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麗麗
(甘肅農業(yè)大學 草業(yè)學院/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yè)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草類植物栽培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南麗麗
(甘肅農業(yè)大學 草業(yè)學院/草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yè)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草類植物栽培學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學科。以甘肅農業(yè)大學草類植物栽培學教學為例,分析了課程的特點,指出了課程在以往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縮減、授課方法傳統(tǒng)單一、實驗教學模式陳舊等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突出教學重點,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考核等教學改革對策,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草類植物栽培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草類植物包含各類單子葉、雙子葉草本植物,其中,包括牧草、草坪草、藥草、觀賞草等草本植物,危害家畜的有毒有害植物;乃至具有飼用價值的小灌木、灌木、藤本植物、小喬木[1]。草類植物栽培學歷來都是草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2],其主要教學任務是通過對草類植物栽培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的講解,使學生掌握人工草地建植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人工草地在世界農牧業(yè)生產、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及環(huán)境產業(yè)中具有重要意義,人工草地在我國的發(fā)展對推動牧區(qū)生產分化、勞動力分流,促進牧民定居,迅速改善退化草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化我國農牧業(yè)的生產結構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課程的教學效果事關草學專業(yè)本科生培養(yǎng)質量,為此,許多學者對牧草栽培學課程教學改革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探討[4-6],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甘肅農業(yè)大學草類植物栽培學課程組在教學實踐中,從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實踐,使草類植物栽培學課程的教學體系更適應當前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和市場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探索草類植物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科研素養(yǎng)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前,多數高等農業(yè)院校對草類植物栽培學課程的設計,主要采用課堂教學、實驗室教學與田間(試驗田和大田)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其課程特點突出表現在3方面:(1)課程的實踐性及應用性強,所學知識可以直接指導生產;(2)課程的融合性及交叉性強,涉及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植物營養(yǎng)學、農業(yè)氣象學、植物保護學、植物分類學等知識;(3)課程教學內容的地域性較強,就同一栽培植物而言,因不同種植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同,其種植制度、栽培技術也各異,表現為栽培模式的多樣化。
草類植物栽培學是對動手能力要求很強的應用學科。傳統(tǒng)的草學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田間的不良傾向,從社會反饋的信息來看,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教學滯后于生產。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草類植物栽培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課程總學時為40學時,其中,理論講授30學時,實驗10學時,如何在較少的學時內系統(tǒng)地完成教學內容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授課理論課時少,造成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現象;(2)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以往的教學以灌輸式為主,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缺乏主動性;上課的方式以“黑板+板書”式為主,個別章節(jié)采用多媒體教學,且文字多圖片少,學生靠死記硬背掌握理論和概念,缺乏形象思維能力和感性認識。(3)實驗教學的模式陳舊。實驗課教學往往是由教師在課前將實驗材料準備好,課堂上講解實驗原理和步驟,然后由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項目,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和盲從。學生一看就會、做后就忘。實驗報告也是根據教師的提示“依葫蘆畫瓢”,甚至互相抄襲。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學好草類植物栽培學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草學專業(yè)人才,為草產業(yè)服務,亟需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進。
3.1 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課程建設的效果。因此,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改革、優(yōu)化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7]。草類植物栽培學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3.1.1 理論教學 21世紀教材《牧草飼料作物栽培學》作為教學用書[8],其內容豐富、翔實、覆蓋面廣。因該課程內容多、學時少,課程組通過研討、修訂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和設計,注重與草類植物種子學、飼草生產學課程之間的銜接和配合,避免相互重復或脫節(jié)。另外,課程組重點建設了試題庫、課程相關素材庫、實驗指導書、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錄像等立體化教材,形成以紙質教材為主,電子和音像教材相依托的立體化教學系統(tǒng),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活動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3.1.2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基礎知識、專業(yè)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及其技能的綜合運用過程。課程與生產實踐聯(lián)系非常緊密,課程實踐教學是改革的重點。在課堂理論教學實施的同時,配套開展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科研訓練等實踐教學。
