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臣
在多次的培訓、比賽、學習的過程中,聽了多堂科學公開課,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坝腥ぁ钡默F(xiàn)象:很多教師在臨近下課時,都喜歡說“這個問題,請大家課外再去研究一下,把結果告訴你們的科學老師!”或“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回去以后可以研究一下”。這其中有不少教師還是借班上課。學生課后真的會去開展研究活動嗎?效果如何呢?
于是筆者進行了調(diào)查了解,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在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把問題簡單地留給了學生,其中大部分學生在課后是不會去完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特別感興趣的學生會去探究。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導,探究的效果并不理想。
下面筆者就以《磁鐵有磁性》一課的課外探究指導為例,來談談小學科學課外探究有效指導策略。
一、課題“升級化”,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在學生進行科學課外探究活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才會認真開展探究活動。教學中的課外探究課題,一部分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設定的,一部分是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而課堂上不便或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包括課堂教學中的“意外問題”)。無論是哪種,教師要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把這種問題的“沖突”進行“升級化”處理,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課外的探究活動也就能自然而然地開展起來了。
案例一:
……
師:在日常生活中,磁鐵可以吸哪些物質(zhì)?
生:我們的黑板。
生:冰箱門。
生:文具盒蓋子。
生:鐵的飯盒。
生:硬幣。
生:有的不能,一毛錢吸不上來。
生:新的一毛錢可以吸的,我試過。
師:一毛錢硬幣舊版的不能吸,新版的可以,是這樣嗎?
生:是的,而且五毛錢的也是新的能吸,舊的不能。
生:老師,一塊錢的可以吸。
生:不對,不能吸。
絕大部分學生:能吸的。
師問:你試過嗎?
生:我昨天試過的,肯定不能。(該生整體學習成績較差,同學們對他的發(fā)言發(fā)出了低聲的嘲笑。該生臉通紅)
師:(做一個安靜的手勢)對待不同意見要——真誠。你有證據(jù)嗎?
生:有,我明天拿來。(語氣很肯定)
師:科學講究證據(jù),同學們回去可以自己先試一下,感興趣的同學明天早上課前二十分鐘,和這位同學一起到我的辦公室來研究這個問題。
……
一般情況下,一元硬幣是可以被磁鐵吸住的,這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經(jīng)驗。然而一位同學卻說不可以吸。這句話不僅讓學生意外,也是在教師預設之外的。并且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暫時無法解決,該教師將問題沖突“升級”,“你有證據(jù)嗎?”引導提出質(zhì)疑的學生拿出證據(jù)。其他學生非常想知道怎么可能吸不住,但見該生的態(tài)度堅決,自己也想回去再試一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此時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興趣非常高。于是教師適時抓住了這個問題,作為課外研究的一個課題。這樣,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必然會在課后找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課后探究活動也就自然開始了。
當然,選擇問題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合的問題。太容易的問題,學生提不起興致,如觀察類與考察類的課題,操作起來可能比較簡單,可以根據(jù)情況豐富一下內(nèi)容;太難的問題,學生因為困難多而失去了興趣與信心。
二、過程“具體化”,厘清操作步驟
學生在課外探究活動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困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向,而此時若沒有教師的及時幫助和引導,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放棄的想法,遇難而退。因此,對于課外探究課題,教師不能蜻蜓點水,流于形式,應當根據(jù)課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制定具體一些的實施方法,構建主要框架,幫助學生厘清科學探究的步驟,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二:
第二天早晨,教師一到學校,就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已經(jīng)在辦公室門口等待了。那位提出質(zhì)疑的學生一只手拿著一塊磁鐵,一只手攥著一枚硬幣。
“老師你看”,他進行演示,果然磁鐵不能吸住這枚硬幣。教師拿過這枚硬幣一看,心中有了數(shù)。
師:其他同學回去試了嗎?
生:試了,可以吸的。
生:新版舊版的一元錢我都試了,都可以。
(多數(shù)同學附和)
師微笑:那看來這枚硬幣有點怪啊?!
生:老師,不會是假幣吧?
(其他學生一片嘩然)
師:你認識假幣嗎?和真幣有什么不同?
生:比較一下??!
師:那我們研究一下吧,從哪些方面可以來判斷呢?
