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是小學語文學科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關鍵。語感的重要性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推出而日漸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語感”不僅寫入了課程總目標,而且在課程標準中多處被提及。本文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最基本的言語能力表現(xiàn)為語感,語感就是對言語的直覺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覺性和自動化。所謂培養(yǎng)語感,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活動中的直覺思維和頓悟思維,而直覺思維和頓悟思維正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內(nèi)在源泉,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zhì)。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語感的培養(yǎng),采取了自悟語感——導悟語感——遷移表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語感在反復的實踐活動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一、自悟語感
教師憑借學生已有語感水平,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感悟難度適宜的課文內(nèi)容,自語自得。以讀為本,培養(yǎng)語感:
“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符號轉(zhuǎn)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語感習得過程中一個最有效的言語實踐方式。既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必經(jīng)之路。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白x”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粹。漢語言文字固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結(jié)構(gòu)的嚴謹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復吟誦,品嘗“文中味”,悟出“文外意”。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引讀、分角色朗讀、范讀等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
在讀書時,讓學生聯(lián)系過去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想與聯(lián)想,將課文的文字符號轉(zhuǎn)化為生動、可感的畫面,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計劃地把難度適宜的課文,放手讓學生自讀、多讀、自悟,在頭腦中再現(xiàn)語言文字表述的圖像、情景,從而達到對課文直覺感悟的目的。
二、導俗語感
品味語言是語感訓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朱熹對此有過精辟的解釋:“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讀,精熟后理自見得。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須是細嚼教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辛,始為知味?!保ㄒ姟吨熳诱Z類》)。葉圣陶先生講到語感訓練時也曾說,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可見語感訓練的關鍵是“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由此,我們在課堂上要著力引導學生推敲詞句,品析文本,通過文字這座橋梁與作者會面,在文本、師生、作者和編者間形成平等的對話,感悟用詞的準確性,感悟語句的意境,體驗語句的情感,增強語感的靈敏度。
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課文,學生感到較新奇,陌生的內(nèi)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實物形象、動作形象和言語形象的刺激,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左右腦協(xié)同運用,處理并儲存信息,利用直覺形象思維的幫助去感悟課文內(nèi)容。在輸出信息的過程中必須借助語感進行情景表述,憑借語感進行修正,在內(nèi)化的同時,遷移運用語感,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頓悟思維。
例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由于小興安嶺在祖國的東北方,我們幾乎無一人到過那里,因此,學生對于小興安嶺的美麗難于理解。我在教學時,主要借助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再現(xiàn)小興安嶺如詩如畫的風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直觀的印象。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教師利用音像資料,讓學生結(jié)合畫面去讀課文,在頭腦中形成直觀的畫面。在教學“春天”一段時,先讓學生通過看畫面讀課文,知道這段描寫了樹木、積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讀課文階段,讓學生抓住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進行精讀感悟。例如:樹木長出新枝綠葉,寫出小鹿可愛姿態(tài)的擬人句,原木像艦隊在前進的比喻句……學生在感悟出小興安嶺春天生機勃勃的自然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語氣去誦讀。夏、秋、冬三部分內(nèi)容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去感悟。
三、遷移表達
遷移表達就是讓學生運用在課文中感悟到的表達方法、寫作方法進行一些口語和書面寫作方面的訓練,使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在書面寫作訓練方面,我在教學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以后,安排了寫景作文,讓學生把最近到公園或郊外游玩觀察到的美麗景色按順序?qū)懴聛?。讓學生憑借課文中感悟到的表達方法、寫作方法去寫作文,寫后憑借語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學生在參觀完我們鎮(zhèn)的尚大公園后寫道:“尚大公園的榆樹造型真是美麗極了,一棵棵榆樹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長頸鹿,在翹首遙望;有的像孔雀,向人們展示它美麗的羽毛,笑迎來賓,……”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尚大公園中那千姿百態(tài)的榆樹造型描寫得真可謂惟妙惟肖。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語感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因為語感是通向更高語言文字境界的橋梁,是學生語言基礎、生活體驗、思想情趣和文學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一旦形成,將終身受用不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感受語言的靈敏度和頓悟力,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S].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3]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崧舟.語感,詩意語文的原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紀奕琛,1970年生,男,福建省安溪人,中專,小一職稱,就職于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zhèn)都賢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