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古詩具有節(jié)奏美的特點,郭沫若先生曾說:“節(jié)奏之于詩,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痹诘湍昙壵Z文教學中,我以教材中古詩為例子,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悟五言、七言古詩的節(jié)奏美,接受熏陶和感染。
一、 理解為基,自主感悟,誦讀節(jié)奏的規(guī)律性
林庚先生曾說:“中國詩歌形式從來都遵守著一條規(guī)律,那就是讓每個詩行的半中腰都具有一個‘逗的作用,我們姑且稱這個為‘半逗律。這樣恰好就把一個詩行分為均勻的上下兩半;不論詩行的長短如何,這上下兩半相差總不出一字,或者完全相等?!彼e例說,五言是“二三”,例如,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七言是“四三”,例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那么如何讓低年級學生掌握五言古詩“二三”、七言“四三”停頓的節(jié)奏特點呢?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直接告訴學生,有的教師在詩句中畫上停頓線,輔助學生讀,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否有違“以生為本”“自主探究”的《課標》理念呢?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只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形成語文能力。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強,在教學中我嘗試著先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句意思,再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誦讀、師生共讀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古詩停頓節(jié)奏的規(guī)律。
【案例1】《村居》教學片段
師:《村居》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生:描寫的是春天。古詩里有“醉春煙”,我想肯定就是春天了。
師:(出示圖片)現(xiàn)在就請你們觀察圖,看看在圖上哪些地方能找到春天?
生: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草地上長滿了青草,到處是綠色的一片。
生:春天一到,我看見天上還有黃鶯在飛來飛去。
師:農(nóng)歷的二月,一般是3月份左右,這時候天氣變暖,百花盛開,人們都陶醉在這濃濃的春意里。
師:(出示前兩行詩句)這兩行詩字數(shù)雖少,卻描繪出了春天充滿生機的美景。我們理解了它的意思,就可以試著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想想,第一行描寫了什么?(生讀出“四三”節(jié)奏,但不夠清晰)
師:聽聽老師是怎么停頓的,一會兒再請你們來讀讀。(師范讀,草長鶯飛/二月天,生輕聲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讀)
師:第二行該怎么讀呢?同樣也是先想想意思,注意停頓,就能讀出節(jié)奏了。(生模糊感知到,“拂堤楊柳/醉春煙”,表達了人們陶醉在春色里的濃濃情意,并讀出了“四三”停頓的節(jié)奏)
師:古詩有古詩的韻味,下面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這兩行詩,要讀出節(jié)奏的美感來。
師:草長鶯飛——
生:二月天。
師:拂堤楊柳——
生:醉春煙。
男生:草長鶯飛/二月天,
女生:拂堤楊柳/醉春煙。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鼓勵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自己嘗試練習停頓,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誦讀的興趣,并在隨后多種形式的練讀中,讓他們再次獲得成功的體驗,潤物無聲中自主感悟七言詩“四三”停頓的基本規(guī)律。另外,七言詩一般的停頓還可以分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以及“二、二、一、二”,由此看出,后三個字具有變化。教師應該堅持在個體的誦讀實踐中,引導低年級學生逐步感悟后三個字節(jié)奏變化的魅力。
二、 體驗想象,尊重差異,誦讀節(jié)奏的靈動性
五言詩雖有“二三”停頓的基本規(guī)律,可是后三個字卻有很強的獨立性,這后三個字按句式可以分為“三、一二或二一”的變化,但無論怎樣的變化,它們都能構成一個整體,具有獨立的語言意義。例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學《江南》“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四行詩,待學生理解詩意讀出“二三”停頓節(jié)奏后,教師往往會在“東、西、南、北”下面加上符號,形式化地將后三個字分成了“二一”式,并讓學生在誦讀時加強重音。這四行詩句,將魚兒嬉戲取樂的場面自然樸實地描摹出來,結合上句的“戲”,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出現(xiàn)魚兒或倏忽穿梭,或潛沉浮起的畫面,僅僅一個“重音符號”就能詮釋出魚兒輕松活潑、生機盎然的明快節(jié)奏。
感悟古詩的節(jié)奏魅力,應打破教師固有的形式教學,鼓勵學生結合詩句意思,大膽展開想象,將合理的理解體現(xiàn)在后三個字的誦讀停頓中。
【案例2】《江南(漢樂府)》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真會想象,你們能把小魚在水中快樂游玩的樣子讀好嗎?魚戲/蓮葉間——
生: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生“二三”停頓誦讀,也有讀出變式)
師:你為什么這么讀呢?
生:我讀的是排成隊的小魚,它們很遵守紀律,排著隊在水里一起游來游去,沒有一條小魚是掉隊的。
生: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師:你停頓的地方和他不同,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讀的是一條小魚,它一下子游到東邊,在水里擺著尾巴,和好朋友打招呼;一下子又游到西邊,和它的朋友捉迷藏;一會兒游到南邊,吃點好吃的;一會兒又游到北邊,休息一下,聞聞花香。
古詩字數(shù)凝練,內(nèi)涵意境的理解卻是永無止境、因人而異的。所以,教師無需講深講透、束縛學生手腳,應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涵泳的時間。尊重學生合理的誦讀節(jié)奏,是對學生多元理解古詩的贊許,也鼓勵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古詩學習中來。
三、 豐富形式,活潑課堂,誦讀節(jié)奏的趣味性
體會古詩的節(jié)奏之美是離不開誦讀的,但是低年級的學生行為約束力較差,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再加上古詩離學生的生活年代相距較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采取豐富多樣的誦讀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活潑生動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節(jié)奏。
1. 動作誦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模仿,在誦讀古詩《鵝》時,可以抓住“向天歌”“浮”“撥”等動作,讓學生邊表演邊誦讀出節(jié)奏。
2. 配樂誦讀。悅耳悠揚的音樂可以渲染氣氛,烘托情感。教學古詩《登鸛雀樓》時,教師可以選取徐緩悠長的古曲,讓學生配樂誦讀,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領悟古詩意境。
3. 配譜學唱。在古代,詩是通過吟唱進行傳播的,詩與音樂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學唱古詩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氛圍,并與作者情感上交融,提升學古詩的情趣。
(作者單位:鼓樓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