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立 李珊
摘 要: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文章從什么是歌唱表演出發(fā),講述歌詞的重要性,接著作者討論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利用語言訓練來提升聲樂教學的運用。文章有章節(jié)、有條理地進行述說論理,很到位地論述如何去培養(yǎng)歌唱的表演能力,讓讀者有所感悟,有所收益。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聲樂表演的特點。第二部分聲樂表演中語言的重要性。在這一部分,作者從演唱的專業(yè)能力和心理能力兩方面進行論述。而在第三部分,作者論述如何進行語言訓練來提高聲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歌唱;語言;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7-0207-0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人們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年代便有了聲樂。人們一直是用語言和文字來記錄歷史的,在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事情我們無從得知,這一切只能憑我們自己去想象。有的學者說,中國的聲樂在語言之前就產(chǎn)生了,這種說法有很高的可信度。也就是說,在最開始是先有的聲音。包括人在內(nèi)的一切動物都能夠用耳朵聽見聲音,而且也都有能發(fā)出聲音的器官。隨著人類的進化與發(fā)展,人們可以利用聲音來創(chuàng)造語言,并且能夠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想法,逐漸的人們也能把內(nèi)心的感受化為聲樂。由此可以得出,中國的聲樂也是語言的一種,而語言又是中國聲樂的變形,因此很難區(qū)分語言和聲樂哪個是根源。我們幾乎注意不到,當我們高興或者驚訝的時候,我們發(fā)出的聲音就會有一定的變化,例如有會從c到G,甚至從c到比其高八度c的音程的起伏。無論一個民族有沒有歷史,無論其有沒有文化,她都有某種形式的聲樂,由此可見,聲樂可以說是人的本能之一。考古學家證實,很多的文物上面并沒有任何的文字記錄,但是卻用已有的形式表達了中國聲樂,這也可以證實以上所述。無論文化有多么的初級,只要有文化的地方就會有中國聲樂。
一、聲樂表演的特點
聲樂表演也是一種音樂的表演形式,它是以人的身體作為樂器。聲樂表演也講究一定的技能,它并不是在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聲樂表演需要表演者掌握良好的唱歌技術,并且能夠很全面的調(diào)動身體的各個部分進行發(fā)聲,同時表演者還要注意唱歌的時候的整體感和心理狀態(tài),以獲得最佳的聲效能夠更加完美的表現(xiàn)。較高的聲樂能力主要是體現(xiàn)在:第一,要對樂理知識有比較深的了解,并且能夠熟悉音樂的基礎知識,同時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以及有較強的文藝理論知識和理論水平;第二,在唱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進行運氣以便可以靈活的控制發(fā)聲系統(tǒng),能夠調(diào)節(jié)自身使自己成為性能良好的“唱歌的樂器”。第三,在表演的過程中要融入感情,能夠把握整體的感情基調(diào),入情入境。第四。在唱歌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調(diào),聲音也具有起承轉(zhuǎn)合的節(jié)奏,注意把握節(jié)奏,給人帶來美的聽覺盛宴。此外只注重基礎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每個人都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風格,最好的展示自己。歌唱的表現(xiàn)手法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各個演唱者的著墨設色的濃淡,布局的虛實,安字宅句的錯綜的變化,是無窮無盡,并且還要不斷的出新的。這就需要在表演時,遷思妙想,作者創(chuàng)造清新、別致而又深刻的東西,沿著作品和作者整個特點去探索。
二、聲樂表演中語言的重要性
歌曲的唱詞,述事、狀物、寫景,但這些感覺不如唱情那么有威力。至于純音樂,還是以表現(xiàn)情感比較拿手。演唱一首歌曲的時候,如果沒有情,等于一棵樹沒有根,所以常說,“情者歌之根”。唱或拉、彈,沒有情,就像白開水,淡而無味。
