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睖丶覍氃f過:“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也提出量的要求?,F(xiàn)在的老師和家長都認識到讀書可以提升素養(yǎng)。但從目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來看,學生仍然閱讀興趣不高,死啃書本,不愿涉足課外閱讀。有的學生即使會讀一些課外書,但其課外閱讀是沒有目的的,單憑興趣,內(nèi)容單一,讀而不思,收獲頗少。
我校早已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曾多次開展課外閱讀課內(nèi)化活動,但都苦于沒有合適的文章。在2013年3月份,歷經(jīng)多次尋覓,我們終于找到了和教材相匹配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久旱逢甘露,寧都第三小學立即采取行動,我們二年級的四個班率先開始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實驗開始時我們也茫然過,畢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嘛,但是我們整個團隊每天一小結(jié),一周一回顧,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當我們來到河的對岸,看到了一番新的景象,那真是美不勝收。
“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焙玫拈喿x習慣能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小學一、二年級是建立學習習慣的黃金期,這時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你給他們的理念,養(yǎng)成的習慣至關(guān)重要。只有此時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樂趣,孩子們今后的閱讀之路才會走得更久遠。因此,在二年級的一個學期里,筆者充分利用“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帶著孩子們在課堂上和老師一起閱讀,一起學習。筆者拋棄了對有限篇目支離破碎的剖析理解,放棄了對簡單題型的反復訓練,而是把時間放到大量、整體閱讀上。課堂上筆者帶著學生群文閱讀,提醒著他們勾畫好詞、好句,分享著他們從叢書中所得到的收獲,鞏固課文中學習過的生字。有時筆者干脆跟他們說:“今天老師帶大家到閱覽室讀書?!卑验営[室當成課堂,讓他們徜徉在書海中。剛開始有的同學會開小差,但看到老師都在認真看書,也就一起認真地讀起來了。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在老師的陪伴下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也成了一種享受。
在語文課堂上,筆者也注重閱讀方法的引領(lǐng)。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模式多起來了,有時用“1+X”的教學模式,即在學完一篇課文后,在不增加課時的前提下,利用拓展閱讀的方式,插入一篇或多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文章;有時上單元預習課,課前準備好預習單,學生根據(jù)預習單來預習;有時上單元整體匯報課;有時也會上單元識字課……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運用。”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掌握方法,接受新知識。在語文學習中,筆者會在語文課本以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找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段特點,以及新課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進行訓練。如,在教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課文時,我先在課堂上利用對《夜鶯的歌聲》這一課的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從“課文人物做了什么事的角度”來概括故事主要內(nèi)容;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總結(jié)學法,一讀、二畫、三想、四說。然后讓學生用這一方法學習叢書中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文章,這樣既讓學生學到的方法得到了遷移運用,又加深了學生對戰(zhàn)爭知識的理解。
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蝙蝠與雷達》,是一篇有意思的科普文,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同學們既認識到了蝙蝠與雷達的關(guān)系,還了解了仿生學。但僅僅這一篇課文滿足不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此時我因勢利導,帶領(lǐng)他們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他們?nèi)琊囁瓶实刈x起來。讀完之后,筆者會讓學生將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叢書閱讀中。這樣學生不僅進行了方法訓練,又品嘗了知識的盛宴。
在“語文主題學習”中,筆者也重視知識的積累。二年級的學生,重點指導他們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例如,在教有關(guān)春天的文章時,我會把好詞好句抄下來,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然后進行展示。學生的文章也突破了以前的枯燥、乏味,能學以致用。并且筆者會每周固定一節(jié)課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收獲,課堂上看到他們那躍躍欲試的樣子,聽到他們滔滔不絕的回答,真為他們驕傲。三、四年級的學生,筆者就提高了要求,除了對詞句的積累,還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可以簡單地寫幾句話,也可以寫一段話。閱讀最終是會走向表達的,當閱讀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表達的渴望,因此,這個要求正合他們的心意。
“你班上的學生真像小大人!說出來的話頭頭是道”,“你班的學生回答問題真精準”,“你班上的學生課外知識真豐富,問的問題連老師都難住了”,“改你班上的習作就是一種享受”……這些都是老師們對我班學生的一些評價。與“語文主題學習”同行三載,同學們的點滴變化都刻在筆者心中。以后的日子,筆者依然會和“語文主題學習”同行,讓花兒開滿園。(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