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歸屬感角度談大學生責任感重要性

2015-09-10 09:25趙越
經(jīng)濟師 2015年7期
關鍵詞:歸屬感責任感大學生

趙越

摘 要:責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已經(jīng)成為當下高校教育探索的新課題,責任心、責任感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責任感的缺乏歸根到底是缺乏歸屬感,從歸屬感的角度看大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性。文章從大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性,中國高校當下責任教育的現(xiàn)狀,缺乏歸屬感和責任感的根源,以及中美責任教育的比較,號召大學生強化歸屬感提升責任感等幾方面進行分析,同時就責任感缺失的根源進行了剖析,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對今后的責任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歸屬感 大學生 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7-183-03

責任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包括國家、社會、集體、家庭和他人,主動施以積極有益作用的精神,是一種心理,而歸屬感則是在國家、社會、集體、家庭中找到的存在感,有歸屬感的一般就是有責任感的,責任感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可能會轉化為對某樣東西的歸屬感。歸屬感分對人、對事、對家庭、對自然的歸屬感。歸屬感和責任感的建立需要教育和自我教育。尤其對于當下的大學生群體來說,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國家未來的中流砥柱,在高校受教育過程中,努力強化自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已刻不容緩。做為大學生人人都應該樹立“天下興亡,我有責”的意識。

一、強化大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基本已經(jīng)形成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是非黑白的判斷能力,但是懂得卻不一定能做到。即存在嚴重的“行動障礙”,眼到、心到、手不到,例如在大學校園看到別人亂丟垃圾,大多數(shù)人看到,下意識會覺得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一方面不會去制止,另一方面也不會認為自己和這件事有關系。原因就是,心里始終沒把維護校園環(huán)境當成自己的事,沒有把自己當成校園一份子,這樣就導致既沒有歸屬感,也毫無維護意識,自然而然就喪失責任心這就是對學校缺乏責任感。如果說這個垃圾丟在他的所有權范圍,他的家或者或他的私人領地,那可想而知,肯定毫不猶豫地去制止。以小見大,大學生責任感往往是體現(xiàn)在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

(二)大學生責任教育的迫切性

林肯曾經(jīng)說過,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信心,別人能承擔的責任我也肯定能承擔,別人承擔不了的責任我也能承擔,只有這樣你才能激勵自己、磨練自己,不僅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也能提升境界。社會責任意識作為人的核心素質之一,在人的素質諸要素中承擔著載體與依托的作用。通過履行社會責任體現(xiàn)人生價值,促進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可見學校教育更應該關注人的內心、精神世界的豐富和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刻不容緩。責任感是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的一劑強心針,大學生的責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作為當今時代先鋒,大學生想要高尚,想要偉大,想要功成名就之前,最基本的要做的就是強化自己的歸屬感樹立責任感,對學校、對社會。以學校之任為己任,以天下之任為己任。

(三)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前瞻性

對于大學生的責任教育不能以眼前利益為準,責任教育工作要想做的成功必須要有前瞻性。高校教育過程中要主動地號召大學生對社會和學校以及個人發(fā)展負責,引導他們擁有理性自覺。不是要做去做,是我想去做。大學生能夠把自己當成社會一份子,當成學校的一員,遇到問題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心甘情愿的去負責任,這樣責任教育就做到位了。用責任心去面對生命,能夠負責是人的最關鍵的本質,而對大學生責任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將這種本質升華到思維再到實際行動。

二、我國高校大學生責任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高等教育縱觀近百年來的發(fā)展概況,逐漸的從單一向多種結構演化,同時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與完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受到高校自身責任感教育發(fā)展水平、社會變革狀況及家庭、學校相關教育等多重復雜要素的影響限制,大學生目前總體呈現(xiàn)出重視理想、輕視行動,重視功利、輕視倫理,重視個人、輕視集體,重視物質、輕視精神等責任弱化傾向。就這些問題,總體上來說,責任意識有待提升。

