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文
(河北樂亭第二中學)
地圖是基于特定數(shù)學法則的對一定時空尺度內客觀世界的具體而微的直觀表達,其承載和傳遞著豐富的空間信息,是地理學科的第二種語言。作為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地圖是地理教學和研究中必不可少工具,也是地理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特色所在。地圖具有綜合性、直觀性等特點,在教學中適時“以圖輔學”,將不便直觀的地理事象在一定的平臺上予以形象展示,便于學生更好地將文字表達與地圖呈現(xiàn)結合起來,進而深化理解、強化記憶、拓展思維,以適應地理的時空跳躍性、空間關聯(lián)性的知識特征,培養(yǎng)過硬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
在認知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輔相成,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則是形象思維的高級形式,綜合運用這兩種思維形式,有助于開發(fā)思維潛能,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地理學科內容保羅形形色色的地理事象,其具有鮮明的表象,對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具有特殊意義。地理教學內容中不乏山、川、大氣團、洋流、季風等各種可視或不便直觀的地理事象,形象思維就是從這些事物的表象入手,分析、綜合、抽象其特征、機理、聯(lián)系,從而形成對它的認識、獲得相應的知識。在學習中,豐富的形象資料是深化認知、掌握智慧的必需,沒有形象資料的支持,學生難以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知識運用具體的環(huán)境中;而高級復雜的抽象思維是提升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沒有抽象思維將形象資料的概括、升華,學生會對深層次的地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一知半解,無法靈活、有效地運用。
素質教育以教人成人為核心理念,以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的,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執(zhí)行的重要平臺,不僅應奉行的授業(yè)傳道的宗旨,更應該有效踐行其素質培養(yǎng)的使命。21 世紀,80%的信息都與時空地理環(huán)境相關聯(lián),因此,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的培育與發(fā)展也體現(xiàn)著時代的要求。地理素養(yǎng)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讀圖能力是構成的地理素養(yǎng)的基礎,也是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必需的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無論在地理教學還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地圖辨識、時空定位、地理要素辨析等相關地圖知識,掌握讀圖、析圖的能力。如此,學生對地圖具有一定的興趣愛好,也就有了解圖的源動力。
現(xiàn)在地理教材中大量知識均以地圖的形式展現(xiàn),并采取了以圖注文的模式,這豐富了地圖的信息容量,使其成為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來源,圖文滲透構建起文字理論與地學現(xiàn)象之間有機契合的橋梁,其蘊含的信息是教學基礎內容;另一方面,地圖是教學工具之一,其“圖形思維”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感覺器官,活躍他們的思維能力,延伸過程思維。高中地理教學內容龐雜,而地理圖表卻是教學和應試中不變的主題,依圖分析、篩選、判斷、推理進而提取有效信息,厘清地理要素的空間特征、分布規(guī)律、過程機制,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基本的學習要求,更是個人的能力期望,由此可知,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在地理教學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地理教學與地圖密不可分,教師應尋找多個興趣點,促使學生喜愛地圖,引導他們看圖、析圖,使之形成種學習習慣。為此,可有意地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認知熱情,如在課外讓學生在地圖冊中標注各大洲排名前五的大河的流域、找到世界面積排名前十的島嶼等,激發(fā)他們競學情緒;也可安排實踐課程,在實地由教師的教授如何繪制等高線圖、辨認經(jīng)緯線,以增強技能體驗:還可讓學生制作自己最感興趣的世界、全國或省級、市級的旅游路線圖,通過這些有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多接觸地圖,潛移默化地喚醒學生的看圖、探索地圖的興趣,從實際體驗中獲得基本的讀圖能力。
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須基于對一定量地圖素材的識記之上,將地圖的位置和輪到廓印記于心中,才能熟練、靈活地從圖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地球表層,力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氣象萬千,地圖也形形色色,尤其是中小區(qū)域的地圖其形狀、地理位置更加難以分辨;于是,筆者曾特意安排學生利用柵格法繪制中國區(qū)域圖、省區(qū)圖,世界區(qū)域圖、各大國的行政區(qū)圖,專題地圖如洋流圖、氣候圖、工業(yè)分布圖、交通路線圖等,還強調學生了解特殊區(qū)域如馬達加斯加島、南極半島、蘇拉威西島、希臘半島、濟州島、加利福尼亞半島、克里米亞等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區(qū)位條件等,這些有意的訓練隨著時間的延長,學生便能日益對地圖敏感,看到地圖便會聯(lián)想到相關區(qū)域的地理信息特征,增強辨別地圖的能力。
在地理應試中出現(xiàn)的地圖多是從某個視角、方面提取出來的部分地圖,學生在讀圖時往往“不知其所云”,這時應該針對地圖的特點,發(fā)揮聯(lián)想,找到自己的思維與圖中實證的契合點。如展昏線圖、太陽高度角圖等,各個地圖的投影中心不同,地圖呈現(xiàn)也有巨大差異,而考試中的題目往往會截取全球晨昏線圖或全球太陽高度角圖等各系列地圖中的一部分,由于圖示不完整和信息缺乏,這就更增加了讀圖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充分發(fā)揮思維聯(lián)想,即憑借個人經(jīng)驗將“不完整”圖補充完整,尋找到具有特殊意義的點(極點、晨昏線與經(jīng)緯線交匯點等)和線(極圈、赤道、晨昏線等),以確定地圖的中心點,進而展開分析。如此有序的進行解圖,可以使學生從這一個“部分”而認識到圖的全貌,以便學生舉一反三,深刻領悟到此類知識點的本質。
引導學生分析地理圖表中的顯含信息,揭示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關聯(lián)系,是地理教學須直面的話題。長期以來高中地理學科被定位為文科性質,教學也偏向教師教材講解、學生被動識記,其教學效能不高、效果不明顯。在素質教育的廣泛推崇的時代,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當從自然科學點出發(fā),有意識地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如此,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對于學生能力提高、發(fā)展智力、個性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1]呂平,王嵐.教學用圖的設計與應用[J].測繪通報,2003,(7):52-58.
[2]李玲.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訓練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孫兆雷.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05):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