)展、品學兼優(yōu)、和諧成長;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四是家長有為,歷煉品質家長。家校之間建立和諧、密切的聯(lián)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共同為孩子的未來而努力。家長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表率;尊重理解,成為孩子的朋友;溫馨和睦,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校攜手,共筑美好的未來。

五是教學有為,形成品質學科。課堂是學校踐行教育理想的首要平臺,是學校實行教學主張的主要陣臺,是教學相長師生對話的重要舞臺。課堂對于教育生命、學校發(fā)展與師生成長而言,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因此,西樵教育提倡形成對學生個性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有成效的教學,追求打造有效率、高品質的課堂,讓課堂開放而融洽、互動而輕松、有幸福感。

六是科研有為,催生品質課題。通過科研引領,促使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和整體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等課題研究向縱深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鎮(zhèn)內各學校校內研究資源有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團隊有智慧,教學問題攻關有突破,形成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的教改成果。

多元解構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收獲

對于一個區(qū)域的教育理念與主張,其得以推進與實踐的關鍵在于所轄學校對理念與主張的接受認同,并且必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這些學校思考與實踐的能動性?!伴陨浇逃?,有為品質”,是西樵教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共同愿景,這一主線非常清晰,但在具體的實踐策略和推進路徑上則大力倡導各類學校百花齊放。宏觀上,西樵鎮(zhèn)教育局為各學科、各學校的內涵發(fā)展、特色建設給出了統(tǒng)一明確的導向,即對“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內涵有明確的定位,對“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外在表征有具體的描述,對“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保障有具體的措施,對“樵山教育,有為品質”的相關行動有具體的指引。與此同時,在具體的實踐中,充分尊重各類學校在探究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精神,著力促成百花齊放的發(fā)展形態(tài)。在宏觀上引領,在具體實踐中給予足夠的空間,這是西樵教育特色鮮明、品質有為的典型經驗。

1.傳承中創(chuàng)新,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基礎

只有梳理歷史才能洞穿繁雜,惟有與時俱進才能不斷超越。特色學校的建設并不是要割裂歷史,再造一所學校;也不是否定現(xiàn)有的實際,重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應該是植根于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和教育變革的大趨勢,既關照歷史前進的腳步,又聚焦學校辦學的現(xiàn)狀,吸取傳統(tǒng)文明的優(yōu)良基因,對接區(qū)域教育的辦學主張。唯其如此,我們的特色學校建設才能上接天氣,下接地氣,才有可能在整合各方資源的基礎上真正實現(xiàn)內涵發(fā)展的厚積薄發(fā)。

同樣是從文明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角度進行特色學校建設,西樵第二小學的華氣教育、第三小學的書香墨韻、第五小學的至善教育是以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光大和學生的素質提升為其切入點,卻又風格迥異;民樂小學的飛鴻教育和西樵第一小學的情韻教育則從本地傳統(tǒng)民俗精粹的綿延為特色的生長點,卻又推陳出新。

在歷史的基因中,尋找適合本校發(fā)展的特色路徑,首先是載體的確定,以及通過這種載體所要達到的目標。西樵第二小學在“華氣教育”的引領下,以規(guī)范書寫漢字、兒童劇展演和少兒版畫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朝氣”“大氣”“靜氣”“雅氣”和“靈氣”。學校提出“一筆一劃成國風,一字一句蓄精魂”的目標,建設成為佛山市規(guī)范化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同時結合兒童劇和兒童版畫教學,成就培養(yǎng)“華氣”學子的目標。

一樣是以“讀”與“寫”為載體,西樵第三小學卻另有一番風景,如今,“書香墨韻,博雅三小”成為樵山教育的驕傲。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們對書法的認識和理解,讓墨香國粹植入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我是中國人,寫好中國字”。除了書法興趣小組外,學校還編寫了三本書法校本教材,創(chuàng)編“書法操”“書法歌”?,F(xiàn)在,“博雅三小”已經成為全國青少年書法教育實驗學校、廣東樵山書院青少年書法教育拓展基地。

讓歷史的基因,變成學校的特色標識,免于流于形式的膚淺,課程、課堂是極其重要的實踐領域,這也是西樵教育人在特色建設的過程中時時不忘審視和堅守的一點,只不過各個學校的實施路徑不同而已。西樵第五小學在多年的國學傳承中不斷積累與沉淀,形成了完整的“至善教育”體系。在經典誦讀和校本特色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學校構建起至善環(huán)境、至善課程、至善課堂等多位一體的發(fā)展模式。為了實現(xiàn)教師德善、善教的目的,培養(yǎng)善學的學生,學校將“主題教研,小課題研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及課堂觀察”這四項常態(tài)的教研活動,有效地融為“四位一體”的主題式教研活動,讓學校以超過91%的優(yōu)秀率,通過南海區(qū)高效課堂示范學校評估。

