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 要 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合作雙方的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價值觀等多方面的不同,導致教學規(guī)范的制定和實施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和沖突。這些區(qū)別和沖突在教學實踐過程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內容設置、課程教學方法、課程考核體系、教師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而導致這些沖突的原因也多種多樣。如何合理地協(xié)調化解這些沖突和矛盾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 中外合作辦學 教學規(guī)范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50
Conflict and Reason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Norms
CHEN Ga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ince many different coopera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purposes, teaching values, and so,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and lead to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nflict norms. These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mainly 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and examination system, student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he causes of these conflicts are also diverse. How to properly coordinate to resolve thes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are research SFCRS.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eaching norms; teaching practice
教學規(guī)范是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主體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應該遵守的標準或規(guī)則。教學規(guī)范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的創(chuàng)設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學主體、教學時間、教學地點等任何一個不同因素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規(guī)范。中外高校在諸多方面都存在很明顯的差異,因此所形成的教學規(guī)范必然存在區(qū)別和差異。一旦中外高校開始進行合作辦學,這樣的矛盾就顯得尤為突出。
1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規(guī)范沖突的表現(xiàn)形式及凸顯的問題
1.1 學期時間設定不同
中外高校在學期時間設定上存在區(qū)別,我國高校一般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其時間設定一般為2月底至7月初和9月至次年1月。而外國高校的學期時間設定則不相同,例如:新加坡高校雖然每年上半年的學期時間和我國相似,但下半年的學期時間為8月初至11月底。學期時間的差異造成合作辦學項目學期時間設定上的沖突,最為典型的情況是外國高校往往要求在每年圣誕節(jié)以前就需要完成所有課程的教學及考核并將考核成績提交給外方學校的教務系統(tǒng),完成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而對于我國高校,這段時間離學期完結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而言,是完全按照外方高校的學期時間,還是以我為主,要求按我國的學期時間進行調整?如果按照外方高校的學期時間,學期剩下的時間該如何處理?是我國高校每年都要面對的問題。
1.2 教學課程設置存在不同
中外高校在相同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上存在明顯的不同。一方面,我國高校的公共基礎課程的課程門數(shù)和課時占比都明顯高于外國高校,很多公共基礎課程國外不開設或者所占比例要小得多;另一方面,外國高校在專業(yè)課程和學生實習時間的設置和課時占比上遠高于我國高校,開設的專業(yè)課程門數(shù)更多,分類更加細致,可選擇性更強;學生實習時間長,所占課時多。按照筆者所在學校與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yè)的課程設置進行比較,新加坡該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課時占比分別為25%、45%和30%,而我國高校為36%、41%和23%;而新加坡該專業(yè)的實習時間也超過我國20%以上。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而言,該如何綜合考慮中外高校兩方的課程安排,以某一方為主,還是合二為一,擇優(yōu)選擇?也是合作雙方需要面對的問題。
1.3 實踐授課多寡不同
即使是同一門課程,中外雙方在教學條件和要求上也不一致。拿實踐課程來說,外國高校的大部分課程都包括實踐環(huán)節(jié),實踐的方式主要包括軟件應用、環(huán)境模擬等。有很多課程屬于全程實踐教學。在這一點上,我國高校的要求明顯不足。以筆者所在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yè)為例,我校包含實踐內容的課程不足全部課程的10%,而全程實踐教學的課程根本沒有;而新加坡相同專業(yè)的全程實踐課程4門,80%以上的課程包含實踐教學內容。對于中外合作項目而言,是按照外國實踐授課的方式對教學進行改造,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是需要考慮的。
1.4 課堂教學語言和教材使用不統(tǒng)一
中外合作辦學的課堂教學該使用何種語言進行教學一直是眾多學者討論的問題。不同的合作項目有不同的要求,究竟應該采用哪種語言一直沒有定論。一方面,使用外國語言進行教學和考核更符合外國高校的要求,有助于學生獲得外國高校的認可,也有利于學生的海外留學生活;另一方面,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明確規(guī)定,中外合作辦學“應當以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為基本教學語言文字”,同時也有利于外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本土化建設。教材問題也困擾著合作項目的師生,使用全英文教材有利于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更貼合課程考核的要求;使用中文教材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領悟,教學內容更加寬泛自由。該如何適當選擇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endprint
1.5 課程教學內容存在差異
同一專業(yè)的同一課程,中外高校在教學內容上也存在不同,尤其突出表現(xiàn)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上。拿數(shù)學來說,中國高校的數(shù)學教學內容要遠遠超過外國高校,我國高校的數(shù)學課程教學一般包括高等數(shù)學、概率論和線性代數(shù),而國外高校大部分專業(yè)一般將線性代數(shù)作為研究生課程,本科根本不涉及。國內的教學內容往往和國內的專升本和研究生考試的要求相吻合,有利于學生在國內進一步深造;而國外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應用,節(jié)省教學時間和學習壓力,有利于留學學生的課程銜接和海外就業(yè)。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外合作辦學該如何選擇呢?
