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坤
數(shù)學概念是客觀現(xiàn)實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小學數(shù)學中有很多概念,而這些概念又是比較抽象的。要讓適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小學生認識理解這些抽象概念,最好方法就是用一些具體實物把這些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這些具體實物就是學具。近期,我執(zhí)教了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面積》一課,基于有關面積概念的學習進行了探索。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概念引入得當,就可以緊緊圍繞課題,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學生順利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師:拿出你課前準備好的學具,如紙盒、魔方、數(shù)學課本等,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教師演示:用整個掌心摸遍整個封面。)
師摸著紙盒的一個面,并提問:紙盒和紙盒的這個面是一回事嗎?
生:不是。紙盒是立體的,這個面是平的。
生:紙盒是長方體,它的這個面是長方形。
師:那數(shù)學課本和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是一回事嗎?
生:也不是。
生:數(shù)學課本是個薄薄的長方體,封面就是一個長方形。
師:比一比課本的封面與紙盒的一個面,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比較???
生:課本的封面比紙盒的一個面大一些。
師指出:課本封面的大小也叫課本封面的面積。你能照樣子說一說其他物體的面的面積嗎?
生:……
(出示課本上的教室場景圖)
師:在數(shù)學中,我們一般要把物體抽象成圖形來研究。看看場景圖中物體的面,我們可以找到哪些形狀?
生:黑板面、國旗面、講臺面、課桌面都是長方形。
生:班級信息欄的面是正方形。
生:流動紅旗的面是三角形、花盆的底面是圓形。
生:……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所說的平面圖形。)
師:仔細觀察,這些平面圖形除了形狀不同外,還有什么不一樣?
生:它們的大小也不同。
師:看來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之分。我們就把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概念的形成
引入概念,僅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要使學生獲得概念,還必須引導學生利用學具進行簡單的操作,從而準確地理解概念,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正確表述概念的本質屬性。
師:請同學們任意選擇兩個平面圖形,涂上不同的顏色。再和同學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學生自由選擇圖形后,涂色。)
(反饋展示比較的方法)
生:我選擇的是長方形和三角形。我能直接看得出長方形的面積比三角形的面積大一些。
生:我選擇的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我把它們重疊在一起來比的(投影出示)這樣,正方形在長方形內,所以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出示長、寬都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
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比較這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嗎?
生:好像是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生: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
生:不能確定。
生:……
請利用手中的方格紙,探索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并和同桌交流。
(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師: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數(shù)方格法??吹竭@些方格,你想說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用數(shù)方格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這些方格的大小是相同的。
生:也就是說,用這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要用相同的方格。
師:這些同樣大小的方格其實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面積單位。
三、概念的鞏固
為了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概念,還必須有概念的鞏固和應用過程。
1.及時鞏固應用
概念的鞏固是在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中完成和實現(xiàn)的,同時還必須及時練習,鞏固離不開必要的練習。練習的方式可以是對個別概念進行復述,而更多的則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師出示習題:
生:我是通過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面積大小的。
生:第1行第1個圖形里面包含14個方格,第2個圖形里面包含12個方格,第3個圖形里面包含14個方格。
生:第2行的梯形里面包含16個方格。
師:你是怎么數(shù)出來的?
生:梯形里面有14個整格,還有4個不滿的整格,它們正好可以拼成2個整格。所以一共有16個整格。
2.注意概念的辨析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掌握的概念不斷增多,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相同,有些概念內涵相近,使得學生容易產生混淆,如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因此在概念的鞏固階段,要注意組織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弄清易混淆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促使概念的精確分化。
師出示習題:
這個長方形被分成甲、乙兩部分。下列哪些說法是對的?
A.甲和乙的周長相等;B.甲的周長比乙的周長小;C.甲和乙的面積相等;D.甲的面積比乙的面積小。
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全體學生展開了熱烈討論。
生:我認為乙比甲大。
生:不對。你沒有說清楚是周長大,還是面積大。
生:我認為甲和乙的周長相等。因為周長是指圍繞圖形一圈的長度(隨即學生上臺進行演示甲和乙的周長)。
師:同學們,你們同意這個同學的看法嗎?
生:同意。
師:那么甲和乙的面積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乙的面積比甲的面積要大一些。(他也上臺進行了演示。)
生:我是這樣想的,把這個長方形沿著對角線對折一下,我發(fā)現(xiàn)甲的面積比長方形面積的一半要小,乙的面積比長方形面積的一半要大,所以乙的面積比甲的面積要的一些。
師:說得真好。
師:通過這個題目,你們還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認識了長方形面積的含義。
生:我知道周長和面積這兩個區(qū)別,它們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動爭鋒,既探尋了面積概念的意義,又兼顧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在教學《認識面積》一課的過程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結合學生身邊常見的物品,聯(lián)系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采用直觀操作等實踐活動的形式,自然地引出面積的概念。再通過進一步地觀察、討論,并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面積,初步形成概念。在此基礎上,通過精心組織的練習,及時鞏固有關面積的新知識,讓學生明確了面積和周長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使概念系統(tǒng)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