實驗教學一是以實物為教材,指導學生對豆科、禾本科、葉菜類草類植物進行形態(tài)識別、解剖,了解其構造及各部位的關系,給學生更直觀的認識;二是將原來的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綜合性及創(chuàng)新性實驗,利用葉面積儀、葉綠素測定儀、光合儀等設備,測定不同草類植物的葉面積、葉綠素含量相對值、凈光合效率等,綜合分析草類植物在不同生育時期光合產物積累的速度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情況等。這些實驗的開展不但使學生學會了先進儀器設備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學生觀察、識別草類植物的能力,并增強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以后的科研、生產和技術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實習進行現場教學。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利用校內牧草栽培區(qū)進行現場教學,對學生掌握該課程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對草產量、種子產量、莖葉比、植株高度、生長速度和分枝分蘗數進行測定,對不同草類植物開花期形態(tài)進行識別,對不同草類植物生育時期進行觀察記載,進行實地講授、觸摸式教學,有效的提高了授課效率和教學效果,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生產實習進行實際操作,1)在甘肅農業(yè)大學校內牧草栽培區(qū),從識別播種材料開始,到設計田間試驗小區(qū)、平整土地、耙耱、做畦、播種、中耕、培土、施肥、灌溉、人工輔助授粉、收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學生參與其中,交由學生管理一個生長季,熟悉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和各個技術管理環(huán)節(jié);2)在校外教學基地甘肅省武威黃羊鎮(zhèn)牧草試驗站(荒漠綠洲,面積57.8 hm2)、甘肅省平涼靈臺縣龍門牧草試驗站(黃土高原,面積100 hm2)和甘肅省天祝金強河高山草原試驗站(青藏高原邊緣地帶,面積15.3 hm2),組織學生參觀課程組教師的實驗田、科研基地、科研成果示范基地等;3)組織學生參觀甘肅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fā)有限公司與課程組教師研究發(fā)明的“全膜覆土,精量穴播,高產優(yōu)質”苜蓿種植新工藝,到甘肅欣海牧草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參觀土壤耕作機械、田間管理機械和收獲機械,親眼目睹苜蓿草捆、草顆粒的制作過程等。校內外教學基地不僅為草類植物栽培學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現場,而且也向學生展示了草業(yè)產業(yè)化樣板,為學生鍛煉實踐技能、提高動手能力,提供了類型多樣、先進、實用的技術和手段,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高。
科題組教師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學院教師承擔的各項科研課題及相關的科研活動中,借助甘肅農業(yè)大學草學國家重點學科一流的科研團隊和完善的科研條件,使學生了解最新科研動態(tài)、科研方法、研究手段、學術思想、先進的生產技術等,鍛煉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為日后深造和就業(yè)打下了堅實基礎。
3.2 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學方法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是課程建設的重點之一,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灌輸式教學為師生互動和以學生為主的啟發(fā)式、參與式、討論式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形成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的局面,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生身心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3.2.1 “三點式”教學方法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授課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要點,實施“三點式”教學。在整個課程教學內容的總體結構上,分清重點章節(jié)和每個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內容。融會貫通好各知識要點,使所講授的內容既保持課程的系統(tǒng)性,又便于學生自學,加深理解和掌握學習要領。
3.2.2 組合式教學方法 通過“實物標本+圖片+多媒體教學”的組合式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板上種草”,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并適時運用討論、總結等教學方式開展師生互動,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3 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有效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變被動教學為互動,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式教學的作用要體現在課堂內外,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啟發(fā)”,在課后仍然能主動、積極地思考所學知識,并且能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2.4 案例式教學方法 對人工草地建植和管理技術、混播的理論與技術及草類植物種子生產等實踐性強的教學內容,教師將大量案例引入到課堂中并開展專題討論,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講解,使學生掌握人工草地單播、混播及種子生產等要點內容。對于草學領域的最新科研動向、國內外草業(yè)發(fā)展的新動態(tài)、新技術、新成果等內容也適當引入到教學中,使學生及時了解草學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掌握草學科學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使課堂教學既具有基礎性,又具有學術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大學生探索新事物、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奠定基礎。
3.3 教學手段的改進
