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雜志刊載臺灣作家廖信忠的文章說:過年回臺灣,意外發(fā)現(xiàn)到處都在唱《小蘋果》,不僅三歲的侄子連唱帶跳,電視上也在跳《小蘋果》舞,就連平常不茍言笑科技白癡的父親,也拿著手機下載《小蘋果》視屏,覺得挺好玩跟著唱了幾句。有人戲稱當今能夠用來統(tǒng)一臺灣的利器有三,分別是字幕組、淘寶包郵,還有順豐,看來又要加上一曲《小蘋果》。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那么樂見《小蘋果》“入侵臺灣”,現(xiàn)在臺灣人的心態(tài),普遍還是認為臺灣在文化水平、精神道德文明,以及人情方面超過大陸許多,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人在大陸對臺灣的“文化影響”上抱有高度的警戒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臺灣人很反感大陸用詞,比如最近在臺灣一些報章媒體都會用什么“XX哥”、“淡定”、“雷人”等大陸亞文化用詞作為標題,往往引來臺灣人一片叫罵,認為大陸在“文化統(tǒng)戰(zhàn)”似的。有一定比例的臺灣人對這種“文化入侵”憂心忡忡,甚至認為那是一些媒體或藝人為了討好大陸,故意在臺灣也用這些詞,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很大,臺灣人也跟著學(xué)習(xí)。
大陸亞文化用詞,尤其是網(wǎng)路用詞,開始在臺灣較廣泛運用,那是什么原因,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這大概跟臺灣政府前幾年大力打擊盜版有關(guān)了。本來,過去傳遞文字最快的是印刷物,不過這年頭網(wǎng)路時代,傳播文字最快的大概就是動畫、美劇日劇韓劇,當然還有游戲。就在過去臺灣大力打擊盜版之后,臺灣的網(wǎng)民只好轉(zhuǎn)往大陸求資源,沒辦法,想要看想要玩,但自己本身語言能力又不夠好,只能接受大陸的漢化產(chǎn)品,甚至很多人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xí)慣,就是在等他們的漢化產(chǎn)品出現(xiàn),所以臺灣網(wǎng)民對大陸各大字幕組也是耳熟能詳,到如今,就連個菜市場賣菜的阿婆都拿著PAD下載字幕組配的韓劇來看了,臺灣還有哪個年輕人不熟悉大陸用語?把所謂“大陸文化入侵”賴給自己不喜歡的藝人或歌曲,其實他們哪有這個能耐?從上而下的“指導(dǎo)”,在現(xiàn)在的臺灣很難成為風(fēng)氣,只有民間對民間的影響,才有可能在臺灣庶民間引起風(fēng)潮。但不管是《小蘋果》,或是字幕組、淘寶什么的,不僅紅遍大陸,影響到臺灣,無非是他們都夠“俗”。這就是“俗”的力量,越是俗氣越底層的東西,滲透力就越強。
當然相較起來,“雅”是一種自我提升,是一種修養(yǎng),只是經(jīng)常曲高和寡,你的雅不等于我的雅,而“俗”卻像是一種普世價值,他不帶太多的意識形態(tài),也不帶太多的官定價值觀,但一曲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蘋果》其“統(tǒng)戰(zhàn)能力”比其他東西厲害多了。放眼四海,不管任何時代,“俗”就是一種基于人性本能、人人都會喜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