(一)家庭責任意識不強

父母辛苦工作為子女創(chuàng)造更好地生活,但并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成為“富一代,官一代”,某些大學生不僅不感恩父母的辛勞,而且?guī)е箲嵉男膽B(tài),和同學攀比物質享受,甚至存在有的大學生要求父母一次性給自己配齊某品牌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否則不去讀書來威脅父母,衍生了所謂的“拼爹”、“拼媽”等現(xiàn)象,這部分大學生過分注重個人感受,忽略家庭實際承受能力,缺乏家庭歸屬感和責任感。

(二)愛情、婚姻責任觀念比較混亂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談戀愛,戀愛的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問題,如觀點不合引發(fā)的爭吵,感情出現(xiàn)第三者等問題,當矛盾激化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時候,就可能因為沖動發(fā)生一些傷害事件,如某大學的一名女生,因為感情問題上吊身亡,某男生因為表白失敗基于報復心理就用濃硫酸將對方毀容等,大學生因為愛情引發(fā)的惡性事件造成了極其壞的社會影響,校園愛情本該是美好而單純的,責任心的缺乏才會導致這種行為,對伴侶,對父母,對家庭都應該具有一份責任心,遇事?lián)Q個角度,也許悲劇就不會上演。

(三)職業(yè)責任認識比較模糊

實施高等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徑,高等教育是作為學生在學校和社會之間做的銜接,從而能使大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獲得符合個人理想的工作。目前多數(shù)高校都正在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就業(yè)、擇業(yè),很多大學生畢業(yè)都覺得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會什么,即使找到工作,一旦工作中出現(xiàn)問題,想到的是推卸責任,而不是解決問題,存在職業(yè)責任認識模糊現(xiàn)象。

(四)他人責任和集體責任觀念淡化

高校作為社會服務型組織,也可看做是微型社會,也存在各種競爭,學生彼此之間是同學,是伙伴,也是競爭對手,當受到社會多樣化和利益多元化影響的時候,多數(shù)人的價值取向開始從集體主義向個人主義傾斜,注重個人私利追求,忽略群體利益,對學校和社會缺乏歸屬感,過分撇清個人與他人關系,最典型的是,大學生就業(yè)的首選就是去一線大城市,西部和偏遠地區(qū)少有人問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靠大家,不是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共同努力,每個大學生都應該把這種對國家,對集體的責任感放在心中,強化自身歸屬感。

三、缺乏歸屬感和責任感的根源

(一)內部原因

當前,在讀大學生的年齡基本都在“95”左右,且獨生子女比重當絕大多數(shù)。從家庭教育來看,一方面是獨生子女們本身原因,很多大學生自小便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個性,缺少分擔和分享的意識,遇到問題逃避退縮,抱著“父母會替我搞定一切”的想法,遇到大是大非的問題,敢于“站出來”的人極少,懼怕承擔責任。因此教育的過程格外注重對孩子的保護,諸如“不要多管閑事”,“遇事,能避則避,不要逞能”,“事不關你,高高掛起”等觀念常常被提及,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遇事立刻撇清自己”的習慣。中華民族,古往經(jīng)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倘若每個人都存有這種自私的想法,何來祖國今日的國泰民安,倘若每個大學生都存在這樣毫無歸屬感和責任感的想法,何來祖國日后的繁榮富強,這樣的“自私自利”的教育必然是不可取。

(二)外部原因

社會大環(huán)境來說,新經(jīng)濟形態(tài)下,互聯(lián)網(wǎng)對教育有巨大的輔助作用,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高科技并未帶來高的道德風尚。反而誘發(fā)一系列的德性缺失,情感淡漠問題,由于網(wǎng)絡的虛擬性很多不負責任的言行,責任感早被其拋之腦后?,F(xiàn)實中,老人倒地無人敢扶等問題,這些并不能歸咎于某些群體的過錯,只能說社會大環(huán)境需要我們去凈化,去過濾,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人人有責。

