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得柱
摘 ? ?要: 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要用簡潔通俗的語言,讓學困生一聽就明白;要有幽默樸實的言行,讓學困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要有平易近人的情懷,讓學困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用期待與發(fā)現(xiàn)的眼神,最終達到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的目的。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 ? ?學困生 ? ?轉化策略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數(shù)學成績隨著知識的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而逐漸下滑,甚至淪為棄學者,特別是到了初二兩極分化尤為嚴重。怎樣讓學困生重新找到學習的自信,找到學習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用賞識教育的一些理念,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怎樣轉化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談談體會。
一、尊重學困生并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期望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愛學生,如果你討厭學生,那么你們教育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失敗了。教師要在情感上尊重、賞識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錯誤。學生會隨時間改變,我們千萬不可根據(jù)學生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對他們的未來作出否定的預測。我們永遠都不應懷疑學生能否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取得成功,相反我們應該不斷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思考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每個學生掌握對于他們的人生成功而言必不可少的知識和技能。
學困生與其他學生一樣,同樣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撃埽麄兊睦щy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他們也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他們中更多的人最終也會走向成功。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有自卑心理,教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他們更敏感,哪怕教師只有一丁點不善意的表露,他們的反應都會非常強烈,抵觸情緒會驟然高漲,自尊心也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所有的學生都能教好的意識,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的成功充滿期待。我們更需要與他們溝通,用自己的信念鼓舞學生獲取進步。只有我們尊重和信任學困生,并且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期待,學困生才會重新產(chǎn)生學習數(shù)學的渴望。
二、學困生體驗成功是轉變的原動力
學習困難學生的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遭受失敗而導致自信心的缺失,最終選擇了放棄。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成功的平臺,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相信自己的能力;通過不斷輔助學生成功,以成功的體驗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改變其自卑心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內部動力,主動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創(chuàng)設成功教育情境,為數(shù)學學困生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平臺。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為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使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事實上,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都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困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能夠實現(xiàn)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從而產(chǎn)生自信,消除學困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恐懼反感心理,進而達到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的目的。另一種樹立學生自信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在對比中獲得自信,和他們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學的成功經(jīng)歷進行對比。當學困生看見其他和自己能力相仿的同齡人可以成功地達到目標,他們就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增強個人的自信。當學生在一個集體中努力時,他會表現(xiàn)出比單獨努力時更強的能力。在集體合作學習中,學生更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找到自信心。
三、在循序漸進中緩慢前行
我們應該明白學生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巨大變化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向良好的方向轉變,就需要每次一點一點地引導他們的行為最終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關注他們,創(chuàng)造多種機會讓他們參與、提出低難度習題讓他們解答,作業(yè)宜簡不宜難,堅持面批,及時指導。要承認差別,注意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困生的實際,降低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從而使教育教學過程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制訂長遠計劃,確定短期目標,促其微小進步。學困生是由于長期不能完成學習目標而造成的。因此,在轉化中,要根據(jù)其思想、學習實際,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同時要經(jīng)常對照目標檢查落實情況,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取得的進步和成功,層層遞進,促其轉化。
四、被認可是每個人成長的外在動力
卡耐基說過,要改變人而不觸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請稱贊他們最微小的進步,并稱贊每個進步。羅丹說過,美無處不在,缺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就連我們自己在付出了努力之后,也期待著得到別人的贊賞,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
長期以來,教師對“差生”一直使用批評的方式,很少有過鼓勵和表揚,因為他們相信懲罰是最好的教育手段,鼓勵和表揚只會把“差生”捧上天,勢必使他們更“無法無天”,教育轉化就更困難。其實則不然,進過監(jiān)獄的人最容易二次犯罪,而北風與暖陽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觸及心靈的溫暖,才能改變學生。有行為問題的學生常常是因學業(yè)不良而得不到教師和同伴尊重的學生。由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便通過一些極端言行表現(xiàn)自己,吸引別人的注意,同時宣泄內心受壓抑的情緒,以求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對這些學生,批評、指責不僅效果不大,相反還會引起嚴重的尊重缺失感,如果有不公平的現(xiàn)象發(fā)生,則后果更嚴重。所以,我們應設身處地為孩子們著想,從他們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出發(fā),對學生的每一個細微的進步與成功給予及時的鼓勵與強化。在實施鼓勵性評價時,鼓勵和表揚除了對結果加以肯定外,還要正確地說明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鼓勵和表揚并不是教師有意“奉送”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是恰如其分的獎勵。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則要仔細分析原因,善于從中尋找閃光點,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成功。
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要用簡潔通俗的語言,讓學困生一聽就明白;要有幽默樸實的言行,讓學困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要有平易近人的情懷,讓學困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用期待與發(fā)現(xiàn)的眼神,最終達到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的目的。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全社會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決不能以愛的名義傷害后進生,用違反教育原則的方法轉變后進生。引用馮小剛的一句話,教師以為自己只能教那些有慧根的人,殊不知,給學生種植慧根,才是教師最重要的任務。
參考文獻:
[1]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4.
[2]彭歌,陳敬.給孩子一張生存護照.廣東:花城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