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鷹
曾聽過一個段子,該段子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春晚小品《不差錢》,用來形容許多學生的上課感受:人生如上課,眼睛一閉一睜,一堂課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上午過去了。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嗎?下課了,人還沒有醒。你知道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嗎?醒了一看,課還沒下。這個段子,足以讓為人師者深?。喝绻覀兊恼n堂帶給學生的是如此感受,那毫無疑問是失敗得一塌糊涂。學生之悲哀,何嘗不是我等人師之悲哀?筆者連續(xù)帶過兩屆高三理科班,的確發(fā)現(xiàn)每屆學生開學之初,都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雖說個別,卻也引人深思。況且,理科班的學生向來重理輕文,但現(xiàn)今的高考模式,五門學科一門都不能落下,即使是理科班,語文總分也是160分,不容小覷。因此,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必須及時且有效地解決。于是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作了一些探索,以課題《滲透成功心育理念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契機,以語文實踐活動帶動課堂,引領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探究中成長。
一、活力課堂,在實踐中體驗成功
如何讓課堂充滿活力,掀起波瀾,我認為關鍵在于激活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使學生的知、情、意等活動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教育構成關系的兩個因素,一方面是社會的理智與道德的價值,一方面是成長中的個人,這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構成一個通過心理活動這一中介而發(fā)生的動態(tài)過程?!闭n堂教學的實質,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是一個情知互動的心理活動過程,而學生的學習則是全面的心理活動。激活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就能全盤帶活課堂。
1.演講熱身,提高學習自信
在我教的學生中,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小之又小,甚至很多男生的聲音也是細如蚊吟,在理科班這種情況更嚴重。原本極具陽剛之氣的男生怎會如此?不愿,抑或不會答?男生本應該是活力四射的呀……究其原因,還是自信心不夠吧。
為此,我結合語文課的特點,堅持課前安排五分鐘請學生上臺講演的做法。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的機會,我按照值日表輪流讓學生講演,并做如下要求:上臺演講的學生要做到神情自若,字正腔圓,內容表達言簡意賅,觀點鮮明,條理清楚,流暢生動。演講內容不拘一格,可涉及課文賞析評價、班級工作、當前形勢、模擬名家風范談人生等,目的是開啟學生的思路。其次,每次演講完畢,還要請幾位同學講評,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學生相互講評,相互討論,讓思維不斷碰撞。而我要做的就是在學生演講時尋找閃光點,多褒,少貶,多做鼓勵。當然,有時也要委婉地提出演講中的不足,教給學生正確判斷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這樣做,學生不僅體會深刻,還會激發(fā)他們課后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一段時間后,學生們上臺演講不再那么膽怯了,很多學生還能即興演講,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理解問題的能力也與日俱增,也有了學好語文的自信,有了這樣的自信,還怕上課回答問題不響亮?的確,開展這樣的活動,看起來老師講課的時間相對減少了,卻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之后40分鐘的課堂氣氛明顯活躍多了,大家學習語文的勁頭也更足了。
2.活動導行,克服畏難情緒
語文教師都熟悉這樣一個說法,學生們對語文有“二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
的確,自初中接觸文言文以來,學生中很少會有人說喜歡文言文喜歡得不得了。為什么?因為在大部分學生看來,文言文意味著沒完沒了的背誦,意味著沒完沒了的默寫,意味著沒完沒了的翻譯,總之一句話:文言文就意味著枯燥無味。學生為什么會持這種態(tài)度呢?這很大程度上在于學生只是把文言文當成考試的必備知識,只是被動地去學,還沒有把文言文學習提高到興趣上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讓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智力,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愉快,才能激起學生高昂而持久的興趣?!敝灰覀冊谡n堂教學中注重營造自主、合作、互動的心理環(huán)境,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并注意教給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就必然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使心理活動處于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
處處留心皆學問。我注意到央視的“開心辭典”欄目收視率很高,熱心觀眾中不乏中學生。其中設置的許多問題都是語文中的常識。語文教師都清楚,平時讓學生主動背誦這些常識是很難的,更不要說枯燥乏味的文言文了。那么以“開心辭典”的模式來處理我們的文言知識點會怎么樣呢?我進行了一些嘗試。我把要求記憶的知識點先讓學生動手整理,然后由我集中歸類出來,再制作成課件;給學生足夠的準備時間后,分組競賽;每個組派代表輪流出戰(zhàn),看每人一分鐘內能答對多少題。這樣做以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提高,此類難題也迎刃而解。而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意義,首先就要做到有意思——老師能給學生挖掘出多少興趣點,學生就會還給你多少興奮點,接著就會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得分點”。