3.3.1 運用多媒體教學 草類植物種類繁多,在黑板上講解比較枯燥且抽象。為此,教師全程采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結合實際生產案例進行講解,使教學內容完整充實。同時,將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板書、實物展示、視頻錄像等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加大了教學信息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3.2 雙語教學的初步運用 雙語教學是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是有助于學生走向世界的重要的教學改革方向[9]。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科學專業(yè)的學生生源情況復雜,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異較大,草類植物栽培學雙語教材目前還未出版,而美國原版教材《Forages》價格昂貴,且在編排上與我國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有很大的差異,語言難度與中國學生實際的英語水平不吻合,尤其是對栽培學這類地域性很強的課程,某些內容與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相脫離,因此,目前實施雙語教學還有一定的困難,僅在演示文稿中部分內容用中英文對照書寫、所有的專業(yè)名詞用英文表示、大量附有英文說明的彩色圖片等。
3.4 改革考核方法
考試對于檢驗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主講教師對學生考核的原則是“全面考核,綜合評定”,以實現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真實反映,使考核結果具有準確性和客觀性。課程考核分為2個部分:1)生產實習。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主要草類植物的識別能力,考核分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每一項技能都有幾項明確的考核標準,依據學生掌握程度分級。不及格者給予一次補考機會;2)閉卷考試。設置綜合成績的構成比例,即綜合成績=平時成績×10%+實驗成績×20%+末考成績×70%。平時成績按照上課出勤、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和課程論文綜合打分,實驗成績按照實驗課出勤、動手能力和實驗報告綜合打分,理論考試的試題全部來自于草類植物栽培學試題庫。通過改革考核方法,改變原來最后一次筆試成績?yōu)槿砍煽兊臓顩r,改變了平時不努力、考試前搞突擊的不良風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程改革后已在10個教學班進行了應用,根據學生滿意度調查和隨機問卷可知,學生很喜歡這種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主動參與積極性高,動手能力有所提高。隨著用人環(huán)境和就業(yè)市場的變化,草類植物栽培學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農業(yè)人才。
甘肅農業(yè)大學草業(yè)學院草類植物栽培學的教學經課程組多年的不斷改革和探索,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生產和科研為紐帶的教學模式,并按生產季節(jié)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把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栽培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服務于“三農”的新型農業(yè)技術人才。
[1] 任繼周.草類植物-草業(yè)瑣談之二[J].草業(yè)科學,2003,20(5):30-31.
[2] 胡自治,師尚禮,孫吉雄,等.中國草業(yè)教育發(fā)展史:1 .本科教育[J] .草原與草坪,2010,30(1):74-88.
[3] 胡自治.人工草地在我國21 世紀草業(yè)發(fā)展和環(huán)境治理中的重要意義[J] .草原與草坪,2000(1):12-15.
[4] 孫飛達,張新全,干友民.《牧草飼料作物栽培學》課程整體教學改革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5):143-144.
[5] 曾兵,左福元,蘭英.牧草飼料作物栽培學教學方法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綜合指導版,2012,2(下):34-35.
[6] 李秋鳳,李運起,徐敏云,等.牧草與飼料作物栽培學實驗教學改革[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科技版,2010,8(上):177-178.
[7] 胡曉輝,李建明,鄒志榮,等.《設施蔬菜栽培學》優(yōu)質課程建設的體會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4,30(9):270-271.
[8] 陳寶書.牧草飼料作物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
[9] 龍明秀,許岳飛,何學青,等.農業(yè)院校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牧草栽培學”課程為例[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4,32(1):42-44.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program on herbaceous plants cultivation
NAN Li-li
(CollegeofPrataculturalScienc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KeyLaboratoryofGrasslandEcosystem,MinistryofEducation/PrataculturalEngineeringLaboratoryofGansuProvince/Sino-U.S.CentersforGrazinglandEcosystemSustainability,Lanzhou730070,China)
Science of herbaceous plants cultivation is an applied subject of much practical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Teaching of the subject i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ken for example,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are analyzed,such as the too much contents,outdated and simplistic teaching methods,ol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etc.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at the means for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elaborated,the teaching contents should be optimized,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flexible and diverse,th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herbaceous plants cultivation;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ation
2015-06-12;
2015-09-06
甘肅農業(yè)大學課程建設重點項目資助
南麗麗(1979-),女,甘肅天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牧草栽培與育種研究。 E-mail:nanll@gsau.edu.cn。
G 420
A
1009-5500(2015)05-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