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璐,何 圓,劉保英,房曉敏,徐元清,王 立,丁 濤*
(1.河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2.阻燃與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 開封 475004;3.河南大學 歐亞國際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聚甲醛(POM)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工程塑料,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性,素有“賽剛”、“超剛”之稱[1-2].由于POM分子結構簡單規(guī)整,極易形成大球晶,導致其缺口沖擊強度低,韌性差[3-5].為了拓展POM的應用范圍,常常選用增韌劑與其共混來改善POM的韌性[6-9].但是,由于POM是弱極性線形聚合物,與大多數(shù)聚合物相容性差,導致其增韌效果并不顯著[10-11].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是提高POM韌性最有效的改性劑之一,是目前唯一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增韌劑品種.這主要是因為POM分子中的部分醚鍵與TPU形成了氫鍵,具有一定相容性[12].但是TPU種類繁多,性能有所差異,不同硬度的同種TPU對共混物力學性能的影響也有不同[13-14].為了選擇一種增韌效果最佳的TPU,以較小的用量達到較大的增韌效果,本文作者考察了不同硬度的TPU及用量對POM樹脂力學性能的影響,并研究了POM/TPU共混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結晶性能,以篩選出有利于提高基體韌性的TPU種類,獲得具有優(yōu)異性能的增韌聚甲醛新品種.
共聚甲醛POM,MC90,開封龍宇化工有限公司;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1(65HA)、TPU-2(75HA)、TPU-3(85HA)、TPU-4(90HA),煙臺萬華;其他助劑均為市售.
同向雙螺桿擠出機,南京科亞化工成套裝備公司;SZ-100/800型注塑成型機,蘇州常風有限公司;WDW-20E型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濟南恒思盛大儀器有限公司;XJJ-11型簡懸組合擺錘沖擊試驗機,濟南翰森精密儀器有限公司;DZY-90型電動缺口制樣機,濟南濟南恒思盛大儀器有限公司;JSM560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日本電子株式會社;XP-600系列偏光顯微鏡(PLM),上海長方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差示掃描量熱儀(DSC),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N2氣氛,升溫速度為10℃/min.
將聚甲醛、熱塑性聚氨酯及其他助劑預先干燥,采用一定比例混合,通過雙螺桿擠出機擠出造粒,制得增韌POM顆粒.擠出機各段溫度分別為:1區(qū)169℃、2區(qū)173℃、3區(qū)175℃、4區(qū)175℃、5區(qū)173℃、機頭170℃,螺桿轉速為80rpm.將所得粒料置于80℃烘箱中干燥4h,注塑成型為標準樣條備用.注塑機各段溫度分別為185、175和169℃.
1.3.1 力學性能
按國標GB/T1040.1-2006測試樣品的拉伸性能,拉伸速率為50mm/min;按國標GB/T9341-2008測試樣品的彎曲性能,跨度為64mm,撓度為6mm,測試速率為2mm/min;按國標GB/T1043.1-2008測試樣品的缺口沖擊強度,缺口深度2mm.
1.3.2 SEM
采用JSM 560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沖擊試樣斷面形貌.將試樣沖擊斷面放入鍍膜機內(nèi)進行噴金處理,在放大倍數(shù)12 000倍、加速電壓為2 kV的條件下觀察沖擊斷面形貌(未刻蝕),得到SEM照片.
1.3.3 PLM
取少量干燥后的試樣置于干凈的載玻片上,在200℃的熱臺上熔融5min,覆蓋蓋玻片后加壓使熔體在玻片之間鋪展成薄膜,之后緩慢冷卻至室溫.使用顯微鏡觀察POM共混物的結晶形態(tài),放大倍數(shù)為400.
1.3.4 DSC分析
DSC測試在瑞士METTLER TOLEDO差示掃描量熱儀上進行,樣品重5~10mg.具體程序為:從室溫快速升溫至190℃,恒溫5min消除熱歷史,之后以10℃/min降至25℃,恒溫5min;再以10℃/min升溫至190℃.測試過程均處于氮氣保護狀態(tài)下.記錄樣品的結晶和熔融曲線,并根據(jù)公式(1)計算試樣的相對結晶度(Xc)[15]:
式中,ΔHm為DSC測試所得共混物熔融熱焓,J·g-1;ΔH0為POM樹脂100%結晶時的熔融熱焓,J·g-1;w為POM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對于POM來說,ΔH0=248J·g-1.