學校教育來說,當前中國的高校教育主要以知識灌輸為主——灌輸教育,側重于知識教育,在責任感教育上并未過多提及,學校間接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教師在教育中滲透責任教育還不夠,學校抓關于責任教育的力度也不夠。每學期安排開展與專業(yè)相關的課程,實行學分制,根據(jù)分數(shù)進行排名。學習成果評估方式單一,優(yōu)秀與否的關鍵就在于“名次”。四年大學生涯,更多的學生為了名次,為了分數(shù)而學習,注重個人利益得失,只顧索取,不愿奉獻。大學的日常管理相對來說,是較為開放和寬松的,在這種條件下,學生自我要求開始降低,尤其是思想道德境界。

(三)現(xiàn)實原因

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越來越多通過受教育走上人生坦途,但是隨著對高等院校的分類,即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公辦與民辦之分,以及一二三等之分,學校不論主動被動都已經(jīng)具有等級之分,這樣的模式下產(chǎn)生對高等教育極為兩極化觀點,有的學生是在享受教育,他們通過教育的應試,一步步走進高端學府,他們可以擁有更多成功的條件,他們以自己所在高校為榮,因為他們是從中受益的;另一部分學生當然是覺得自己忍受教育,由于學習能力處弱勢,他們被動的選擇了較低層次的院校,他們帶著不滿,帶著不甘,帶著極其不情愿的情緒走進非理想校園,想的就是如何盡快和學校脫離關系,如何未來能與母校少些牽扯與聯(lián)系。這些帶著負面情緒忍受教育的同學,如何帶著歸屬感去愛自己的學校,從忍受到享受,就成了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

四、西方高校對于責任教育的態(tài)度——以美國為例

大學生責任教育已經(jīng)相對成熟的國外,例如,美國上個世紀后,提出了“責任公民”的概念,其大致意思是是認可他人享受法律上規(guī)定的各種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遵守各種規(guī)則和信守諾言的責任等。美國的教育管理部門就曾明確表示:把大學生都培養(yǎng)成“責任公民”就是其本科教育的目標,也就是說,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作為公民要對對國家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而培養(yǎng)這樣的公民,,并不是設置一兩門專業(yè)課程就能起作用的,還要經(jīng)過學校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打造全面育人的氛圍,使其做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全面滲透。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國會頒布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里面明確提到要把公民教育的課程設置目標設定為培養(yǎng)負有責任感的公民。據(jù)此,美國進行大學教育過程中,不但包括極少數(shù)正式、通用的顯性課程,還存在很多非正式、形式多樣的隱性課程。所謂“隱性課程”,意指在學校情景教學中以間接含蓄的方式所呈現(xiàn)的課程。對“隱性課程”來說,它最大優(yōu)勢在于特有的潛移默化的熏陶功能??床灰姷摹敖逃?,是美國學校社會責任教育中最大的亮點。在美國各大高校中,這種現(xiàn)象也是常見的。學生們每天的課程都是解決問題,就一個社會或者學校問題讓每一個同學設計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些問題既與他們自身毫無關系,卻又與他們密切相關。學校里凡舉行全校性的活動,要求學生全體親自參與,使他們具有一種意識——把這些活動內容當成自己的事,把學校當成自己的歸屬地,他們對學校有著濃濃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美國在課堂教學中,便是如此通過隱性課程滲透美國精神和愛國主義的教育的。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將自己對個人、對學校、對國家的責任心滲透到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去。如今,以美國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被認為是現(xiàn)代發(fā)展的強大推進,很多國家也一直在模仿這種“成功的”教育范式。

