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技術時代人對自然和未來的責任——約納斯責任倫理之內在進路探析

2015-08-15 00:47:12宮煒煒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生物圈康德倫理

宮煒煒

(曲阜師范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日照276826)

伴隨著物質文明的蒸蒸日上,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日漸惡化。氣候變暖、生態(tài)失衡、生物物種的不斷滅絕乃至人類生存的持續(xù)問題等,這些問題在生態(tài)倫理理論中備受關注。事實上,可能威脅到生態(tài)平衡并導致環(huán)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在于西方引領的技術文明。通過拒斥現(xiàn)代科技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作一種“利用”關系來對待,漢斯·約納斯(Hans Jonas)反思并批判了西方哲學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二元論理解,進而用人本論解釋康德的絕對命令,提出了獨特的環(huán)境倫理理論:一方面,在一般哲學問題上將心靈哲學推進并轉變?yōu)槌絺鹘y(tǒng)二元分立的人類本體論;另一方面,在環(huán)境問題上指出人類對于后代乃至整個生物圈都負有責任。約納斯的論點對于思考科技發(fā)展以及環(huán)境倫理問題提供了頗有啟發(fā)的思考方式。

一、約納斯對環(huán)境問題的反思

(一)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根源

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持續(xù)存在甚至日益惡化,既有其實踐策略上的局限,也有其深遠的理論淵源。

1.現(xiàn)代實用主義解決方式的局限

自然資源的過渡開發(fā)和利用,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以及伴隨而來的氣候惡化現(xiàn)象,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在實踐上,這些問題主要在于現(xiàn)代實用主義對待人與自然關系的科技策略。實際上,現(xiàn)代科學和技術觀確立的是這樣的自然概念:自然是由可以滿足人們物質需要的物質客體組成的,是現(xiàn)實人類生活的附屬品,受人類行為的任意支配。

典型的實用主義將自然看作純粹的“物”,認為自然是人類滿足自身需求的物質資源,“人是最高級的存在物,因而它的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它可以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毀壞或滅絕人和自然存在物,只要這樣做不損壞他人的利益?!盵1]344因而他們強調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奉行一種技術樂觀主義,企圖運用先進技術征服、改造自然。在這種實用主義看來,“比起其他文明來,歐洲文明才會把自然界看成取之不盡的寶藏,認為只要通過技術開發(fā)就能夠使之造福于人類?!盵2]208

在這種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之下,過去半個多世紀的高度的技術發(fā)展使工業(yè)生產顯著加速,對環(huán)境的破壞和污染也日益嚴重。技術發(fā)展所派生出來的諸如污染、自然資源短缺等一系列消極后果,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愈加突出。如今,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代倫理思考的焦點之一。反思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癥結,可以從西方哲學文化傳統(tǒng)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中窺其端倪。

2.傳統(tǒng)西方哲學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曲解

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們就開始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古希臘人十分強調對于智慧的追尋與探索,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他們認為人是自然或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他們看來,對于智慧的追尋,不僅要獲得經驗性知識、機械性的自然法則,而且要使人們能深刻地領會到人之為人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因而,對自然的理解不應僅僅包括對事實和自然機制的知識,也應當認識到自身是與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這樣的理解,在倫理實踐上,古希臘人心甘情愿地約束自身的欲望,崇尚中庸、適度的美德,限制對于自然的技術性利用。而到了古希臘晚期,一方面為了完成城邦公民人格的自我實現(xiàn),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所經歷的全球化,城邦國家也開始尋求向外探索,試圖從外部世界獲得更豐富的物質資源。這一做法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并促使人們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日常生活。

到了近代早期,人們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發(fā)生了質的改變,人類社會自身被看作同異質的自然相對立的存在。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人們愈加注重認識并利用從自然界獲得的知識,人類被當作認識和干預自然的一個能動的主體,相應地,自然成為調查研究和技術干預的客體。這樣一來,對于人自身的看法也發(fā)生了改變:由人自身被看作整個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轉變?yōu)楠毩⒌膫€體。在弗蘭西斯·培根以及笛卡爾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思考中,這一轉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他們主張運用新的科學與技術對自然進行控制。在他們看來,人類尋求真理同旨在實用的科學探索是一致的,這既便于科學假設的實驗證明,又可用于工業(yè)上的技術生產。