情是從意而生的,而意是靠詞來表達。“即意生情”。意和情是密切相關的。無意就沒有情。唱論中常常提到,唱歌主要是唱意、唱情、唱心。從“即意生情”、“以情帶聲”,求得“情聲并茂”來打動人心。加強了情,也就是為了突出意,詩中所說“待到情來意自生”,達到影響眾多,感動聽眾,震撼人心的目的。有些歌者,聲音很漂亮,唱得也準確,技巧也不錯,但表演,淡如止水,沒有一點味道,不感人,其根本原是缺乏個“情”字,不是用心來歌唱。沒有情的歌便唱得聲音再好,一時也許獲得一些掌聲,卻是無法動人心,經(jīng)不起推敲的。唱歌歌重視唱情,由來很久了,自居易有句詩?!肮湃撕惹?,今人唱歌兼唱情”??梢娺@種“唱歌唯唱情”,自古就有。有不少人,對唱情并不重視,有些人是不會用情,有些照顧到聲音,就顧不到情了。特別是演唱一些技巧較難的歌曲,要他克服聲音技巧上的難度,已經(jīng)疲于奔命。字,意、情就管不過來了。還有一些人,不懂得用情,這是由于研究不夠,不用心,見歌就唱,也不了解無情之歌是最蹩腳的。
情,就是感情、情緒,是以唱詞來表達的。文藝上,寫景也好、寫事物也好,目的也多借景引情以表現(xiàn)喜、怒、哀、樂之情,而這些情,都是通過唱詞來表達。中國聲樂表演者在演唱表演中上,就強調(diào)表達感情的唱詞就是最重要的。她能夠做到,“音樂長于描情,拙于理論”,用歌唱以述事、狀物、描寫風景。像《看天下勞苦人們都解放》,是多年來的壓迫所爆炸出來的聲音,壓迫愈深,所激出來的情感就愈劇烈。哀怨之情,如《葬花吟》,也是由于自己的可憐身世,遭受孤苦,才發(fā)出那怨恨悲戚之聲。有些歌詞,意思很深,中國聲樂表演者把它的情感表現(xiàn)得也很深沉,如顧炎式的“翡翠年深伴侶稀,清霜憔悴減毛衣,自從一上南技宿,更不回身向北風?!敝薪梏浯溆髯髯约?,在唱腔中,她所表露的情調(diào)不激昂、慷慨,而情感卻很深厚的。有些歌曲,詞意和曲調(diào)比較活潑、秀麗,情感比較外露,如《知道不知道》,她輕輕地抿動,就唱出真情來。而有些歌曲,如《茶花女》的詠嘆調(diào),她時而低沉時而哀怨,輕聲述苦,她能夠這苦唱得比黃蓮更甚。
三、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首歌曲都有它要表達的情感,而語言正是這些情感得以表達的重要載體。歌唱語言的準確與否能直接影響到歌者傳情達意的準確度,特別是在美聲唱法的發(fā)源地意大利,歌唱的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更是被作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另外,在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傳統(tǒng)的古典音樂強國,語言的訓練也是歌唱者必不可少的修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意大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吉諾.貝基到我國講學以后,我國的聲樂教育界也逐漸認識到,歌唱的語言在聲樂訓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聲樂教學中得以廣泛運用。
要強調(diào)語言訓練在教學中的運用,必須要注意到以下兩個個方面:
(一)整體歌唱
歌唱并不是單單依靠嗓子、發(fā)音、氣息等來進行的,歌唱是以人的整體作為樂器來進行表演的。除了身體參加之外,心靈、靈魂也要參加到表演之間,即歌唱是要全身心都參與的一種藝術,因此,學習歌唱必須要有整體的觀念。歌唱就好比一個漂亮的姑娘,只有美麗的外表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標準的身材,合體的衣著以及相搭配的鞋子等;在這些外表因素都具備之后這個姑娘還是不夠美麗,她還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文化修養(yǎng)以及恰當?shù)拇私游锏膽B(tài)度和表現(xiàn)。因此世界上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最好的技術之一就是聲樂。綜上可知,要想獲得整體的歌唱技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背誦樂譜歌詞等活動)是分不開的。當人們的整體歌唱技術純熟之后,人體這個唱歌的機器運行的很流暢,幾乎就可以形成條件反射。達到這種程度之后,表演者的腦子才會有一部分空白出來,可以供表演者思考其他的東西,例如感情的投入,動作的流暢等,這就是逐漸地走向一個成熟的歌唱家之路。
(二)歌唱心理能力的培養(yǎng)
聲音技巧,只是工具,如何把歌意,人物的性格情思、精神面貌準確深刻的體現(xiàn)出來,才是完整的美。
1.訓練學生具備“歌唱的樂器”的能力