五、強化大學生歸屬感與責任感的手段

(一)對學校而言,將責任感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范疇

德、智全面發(fā)展始終是中國教育體制的重點,而一直以來對于高校的德育,一直處在弱化局面,相對來說,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大學生的知識文化和社會實踐,目的是為未來就業(yè)鋪路,帶著明顯的投機動機。但是中國經(jīng)濟和教育對外開放程度都越來越高,中國的大學生的競爭不僅僅存在于各類高校之間,還存在于與國外優(yōu)秀大學生之間的較量,在激烈的競爭中,大學生如何建立其核心競爭力,保持優(yōu)勢地位,除了全面的知識,靈活的實踐能力,也還需要一份責任感。責任感的建立需要學生具有“主人翁”意識,學校要將學生從第一課堂即學習知識文化的場所,帶入第二課堂學習社會實踐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學校要教學生怎么成長為合格的“責任公民”。高等學校要發(fā)揮教育教學基地的主體作用,除了采用正常的教學方式,還應注重柔性的校園文化感染作用,將社會責任意識培養(yǎng)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從內心激發(fā)大學生對于社會責任的承擔。

(二)對社會而言,將責任感作為任用人才的關鍵指標

每個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責任觀。有意識地號召學生,把學校當做自己的家園去守護,而自己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時刻銘記校規(guī)校訓,把學校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有意識地去做對學校有利,并且惠及自身的事。多奉獻,少索取。學??梢詾槊總€學生建立一份責任感檔案,每個人大學四年任何負責任何不負責任的行為,都對其進行客觀的描述和評價,不論大事小事,一視同仁,將責任感檔案與學籍檔案捆綁在一起,將個人發(fā)展與學校發(fā)展捆綁在一起。這份檔案將隨同每個人進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而社會用人單位也應該將這樣的責任檔案作為篩選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社會上任何企業(yè)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對本企業(yè)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忠誠度,也可以說是一種對企業(yè)的責任心。以小見大,一個具有歸屬感、責任感的人,從校園走入社會,其未來的人生道路必然是走上坡路的。智育高者,責任感高者,用之;智育低者,責任感高者,育之。

(三)對大學生本身而言,要警惕道德污染

社會環(huán)境強調環(huán)保,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優(yōu)化,同樣思想道德范疇也要進行“環(huán)境保護”,防犯道德污染問題。責任感作為思想道德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思想道德領域的污染問題必然會引發(fā)責任感的問題。中國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面的道德環(huán)境影響必然會帶來正面的東西,反之,亦然。當一個對學校、對社會具有強烈歸屬感和責任感的學生,走進任何群體,必然會帶動這個群體共同進步,這即是正面的道德影響力。而當一個毫無歸屬感和責任感的學生,走進人群,可能會帶“壞”身邊一批人,這就是“道德污染”。作為一名大學生,除了樹立正確的責任觀之外,還要具有抵御“道德污染”的能力,辨是非,明黑白?!盾髯印罚骸熬颖負竦?,游必就土”,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親近好人能受到好的影響,親近壞人受到壞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們不僅要被動抵御這種道德污染,還要積極去制止,去改善。對學校以及對未來即將走入的社會懷著一份真摯的歸屬感,將歸屬感上升為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心,必然能夠自覺地做好本分工作。能夠與頹廢、墮落和犯罪行為作斗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你處在校園,代表的是你個人,走入社會,代表的就是你身后校園,校園是老師傳授你知識的地方,是充實你生命的地方,是培養(yǎng)你成才的地方,從愛家到愛校再到愛國,這就是歸屬感的傳遞,以及責任感的升華。