啟蒙運動正是以培根時代的科學家對于自然的科學解釋為基礎的。啟蒙運動高度肯定人性、倡導人性解放,強調依靠技術推進工業(yè)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相應地,它把自然看作一種被動的外在物、服務于人類的工具。啟蒙運動中的樂觀主義成分將人與自然看作一種力量斗爭的關系,認為在這場較量中人類將獲得最終的勝利,并設想人類未來將獲得無盡的繁榮。

自20世紀晚期以來,隨著自然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增多,科學家和政治家們對啟蒙運動中所表現(xiàn)的樂觀主義開始采取一種批判性的新視角。其中,漢斯·約納斯提出的責任倫理思想尤其獨特而新穎。

(二)約納斯對環(huán)境問題的針砭

1.現(xiàn)代科技的消極性

約納斯指出:“技術文明的本質就在于技術已經內化成為人自身的需要了。技術不再是一種人所能控制和運用的工具和媒介,而是一種深刻地改變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力量。技術就是人的欲望和力量的載體,是人的意志的體現(xiàn),是人的權力的象征?!盵3]66-71結合先進技術所導致的自然資源短缺和污染現(xiàn)實,人們不得不承認技術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而自然開始反抗人類的過度濫用。人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從培根提出科學技術的新工具以征服自然而實現(xiàn)近代轉折以來,人們形成了一整套的評價自然和生物以及人的本質的知識,并已成為整個現(xiàn)代文明技術烏托邦的基礎?!盵4]251-255這種將技術和經濟發(fā)展置于主導地位的看法,是基于它們有益于人類社會而非自然物種的評價尺度。

約納斯進而指出:“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世界觀和現(xiàn)代哲學的視閾之外去思考技術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使人承擔起對自然和未來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哲學的未來,也是自然和生命的未來。”[5]1-2在他看來,哲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思考在理論和實踐上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新途徑,并建構一種新的意識,從積極方向引導處于生物圈中的人類生活。

2.對傳統(tǒng)二元論的拒絕

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現(xiàn)代科技觀本質與傳統(tǒng)的二元論哲學是一脈相承的,約納斯明確拒絕這種二元論理論。

傳統(tǒng)歐洲大陸哲學(現(xiàn)象學)主張二元論,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是一種利用與對抗關系。在約納斯看來,這種傳統(tǒng)認識主要是受到諾斯替主義的影響。約納斯指出,從笛卡爾的心靈哲學及其現(xiàn)代哲學形態(tài)到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它們都未能逃脫源于諾斯替教派的二元論性質。一方面,“從培根,或者更為清楚些,從亞里士多德的時代,科學家們已經描繪了一個更加完美的人類社會的種種可能。近年把重點放在以‘征服’和‘控制’自然為目標的方法不斷在增強。”[6]12他們將人與自然、精神與物質看作是對立的存在,認為人是不依賴于自然而存在的獨立個體,而自然是無意識的存在,因而強調對自然的占有與開發(fā)。另一方面,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也沒有成功擺脫諾斯替主義的影響,存在主義是對自然世界“雙重”“加倍”地遺忘。約納斯批評海德格爾說:“從未有過一種哲學像存在主義這樣對自然漠不關心。在海德格爾那里,人們聽到的是作為煩勞操心的此在,但是這是從精神方面來談的,而不是從定要煩勞操心的物質基礎即身體來談的。只有通過身體,我們才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受制約地融入周圍的自然世界之中?!盵7]19約納斯認為,在《存在與時間》一書中,海德格爾嘗試以人的存在問題為出發(fā)點來建立一種新哲學,他的主張超越了心靈哲學,預設了一個自我包含和自我獨立的主體概念。但他從“存在于世”的人角度來設想世界,盡管人籍由“在世”而顯現(xiàn)自身,但客觀世界的意義只在于人“成就本真的自我”這一目的。這樣一來,海德格爾的哲學立場便表現(xiàn)出一種人類中心論的觀點,將人類看作是獨立于自然的存在,人類的自給自足便意味著人類是異化于自然的存在。

