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寅
【關鍵詞】 物理教學;演示實驗;觀察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114—01
課堂演示實驗在實驗教學中起著獨特的作用,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手段。在演示實驗中,如果讓學生看到有趣的物理現象,可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學生掌握物理實驗方法、觀察物理現象、認識物理規(guī)律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提高觀察興趣
觀察作為一種物理學習能力,對于物理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觀察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自然現象疑問最多等心理特征,在演示實驗教學中,要把這些心理特征轉變?yōu)橛^察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欲和探索欲,最終發(fā)展為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的各種奇異現象,做有趣的物理實驗等,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在學生剛接觸實驗課時,可以給學生介紹:從蘋果落地的啟示中,牛頓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從水壺中的水蒸氣不停地沖擊水壺蓋的觀察中,瓦特發(fā)明了蒸氣機等??茖W家們正是從這些在別人的眼里早已司空見慣、最簡單、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現象的觀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的。由此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更加明確觀察的重要性。
二、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物理演示實驗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對學生提出觀察要求以及明確觀察目標外,教師還必須教給學生進行觀察的具體方法。 觀察的種類很多,但最常用的有:
全面觀察法:觀察者對觀察對象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全方位觀察,對所觀察的事物獲得整體的認識,能夠全面地把握整個物理過程的全部內容。例如,演示“水的沸騰”實驗時,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注意:酒精燈使用時應當注意什么問題、溫度計應當如何使用,還要觀察隨著加熱水的溫度是如何變化的、水中的氣泡有什么變化,并讓學生觀察沸騰現象、描述沸騰過程,思考沸騰的特點有哪些等。
順序觀察法: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例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內后外等。例如,在學習“熱機的工作原理”時,就可以按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順序觀察。
比較觀察法:將不同的物體、不同的現象、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或同一現象的不同方面進行對比觀察,來弄清事物的區(qū)別,加深認識物理現象及本質的觀察方法。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后,通過演示小車從同樣條件斜面頂端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遠近,推理總結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歸納觀察:對一類物理現象的某些特征進行觀察時,先通過對個別現象分別觀察,得到一些個別的結論,再通過分析、歸納得出綜合結論的觀察方法。例如,“聲音的發(fā)生”的演示,就是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p>
控制變量觀察法:物理現象的發(fā)生常常是比較復雜的過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保持幾個因素不變,對某一因素和結論的關系進行研究,這就是控制變量觀察法。例如,研究“歐姆定律”的演示實驗,就是控制變量觀察法。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演示實驗,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要讓學生明白,探究的問題是什么,應注意觀察什么現象及各種現象之間的異同;指導學生明確看什么,明確觀察的對象、條件、步驟,以便對觀察起定向作用。2.指導學生明白怎么看。實驗中每用到一個新儀器,都要讓學生弄清這種器材的作用,還要清楚:量度單位及最小分度、量度范圍、零刻度的位置及零刻度的校準,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yǎng)。演示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每一個演示步驟的觀察任務,必要時要對稍縱即逝的演示現象反復實驗,以強化觀察印象。不能只觀察表面現象,避免一節(jié)課看起來很熱鬧,但大多數學生只是“外行看熱鬧”,導致一些學生久而久之會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演示實驗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