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濱
摘 要: 本文針對第一學段語文識字學詞教學,具體梳理了傳授字源字理、營造意境、講述風俗小故事、在對子對聯(lián)中識字及加入體驗想象等方法,以便增強識字學詞教學的厚重感和有效性。
關鍵詞: 第一學段 識字學詞 文化背景
漢字,作為承載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以其集音形義于一身的特點,使得每個漢字,或者每個詞語,都帶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圖像。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為識字寫字,新課標在“識字與寫字”這一板塊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提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
如何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漢字,并葆有持久的內驅力和興趣識字學詞呢?筆者認為,隨文識字,在閱讀大背景中落實識字教學能夠實現無意注意的學習,水到渠成地把識字教學有效落實。以第一學段語文教學為依托,筆者闡述以下做法。
一、泱泱文脈,涵泳其中
(一)從字源字理上傳授識字方法。漢字及詞語扎根于中國文化的廣闊背景中,在隨文識字中,筆者認為應該為學生加入更多的文化意蘊,讓識字教學更厚實而富有靈性?!皞}頡造字,天雨粟,夜鬼哭”,人們因為漢字,開啟了智慧和文明,我們應該把這種文化自信傳遞給學生。漢字經歷了篆隸楷行草的流變,以象形和指事造字法為主,教師更應通過為孩子們講述漢字的故事而傳遞中國文化,同時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能加強對字詞的掌握。如在教學《回鄉(xiāng)偶書》中的“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句詩,教學“客”字時,滲透字源字理的講授。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賀知章老爺爺是這個家鄉(xiāng)里的人,為什么會說是“客”呢?教師示范“客”字的甲骨文寫法:
上面是一個屋頂,表示一個地方,一個屋子或者是一個村子,中間是一只腳,下面是一個口,表示邊走路邊問。一個人對一個地方不熟悉,來到這里要邊走路邊詢問的就叫做“客”,它跟“主人”是相對的。
(二)通過意境的營造或者風俗等小故事的講述,加深學生對詞語的文化認知。比如《贈汪倫》一詩中,“忽聞岸上踏歌聲”,對于“踏歌”一詞,如果不講解特定時代和地域的風俗,則學生很難理解“踏歌”所包含的情誼。于是在學習“踏歌”一詞時,筆者引入巴蜀地區(qū)踏歌的送別風俗視頻,并講解踏歌相送表達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這樣就會在填充了文化背景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詞語乃至對詩歌的理解。
(三)在對子對聯(lián)中識字,開闊視野。在東方哲學中,我們強調對應的全面,認識的開闊。學習了一個詞語,為了避免認識的偏頗,需要尋找一個詞與之相對應,這通常表現在“反義詞”中,但可以用更具有文化意味的對子或者對聯(lián)讓學生識字學詞。結合第一學段的語文教學,在課外經典誦讀中,筆者為學生選擇了《笠翁對韻》這本書,其中有字的對仗,兩字詞、三字詞的對仗,以及五言句、七言句和十一言句的對仗。由于這些對子或對聯(lián)富有節(jié)奏而又朗朗上口,學生借此識字學詞,在中國文化背景中升華,視野更開闊。
二、架橋體驗,豐富想象
有時候老師會發(fā)現,在課上即使把課文的詞句講得很通透,最后學生的掌握情況還是不理想,這是一種與課本脫離的現象。筆者認為,只有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與文本中的字詞句乃至篇章發(fā)生關系,才能潤物細無聲般地把知識送進學生的記憶庫里。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筆者認為學生隨文識字,應該盡可能地在詞語中填充情感、體驗和想象,這樣才能把詞語學得更厚重,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一年級《荷葉圓圓》一文:“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惫P者讓學生讀完之后用最舒服的姿勢躺在課桌上,體會“躺”的姿態(tài)和悠閑的心境。學生有體驗了,就能理解為什么小水珠要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因為這個圓圓的荷葉讓小水珠太愜意太舒服,于是眼睛會散發(fā)出快樂的光亮。又如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的“乘著溫暖的春風,我們四處尋覓”,在學生初讀之后,筆者借機提問學生:“你知道小朋友們都去哪里尋覓雷鋒叔叔了嗎?”以此激起學生對“尋覓”一詞的注意,再引導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學生可能會說“到大街上去尋找”、“到雷鋒叔叔的軍營里去尋找”、“到列車上去尋找”和“到高山上去尋找”,以此讓學生理解“尋覓”的意思,還有其中蘊含的不懈和期盼的意味。
漢字精魂通霄漢,只有在第一學段的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奠基,才能更好地建立語文大廈,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學的精妙,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扒Ю镏校加谧阆隆?,從每個字每個詞開始,讓教與學在這里碰撞,迸射出更絢麗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施燕媚.“點”活課堂,開啟有效教學大門[J].山西教育,2010.
[2]李光宇.“活用教材”創(chuàng)設活的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
[3]周海超.“情、合、活”——語文課堂教法探究[J].吉林教育,2011.
[4]沈曉嵐.“趣”“蓄”——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活”課堂的基點與關鍵[J].中學課程資源,2008.
[5]李朝干.把一個活的課堂“還”給學生[J].新課程,2011.
[6]郭新華.把語文課堂變成創(chuàng)造的課堂[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3,16(4):25.
[7]劉宗團.摒棄“死”的方法構建“活”的課堂[J].生活教育,2011(1):64-65.
[8]童玉珍.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J].中學教學研究.
[9]舒利文.論“活”——課堂素質教育:讓學生“活”起來[J].大理師專學報,2000(2):100-103.
[10]李明秋.以慧啟慧、以心育心——金隆小學慧心教育的辦學實踐與思考[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