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媛
北京中學積極構建符合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新型教育模式,積極探索素質教育實施和國際化辦學的有效途徑,積極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特色課程,由此,閱歷課程之“中華文化尋根之旅”應運而生了。
閱歷課程的背景
課程的生成以學校的辦學目標為依據(jù)。學校把“辦一所具有中國氣質與世界胸懷的現(xiàn)代學?!弊鳛檗k學目標,以“引領幸福人生,培育中華棟梁”為培養(yǎng)目標,旨在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強健之體、仁愛之心、創(chuàng)造之力、尚美之情、報國之志、世界之襟”的中華棟梁,而在中華棟梁這六項核心素養(yǎng)的實現(xiàn)過程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起著撬動這些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杠桿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只有真正被學生經歷、理解和接受的東西,才稱得上課程。親身經歷是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極有價值的教育因素,它不僅可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更能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體驗探究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讓學生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進行探究,能培養(yǎng)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因此,學校開發(fā)“中華文化尋根之旅”閱歷課程,讓學生親自踏上中華文化尋根之旅,零距離感觸悠久的中華文化,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現(xiàn)代科學精神的融會貫通。
閱歷課程的目標
1.課程目標
實施“中華文化尋根之旅”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完整經歷問題探究的過程,初步學會社會調查與訪問、文獻收集與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學生對社會、對文化、對歷史的了解與認識,增強學生文化底蘊,培養(yǎng)社交能力,樹立熱愛文化、關心社會的意識和敢于負責的態(tài)度;通過文化尋根,把優(yōu)秀文化成果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道德行為。
2.三類“尋根之旅”課程目標
“文化尋根——西安行”。通過“文化尋根——西安行”,讓學生領略中國歷史上建都最多的西安風采;通過對千年古都的文化風情、建筑風情、民俗風情、飲食風情的學習、探究、參觀、采訪,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這座城市;通過這個城市興衰成敗的縮影來感知我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使學生真實地感受中華民族搖籃、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中華文化杰出代表的魅力。
“文化尋根——中原行”。中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搖籃和主干,我們啟動“文化尋根——中原行”,目的是讓學生實地感受中原文化中的漢字文化、農耕文化、科技文化、武術文化、民俗文化等,體會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包容性,理解中原之所以在歷史上能夠長期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中華崛起的高地,與根深葉茂的繁榮文化是分不開的深刻道理,從而明白優(yōu)秀文化在民族文明形成、民族精神傳承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文化尋根——齊魯行”。通過“文化尋根——齊魯行”,感知齊魯文化,了解文化的融合、方言的魅力、儒學的影響,親身接觸具有民族精神象征的泰山,零距離體會孔圣人的文化遺產,從而不僅了解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習齊魯文化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jié)的愛國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勤謹睿智的創(chuàng)造精神。
閱歷課程的實施
1.精心的準備,讓閱歷課程豐富而有序
