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林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加強小學生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寫作教學要以生活為出發(fā)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選擇利于學生表達、易于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起寫作的愛好。
[關鍵詞] 小學作文;貼近生活;教學策略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這樣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里產生出來。把真實生活里所不曾經驗過的事勉強拉到筆底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痹凇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寫作的教學目標也給出了明確的闡述: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然而,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經常出現與生活脫節(jié)的現象,學生文章寫作模式化、空洞化,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塑造。筆者對小學作文常見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而提出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小學生作文寫作常見問題
(一)作文內容空洞,情感不真實
寫作的過程是通過自己的筆端,用文字的形式記敘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情感。然而大部分學生卻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寫作。由于沒有接受針對性的指導,大多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積累素材,寫作時只能通過想象和模仿來行文,從而導致作文內容空洞單一,情感不真實。另外,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很嚴重,“造文”現象也較普遍,作文教學脫離生活,學生作文興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缺少靈性與創(chuàng)新,作文中反映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比較弱。
(二)與生活差距太遠,主題假、大、空
小學生寫作文應該說真話、寫真事。小學時代正是天真爛漫、充滿童趣的年代,其作文內容應該充滿兒童氣息。然而現在的小學生作文常常故作老成,運用不符合年齡心智的辭藻、經歷、情感,寫出假、大、空的作文。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些主題:“我最尊敬的人”“我愛我的祖國”“最難忘的一件事”等等,雖然這些主題比較積極向上,但不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興趣點,學生的認識和情感積累缺失,個別學生沒有發(fā)自內心真正尊敬的人,國家、民族的概念淡漠,而一些學生最難忘的事不一定適合寫在作文里,所以對于這些主題,學生就很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三)有畏難情緒,缺乏作文寫作興趣
相信廣大教師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上作文課時,經常會聽到學生在抱怨“又上作文課”“作文好難寫啊”……這樣的言語,言下之意,極不情愿;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學生咬著筆桿子不知從何下筆;作文布置了很久,需要老師催促很多次才能夠交上來。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再加上年齡階段、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對作文這門相對有難度的功課不感興趣,甚至有畏難情緒,再加上一些教師使用了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導致作文成了師生心目中的大難題。
二、小學生在寫作方面出現的問題原因分析
(一)作文要求與現實脫節(jié)
過高的作文要求,是造成小學作文問題頻出的原因之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寫作鍛煉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強化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而,在現實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從自身的欣賞水平出發(fā),對小學生作文高標準,嚴要求,違背了教學大綱中“語句通順”“表達清楚”……的目標要求,增加了學生心理負擔,打擊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而學生為了達到老師的高要求,只好借用他人的經歷、語言、情感來作文,導致作文結構模式化,內容空洞化,情感虛假化。
(二)教學方法與生活脫節(jié)
教學方法是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當前的作文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既呆板枯燥,又缺乏有效溝通,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寫作課的興趣。另外,教師在進行作文分析時,通常是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導致學生在寫作時不是出于對情感和認知表達的渴望,而是單純地為了考試而作文,學生既不能領悟寫作的真諦,也難以學習到真正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更培養(yǎng)不出興趣。長此以往,局限了學生在作文寫作上的視野,僵化了表達的思維。具體表現就是作文內容空洞,模式單一,情感虛假,與生活差距甚遠。
(三)作文選題與生活脫節(jié)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設置脫離生活的作文題材要求學生進行寫作,學生們?yōu)榱送瓿勺魑囊笾缓脩{空想象、胡編亂造。例如“秋天的豐收”這個作文題目,如果是針對農村學校里的作文寫作要求,這就非常合適。因為農村的孩子們在生活中是真實經歷過秋天的豐收,寫出來的東西是真實可信的。而城里的孩子所見到的秋天豐收,往往是書本上、電視上、別人說的。再比如“游樂場的一天”,這個題目對城市中的孩子就比較好寫,而農村的孩子大多沒有去過游樂場,這就無從下筆了。
三、基于小學生寫作出現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寫作靈感和素材
作文的靈感來自生活。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獨立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去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通過不斷積累生活中的點滴,從中激發(fā)出寫作的靈感,把作文和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例如寫作文“美麗的秋天”,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公園、野外看一看秋葉的色彩,用耳去聽一聽秋風的聲音,積累這些鮮活的生活素材,這樣才能寫出真實動人的作文。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情實感。例如寫“助人為樂”這一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做志愿者,幫助敬老院的老人們,真實體驗助人為樂的感覺;寫“勞動”這一題材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一下勞動的艱辛。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認知生活、認知世界的啟蒙期,所以只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學生就很容易激發(fā)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養(yǎng)成從生活中獲取寫作靈感和素材的好習慣。
(二)寓教于樂,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小學生因為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限制,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加以關注,所以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巧妙地將教學目標寓于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中。例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丟沙包游戲,天性愛玩的孩子們馬上會被游戲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玩耍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玩耍時的神態(tài)、動作等,并講述自己玩耍時的切身感受。在進行寫作時,學生就可以根據玩耍時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了。
(三)作文選題貼近生活,逐步提高難度
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時,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學生進行寫作,然后通過逐步提高題目難度,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門前的小樹”“花園里的花朵”“青青的小草”……一系列簡單的、貼近生活的作文選題,等學生完成后再要求寫“美麗的大自然”這一相對復雜的題目。學生通過前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作文寫作訓練,積累了足夠的素材,那么寫作時,便會事半功倍。
總之,小學作文生活化是當今小學作文教學的趨勢,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這是當前小學作文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關乎小學素質教育能否順利進行的問題。因此,要解決小學作文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僅要加強對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的訓練,還應該深入貫徹小學作文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董琦.試論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4).
[2]何昌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3).
[3]劉祎,楊軍.現代兒童學習理論在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1,(24).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