在約納斯看來,在西方傳統(tǒng)中的二元論意識中,“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宇宙和靈智主義所認為的宇宙具有某些共同的東西:它們相對于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只不過在靈智主義那里,世界是敵對的,而在現(xiàn)代人這里,對自然完全是冷漠的、漠不關心的。人的價值只體現(xiàn)在人的意志之中,此外別無它矣?!盵8]102

二、約納斯關于人對自然和未來的責任構想

漢斯·約納斯專注于研究20世紀的人類為何必須思考自身在自然中地位的問題,展示出了哲學生物學研究的新視角。他支持一種有機自然的非還原論觀點,認為有機世界主要是以生命和某種自由(“抗爭”)為特點,因而批判新達爾文主義將生命還原為化學和遺傳學現(xiàn)象,反對科學以物理學術語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還原論解釋。約納斯指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種從屬或歸屬關系,而傳統(tǒng)自然哲學將人類看作是其他物種中的一個,這種新達爾文主義對生命和智人的唯物主義解釋是錯誤的。約納斯強調自然擁有尊嚴,反對將人類當作復雜自然的一個片段來看待。他堅稱,有機生命所特有的有機特性是不可還原的,不僅人類,而且整個有機自然、植物和動物,都具有 “抗爭”特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約納斯提出了獨特的論證和解決方式。他從自然哲學和哲學人類學兩個方面來反對還原論,提出了一種人本論的一元論哲學,進而建構了一種人對待自然的責任倫理學。

(一)約納斯對傳統(tǒng)理論的人本論改造

在約納斯看來,當今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根源,在于西方傳統(tǒng)中的二元論意識。為避免諾斯替主義、心靈哲學和存在主義等包含的二元論觀點,約納斯從人的概念入手發(fā)展了一種人類本體論。在他看來,人是被嵌入到自然和社會關系之中的,人以自然、社會和文化的方式進行生活并實現(xiàn)自身。因此,活動的主體和客體是生活總體中互相依賴的部分,它們被生活總體包含并維持著。如果一種理論認識不到人從屬于生活世界——包括自我保存、生活的豐富和自我實現(xiàn)等——這一特征,它就是空洞無力的。

借助對康德絕對命令概念的解釋與轉化,約納斯更具體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本論思想。按照康德的“絕對命令”,“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guī)律的準則去行動”[9]39。約納斯對康德的絕對命令采取了一種批判繼承的做法。一方面,約納斯批判康德絕對命令的形式主義特征,認為康德的絕對命令不能描述適用于建構特定倫理生活的具體的道德活動,因而他反對康德只是在純粹理性原則基礎上對道德理論進行詮釋,反對康德倫理學的這種片面的唯理論特性。約納斯指出,康德倫理學所要求的道德主體自身是邏輯上意志一致的理性存在者,因而缺乏對特定生活的具體建議,康德哲學并沒有擺脫笛卡爾哲學的唯理論論和二元分立的局限,并且仍從屬于人類中心論的哲學傳統(tǒng)。另一方面,約納斯改變了康德倫理學中關于道德義務的語境,從主體間的關系轉變?yōu)槿祟悓τ诤蟠驼麄€生物圈的關系。