六、努力強化大學生歸屬感,提高大學生負責任的能力

大學是大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之前的訓練期,在這里學習知識文化,生存技能,同時也磨練心志。把校園當做成長樂園,當做自己的家園,提升自己對校園的認可度和歸屬感。我國臺灣著名的教育學家高震東曾在《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演講中提過,倘若學生都秉持“如果學校發(fā)展不好,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強盛,是我的責任……”這樣的信念,人人都愿意主動負責的意識,國家哪能不繁榮富強。大學生責任教育可以概括性地分為四個階段,如圖1所示所示:責任觀的樹立,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責任氣質的修煉,責任理想的確立。首先,大學生除了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外,還要樹立正確地責任觀,責任觀從哲學角度來說就是指人對責任的總看法和觀點,當代大學生擁有正確的責任觀,可以正確地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反之錯誤的責任觀,必然導致理想破滅。負責任既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行為,所以不但要有這種責任意識,還要敢于、樂于去付諸行動。長期以往你必然會形成一種魅力,一種氣質——責任氣質。這樣的大學生不論今后身處何處都會不同凡響,都會是社會是國家的棟梁。大學生要想人生過得不平凡,還需要有自己的責任理想,要明確自己的責任目標,明確地告訴自己,自己的志向,自己想要為之付諸方面,做一個有責任理想的人。這四個層次分別都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去努力實施。家長要以身作則,切勿錯誤引導;學校要發(fā)揮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利用第一課堂,構建一、二課堂教學示范體系,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社會要利用現(xiàn)在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積極號召責任理想的樹立。

七、結論

湖南大學副教授陽榮威在一次研討會上說過,當前我國大學的分類是在大學極度趨同化的背景下通過行政力量強制執(zhí)行的,這種基礎性缺失的分類無異于空中樓閣,正確的路徑是通過構建多樣化的大學系統(tǒng)讓大學有類可分。高校想要著手做好歸屬感和責任感教育,首先應當在大學的分類上進行重新洗牌,這是做好責任感教育的首要工作。其次教育改革應把關注點放在素質教育上,而不是應試教育,改革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不應只追求毛入學率,要更加住在注重教育質量。歸屬感和責任感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也是經(jīng)濟新常態(tài)下高等教育發(fā)展新方向。加強責任教育已經(jīng)成為全球高校的共識,除了本文提到的美國的責任教育,法國、日本、德國等國高校都將責任感教育作為教育重點。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有用的人才,責任感是任何人才都必須具備的素質,做好“責任公民”,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奉獻自己。每個大學生都會有“學校興,我興:學校強,我強:學校卑,我卑”的想法從而“責任意識”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 武現(xiàn)福.我對零作業(yè)批改的認識和實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2] 郁繼軍,劉繼祥.論中國高校責任教育勢在必行[J].教育與職業(yè),2006(26)

[3] 莫雪艷.淺談青少年缺失責任意識的原因[J].中學時代,2012(24)

[4] 馮增俊.中國未來視野下的教育使命:危機與創(chuàng)新——“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成立感言[J].教育現(xiàn)代化,2014(2)

[5] 王琪.中美青少年公民責任教育之比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6] 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n Act]EB/OL].http://www2.ed.gov/legislation/GOALS2000/TheAct/sec102.html

[7] 楊志華.為了生態(tài)文明的教育——中美生態(tài)文明教育理論和實踐最新動態(tài)[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5(1)

[8] 吳帆,陳岸濤.場域分層:大學生責任感缺失與培養(yǎng)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8)

[9] 李萍.責任教育:高校德育的一個全新課題[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10] 丁廣舉,孫蘭芝.千萬里路云和月——高震東先生與忠信教育[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2

[11] 夏春雨.試論大學生責任教育的手段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6(1)

[12] 李雪飛,孔垂謙,樊澤恒.全面深化改革階段的大學教育思想——第十五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討會綜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歸屬感責任感大學生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國企如何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總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漲,城鎮(zhèn)歸屬感較穩(wěn)定——這代農(nóng)民工,就是不一樣
大學生之歌
培養(yǎng)責任感強的孩子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yǎng)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满洲里市| 霞浦县| 大厂| 祥云县| 株洲县| 大连市| 屏东县| 徐闻县| 吴忠市| 绍兴县| 娄底市| SHOW| 长子县| 宁津县| 晋州市| 敦化市| 凌云县| 清远市| 繁昌县| 娄烦县| 金昌市| 乐山市| 即墨市| 罗源县| 邯郸县| 永兴县| 根河市| 大埔区| 汉寿县| 德安县| 康平县| 沙雅县| 嘉鱼县| 科技| 黑山县| 汉川市| 定日县| 湾仔区| 峡江县| 高邮市|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