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云
摘 要: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某些教師忽略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和文學性。所謂“整體性”,就是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重視其整體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來說,要有計劃、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注重課文的整體性。所謂“文學性”,就是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文學價值,給予學生美感,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本文針對語文教學的誤區(qū)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誤區(qū) 整體性 文學性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初中語文教學的是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在升學考試中,多數(shù)學生考不出好成績;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以后,普遍反映語文水平偏低;學生進入社會后,適應不了現(xiàn)代生活的交際需要。造成此等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就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講解每篇課文,甚至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談何科學的系統(tǒng)性?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僅從理論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構思、技巧,忽略文學作品的“形象性”。久而久之,勢必使語文教學陷入枯燥、機械的境地,使學生對語文課文失去應有的興趣和熱情。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做法,現(xiàn)介紹如下。
一、語文教學中忽視課文的整體性和文學性的教法的四大誤區(qū)
1.孤立課文?!毒拍炅x務教育教學大綱》所編選的基本篇目是一個科學的系統(tǒng)。每一冊、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目標都只是這個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教師應該統(tǒng)攬整個教材體系,明確本冊、本課在母系統(tǒng)中的地位與具體目標,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但有些教師不能做到這一點。教某篇課文,只鉆研這一篇課文,把課文孤立了,豈不成了大海中的一葉浮舟?其目標準確率能有多高?
2.肢解課文。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把一篇篇文質優(yōu)美的課文肢解成單獨的段落、句子、詞語。更有甚者,撇開課文的整體藝術不談,只挑選其中語段做練習,練習題目卻跳不出結構、詞匯、語法等理論化的框架。教完一篇課文,老師只是為學生注入一些零散的知識點,說不上培養(yǎng)能力,更談不上閱讀欣賞。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就無從談起。
3.忽視閱讀。漢語有很強的音樂美,單就理解文意來說,語文教學中的閱讀非常必要。有的教師總認為讀書耽誤時間,或者怕引起學生的厭讀情緒,不如講解來得快,所以對課文思路的整理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閱讀教學也列成題目形式,只有分析,沒有閱讀,致使學生在考場上一遇到課本外的閱讀材料便覺得無從下筆。究其原因,還是閱讀太少。
4.題海戰(zhàn)術。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一時不能完全抹去應試教育的影子。比如許多應試有方的教師,把題目內容系列化,教學內容題目化,答案要點規(guī)范化,化為經驗之談。這種“題海戰(zhàn)術”式的語文教學,應付眼前的考試或許會有短暫的效益,但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課文的整體藝術美。從長遠角度看,與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以上幾種教法,使語文教學走進一個死胡同。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思路、文學藝術模糊不清,更無興趣可談,即使再多記幾個詞語,多做幾道題,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也難以奏效。
二、如何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文學性
1.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讀書百遍固然是笨辦法,但說明讀書對理解的重要作用,語文課本上所選的美文都有很強的可讀性,教師要充分運用閱讀教學,加強學生的直觀感知。為了防止學生重復閱讀的厭煩性和盲目性,可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可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讀、朗讀技巧的指導、閱讀與分析有機的結合等多種方式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過配樂范讀讓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春景中。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品的自然美,指導學生在朗讀中如何停頓之外,還在語調和語氣上加以指導。學生在掌握朗讀技巧以后,有表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男女輪讀,既能避免學生產生厭讀情緒,更能得到美的享受。
2.理清思路的條理性。每一篇課文,作者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抓住了這條思路,學生就對課文有了整體認識。以《藤野先生》為例,題目寫藤野先生,課文開頭為什么要寫在東京的所見所聞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明白寫對東京的失望情緒,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之情,是作者到仙臺見藤野先生的緣由。其中蘊涵的救國救民于水深火熱的感情與全文愛國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弄清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作者構思的巧妙,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做到高屋建瓴,這為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礎。
3.把握目標的系統(tǒng)性。從系統(tǒng)性角度說,任何子系統(tǒng)的功能都融匯于母系統(tǒng)之中。正確把握每篇課文的具體目標,與本冊、本套教材的整體目標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教師熟悉大綱,統(tǒng)覽教材體系,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并有計劃地逐步實現(xiàn)目標,這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首要一環(huán)。
4.欣賞作品的文學性。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動人的畫面、精彩的修辭、鮮明的感情、個性化的人物等,使這些作品具有豐富的美學內容和深厚的藝術價值。初中大綱明確規(guī)定: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關系到教師的文學素質和個人氣質。一個好的語文老師能用生動活潑的教法和感染學生的氣質教讀文學作品。有一位教師在教《春》一文時,一邊用配樂的范度、生動的講解,一邊用板書畫了一副“孔雀開屏圖”,課文的結構層次全都反映在板書上。這節(jié)課,不僅給學生以視聽的美感,還激發(fā)學生欣賞課文的熱情。
三、加強初中作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性與文學性
作文訓練中認識性和實用性作文較少,以文學性作文如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為主,寫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模糊不清;國外的作文訓練,以上三種類型都較重視,尤以認識性作文和實用性作文為主,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即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作文訓練緊密結合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生活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一般過程是: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整個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思想受到束縛,創(chuàng)造性無法得到發(fā)揮;國外作文的教學過程是:取材—構思—記敘—推敲—評價,它的特點與學生的寫作過程相一致,整個過程體現(xiàn)的是學生為中心,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得到良好發(fā)展。
在不同文體的訓練形式上,我國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目前仍采用傳統(tǒng)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單線文體訓練,彼此之間仿佛是獨立的學科;國外一般采用不同體交叉的綜合訓練方法,三種文體相互穿插,相互滲透。這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能力螺旋式上升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初中作文教學的共同發(fā)展趨勢。
總之,語文教學歷來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一向重視作品的整體性和文學性,在當今的語文教壇上,許多教師已在這方面作了探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初中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要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還須在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師素質等方面下工夫。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