在通常的道德理論中,一方面,道德行為本質上是主體間的,以雙方互相對稱的關系為前提;另一方面,后世的人并非現(xiàn)存的人,生物圈也根本不能被當作人來看待,因而后代與生物圈都不能作為道德責任的對象來看待。對此,約納斯指出,責任倫理之所以假定不對稱關系,是由于存在著(類似于父母和子女之間)雙方在知識和權力上的不平等,因而某些道德關系本身就是不對稱的。如果我們基于生活而非單純基于純粹實踐理性原則來理解道德,那么,無論是一般意義上的道德實踐還是特殊意義上的責任擔當,它們的目的都是提升個體和整體的生活水平,完成自我生存和自我實現(xiàn)的目的,這也是生活自身的內在追求。因此,對后代以及生物圈的道德義務本就存在于普遍生活過程之中,我們現(xiàn)世的人作為生活中一部分,那些跟我們一樣力求生存、追求幸福和自我實現(xiàn)的存在物都內在于我們關懷和負責的義務之內。

(二)人對自然和未來的責任

約納斯的人本論思想建構,旨在闡發(fā)人對于自然的責任問題。約納斯認為,這種責任既涉及到另一個人、后代,也關系到整個生物圈。

首先,約納斯強調人對于整個自然和生物圈的道德責任。他指出,所有的倫理關系都源于人的存在的基本事實,即人是被嵌入到自然和社會關系之中的。他認為這些關系中的倫理特點并不是由人主觀確定的,而是以義務的形式確立道德理性。義務呈現(xiàn)自身,即,義務像父母的關懷是自發(fā)的源于父母與后代的基本關系,是一種道德直覺。這種“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一種“不可逆的關系”[4]176,因為“孩子要求父母的庇護是種不可逆的關系”[4]192。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從最簡單的動物到人類都感受到關懷,這是它們生存和自我實現(xiàn)的基本條件。因此,照顧其他生物是每一個人的義務,他必須站在如同自身對待父母和老師的依賴關系的角度去關懷其他生物。同時約納斯指出,“我并不十分清楚,嚴格意義上的責任是否能在雙方間對等存在。”[10]94關懷是種不對等關系,它是以一方(父母、老師等)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對應的是弱者及其依賴。也正因如此,關懷的特點是責任。人類要履行這種義務,就必然要求其道德行為包括關懷其他較弱者的生存、幸福和全面自我實現(xiàn)。

其次,約納斯強調人類不僅對于自然和生物圈具有道德責任,對于未來后代也具有道德責任,即“我們無權為了眼前的更好生活而危及未來后代的生存”[10]12。在現(xiàn)代世界,責任倫理不能單純看作是個體同它所特定來源的國家與民族的關系,由于人的活動是世界性的,因而道德責任應該面向人類,并思考全球性的技術與物質發(fā)展對于后代生活和自我實現(xiàn)的可能性影響。“人類肯定不是由同齡人組成的,而任何時刻都是由各個年齡的成員組成,每一個年齡都在場,在這一刻所有成員都同時在場,從耄耋老人到呱呱墜地的嬰兒。這就是說,我們肯定總是已經和一部分未來一起存在,而一部分未來與我們共在(所以,未來甚至已經對我做了什么)!”[11]242對未來的考量是人類倫理取向的應有之義。正如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是以孩子的生存、幸福和自我實現(xiàn)為導向,保護后代并設身處地的為其打算也是人類應當承擔的義務。

借用康德絕對命令的形式,約納斯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了康德思想中道德活動所涉及的對象是擁有自我決定能力和權利的個體的觀點,同時也主張自然也是道德責任和關懷的對象。他認為生物圈不僅是實現(xiàn)我們人類任意目的的工具,而且是目標本身。生物圈不僅是物質材料、依據(jù)機械論的法則運行的、“無生命的”世界,它也是一個有機的、一定程度上自我維持的存在,它由不同層次但是相互依賴的物種和生活形式的組合而成,包括智能的和道德的眾生。因此,對于有其固有利益的所有的生物個體,一方面要保證它們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要保證其種特性的自我實現(xiàn)。對人類族類的道德責任對于人類生命生活的完善固然不可或缺,但人類的生命生活只有在不受威脅的生物圈內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如果生物圈遭受破壞,人類族類自身必將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約納斯對于絕對命令的詮釋就轉換成新的“責任命令”:“如此行動,以便你的行為的效果與人類永恒的真正生活一致”;或“如此行動,以便你的行為的效果不至于毀壞未來這種生活的可能性”;或“不要損害人類得以世代生活的環(huán)境”;或“在你的意志對象中,你當前的選擇應考慮到人類未來的整體”[10]12。這也意味著這樣的法令:不能破壞性地對待未來的幾代人及其生存條件的總體性。

