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
【摘 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具有輔助教學作用。這門課程的學術性、政治性和理論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易陷入教學氣氛枯燥、教學方式僵化的狀況,影響課程的學習效率。本文針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特點,采取激勵教學法,用歷史激勵學生學習,提高課堂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教學改革 ? ?策略
在教學改革的大潮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也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地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但是長期以來受到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的影響,這門課程的教學偏向于理論灌輸,使學生多停留在重復背誦階段,忽視了教學的意義與目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的今天,如何激發(fā)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深入思考近現代史,進而提升政治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課題。
一、現階段《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問題
1.教學方法以知識灌輸為主
在現階段的高?!吨袊F代史綱要》教學中,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只是對課本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地講解,讓學生對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條文式地背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很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理想。
2.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往往都偏向于理論化,而嚴謹的歷史信息與歷史概念晦澀難懂,學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易產生放棄研究的心理,轉而投向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的需要。在課堂上多數學生只是一味地記筆記,將老師的答案作為金標準,缺乏自我思考能力。
3.缺少歷史感染力
我國的近現代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歷史事件都能讓人動容不已,然而多數的教師在課堂上選擇了照搬書本的理論進行重復性教學,對于歷史的講解沒有創(chuàng)新的方法,易導致學生厭倦情緒。
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改革方向
1.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是課堂的主導,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觀描繪,以生動、形象的演示和課堂互動來組織教學,積極開展學生互問互答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握學習的節(jié)奏。
2.多種教學模式聯合教學
在教學中,積極進行專題教學、互動教學、演講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具有簡略、指導、操作、優(yōu)效等特性,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安排不同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永遠高漲。
3.嚴肅與活潑并存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進行了詳細地闡述,這是中華兒女浴血奮斗的歷史詩篇,更是中國近代反抗侵略、發(fā)展壯大的探索之路,對歷史應當抱有尊敬和嚴肅的態(tài)度,但在學習過程中要保持熱情和活潑的學習心態(tài),以提高學習質量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優(yōu)化策略
1.應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對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學習,應當拋開對于思想政治課中通篇背誦的偏見,避免單純地說教。學習過程中應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更加生動新穎,直觀的視頻、圖片信息會加強學生的自主性記憶。教師在教學之前要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通過提問的形式來引起學生的關注。例如在對《風云變幻的八十年》這一階段的授課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影像資料、影像圖片,使學生通過生動的資料認識到當時社會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不同階級的矛盾激化、不同派別對國家出路的探尋過程,使學生有如臨其境之感,在觀看的過程中,使學生增x中了對歷史人物的心理感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引導學生參與,促進教學效率提升
只有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才能加快、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由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多為理論性知識,需要學生進行大量記憶,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下學生多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若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極易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識,產生消極厭煩情緒。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多進行提問和小組間的互問互答活動開啟學生的《問題意識》,產生要解決問題的想法,驅動其尋找答案,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3.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中擺脫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以達到人人都參與教學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設計要注重課堂互動模式的選擇,是選擇組間提問還是選擇小組競賽演講,是選擇學生提問教師回答的方式還是選擇學生講課的模式。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是為了鼓勵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互相探討、研究。學生組間的討論演講不僅能夠提升團隊的合作能力,還能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個人想法的匯總與分析,使學生在相互交流分析的基礎上,掌握和了解知識的內涵,或者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對學生的組間提問、討論和演講進行評分,競賽得分的模式也促使了學生們積極去搜集資料、討論知識。在交流和協(xié)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也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的意見。
【參考文獻】
[1]徐奉臻.“研究型——開放式——動態(tài)性”社會實踐模式的構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改革的一項嘗試[J].高校教育研究,2008(4).
[2]沙健孫,龔書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疑難問題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大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討論選題原則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4]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