TPU的硬度范圍較寬(60HA~85HD),是一種介于橡膠和塑料的高分子材料[16-17].通過改變TPU各反應組分的配比可以得到不同硬度的產(chǎn)品.隨著硬度的增加其硬段部分的含量就增大,彈性體的拉伸模量和撕裂強度增加,剛性和壓縮應力(負荷能力)增加,伸長率降低.因此不同硬度的TPU其物理機械性能不同,對其共混物的相形態(tài)和力學性能也有一定的影響[13].本研究采用4種不同硬度(65、75、85、90HA)的TPU對POM進行共混改性,其缺口沖擊強度結果見圖1.由于硬度低于65 HA的TPU與POM難以共混擠出,本研究僅選取硬度高于65HA的TPU作為研究對象.從圖1可以看出,硬度為65HA的TPU-1的增韌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POM的缺口沖擊強度.隨著硬度的提高,共混物的增韌效果逐漸下降.當TPU含量低于15%(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時,4種硬度TPU的增韌效果相差不明顯,共混物的沖擊強度增加較緩.隨著TPU含量的增加,4種TPU的增韌效果開始出現(xiàn)差異,其中TPU-1的增韌效果最為明顯.當TPU添加量為35%時,POM/TPU-1發(fā)生脆-韌轉變.而其他3種TPU隨著添加量的增大,缺口沖擊韌性均緩慢上升,增韌效率不如TPU-1明顯.當TPU含量為40%時,POM/TPU-1共混物的缺口沖擊強度達到55kJ/m2,是純POM的11倍,而其他3種僅達到純POM的4~5倍.這可能是由于當TPU含量較低時,彈性體數(shù)目較少,不能引起基體的塑性變形,材料韌性提高有限.隨著TPU含量的增加,引發(fā)了更多的銀紋和剪切帶,有效終止裂紋的發(fā)展,進而提高材料的韌性[18].而且,TPU硬度越低,TPU越易由高剛轉變?yōu)楦唔g性聚合物,對POM的增韌效果越顯著.
圖1 TPU硬度對POM/TPU體系缺口沖擊強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TPU hardness on notch impact strength of POM/TPU blends
表1給出了含量為20%時不同硬度TPU對共混物綜合力學性能的影響.可以看出,與純POM樹脂相比,TPU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樹脂的沖擊韌性,表現(xiàn)為延伸率和缺口沖擊強度的提高;但共混體系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出現(xiàn)明顯下降,這主要是因為TPU對于POM的增韌遵循彈性體增韌的一般規(guī)律[19],即彈性體使基體發(fā)生塑化,因此在大幅度提高沖擊性能的同時會造成其他力學性能的下降.在TPU含量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硬度的POM/TPU體系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相差不大,而POM/TPU-1的缺口沖擊強度和延伸率明顯優(yōu)于其他體系,表現(xiàn)出較好的韌性.
表1 TPU硬度對POM/TPU體系力學性能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TPU hardness on mechanical property of POM/TPU blends
為了進一步說明TPU硬度對POM/TPU共混體系韌性的影響,本研究進一步考察了共混體系的微觀相形態(tài).圖2是共混物沖擊斷面的SEM照片,可以看出,TPU呈球形分散在基體中,兩相界面模糊,說明彈性體與POM有一定的界面作用.當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時,TPU顆粒可以作為應力中心,使基體產(chǎn)生剪切屈服.同時,斷裂過程需克服兩相間界面作用力,進而耗散大量的能量,從而使得材料的沖擊強度得以提高[20].從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硬度的TPU在基體中分散狀態(tài)以及與基體的界面相容性均不相同.TPU-1在基體中分散得較為均勻,分散相尺寸較小,且與基體的界面較模糊,說明相容性較好,因此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有效耗散能量,從而改善基體的韌性.從圖2b-2d可以看出,其他3種TPU在基體中的分散度較大,尤其是高硬度的TPU-3、TPU-4的分散相尺寸大且不均勻,與POM基體存在明顯的相界面,相容性較差.當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時,分散相無法有效傳遞應力,耗散能量,因此對樹脂基體的韌性改善效果不如TPU-1顯著.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硬度為65的TPU-1與POM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夠在基體中形成連續(xù)均勻的分散相,可有效增韌POM.
