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明
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對“如何用好教材”思考得較少。用好教材的關鍵應該是理解好教材,只有理解好教材,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更好地把握、落實數(shù)學課程標準,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2014年版)《整式的加減》教學內容為例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問題設置,引起學生學習意向
教材問題情境:青藏鐵路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km/h,在非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20km/h,請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略。
(2)在西寧到拉薩路段,列車通過非凍土地段所需時間是通過凍土地段所需時間的2.1倍,如果通過凍土地段需要t小時,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這段鐵路的全長嗎?
教材問題解決: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的整式的內容很容易就得出100t+252t。
教材提出問題:類比數(shù)的運算,我們應如何化簡式子100t+252t呢?
教材數(shù)學思考:
探究:(1)運用有理數(shù)的運算律計算:
100×2+252×2=——;100×(-2) +252×(-2)=——。
(2)根據(jù)(1)中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運算,并說明其中的道理:100t+252t=—— 。
教材通過實際問題的設置,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所學的整式知識進行問題解決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提出“類比數(shù)的運算,我們應如何化簡式子100t+252t呢?”引起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fā)學生對合并同類項的探究愿望;通過數(shù)學思考“探究”, 給學生指明思考問題的方向;引導學生體會“數(shù)式通性”,由數(shù)到式、由具體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并使學生學會用“類比數(shù)的運算”來進行“式的運算”。
教材通過“問題設置—問題解決—提出問題—數(shù)學思考”等活動過程,通過學生原有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已有的“數(shù)的運算”的基礎上自我構建“式的運算”,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二、概念引入,確切明釋概念內容
教材通過上述的探究,讓學生找到了化簡式子100t+252t的方法。實際上就是進行了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運算的依據(jù)是分配律。教材為了進一步突出同類項的本質及學習同類項的緣由,設置了數(shù)學思考“探究”。
教材數(shù)學思考:
填空:(1)100t-252t=( )t;
(2)3×2+2×2=( )×2;
(3)3ab2-4ab2=( )ab2。
上述運算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從中得出什么規(guī)律?
教材通過探究,讓學生通過化簡、觀察、分析、總結,得出這些式子的組成有共同規(guī)律,每式的兩項之所以能夠合并,是由于它們含有“相同的字母”,同時“相同字母的次數(shù)也相同”,從而引入同類項的概念;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兩項能夠進行合并;讓學生體會到進行“式的運算”時,遇到有同類項要進行合并;也讓學生明白了為什么要學習“同類項”的道理。
三、得出規(guī)律,獲得問題解決方法
教材通過上述的探究,使學生掌握了只有兩項,它們是同類項,如何進行合并;同時教材中呈現(xiàn)了一個多項式中含有多個不同的同類項,此時又如何合并呢?教材明釋:“因為多項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數(shù),所以我們也可以運用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進行合并?!?/p>
教材實例:
例如,4×2+2x+7+3x-8×2-2
=4×2-8×2+2x+3x+7-2 (交換律)
=(4×2-8×2)+(2x+3x)+(7-2)(結合律)
=(4-8)×2+(2+3)x+(7-2) (分配律)
=-4×2+5x+5
教材引導學生運用“數(shù)的運算”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進行合并,從而得出合并同類項的規(guī)律,并得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即:一是“字母部分不變”,既包括字母不變,也包括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二是“系數(shù)相加”;在分步書寫,標注理由進行演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式通性”。
四、例題解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3道例題,通過例題1,使學生更加熟悉同類項的概念,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例題2,使學生感受到將多項式化簡后可以簡化計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通過例題3,使學生感受到運用“整式的加減”可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理解好教材,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更好地把握、落實數(shù)學課程標準,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所以,教師要在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上下功夫,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怎么教上;應該思考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思考,我們對教材的理解就會更深,對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把握就會更準,落實就會更到位,課程目標就會更好地實現(xiàn);同時,這樣還有利于教會學生如何觀察、體驗、思考、質疑,變“聽懂了”為“會學了”。