生:可以用眼睛觀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聽聽聲音。
生:稱稱重量。
生:也可網(wǎng)上查一下,看看假幣的一般特征。
生:我舅媽在銀行上班,她肯定知道。
……
學生見到硬幣真的不能吸,感到很奇怪。于是教師因勢利導,“那看來這枚硬幣有點怪???!”引導學生想到了可能是假幣。于是大家就想研究一下,看是不是假幣。在家里,教師不是讓大家一一對比一下真假硬幣,而是引導學生如何來研究這枚硬幣,將研究的內(nèi)容進行“具體化”處理,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的方向,明確研究的具體方法,對探究活動有個清晰的思路,這樣有效減少了學生在實際探究的過程中因方法不對而產(chǎn)生的無用功以及由此帶來的厭煩情緒,以免影響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任務“分解化”,降低探究難度
一般說來,一些長期的、內(nèi)容比較多的課題,如種植類和飼養(yǎng)類的課題,讓學生獨自進行,是有難度的。探究的內(nèi)容量過大,學生的持久力也比較短,加之這類活動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不可預計的困難,學生很容易因難度太大而放棄活動,即使最終勉強完成了,效果也很難得到保證。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解化”處理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解,把一個大的問題變成多個小問題,讓學生選擇可完成的項目,也可以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然后再將小問題進行集中,最終完成探究目標。
案例三:
……
師:方法還真多!除了想知道它是不是假幣以外,還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假幣是怎么來的。
生:我想知道假幣有多少危害。
生:我就想知道假幣和真幣有什么區(qū)別。
生:我想知道如何區(qū)分假幣。
……
師:你打算如何來研究呢?
生:我每天有半小時上網(wǎng)時間,我到網(wǎng)上查資料。
生:我直接觀察,我有放大鏡。
生:我去問我舅媽。
生:我去問小店老板,他肯定知道的。
……
師:這樣吧,想研究相同問題的同學可以結成小組,共同來研究。兩天之后,各個小組把自己研究的課題與大家交流,這樣我們可以得到非常全面的資料,好嗎?
師:先自由分組,沒有組的,由課代表來安排,如何?快上課了,大家先去上課吧。
……
研究假幣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涉及的內(nèi)容是比較多的,讓學生個人全面進行研究,顯然量大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先引導學生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分解化”處理——將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學生可完成的小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最后各小項目集中在一起,整個活動內(nèi)容也就豐富而完整了?!胺纸饣碧幚?,明確了各小組的分工,降低了活動的難度,發(fā)揮了學生各自的優(yōu)勢,集中去完成一個任務。既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又能盡量保證結果的正確性。當每個組的任務完成以后,整個探究課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四、成果“公開化”,體驗科學樂趣
課外探究活動的不斷開展,學生從中可以獲得知識,體驗到科學學習帶來的樂趣。把學生的學習成果公開展示出來,把學生的學習成果盡可能地放大,可以帶給他人更多的知識與方便,可以讓學生更多的感覺科學學習的樂趣,給他們更多的成就感。公開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在班里表揚,教室設置展示角,也可以辦展覽、發(fā)倡議等,還可以利用家長會時的表揚或以邀請家長參觀指導的形式把成果向家長們展示。家長看到自己孩子所取得的成績,以及開心的笑臉,自然會支持這樣的活動,當再有這樣的活動時,家長也不再成為阻礙者,相反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成為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輔導員。
案例四:
師:同學們,我看到了大家的研究資料(對假幣觀察的資料,有假幣的照片、分辨真假幣的方法、假幣處理方法等,貼在教室的展示欄中),這些資料真好,老師也學到了不少知識??磥碚媸侨硕嗔α看螅蠹沂占诉@么多識別假幣的資料。另外你們能把假幣交還給銀行,做得可真好。
師:假幣危害很大,光我們知道是不夠的,要是大家都能了解就好了。
生:老師,我們做一個展覽吧,讓全校的人都知道。
師:真是個好主意。需要什么呢?
生:需要一個大一點的展板。
生:向大隊部張老師借,他那有。
生:還要多一點的圖片。
生:最好有假幣,大家對比一下,更清楚。
生:假幣上交了啊。
生:我去向舅媽說明一下,讓她幫個忙。
……
學生們通過集體的努力,收集到了豐富的資料,通過收集和整理,學生也對假幣有了比較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而教師引導學生不僅要將自己的研究所得在班里公開,而且要在校園里辦一個展覽,學生異常興奮。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知識,而且可以把知識介紹給大家,讓更多的人來分享勞動成果,把自己的成果公開展示,幫助他人了解知識,也使學生自己產(chǎn)生了極大的成就感,體驗到了學習科學的樂趣,今后也必然會全身心投入到課外探究活動中來。
當然,公開學生的學習成果是一個方面,還應該結合有效的評價機制,如何在教學中采取積分制的方法,對學生的課外探究進行量化考核,納入期末的評價當中去,會更好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課外探究活動。
科學課中可選擇的課外探活動內(nèi)容很多,有觀察類、考察類、制作類、種植類、飼養(yǎng)類、資料整理類以及收集信息類等;有長期任務,有短期任務。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四化教學”策略,通過引導激發(fā)學生更濃厚的科學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技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 3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