2.3.1 PLM分析
純POM的球晶尺寸大和結晶速率快是造成其沖擊韌性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加材料韌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減小球晶尺寸和降低結晶速率.本研究通過偏光顯微鏡(PLM)考察了TPU的硬度以及含量對樹脂基體球晶尺寸的影響,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從圖3a中可以看出,純POM的球晶尺寸較大.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時,這些大球晶容易成為應力集中點,使制品的缺口敏感性增大,沖擊強度降低[21].從圖3b-3e可以看出,在含量相同、硬度不同的TPU共混體系中,TPU-1對POM球晶的細化程度較其他3種TPU更加明顯,球晶尺寸明顯減小;隨著TPU硬度的提高,POM的球晶尺寸與純POM相比變化并不明顯.這可能是由于硬度為65HA的TPU-1與基體有一定的相容性,有效阻礙了POM球晶的形成,使得球晶尺寸明顯小于其他共混體系.相應地,在性能上表現(xiàn)為該體系的缺口沖擊強度明顯增大.
圖4是不同含量TPU-1的共混物的結晶形貌.從圖中可以看出,當TPU含量較低時,共混物的球晶尺寸和形態(tài)與純POM樹脂相比并沒有明顯變化(圖4a),這主要是由于TPU在含量較低的情況下不能有效阻礙POM分子鏈自由地進入晶格形成球晶.隨著TPU含量的進一步增加,POM/TPU共混體系的球晶尺寸下降,晶粒發(fā)生明顯細化(圖4b);當TPU含量增至25%時,POM的球晶尺寸非常小,邊界模糊,以致于球晶之間難以區(qū)分(圖4c).說明TPU的加入破壞了POM結晶的規(guī)整性,使POM球晶尺寸減小,晶粒細化[22].
圖2 POM/15%TPU共混體系的SEM照片F(xiàn)ig.2 SEM images of POM/15%TPU blends
圖3 POM及POM/20%TPU復合材料的偏光顯微鏡照片F(xiàn)ig.3 PLM images of POM and POM/20%TPU blends
圖4 POM/TPU-1復合材料的偏光顯微鏡照片F(xiàn)ig.4 PLM images of POM/TPU-1blends
2.3.2 DSC分析
圖5和圖6是POM及POM/TPU共混物的降溫及二次升溫DSC曲線,相應的峰值溫度及熔融焓值見表2.從圖5可以看出,相同含量(20%)下不同硬度的TPU對共混體系的結晶和熔融溫度影響不大.從表2可以看出,在加入不同硬度的TPU以后,共混體系的結晶度有所減小,其中TPU-1最為明顯.這是由于TPU-1與POM兩相間有一定的界面作用,干擾了POM分子鏈的運動,使POM結晶過程的阻礙作用更加強烈,結晶度下降明顯.
圖6顯示了不同含量TPU-1對POM/TPU體系結晶、熔融過程的影響.可以看出,隨著TPU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結晶溫度向高溫方向偏移,熔融溫度向低溫區(qū)偏移.當TPU的添加量達到35%時,共混體系的結晶溫度較純POM提高2℃,結晶度下降到42.1%.這是由于TPU具有異相成核作用,限制了POM分子鏈的運動[23],使樹脂基體在較高溫度下即開始結晶,結晶速度加快,結晶度減小.