地方民間文化精粹隨著特色學校走出省市,走向全國,是西樵教育人在多年特色學校建設過程中收到的最好回報,也更加壯實了特色學校的發(fā)展根基。2014年春節(jié),民樂小學的孩子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和元宵晚會的舞臺,具有佛山本土特色的“大頭佛”亮相全國。2014年7月22日,西樵一小的“紅豆粵劇社”帶著粵劇登上了在北京舉行的“夢想中國 舞動校園”全國中小學生校園集體舞展演,榮獲一等獎的好成績。

無論是民樂小學,還是西樵一小,當我們欣喜于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時,回望學校特色建設的過程,其孕育特色的“基礎”,更應該值得我們探究與思考。作為飛鴻故里、龍獅名鎮(zhèn),西樵孕育著燦爛輝煌的獅藝武術文化。民樂小學便充分利用這一特色資源,以武術項目為載體,構建了“德藝雙馨,文武相暉” 的教育體系。學校以黃飛鴻武術文化為根基,創(chuàng)編了獅藝武術操,開設了獅藝武術課,構建了完善的“飛鴻課程體系”,培育了一批飛鴻之師,探索出一條以武健體、以武勵志、以武啟智、以武育德的“飛鴻教育”發(fā)展之路。

西樵第一小學的選擇,與民樂小學可謂殊途同歸。佛山是粵劇的發(fā)源地之一,在南海,粵劇深入人心。西樵一小因勢利導,將本土的悠揚粵韻引進校園,全面實施“情韻教育”,致力于讓學生“做有中華情懷、民族情感、品直學芳的現(xiàn)代人”。 學校堅持特色常規(guī)化,創(chuàng)設粵劇藝術氛圍;在課堂上,將特色課程與音樂學科不斷整合,打造“情知課堂”。近年,西樵一小還創(chuàng)編了一套粵劇身段操,每天大課間全校師生共同演繹。2011年,一小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傳習所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中國保護中心推廣基地。

這些學校,他們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著自己對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民族傳統(tǒng)和本土文化的感悟,也讓自身特色建設的基礎更加牢固。

2.個性化視角,特色學校建設的必由路徑

教育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學校應該如何對社會的發(fā)展作出回應?學校特色應該如何呈現(xiàn)?這本身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元的視角,有著多元的解讀。如果說前面幾所學校是植根于“傳統(tǒng)”,在歷史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進行特色學校的建設,換一個視角,我們也可以立足“當下”,從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和現(xiàn)代教育的變革出發(fā),以個性化的方式,因校制宜,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地進行特色學校的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加多樣化的需求,教育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與機遇——這些,都成為西樵中小學進行特色建設的突破口,關鍵在于,如何從本校的實際出發(fā),尋找到一條個性化的路徑:太平中學的自主合作、大桐堡小學的毽球特色、西岸學校的綠色校園和執(zhí)信中學的藝術教育,都是從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位,以學生特定素質的養(yǎng)成打造學校的特色;太平小學的抱團發(fā)展和樵北中學的學籍雙管理則是從現(xiàn)實教育的困境中尋求突圍,通過個性化的方法,解決學生培養(yǎng)中各系統(tǒng)彼此割裂和相互孤立的困惑,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學子。

當今社會對學生的獨立性、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學生素質培養(yǎng)及個性發(fā)展的角度來思考學校的特色建設,是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使然。太平中學把發(fā)揚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作為培養(yǎng)學生充分發(fā)展最核心的因子,確立了以課堂教學作為創(chuàng)建“自主合作”特色建設的主陣地,特色首先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踐行,并深化到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隨后,“自主合作”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體藝活動、大課間花樣跳繩活動也成為師生自主合作的載體,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在活動中不斷深化。

自然,課堂是學生成長、成才、成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對于學校來說,課堂教學不是全部,不是唯一,身心和諧的現(xiàn)代人才養(yǎng)成,應該有更多的個性化方式。大桐堡小學以培養(yǎng)“靈動、互動、合作、健康”的學生為目標,提出“以毽促健,全面發(fā)展”的特色理念,將毽球特色納入了學校的全方位教育中。在毽球的帶動下,孩子們變得更嚴于律己,互助提高。以此為契機,學校提出“讓孩子們實現(xiàn)自主管理”,在課堂上推行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新型學習方式,積極推動“人手一毽,每天一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犑苎麉⒓尤珖倌觌η蛱魬?zhàn)賽表演,各級競賽碩果累累。

如果我們將學生培養(yǎng)的視野從課堂、一個學校,轉到整個教育系統(tǒng)和社會,學校特色建設的路徑會有更多選擇,許多教育中的現(xiàn)實困惑也會迎刃而解。太平小學上下貫通的教育銜接、樵北中學橫向聯(lián)通的教育整合,是西樵教育人在整體、全局的視野關照下,構建的又一條個性化的特色建設路徑。