1.6 課堂教學管理及教學方式存在不同
中外高校在課程教學上的差異也非常明顯。首先是關于課堂秩序的管理,中國高校強調紀律性,學生在課堂上被要求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而外國高校往往強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方便教學雙方迅速溝通和氣氛融洽。其次,外國高校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更為豐富,比如課堂小組討論、課堂演講、團隊任務等;而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講授,其它教學方式鮮有涉及。哪一種課堂教學管理方式更為適合,合作項目應該加以適當選擇。
1.7 學生考核和學籍管理體系差異明顯
學生的考核和學籍管理體系是中外高校教學規(guī)范沖突最為明顯的領域。在教學考核問題上,中外高校規(guī)定差異較大。例如,筆者所在學校要求所有課程的考核成績必須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不能超過總成績的30%,平時成績的考核指標不少于3項,而考勤率指標不能占比超過20%。而新加坡相同課程的考核要求則比較多樣,有的課程沒有期末考試,考勤率也由授課老師自由調控,最多可高達總成績的20%。又如,澳大利亞部分高校采用課程總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雙達標的考核標準,增加了課程通過的難度。另外,在學籍管理上,外國高校明顯嚴于我國高校,以筆者所在的合作項目而言,新加坡高校要求學生每學期的學分獲取率不低于30%,否則直接要求退學;不及格課程必須重修,重修不及格的學生直接要求退學。而中方的要求僅僅為不及格課程達到24個學分。難易程度顯而易見。中外合作項目應該如何考核和進行學籍管理,從嚴還是從眾,需要考慮。
2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規(guī)范沖突形成的原因
2.1不同的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
中外國家在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上的差異是導致學期時間不同的主要原因。作為各自最為重大的節(jié)日,西方的圣誕節(jié)和我國春節(jié)時間間隔較大,固定的假期安排使兩地在下半年學期時間必然發(fā)生沖突。此外,中外雙方在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上的差異,也使中外高校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2.2 中外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同
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主要是比較傳統(tǒng)的“寬專業(yè),厚基礎”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學習的內容多,涉及面廣,每種知識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而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我國完全不同,他們的培養(yǎng)模式是“窄專業(yè),薄基礎”,學習的內容更偏重于專業(yè),強調的是專業(yè)分工和團隊合作。這恰好是西方國家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教育應該貼近實際應用,為將來的實際工作服務。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不同的教育理念導致了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差異,反映到實際教學中則表現(xiàn)為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的不同。
2.3 中外合作雙方實際目的不同
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關于教學語言的規(guī)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態(tài)度,中外合作辦學是國家培養(yǎng)人才模式的一種補充,其目的是為了通過合作項目引入國外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為我所用,培養(yǎng)兼容中外的人才為國家服務,因此應該以我為主,教學語言以漢語漢字為主。但在實際合作辦學中,外國合作方的目的則不盡相同,外方高校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合作項目和后續(xù)留學深造獲取實際收益,另一方面是希望傳播該國文化,吸引更多的中國人才為該國服務。為了保證留學學生和引入人才的質量和實用性,很多外方合作高校要求專業(yè)課程必須全程外語教學,這和我國的法律要求相悖。不同的目的使中外合作雙方在教學語言以及教材選用問題上的沖突顯得尤其突出。
2.4 教學軟硬件環(huán)境不同
中外合作項目的教學地點都在國內,而國內高校的教學軟硬件環(huán)境和國外存在較大的不同?,F(xiàn)階段國內高校的軟硬件環(huán)境差異比較大,大部分高校的硬件環(huán)境已經(jīng)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高校,但在軟件方面則較為欠缺。這些方面包括制度規(guī)范、語言環(huán)境、教工素質、教學配套等。而這些方面的欠缺有可能改變教師在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小結
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因素多種多樣,不同的合作形式教學層次、合作方式、專業(yè)類別等因素都會對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規(guī)范產(chǎn)生影響。而這些因素無法在文章中全部涵蓋,因此文章僅僅總結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一些共同存在的規(guī)范沖突,分析了造成這些沖突的主要原因,為后續(xù)相關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堅.論教學規(guī)范的習俗化[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09(7):70-72.
[2] 陳夢稀.高校教學規(guī)范的沖突與選擇教學規(guī)范的困境[J].中國高教研究,2002(4):88-89.
[3] 于浩淼.中外合作辦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探究[J].教育探索,2013(8):86-87.
[4] 董新漢,劉振修.專業(yè)學院教學規(guī)范保障的思考與時間[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9(4):1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