設計學習單。在閱歷課程的準備階段,北京中學的教師會依據(jù)行程,結合學科的教學內容設計制作學習單。在齊魯行中,教師制定了31份學習單,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其中的3份來完成。學習單上的題目,有些需要學生在行前通過文獻搜集進行知識的儲備,大部分則要求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例如,有的教師設計了《招幌文化學習單》,學生需要在臺兒莊古城中的招幌博物館里邊參觀邊完成;有的教師設計了《“儒聯(lián)”學習單》,學生需要在整個行程中尋找體現(xiàn)儒家文化的對聯(lián);有的教師設計了《皮影戲學習單》,在完成學習單的過程中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引入課題研究。除了學習單之外,我們還把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研究性學習引入到活動中。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參與閱歷課程,對于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還缺乏實踐經驗。因此,我們首先招募了課題學長,以課題學長為核心自愿組合成包含兩名六年級學生、兩名七年級學生的四人研究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在民族精神、自然景觀、民俗文化這三個領域中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并提出問題,確定主題,選擇課題的指導教師。例如:有的小組進行了《日升昌記紙幣票面設計研究》,有的小組進行了《臺兒莊的招牌文化探究》,有的小組進行了《尋找泰山成為“雙遺”的證據(jù)》的研究……準備工作就緒,接下來就是制定課題研究的方案,進行開題答辯。
成立志愿服務組。北京中學的每一名學生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了志愿者,在“文化尋根”的閱歷課程中,“服務他人”無疑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和培養(yǎng)。閱歷課程中有四個志愿服務組,分別是生活管理組、活動策劃組、導游服務組、宣傳報道組。服務組的成員是經過招募和選拔最終才確定下來的,學生以能夠參加志愿服務組為榮。生活管理組要設計評價表格,每晚查房,策劃入住酒店期間每晚的安全演練。活動策劃組要結合行程設計相應的活動。導游服務組要對行程中要講解的景點進行分工并準備導游詞。宣傳報道組把所有的家長拉進微信群,他們在群中發(fā)文字報道、手繪報道、活動照片、視頻,讓家長可以實時看到學生活動的情景。
2.扎實的實踐,使閱歷課程實在而深入
在閱歷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任務非常明確。首先,他們要邊參觀邊利用iPad根據(jù)行程中的發(fā)現(xiàn)、體驗、感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自己所選的三份學習單。為了完成《山東飲食文化的學習單》,學生們圍在做煎餅的手藝人身邊又是拍照,又是品嘗,又是提問。看到學生一手拿著煎餅,一手做學習單的情景,真是讓人感慨他們的天真與樂學。其次,小組的成員要在行程中開展本組的課題研究。就拿《皮影你怎么了》這個課題小組來說,學生認為“傳承”這個詞經常被提到,但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們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皮影“十不閑”的傳人范正安老先生進行了采訪。
3.豐富的展示,讓閱歷課程完整而生動
在成果匯報會上,方南山根據(jù)行程中學生的經歷編排了一個相聲段子,學生爬泰山時的情景仿佛又出現(xiàn)在眼前?!镀び澳阍趺戳恕费芯啃〗M,通過對范正安老人的采訪深刻地認識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應該從他們做起。根據(jù)范老師的傳授,他們把皮影的制作技術與現(xiàn)代元素相結合,制作出了機器貓等學生感興趣的動漫人物。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皮影事業(yè),學生還親手繪制了皮影宣傳卡,發(fā)放給同學、老師和路人。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皮影,認識中華優(yōu)秀文化,讓更多的人自覺、自愿地加入到他們的隊伍。
閱歷課程的實施效果
1.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中華文化尋根之旅”運用多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探究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引發(fā)了思考,觸動了靈魂。學生產生了敬畏之情,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也隨之不斷提高,從而對知識的獲得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生學會了研究,包括如何寫調查問卷、做統(tǒng)計圖、給資料分類;學會了合作與受挫、關愛與感恩,特別是學會了自理:燒開水、使用浴室里的地墊、整理行李、保管財務。有的同學在活動后這樣寫道:這一次沒有父母在我身邊,我才感到原來父母一直在照顧我,他們?yōu)槲易隽撕芏?,我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也希望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更要關注生活技能,在家里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2.教師專業(yè)成長迅速
教師通過全程參與“中華文化尋根之旅”閱歷課程的開發(fā)、實施與評價,樹立了全新的課程觀與教學觀,轉變了課程意識,提高了課程素養(yǎng)和課程實施能力。教師成為了課程建設的受益者和重要的助推力量。
學校的“中華文化尋根之旅”閱歷課程,與生活直接對話,與資源貼近交流,為學生營造了實踐的舞臺、體驗的空間。人的成長是“體驗”和“沉淀”的過程,與之相比,一切空洞的說教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沒有任何的教育比學生的眼睛看到的東西更直接、更有效,沒有任何的情感體驗比學生最真實的經歷更刻骨銘心。
編輯 肖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