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瑟·米勒(1915-2005)是一位公認的二戰(zhàn)后著名美國當代社會戲劇家。米勒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戲劇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之中,并獲得許多戲劇獎項。他特別關注戲劇的社會功能和道德作用,因此被譽為美國的良心和美國舞臺上的道德之聲。米勒熱愛生活,具有同情心、人文精神,并對社會充滿道德關懷。他高度評價人類美德,善于從普通人身上發(fā)掘真善美使人們純潔高尚,并痛恨一切罪惡和不道德行為。米勒的這些倫理道德觀在《薩勒姆的女巫》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關鍵詞】嚴峻的考驗;道德;人性;扭曲;誣陷;救贖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042-02
1692年的春天,北美馬薩諸塞州的薩勒姆小鎮(zhèn)。
晨曦中,正值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們相約在生機盎然、充滿靈性的森林中,她們祈愿跳舞、盡情嬉戲,甚至赤身裸體,用最本真的方式宣泄情感,贊美勃發(fā)的生命……少女們的放浪形骸被牧師帕里斯看見,驚恐中,帕里斯的女兒病了,居心叵測的人說她是中了妖魔邪祟。一時間,薩勒姆小鎮(zhèn)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壓抑人性的清教戒規(guī)和來自人心深處的恐懼,使薩勒姆小鎮(zhèn)籠罩在濃濃的陰影之下。
帕里斯為了保住牧師的職位,請來貝弗利的黑爾牧師幫助肅清女巫。黑奴帝圖巴屈打成招。艾比蓋爾原是普羅克托家的女仆,因與普羅克托發(fā)生奸情,被伊麗莎白逐出了家門。她便利用指控女巫的機會報復伊麗莎白,說毫不知情的伊麗莎白是女巫。被以艾比蓋爾為首的姑娘們指控為女巫的人越來越多,許多無辜的村民被卷進了這荒誕愚昧的黑色旋渦。薩勒姆小鎮(zhèn)人人自危,血雨腥風。普羅克托為拯救妻子的性命,說服了家中女仆瑪麗,來到法庭戳穿了謊言,說出了真相。關鍵時刻,在法庭的威逼和艾比蓋爾等人的偽證下,瑪麗推翻了自己的證詞,并反誣普羅克托也是魔鬼的代理人,普羅克托因此入獄。丹福斯誘逼普羅克托在懺悔書上簽字。在良心和謊言、生與死之間,普羅克托終于撕毀了懺悔書,選擇了良心,選擇了絞刑架……
該劇是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在1953年有感于20世紀50年代發(fā)生在美國的那場反共政治迫害運動而寫成的四幕劇,原名《嚴峻的考驗》。導演王曉鷹將該劇展示為一次靈魂的考驗,加深了原作的沉重氣氛,融合寫實表演與象征表現(xiàn),讓觀眾體會到經(jīng)典的魅力。導演調度簡潔且設計性高,強調場景寫實氛圍的烘托。全劇節(jié)奏緊湊,懸念迭起,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層層剖開,無論是叢林中少女們的嬉鬧舞蹈還是法庭上威嚴和虛假的指控,滿臺人物生動而精湛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當法官宣布絞死被指控者時,在觀眾席上空掉下十余個絞索,將全劇氣氛推向高潮。而男主角普羅克托最后的獨白以及和妻子伊麗莎白的擁抱,更是讓觀眾潸然淚下。這部劇最讓我著迷的一處當屬法庭審判,女孩們因為擔心自己受到牽連統(tǒng)一口徑誣陷她們的伙伴——瑪麗。她們尖叫、喧嘩、佯裝恐懼,以戲子的模樣將一個同樣無辜的伙伴送上了絞刑架。其實瑪麗手上也有血債,她和艾比蓋爾同流合污,已經(jīng)陷害了普羅科托的妻子伊麗莎白,然而她的有罪卻不該被定義為:女巫。
薩勒姆的法官們,其實腦子不清晰,當女孩們一次次證據(jù)確鑿地豎起尖尖的手指大聲說:她、她、她是女巫。法官們竟一次次相信,仿佛要把整個薩勒姆的女子都抓起來才是結束。人性的懦弱、自私、可怖,在薩勒姆的夜空爆炸了。
薩勒姆的女巫案,讓我想起了中國一個特殊的時期——“文革”。那也是一個人人自危擔驚受怕的年代,大家謹言慎行,卻也可以因為莫名其妙出現(xiàn)在家里的一個小東西被打成左派右派,你大聲叫嚷:“這是誣陷!”你看到了與你常年有些小口角的鄰居在偷笑,你說是他害你,可惜沒有人聽得到,沒有人在乎,瘋魔的紅衛(wèi)兵戴著正義的紅袖章,把可憐的你打得一聲不吭。
人性的扭曲和殘忍,在“文革”時期也許是比薩勒姆的女巫有過之而無不及。人性是不可靠的,它會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做出駭人的舉動,群體也不是理性的,它是一個把各種無知和欲望糾集一體的可怕存在。薩勒姆的女巫案已成為歷史上對于宗教、科學、人性各種大命題的批判代表,它的故事為人流傳,然而人類之間更大型的暴力和恐怖卻一直在持續(xù)蔓延。
