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芝
【關鍵詞】《小攝影師》 教學實錄 評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064-01
《小攝影師》是人教版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高爾基欣然答應一個小男孩為自己拍照片,但小男孩由于忘記帶膠卷哭著跑開了,導致照片沒拍成的一件事,充分展現(xiàn)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感悟文本語言,感受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和愛護。
一、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學生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對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要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反復品味,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這樣有助于學生通過詞語學習打開一條深入理解課文的通道,降低理解文本的難度,從而領會文本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多媒體出示句子:高爾基拿了一張報紙,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師:請大家結(jié)合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吩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1:“吩咐”是口頭命令,讓人怎么做就怎么做。
師: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常聽大人吩咐小孩,在這兒,小孩怎么吩咐起大人呢?
生2:我認為高爾基這樣做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小男孩工作的尊重,因為既然答應了小男孩,他此時的身份就是被拍照者,小男孩的身份是攝影師,所以他愿意無條件地服從命令。
生3: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感染了,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說明他很喜歡這個小攝影師。
師:說得真好。高爾基確實很喜歡這個孩子,所以他愿意聽從小男孩的吩咐。
【評析】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遵循中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小男孩吩咐高爾基”這一部分恰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就從關鍵詞“吩咐”入手引領學生品味,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而且也明白了隱藏在“吩咐”背后的內(nèi)涵。
二、朗讀體驗,激發(fā)情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從中充分感知文章表達的情感。教師采取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領略課文遣詞造句的精妙,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再互相討論該怎樣讀更好些。(學生反復朗讀后相互討論)
師:誰能把這一段讀一讀?(生朗讀)
師:讀得真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1:高爾基雖然不愿意見記者,但內(nèi)心深處卻特別希望小男孩能再來,“請轉(zhuǎn)告他,我很忙”這句話要讀得平淡一些,“不過……讓他進來”這句話要讀得熱情一些,應用肯定的語氣。
師:的確如此。你從哪里可以看出高爾基非常希望小男孩再來?
生2:前面有一句“是個小男孩嗎”,還有后一句中的“一定”。
師:對!那么,高爾基為什么不愿意見記者,卻又特別希望小男孩能再來呢?(生討論交流)
生3:因為記者來的目的高爾基很清楚,無非是宣傳自己,但高爾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配合記者完成宣傳任務簡直是浪費時間。而小男孩就不同了,看到小男孩“扔紙團、掛著照相機像模像樣的樣子”,高爾基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一方面童心大發(fā),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支持、愛護。
師:從高爾基對記者和小男孩的不同態(tài)度,你讀懂了什么?
生4:我讀懂了高爾基淡泊名利,但是非常關心少年兒童的一切事情。
【評析】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主要從朗讀指導入手,讓學生讀出高爾基面對記者和小男孩的不同態(tài)度,這種鮮明的語氣對比,可以使學生感到受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心和愛護,以及幫助小男孩達到目標的決心,充分展現(xiàn)了高爾基關心少年兒童的心情。
三、想象補白,升華情感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留白”往往給學生留下想象或者創(chuàng)作的契機,教師通過補白訓練不僅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有助于學生訓練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師:小男孩哭著跑開了,高爾基在內(nèi)心深處是希望他再來的,如果再來,一定不會讓小男孩再留遺憾,那么,小男孩還會再來嗎?如果小男孩再來,他和高爾基之間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以“小男孩走了以后”為題目,續(xù)編這個故事。(生續(xù)寫)
【評析】小男孩再來時會發(fā)生哪些事呢?文中沒有交代。此時,教師讓學生及時續(xù)寫,學生內(nèi)心自然有許多話要說,這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想法的平臺。在續(xù)寫過程中,學生對高爾基的情感認識得到了升華。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文中語言的感悟、朗讀、思考,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獲得深刻的體驗感受。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