要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也應注意培養(yǎng)自己演唱中的應變能力。每位演唱者在演出時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平時就應注意自己的演唱與練習之間的差距,學會適應。為了努力縮小這個差距,表演者在平時練習的過程中就要想象自己置身于正式演唱的場合,以便能夠更好適應表演的氛圍以及更好的鍛煉心理素質(zhì)。由于不同的場地會存在不同的差異,表演者要盡最大的努力在各個表演的場地合伴奏,使自己適應不同的音響環(huán)境。在表演的時候還要注意兩個關鍵的問題,一個是感情的投入和表達,只有投入感情才能感動自己,只有感動自己才能夠感動別人。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基本功,不要好高騖遠,不能一味的追求聲音的效果而忽視了基本的唱功。
2.歌詞感情傳遞的把握
歌曲演唱的時候要注意分明的節(jié)奏,既不能整篇都很高亢也不能通篇都很平淡,這就像一個人,胖到?jīng)]有腰身是不好的,但是瘦到一把骨頭也是沒有手感的。有些唱詞采用頓然放慢,并有意的強調(diào)以加強它的感染力。有時候需要漸強、漸弱,當作帶深情感的引子,把詞意在語法上加以深情的體現(xiàn)。在層次感問題上,可以巧妙地利用聲音的色彩表演,或者利用抑揚頓挫等語法上微妙的變化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顯得適度而又得體。
3.能夠抓好歌詞的主要內(nèi)容,突出層次感
我們都知道,美術中有一種畫叫做山水畫(水墨畫中的而一種)它的層次非常鮮明,這種層次感的創(chuàng)造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因為水墨畫都只用一種顏色來創(chuàng)作,但是很多事物的遠、近、高、低、先、后等層次是不同的,這些層次的表現(xiàn)都要用濃描或者淡寫來表示。這與彩色的山水畫大不相同,彩色的山水畫可以利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而水墨山水畫卻不能。在畫壇中很多事物的顯、隱只能夠靠烘托來完成,這些并不是精髓,但是又是不可或缺的。實際上遠處的事物都是模糊的,人們沒必要看清楚樹的一枝一葉,如果刻意的表明這些細節(jié),就會破壞整體的層次感。這一理論對于音樂表演同時適應,對于那些比較簡單易懂的歌曲來說就好像是水墨畫,表演者要分清楚哪些是遠山、哪些是近樹。而在分析的過程中,語言作為人類情感交流的最直接的工具,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進行聲樂訓練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唱詞中語言的表達需要。
唱詞中的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互的最重要工具,它可以表達出所唱歌曲的主要內(nèi)容和情感基調(diào),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唱詞都是經(jīng)過句和陪襯句,它可以很好地表示出樂曲的轉(zhuǎn)折引申等含義,但并不是像前者那樣重要,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分清主次,抓住核心內(nèi)容。很多樂曲不僅僅是表面意思,表演者還要注意時刻挖掘其內(nèi)在的含義,深刻的去體會其中的感情基調(diào),設身處地的站在創(chuàng)作者的位置上,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但是還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能刻意的去模仿這些橋段否則會顯得很不自然,結果會適得其反,這樣做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時候會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結果。所以在表演的時候一定要抓住要點,生動形象的表達出樂曲的精髓之處。在進行聲樂訓練的時候,強調(diào)語言的訓練,對于歌唱中情感的表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許洋.論視唱練耳教學中可塑性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D].中央音樂學院,2014.
〔3〕劉怡恬.淺析美國聲樂學生識譜能力的教學理念與方案[D].中央音樂學院,2014.
〔4〕裴寰宇.試論民樂系視唱練耳教學的研究與思考[D].中央音樂學院,2014.
〔5〕程鋮.淺析視唱練耳角度下的美國藝術歌曲練習[D].中央音樂學院,2014.
〔6〕喬萌萌.西方教育哲學流派課程觀基礎上的視唱練耳課程發(fā)展研究[D].聊城大學,2014.
(責任編輯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