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波
學生評教,顧名思義,是學生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的評價。然而,風行多年的學生評教也逐漸暴露出一些無法規(guī)避的問題。
一是很多教師顧忌學生評教的報復性回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敢輕易批評學生,反而變相地討好學生,希望博得學生的青睞。如果學生的錯誤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糾正,教育的意義又在哪里?更為遺憾的是,多數(shù)學生并不知道教師的這種“媚生”行為存在某種目的,而教師的這種“媚生”行為在少數(shù)明白的學生心中又留下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大大消解教育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二是中學生多數(shù)是未成年人,處于青春期的他們,看法很不成熟。感性大于理性,局部影響全局。他們常常用小孩子的眼光看待成人的世界,缺乏深刻見解,也很難預估惡性評教的嚴重后果。
三是如何保證學校下發(fā)的學生評教資料的合理、有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評教表里都有這樣的問題:“教師是否有隨意調課的現(xiàn)象”,像這樣的問題合理性就要受到質疑。調課是每一個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有時是因為學校公務需要,有時是因為私事,有時是其他教師請求協(xié)助。從日常教學出發(fā),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是很難定義“隨意調課”的。如果教師遇到學校公務調課,又沒有向學生出示教務處的調課單,學生會不會認為教師是隨意調課?如果A教師有事外出,私下找B教師調課,學生認為A教師“隨意調課”呢,還是B教師“隨意調課”呢?
另外,很多學校都是從網絡上隨意下載一個學生評教表格,然后進行改編。這樣的評教量表的效度、信度都不能得到保證。以某中學“教學情況調查問卷”為例,該表格分為“師德水平”“教學態(tài)度”“專業(yè)水平及教學基本功”“課堂管理水平及調控能力”“總體印象”等五個類別21個評價項目。光從五大類別上來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評教表格和以專家作為評價主體的“教壇新秀”評比內容高度一致,學生能不能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進行專業(yè)評估?學生對教育這門工作懂得多少?一個非專業(yè)人士使用專業(yè)量表進行評估,得到的結果會是怎樣的?從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來說,如何科學設計符合本校校情的調查量表是需要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力量的,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四是學生評教很有可能悖離初衷,造成緊張的師生關系。學校獲取學生的評教資料后,會及時地反饋給教師,甚至會把學生評教作為績效分配的重要指標。這樣很容易對教師的聲譽造成影響,形成教師的不同等級和差別待遇。教師如果認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而非借此反思教學行為,很容易將不滿情緒發(fā)泄在學生身上,從而影響教學。
面對異化的學生評教,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評教,充分發(fā)揮學生評教對教學與管理的促進作用?
一、教師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給予評教學生換位思考的空間
教師都是從學生成長起來的,當然懂得學生的辛苦與煩惱。但是,學生卻從來沒有做過教師,當然不知道做教師的痛楚與難處。一次,一名學生和筆者在QQ聊天時說,當老師不是很輕松嗎?每天不就是上兩節(jié)課嗎?筆者當即回復了一大串教師要做的事情:備課講課、批改作業(yè)、教研活動、各種會議、外出培訓、論文評比、班級管理、課題研究、家校活動、讀書寫作等等。通過聊天,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把教師的工作看得十分簡單,他們只看到表面的上課和下課,根本不會聯(lián)想到距離他們生活遙遠的其他事務。
為了增加學生對教師職業(yè)的體驗,規(guī)范學生評教行為,引導學生合理評教,筆者邀請四名學生主持四次課堂討論,每個人都做一次“小老師”,希望他們每次在30分鐘內,完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引導式討論,筆者使用剩下的15分鐘進行小結。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但看得出,他們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課后,當他們談到做“小老師”的感受時,無一例外地告訴筆者,沒想到教師是這個樣子的:“看著雖易,實干不易,且行且珍惜?!蓖ㄟ^角色互換使他們明白教師也是不容易的,苛求與抱怨的評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理想方式。
二、量表式書面作答不如聊天、隨筆、日記等主觀性反饋
量表式的選擇很容易輸入電腦完成數(shù)據(jù)分析,然而,這種形式卻是“生冷”的,有時候并不能如實地反映事實。一次,一名學生在隨筆里對筆者說,試卷講解的速度較快,答案很難記錄下來。筆者向其他學生了解了一下情況,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能夠跟得上的,只是少數(shù)學生平時比較拖沓,沒有養(yǎng)成做事干練的習慣。因此,筆者提醒這部分學生記錄得更快一點,精力更集中一些。如果真記不完,可以課下來找老師獲取相關資料,再行補充。這樣的問題回到量表上可能就會抽象成“授課進度較快”,一旦有少數(shù)學生選擇此項,就有可能造成誤判。
量表式的作答很容易使評教陷入數(shù)據(jù)的陷阱,而隨筆、日記這樣的載體,可以發(fā)掘學生的真實情感,引發(fā)我們的反思。比如:布置《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這樣的題目,就非常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一次,學生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里面記述她初中的韓老師。說韓老師在上課時總會捕捉到每個人的眼神,他們要是顯現(xiàn)出迷茫的神情,韓老師總會微笑著對他們輕輕地說:“沒關系,我再講一遍,這里比較難?!表n老師有著一手好字。她用粉筆劃過的每一處,就會有一個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每節(jié)課下來,布滿黑板的整潔有序的板書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筆者讀到這里,頓時就想到自己上課的時候,經常帶著一股不屑勁兒:“這個不是講過的嗎?”“這是常識。常識都不知道?”每節(jié)課下課,黑板上都是一團糟的板書,毫無美感??吹竭@篇文章,筆者內心充滿了羞愧,原來好老師是這樣的。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努力降低教學姿態(tài),遇到難懂的地方,微笑著再講一遍。上課前,精心設計板書,試圖給學生留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筆體、日記體的好處在于使我們能夠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癥候,在溝通中化解迷茫,在改進中完善自我。這或許才是學生評教的初衷。
三、教師個人組織的學生評教功效遠大于學校官方評教
教師個人組織學生評教,可以將問題暴露在自我觀照之下,避免官方由上而下的刺痛。一方面教師可以對照學生提出的一些意見,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另一方面又避免自己的缺陷直接暴露在學校領導那里,從而影響自己的未來教學。對于學生提出的合理問題,我們必須正視,不能回避;對于他們的無理要求,我們要考慮學生誤會的原因,做好解釋工作,獲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上學期,筆者自行組織了一次班級評教。有的學生提出,筆者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聽起來比較吃力。普通話說得不好是事實存在的,為此,筆者經常練習普通話,提高普通話水平。只有坦誠相見,開誠布公,學生評教才會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教學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改進、不斷成熟、不斷完善的過程。任何一名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完美。祛除這些缺陷或許就是學生評教的價值。這是任何一個完善自我、改進教學的教師都會做的,也愿意做的事情。
學生評教,是由來已久的系統(tǒng)性難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評教的異化問題,還需要教育的自我完善。什么時候能夠解決高考指揮棒的問題,什么時候能夠解決師資質量和數(shù)量的結構性矛盾,什么時候能夠深化課堂變革,什么時候能夠真正改變“教的形式”,或許學生評教的疑難雜癥才會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寧波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