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茜
(昆山市陸家高級中學)
“留白”作為中國古典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而為人們所熟知,書畫藝術家們在作品創(chuàng)作時,舍棄面面俱到,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這恰是古人所說“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給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感。
語文教學作為一種富含開放性、多向性、藝術性的信息交流活動,那么其過程必然充滿了多元性和不可預測性,這時就需要教師傾聽學生對文本的獨立解讀,繼而審閱由這種理解而衍生出來的文字表述。因此,教學中教師恰當?shù)剡\用留白,就能很好地引起學生注意,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以及學生獨特性、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心理學上有一種“蔡格尼克效應”,運用到教學中就是教師可以選擇在教學過程中留下空白,把思考、探究的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對還未完成的問題總保持著一種高度的緊張感,而這種緊張感督促著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尋求問題的答案,也就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動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尋求知識。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定風波》時,學生很難明白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就可以先使學生了解詞的寫作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這首詞是蘇軾在游玩途中路遇大雨時有感而吟,是想表達一種灑脫和逍遙的精神狀態(tài)。但游玩途中路遇大雨是件掃興的事,蘇軾如何能這般瀟灑?此時,教師在適時的引入對于蘇軾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的簡單介紹,再讓學生品讀全詞,學生自然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中的“風雨”更多的是指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難,也就不難理解蘇軾的“瀟灑”是怎么一回事了。這樣“留白式”的教學,不僅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時間、方向,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正進一步降低,有意識地為學生自主學習留下余地。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把平時積累的知識與技能發(fā)揮到極致,衍生出新的成果,同時,學生自身的思維也得到了擴展。如,學習《前方》一文,對于剛跨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理解難度,怎樣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細致而抽象的情懷就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理解何謂“前方”。如教師可以舉例:“老師的前方是同學們,是老師的青蔥歲月?!睂W生很容易效仿:“我的前方是老師,是我的理想和目標?!边@里的“前方”不再局限于一個平面,而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跨過慣性思維,通過自己的想象與聯(lián)想,得出許多獨到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答案。高中階段的學生正由具體思維轉向抽象思維,學會理智地思考問題。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多用“留白”式引導而非教條式規(guī)訓的方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根據(jù)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課堂中的成功教學留白可以被看做是一座隱性的“橋梁”,可以促使教師在“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持續(xù)自主學習。那么在什么地方架設這隱形的“橋梁”呢?
教師在備課時首先就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到語文學科而言,就是既要讓學生掌握相關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又要學會感悟語言文字中的情感體悟,最終獲得道德情感上的教育。語文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有統(tǒng)一的基本目標,而各篇課文又有自己目標的獨立性,這其實已經(jīng)給教師提供了基本的教學目標預設。所以,面對新課教學,教師應在課本編者給出的目標預設中“留下空白”,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增減目標的數(shù)量。教師只需提示學生閱讀單元說明,回憶相應的學習方法,然后留出“空白”,讓學生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思考。如,在學習辛棄疾的《把欄桿拍遍》時,引導學生復習辛棄疾的《破陣子》,學生能迅速感知辛棄疾空有一身能力和一腔愛國情,卻無處可使的無奈與悲憤。這時唯有拍遍欄桿,才能發(fā)泄?jié)M腔郁積的憤懣之情。
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起到串聯(lián)整個教學過程的作用,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根本方法。如何有效地設定教學問題,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那么是不是教學問題設定越多越好呢?根據(jù)以往的教學案例,教學問題設定不在于問題設定的多少,而在于問題設定的恰當與否。教學過程中的留白,需依據(jù)教學實際情況恰當?shù)厥褂茫桃鉃橹荒芷鸱葱Ч?。假如教師“留白”過多,只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就無法起到啟迪學生的作用。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在對學生的每個提問之后,至少要等待3 秒鐘。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薄皯崱焙汀般睂嶋H就是那停頓的3 秒鐘,也就是給學生主動思考留出心理狀態(tài)上的空白。這時學生的注意力、思想、感情等交錯在一起,教師要把握這個時機,適當運用留白,鼓勵學生對教材進行自我剖析解讀,尋求個性解答。
適宜的課后作業(yè)可以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上同樣可以采用有效的留白藝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其實,現(xiàn)在教材編者也十分重視這一點。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就有“仿照課文寫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或水果”的練習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布置篇小練筆,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使學生對課文的篇章結構、寫作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留白”藝術在語文教學中要起到為課堂教學鋪墊、蓄勢的作用,通過恰當合理的“留白”,能夠更好地延伸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使語文學習充滿無窮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最終將學生引向“青草更青處”。
[1]籍莉.蔡格尼克效應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J].基礎教育,2008(06).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4]吳芬.高中語文教學留白藝術[J].現(xiàn)代閱讀,2012(11).
[5]溫懷清.留白藝術在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滲透[J].教育科學,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