為了改變不同階段教育相互割裂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太平小學積極開展“抱團發(fā)展、合作育人”,在幼小銜接方面,學校重點探討銜接內容和銜接方式,通過各種活動,抓實幼小銜接課堂,發(fā)展特色銜接,在實效性上下功夫;在中小銜接方面,學校積極推動“合作文化”的構建,以“小組合作”為載體,構建以“三步五環(huán)”為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與中學“自主合作”課堂特色的對接。

太平小學“抱團發(fā)展、合作育人”是教育的上下貫通,而樵北中學的“學籍雙管理”則是教育的橫向聯(lián)通,學校將推動特色建設的觸角延伸到了校園之外,以學籍雙管理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構建起完整的特色德育網絡,解決了學校德育遭遇的現(xiàn)實困境。

只要給予學校足夠的空間,個性的詮釋與踐行必定張力無窮。西樵從個性化視角選擇特色學校建設的路徑,讓我們看到,作為有教育情懷與教育追求的學校,不能人云亦云地唯上唯書唯權威,而應該嚴密論證,大膽創(chuàng)新,以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解向度來詮釋自我的教育主張。

3. 文化自覺,特色學校建設的根本指向

學校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是文化的重建。文化與教育,互為依存,同生共長。當前我國經濟社會處于重大轉型的關鍵節(jié)點,文化治教、文化育人開始主導教育語境,這是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回歸。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成就人,讓億萬不同的生命個體都能得到科學的指引,體驗成長的幸福,而這僅靠知識的傳授與升學考試是無法達成的。因此,在一定的人文觀照下自我的蘇醒、自主的探求、自覺的實踐再到自我的重構,成為無論是學生、教師抑或學校拔節(jié)向上的根本路徑。

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靈動深邃的思想,是學校特色彰顯和品牌形成的不竭源泉。西樵有名山,理學文化源遠流長。西樵中學正地處“南粵理學名山”的西樵山馬鞍崗西麓鳳地,明代正德、嘉靖年間,理學名家陳白沙、湛若水、方獻夫等人在此游學,辦書院,開學堂,專研理學。西樵中學恰恰享有這一歷史悠久的理學文化優(yōu)勢,“明理文化”也在學校的文化覺醒中破土而出,成為特色建設的利器。學校以明理教育帶動課堂文化、教研文化和班級文化的全方位提升,圍繞“引導學生通達什么事理?”和“如何引導學生通達事理?”這兩個基本問題,立足課堂教學,注重體驗教育,凝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構建和實施“三為主 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近年來,學校結合明理、啟智、修身、立德的理念,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探索、延展和提升,“明理教育”漸成品牌,學校以高分通過了南海區(qū)高效課堂評估,學生每年獲佛山市級以上獎勵多達200人次以上。

對文化的追尋與深度挖掘,是推動學校特色建設更上臺階的重要之舉,當然更是學校特色建設所要立足的根本,學校能進一步厘清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讓文化在學校中不斷延續(xù),又得以升華。西樵第四小學所在的松塘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頭村則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歷史上科名鼎盛,勤耕勵讀、崇文尚學之風一直綿延。四小便以“書院文化”為突破口,進行“生命書旅 善學求真”的教育。2005年學校大力推行以“生命書旅”為主題的師生閱讀成長計劃。如今,學校通過對文化原點的凸顯、文化原色的追求和文化原味的品鑒,將本土文化深入到學校的辦學特色中,將其定位為“崇德尚雅”,實施雅言、雅行、雅量“三雅”校園文化建設工程,開展倫理、心理、生理“三理”學生成長修身工程,以及育人有特點、課堂有特色、個人有特長的“三特”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工程,實現(xiàn)了校園氛圍人文化、閱讀特色課程化、經典誦讀活動經常化和閱讀評價系列化。

文化是一個包容的概念,對于培養(yǎng)人的學校來說,進行特色建設,不僅要關注傳統(tǒng)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也要同時聚焦教育文化。地處山根村的西樵實驗小學,就在十年文化整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枝繁葉茂的“根基文化”,對于實小來說,根,是民族傳統(tǒng)之根,是嶺南文化之根,還是教育之根。學校以“善”為核心,通過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精髓培育孩子,讓他們擁有善心,形成善知,付諸善行,在小學教育階段,讓孩子打下扎實的基礎,具備根基性的素養(yǎng)。樵實的學子也在這種文化的浸潤中,修德成人,2013年央視少兒春晚的舞臺,實小學生的舞蹈《獅兄弟》精彩亮相,這正是文化自覺的成就。