圖5 POM及POM/20%TPU的DSC曲線Fig.5 DSC curves of POM and POM/20%TPU blends
圖6 POM及POM/TPU-1的DSC曲線Fig.6 DSC curves of POM and POM/TPU-1blends
表2 POM及POM/TPU共混體系的DSC參數(shù)Table 2 DSC parameters of POM and POM/TPU blends
1)4種不同硬度TPU增韌的POM/TPU體系的韌性均隨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硬度為65的TPU-1對體系的增韌幅度更顯著.當TPU-1含量為35%時,體系達到脆-韌轉變點,而其他3種TPU隨著添加量的增大,缺口沖擊強度上升緩慢.在TPU-1含量為40%時,共混體系的缺口沖擊強度達55kJ/m2,是純POM的11倍.通過微觀形貌分析可知,TPU-1與POM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基體中能夠形成連續(xù)均勻的分散相,能更有效地增韌POM.
2)TPU-1與POM有一定的界面作用,使得基體分子鏈運動受阻,球晶尺寸明顯減小,晶粒細化顯著,結晶度下降.
[1]李傳江.優(yōu)異的工程塑料-聚甲醛[J].河北化工,2010,33(2):18-20.
[2]庫曉娜,肖東敏.淺談工程塑料聚甲醛的發(fā)展和應用[J].硅谷,2013(1):2-3.
[3]劉正英,楊鳴波.工程塑料改性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176-187.
[4]蘭黃鮮.剛性納米粒子填充改性聚甲醛的研究進展[J].中國粉體工業(yè),2014(2):17-18.
[5]蔡菁菁,張明非,蔡緒福.彈性體和剛性粒子對聚甲醛的增韌改性研究[J].中國塑料,2012,26(8):26-30.
[6]PALANIVELU K,BALAKRISHANA S,RENGASAMY P.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oughened polyacetal blends[J].Polym Test,2000,19(1):75-83.
[7]曹志奎,李建通,張付偉,等.聚甲醛增韌改性研究進展[J].塑料工業(yè),2012,40(5):1-5.
[8]朱勇平,王煉石,付錦鋒.彈性體增韌POM的研究進展[J].塑料,2008,37(6):73-76.
[9]CHANG F C,YANG M Y.Mechanical fracture behavior of polyacetal[J].Polym Eng Sci,1990,30(9):543-552.
[10]鄒華,趙素合.聚甲醛共混改性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塑料加工應用,2000,12(4):54-57.
[11]何道綱.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改善方法[J].塑料科技,1990(5):18-23.
[12]PIELICHOWSKI K,LESZCZYNSKA A.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polyoxymethlene/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 blends[J].J Polym Eng,2005,25(4):259-373.
[13]豐美麗.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中軟段或硬段變化對其物理機械性能的影響[J].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1999(2):14-18.
[14]錢伯章.國內(nèi)外熱塑性彈性體市場與產(chǎn)品開發(fā)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1,39(8):61-75.
[15]馬長花,胡新成,王新.TPU增韌PVDF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5,43(1):41-45.
[16][英]C·海普本.閻家賓譯.聚氨酯彈性體[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17]劉叢叢,伍社毛,張立群.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8,36(8):17-21.
[18]SEEFRIED C G,KOLESKE J V,CRITCHFIELD F E.Thermoplastic urethane elastomers.Ⅰ.Effects of soft-segment variations[J].J Appl Polym Sci,1975,19(9):2503-2510.
[19]劉娜,李寶龍,李樹材.POM/TPU共混合金的增韌與斷裂行為研究[J].塑料工業(yè),2014,42(9):27-31.
[20]馬曉峰,朱國強,李新法,等.PA6/TPU共混物的力學性能研究[J].塑料工業(yè),2008,36(5):19-21.
[21]LIU C L,ZHOU R D,WU D,et al.Isocyanate oligomer and polyether extended to modify POM/TPU blends[J].J Chem Ind Eng,2008,59(9):2377-2383.
[22]文志紅,李寶龍,劉娜,等.POM/TPU共混合金非等溫結晶動力學研究[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14,29(5):48-52.
[23]SHYR T W,YANG J,HU C C,et al.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s of polylactic acid/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blends[J].Adv Mater Res,2013,627: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