在劇情上,要和易卜生大師的《羅斯莫莊》相比較的話,《薩勒姆的女巫》與之都屬于一部在個人內心中意識與潛意識混合的地帶中精神與欲望、他救與自救、自欺與自省、負罪前進與自我懲罰之間的沖突劇目。
同樣的,這樣一出有著隱形結構的戲劇,也和《薩勒姆的女巫》一樣,有一處三角戀的設計,無論是艾比蓋爾、伊麗莎白、普羅克托還是呂貝克、羅斯莫和碧愛特。人們因為愛情喪失理智,在愛情面前被沖昏了頭。艾比蓋爾不明白在普羅克托心里她的地位是遠不及他的發(fā)妻的,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為了拯救心愛的妻子,普羅克托不惜以玷污另一名深愛自己的女子的名節(jié)以保全妻子。
同樣,當克羅爾校長含沙射影地指向呂貝克、羅斯莫和碧愛特的三角戀關系后,極度不安的呂貝克引用了“白馬”形象并賦予它惡毒的意思。這樣一來,不正和《薩勒姆的女巫》中莫須有的“女巫”不謀而合嗎?艾比蓋爾一行人,對于女巫的指控從一開始就是惡毒的、自私的。她們擔心自己背上這個可怕的罪名,于是陰謀陷害讓家中的黑人女傭成了靶子。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部劇中首當其沖的一個大問題——種族歧視。
如果說后來麗貝卡的遭殃是為了使得觀眾更有情感上的同情感和沖擊力,那么黑人女傭的被陷害則是為了展現(xiàn)種族歧視的問題。
同時不得不說的是,在大多數(shù)人認為艾比蓋爾是此劇中的隱形藝術家的時候,我反倒認為劇中的麗貝卡才是那位深藏不露的藝術家。她是全鎮(zhèn)人都尊重崇敬的老人,這是為什么?僅僅是因為她和藹可親?我想絕非如此,看她面對指控時的從容,和面對死亡時的無懼,我們就知道這位老人絕對不是一個簡單角色。她全程都沒有承認“女巫”這檔子事,即使是態(tài)度也很堅決的普羅克托也曾有過疑慮,然而我們的麗貝卡卻自始至終不相信“女巫”的存在。在死亡面前面不改色,在眾人面前和善可親,她不是一個孱弱老人,她是一位內心比誰都堅強果敢的、不愿拋棄自己的信仰的藝術家。
然而另一位角色也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丹佛斯。作為權勢的代表,只在演出的后半部出場,劇作者在他身上并沒有過多的描述,丹佛斯,從一出場,就使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壓力,那舉手投足之間,處處體現(xiàn)著的權勢,表明就是他在主宰著一切,包括人們的心靈。那多變的語調,復雜的表情,眼睛里流露出異乎尋常的矛盾而又痛苦的目光,無不烘托出就是這個丹佛斯,不僅僅是在左右著舞臺上的人們的言行,更是在左右著他們的靈魂,人們對他不僅僅是要服從,更應該是從心底里順從。他對小鎮(zhèn)居民的威逼利誘,經(jīng)受著人性的考驗。也正是副總督丹佛斯等人為了維護所謂的宗教秩序,誘逼普羅克托在懺悔書上簽字,逼他交出簽名以公布于眾
在超乎尋常的封閉、嚴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似曾相識的尖銳、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人固有的自私、懦弱、卑鄙、兇殘,便集中、強烈、直接地突現(xiàn)出來。形形色色的關于貪婪、關于情愛、關于權勢、關于虛榮的扭曲欲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畸形的怨恨、瘋狂的宣泄,不僅左右著人們的生死,更左右著人們的善惡。丹佛斯便是具體體現(xiàn)這些人性丑惡面的載體。
對于西方人來說,宗教也許就是拯救他們不至于墮落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當這個城市被“女巫案”席卷,他們的內心開始有了動搖。阿碧格是這場宗教迫害運動的主要肇事者,她的人格分裂使她產(chǎn)生了在自我或他人看來皆不可理喻的言行,做出了自我或他人不能控制的舉止,最終釀成大禍。阿碧格經(jīng)歷了從本我、自我與超我這三個過程的發(fā)展與升華。有人說在某種程度上阿碧格像一個墮落天使,因著自身情欲的不可遏制,魔性大發(fā),從而一手造成薩勒姆的悲劇。
所謂無風不起浪,艾比蓋爾不該受千夫所指,因為她只是那一層引起風浪的浪花,真正應該受到懲罰的是整個薩勒姆城。
在這個人性扭曲道德紊亂的地方,薩勒姆天黑要閉眼。
作者簡介:
楊昕晨,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高三年級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