樵山教育的成就、西樵學生的成長,讓我們更加確定,特色學校的建設,必須以文化為指引,從學校自身的實際出發(fā),整合各方資源,在此基礎上確定項目選擇,再由項目延伸至品牌打造,再由品牌的打造回歸文化提升。由解構到建構再到解構,由實踐到反思再到實踐,由文化到特色再到文化,不斷前行,特色學校的建設必將成為西樵教育宏大敘事中最動人的風景。

記者觀察:西樵教育特色發(fā)展的現(xiàn)實意義

1.理性的思考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葦草。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當我們的時代過多的囿于物質而變得日益浮躁,當身處的社會過多的熱衷于喧囂而開始嘲笑并拒絕寂寞,思考便漸漸遠離我們的生命,生活空洞成為當下社會的集體病癥。而思考的長期缺位必然導致思辨能力的低下,思維系統(tǒng)的紊亂,個性化的思想便根本無從談起。

當教育改革行進到今天,其所遭遇的艱難與困惑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如何對教育改革進行個性化的思考,并用自己獨特的、甚至是不可復制的教育來詮釋,這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該直面追問的現(xiàn)實命題。如果漠視甚至是放任思考的長期缺位,或是流于形式,或是浮于水面,不能做到深入了解、深刻反思、深度剖析,那么,教育的悲哀便將一如既往。

所以,我總是覺得,西樵諸多學校的特色發(fā)展與內涵建設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收獲眾多的精彩與感動,最緊要的應該是他們有一批又一批的“思者”,始終以理性的思考與辯證的分析來處理西樵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各種現(xiàn)象與問題。當理性回歸教育,內涵也好,特色也罷,自然便成為西樵教育語境的題中之義。

2.理念的嬗變

理念是人們在對一定事物認識基礎上凝升而成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教育始終是一定理念的教育,一定的教育理念始終在教育實踐中發(fā)揮著基礎和先導作用。不同的時期追求著不同的教育理想,不同的年代對理想的教育有著不同的詮釋與解讀。西樵對于教育的內涵發(fā)展和學校特色建設的系統(tǒng)思考和全面實踐,始于2004年,至今已逾11年。這11年之中,多數(shù)學校的校長都已有了變動。有什么樣的校長,便有什么樣的學校。在采訪中,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校長并沒有因自身角色的變換或是所領導學校的變更,而輕易的去否定前任或是新學校的理念與追求。而是或將原來所在學校對于內涵發(fā)展、特色建設的解讀智慧地對接現(xiàn)任職學校的傳統(tǒng),比如樵北中學的“三為主,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或在學校原有辦學特色的傳承上進行藝術的提升,比如西樵實驗小學的根基文化和西樵二小的華氣教育。這些追求與詮釋,變化的是側重與表述,但殊途同歸,大家最終的指向都是學生健康的成長,傳承的則是西樵教育人的教育氣度與情懷。

3.理想的堅持

教育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教育需要民主,更需要人文;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思考;教育需要審視,更需要評價;教育需要改革,更需要堅持。

一個紛繁蕪雜的時代,一個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的社會,當我們在功利喧囂中集體浮躁,教育便喪失了沉靜這一最為優(yōu)雅的品質?;蛟S,我們從來就不缺乏對教育本質的認知與追求;或許,我們也從未對教育模式缺失改革的勇氣與變革的智慧。但我們之所以與教育的本真逾行逾遠,只因教育理想在我們的實踐中始終缺位。

品味西樵特色教育的發(fā)展,我總覺得她的美麗在于對理想教育的個性注解,更在于她對教育理想的理性堅持。因為,理想教育回答了“我是誰”的終極追問,教育理想回答了“我要到哪里去”的現(xiàn)實思考。當這兩大哲學命題都清晰之后,2004—2015,11年的堅持下,西樵教育便在特色發(fā)展之路上開始茁壯成長,一定能步入“教育名鎮(zhèn)”的新境界。

教育因理想而美麗,理想因堅持而豐滿。

(本文圖片由西樵鎮(zhèn)教育局提供)

責任編輯 羅 峰

猜你喜歡
西樵特色學校
My Summer Vacation
This Is How We Go to School
特色種植促增收
What Do These People Do?
Intensive Training of Maths(2B)
中醫(yī)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黨建
學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五大连池市| 永寿县| 涟源市| 彭阳县| 成武县| 车致| 宜阳县| 伊宁县| 建昌县| 甘肃省| 新河县| 垦利县| 比如县| 水富县| 沧州市| 新闻| 安塞县| 宜良县| 江北区| 龙陵县| 阿瓦提县| 嘉黎县| 湖北省| 平乡县| 田林县| 三明市| 禄劝| 娄底市| 玉龙| 公主岭市| 绵阳市| 平定县| 广东省| 佛学| 万荣县| 襄城县| 蒙山县| 丹巴县| 五莲县| 新密市|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