三、結論和評價

通過反思批判西方哲學文化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錯誤理解,約納斯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倡導一種有機整體的倫理學。他反對歐洲傳統(tǒng)的個體主義只注重作為個體的人的主觀意識、自由意志和對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懷,強調整個存在的意義和目的。他強調人在其各個方面都從屬于世界,因而人不僅要對人類自身乃至整個生物圈負責,而且對人與自然的未來負責。這種對道德對象的擴展,對于針砭當今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模式無疑有著重要的啟迪。

作為當代責任倫理的重要奠基人,約納斯的倫理哲學可被看作是對現(xiàn)代技術與環(huán)境困境的有益探索。約納斯通過對科技時代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未來社會的關系進行哲學式的探討,在倫理學界甚至整個哲學界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新梳理、對道德責任對象的重新思考、對未來后代的責任關懷,為人類的生存與尊嚴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和行為準則。

正如約納斯所言,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世界觀和現(xiàn)代哲學的視閾之外去思考技術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使人承擔起對自然和未來的責任和義務,這就是哲學的未來,也是自然和生命的未來。這也正是約納斯倫理哲學所具有重大的政治與學術影響。

[1]何懷宏.生態(tài)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2][美]麥克萊倫三世,多恩.世界史上的科學技術[M].王鳴陽,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張旭.技術時代的責任倫理學:論漢斯·約納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2).

[4][德]Wolf J.C,Jonas H.Eine naturephilosophische Begrǜndung der Ethik[M].Hǜgli A.&Lǜbcke P.,Philosophie im 20,Jahrhundert,Reinbek Verlag,1996.

[5][德]Jonas H.Rǜckschau und Vorschau am Ende des Jarhhunderte[M].Frankfurt/Main,Suhrkamp Verlag,1994.

[6][加拿大]萊斯·威廉.自然的控制[M].岳長齡,等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7][德]Jonas H.Wissenschaft als pers?nliches Erlebnis[M].G?ttingen,Vandenhoeck & Ruprecht Verlag,1987.

[8][德]Jonas H.Dem b?sen Ende n?her.Gespr?chǜber das Verh?ltnis des Menschen zur Natur[M].Hrsg.Wolfgang Schneider,F(xiàn)rankfurt/Main,Suhrkamp Verlag,1993.

[9][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德]Jonas H.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y 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11][德]漢斯·約納斯.技術、醫(yī)學與倫理學:責任原理的實踐[M].張榮,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生物圈康德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節(jié)教學設計
生物學通報(2021年5期)2021-03-16 06:42:20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純接受性的被給予?——康德論自我刺激、內感覺和注意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1:48
藝術百家
電影文學(2017年15期)2017-12-26 12:24:06
模擬生物圈
模擬生物圈
康德是相容論者嗎?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2:25
對康德空間觀的誤解及詰難的澄清與辯護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2:22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渭源县| 资阳市| 宣武区| 抚松县| 会宁县| 桂阳县| 临西县| 雷州市| 淮安市| 平凉市| 宜兴市| 桐柏县| 平塘县| 富裕县| 平乐县| 永靖县| 瑞丽市| 师宗县| 囊谦县| 肃南| 库尔勒市| 盐山县| 太仆寺旗| 玛曲县| 大邑县| 山东省| 台东县| 盐亭县| 阿荣旗| 华池县| 遂平县| 芦溪县| 前郭尔| 浠水县| 正镶白旗| 西峡县| 泽普县| 托里县| 天柱县| 陕西省|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