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華
摘 ? ?要: 隨著新課改的施行,高中語文教學水準獲得了極大提升。但學生長久以來的學習習慣已經根深蒂固,語文學習興趣一般不高,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進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合作式教學法的意義及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合作式教學法 ? ?高中語文 ? ?教學應用
合作式教學法的理念是合理分組班級學生,組內成員要開展合作與分工,分享既有資源,共同促進學習進步。合作式教學法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創(chuàng)造與整體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積極獲取知識與協(xié)作交流。另外,合作式教學法能推動師生之間的溝通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與分析能力。
一、合作式教學法的意義
(一)合作式教學法的特點
合作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主動向教師請教問題獲取知識,而不是讓教師強制性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內容。合作式教學法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灌輸教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學習知識內容,并以此彰顯高中語文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式教學法能在很大范圍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追隨者。
(二)合作式教學法可以幫助師生構建良好關系
合作式教學法將徹底顛覆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方法中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擔任的角色一般都是單純的傳道角色,而學生在該模式中一般充當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使用合作式教學法后,課堂教學模式會轉換成師生共同參與協(xié)作、共同思考及協(xié)作解決學習問題的全新理念的教學方式。推行合作式教學法之后,教師起到的不再單單是輸送語文知識的效用,還會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協(xié)同參與者,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道良好的溝通橋梁。
二、合作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將學生合理分組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按照學生的思維跳躍程度、語文學習程度、性格特征、男女比例及興趣愛好等因素,將學生合理分組,讓每個小組內部成員都可以做到取長補短與優(yōu)勢互補。此外,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獲得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按照班級人數(shù)的多少,控制每個小組內部成員的數(shù)量,將組員數(shù)量維持在6~7個左右。而且小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定時更換,打破以前固定班底模式,這可以讓學生一直維持一種新鮮感,并且學生之間可以就學習問題相互交流。如學習人教版《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一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奧斯維辛作為二戰(zhàn)時德國納粹的集中營,在里面發(fā)生過的震驚世界的慘案,并讓學生按照自身觀點分組討論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否和課文標題一樣沒有新聞?通過這種分組討論,學生更深入了解這座集中營當年的歷史,深入課文中。
(二)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差異性視角對文章主旨進行分析,并讓每個小組按照本組主體進行討論,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如教《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時,教師應通過每個小組對文章敘事性、文體意境、文章思想等因素的不同理解發(fā)表文章觀點,在課堂中,教師應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可以充分表達對荊軻刺秦的觀點。為讓小組成員都能得到鍛煉,小組內部應給予每位成員對外展示的機會,內部成員輪流向大家解答自己對荊軻與秦王所持的看法,提出荊軻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提倡的問題,并對議題進行辯論,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三)做好學習評估
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習小組的評估,在一定范圍內使學生增加語文學習樂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定時對學生開展學習評估,而且小組內部可以相互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進展,評估時教師應主動參與進來,積極評價每位學生獲得的成就,如果學生取得了進步就要表揚,并從中指出不足,對學生往后學習方向進行引導。如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在課前活動時間,學生可自行預習課文,大致了解文章主旨,上課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情況提出幾個問題,加深學生理解,朱自清為何深夜獨自跑到荷塘賞景,并有感而發(fā)?文章中描寫的景色主要有哪些?這些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并展開設想如果自己是朱自清,在觀賞荷塘夜景時會想到什么,為彌補自身與文學大家的差距,應該多多磨礪自己,更努力地投身高中語文學習當中。
三、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式教學法,將高中語文課程中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鞏固有機結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與學習興趣,對語文教學質量、效率與教學水平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有效增強合作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變得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范志剛.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6):317-317.
[2]沈陽.師生合作式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實踐探究[J].華夏教師,2014,(1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