至于作文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的指導模式,我們積極倡導“自主體驗探究式”的寫作模式,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學生圍繞題目或要求去進行閱讀或搜集素材,自主獲取材料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自主發(fā)現(xiàn)的體會、作文的立意指向等,遴選推薦優(yōu)秀的素材,比較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并準備課堂交流,由學生代表匯報典型的例文,選擇有代表性、新穎性、可運用性的素材,師生共同探究總結,獲得相應的寫作規(guī)則、文體圖式,或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進入寫作階段。學生作文結束后立即組織學生自主評改,方式可以是學生相互批改,由于學生通過搜集材料、合作交流、課堂探究等環(huán)節(jié)的感知,獲得了一定的鑒別能力,加之其原有的基本素質,完全可以對同學的習作做出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整個寫作過程都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不僅僅是靜靜地寫作文,而是還要收集、探究,在各類實踐中去親身體驗作文,學習作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币虼?,在寫作教學積極倡導“自主體驗探究式”的寫作模式,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運用這樣的寫作教學方式,也必然使語文教學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讓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自主體驗探究中寫作,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自覺、自律、自愿地寫作,并最終讓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活動課程,在探究中成長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主張讓學生在廣泛的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墩n標》在對高中選修課程的設計要求中也強調,散文教學尤其“應重視作品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切實提高審美能力”。因此,在教《現(xiàn)代散文選讀》的時候,我采用了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文本,拓寬文本,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
1.課外實踐
要求學生在課外認真研讀與教材中有關的散文作家的一部或幾部(篇)作品,就其某一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可以是散文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美學價值,如梁實秋的《雅舍小品》藝術特色,豐子愷散文語言的漫畫風格等;也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中最感興趣的某一個散文作家進行研究,如“林清玄散文的佛性”等。這類活動課,尊重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愛的一項活動內容,且有機會被指定為該活動的設計者與主持人,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之在成功的喜悅中發(fā)現(xiàn)自我、肯定自我。
2.課堂展示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來展示大家探究的成果??梢宰寣W生挑選研究過程中涉及的名家名作,進行誦讀、品讀,組織經(jīng)典詩文朗誦會;可以精選優(yōu)秀的讀書報告、評論鑒賞文章,組織一場讀書報告會;還可以把學生整理的資料匯編成冊,在校內展示和交流等。
這樣的課堂,打破了課堂單向傳播的單調格局,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交往密切起來,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活動會處于積極狀態(tài),也會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產(chǎn)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知識共享的增值效應。
總而言之,這樣的活動課程打破了系統(tǒng)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xiàn)實性、綜合性、實際性問題為內容,在活動中把學生置入了一種動態(tài)、生動、開放、多元的環(huán)境中,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獲取新的活動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應該說,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為學生展示個性和個性發(fā)展釋放充分的空間提供了可能。而我們也知道,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釋放,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可以說,精彩紛呈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的發(fā)展開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的廣闊空間,學生能在這個大空間里發(fā)展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發(fā)展多方面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語文實踐活動將為學生自由成長保駕護航。因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并在探究中尋求發(fā)展進步乃至成長,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參考資料:
1.吳梅花《架構有趣有效的雙動力課堂—課堂改革之我見》,《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1年第7期。
2.李文軍、張萍《基于文本意識的〈現(xiàn)代散文選讀〉整體教學的實踐探索》,《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1年第9期。
3.潘菽《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孫群《自主研究性寫作初探》,《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